收藏 分享(赏)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1043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一篇千古美文,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来说,美不胜收,但是对高中的学生来讲,恐怕就显得过于阳春白雪了,理解起来大有难度。 滕王阁序就文章而言,是奇文妙文,就教学来说,又是一篇难文硬文。老师最怕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的感觉却是一句“有什么好的” 。这次我重新碰到它,再次教学滕王阁序 ,以往上课时,基本上是逐字逐句的串讲和对译,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优美典雅的文言文被弄得支离破碎,本该活泼的课堂气氛被搞得死气沉沉。老师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的感觉却是一句“有什么好的” ,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滕王阁序 ,我觉得首先体现在在教学设计上。我觉得把它设置为两课时最合适。第一课时为导

2、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滕王阁序文辞华美,气韵生动,句式整齐,具有骈体文赋的韵律和格调;同时又志趣高远,兼具文人雅士的情趣和抱负,以其“文” “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本文,应设法引导学生对其中精美的对句、华美的辞采、丰富的典故、作者的襟怀与情志进行揣摩体味,含英咀华。然而文章

3、文辞微约,典故繁多,又使文本的解读障碍重重,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严重。故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扫除阅读理解障碍,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鉴赏活动。自习时间询问学生预习这一课的感受,学生们拉长音调说:“难。 ”我接着问:“难在哪些方面?”学生七嘴八舌:难读,生僻字太多;难懂,典故太多;难背,思路太难理清听着,听着,我心中有了一个上课的蓝图。于是,我说:“经典往往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咱们只有知难而上,才能遍览群山。 ”学生点头赞许,一脸期待。为了便于课堂上的教学,我布置学生预习时画一副王勃情感变化的心电图。因为以前从没干过类似的事情,从课堂上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

4、,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历程。当两条情感变化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一问是不是这样的情感,二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三问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举最初的情感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概括为“兴” ,也有学生认为兴中有悲。这样的理解无疑是对的,但又无疑以前者为主。那它从何而来?学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两句话,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兴尽悲来” ,从文中筛选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一种阅读技巧,不过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应该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经过讨论,学生是能概括出这么几点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这样

5、一来,王勃的“兴”就有了落脚点。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所以我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用泛读导入,精读(音读、意读、情读、悟读)层层深入,研读拓展,披文入情,用心与王勃交流。第一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音读与意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明字义、读懂句意。主要学解决学生提出的难读、难懂的难题。采用成果展示、小组对抗、男女 PK 等多种活

6、动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实际课堂效果良好。“读”是语文学习的本质手段,所以,第一课时我将“读”作为学生经验获得的基本途径,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本的形式、语言特点,自己试着走进文本的灵魂,触摸作者的情感,教师绝不说教。这个环节由于只设置了读的任务,没有其他繁琐的任务压力,学生们读的很投入。尤其是到了后半部分的品读体会环节,学生们开始逐渐读“进去”了,有的

7、不自觉的摇头晃脑,有的边读边比划,读到动情处,或苍凉悲怆,或激越高亢,很是动人。一、朗读明音律。1听读。 (要求听字音、听停顿、听情感)2仿读。 (要求读准字音、停顿,体会情感)3对句读。同桌分为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教师提示:不仅要读出句内的停顿,还要读出各句间的节奏变化。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以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短相间,错落有致。4学生试着总结本文的节奏特点。第一步我把目标预设为音读与意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明字义、读懂句意。主要学解决生提出的难读、难懂的难题。采用

8、成果展示、小组对抗、男女 PK 等多种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实际课堂效果良好。第二步我把目标预设为情读与悟读,即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心得。主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难背的难题。采取把握整体思路、边读边议,读中带悟的方式。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事景情,即在滕王阁上的盛会上,作者看到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内心非常的高

9、兴,然而兴尽悲来,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据此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兴尽悲来”:研习“四美” ,探究“悲何”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去感受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第三步我把目标预设为背诵与研读。在熟背的基础上研读拓展“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面对广袤的宇宙都曾有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我将滕王阁序课文用现代白话讲故事的形式说给学生听。王勃,是个神童。更是将家族的优秀基因发

10、挥到了极致。6 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 :“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那年,在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提笔写下了指瑕 ,指出颜师古的错误。这就好比,今天有个 9 岁的小学僧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提笔写下了批判相对论的文章,并发表在网络上,我们说牛不牛?这么牛的少年神童,让杜甫的叔爷爷杜易简逢人就夸: “我们隔壁老王的儿子,太厉害了.”就这样,王勃的开挂人生在大唐帝国发出闪耀的光芒。664 年,15 岁的王勃给当朝宰相写信,直截了当的说了对时局的看法:“打下那么多的土地,根本没什么卵用啊 ”宰相一看,神童啊,立马向朝廷写推荐信。 666 年,17岁的王勃直接给唐高宗写信,送上了自己新写的文章乾

11、元殿颂 ,直接被授予“朝散郎”的职务,碰上了国家的铁饭碗。当我们 17 岁时还在浑浑噩噩的时候,王勃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俯视众生。675 年,南昌城里正在举行一场大 Party。主办方是南昌城的大领导,地点就在新修建的滕王阁。他打算利用这次公款吃喝的机会,大力推荐自己女婿,将来好做自己的接班人。真是臭不要脸。王勃正好路过南昌,也被当作特约嘉宾请来参加 Party,如果能让一个大 V 给女婿站台,那是多么有面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领导感觉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于是,号召大家为滕王阁做序。玩套路,大家都是老江湖了,谁也不会真正去扫兴的。可偏偏就是有愣头青。表演到王勃面前的时候,他抬头:“好

12、啊,我来写。 ”啥?大家都傻眼了,哪冒出来的愣头啊?做人会不会 ?装傻充愣会不会?什么人啊这都是。王勃喝了点酒,回忆起了自己的人生。当初少年轻狂,为了斗鸡而触犯了皇帝的逆鳞。当初少不更事,身为官员而私下杀人。当初清高气傲,出身世家不知人间疾苦。当初枉为人子,身犯重罪却连累父亲受苦。手中拿着饱蘸墨汁的笔,王勃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看见了、想通了,也就明白了。笔走龙蛇、思绪飞舞,在经历挫折与反思之后,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诞生。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塌。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当初就是太轻狂了,人呐,

13、要谦虚。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王勃抬眼看看窗外,只见天高云淡,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亭台楼阁错落其间,这世界好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向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时的王勃,早已不是当初的长安少年。他见识过地位最高的皇帝,也私藏过逃跑的奴隶,结交过飞鹰斗鸡的王公贵族,也认识了为生计奔波的升斗小民,曾经因才华横溢名满长安,如今落魄之身流落天下。人,活在天地间,不过微小如尘埃,不自贱、不气馁,只要向死而生。一颗狗尾巴草,也要开出一朵花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余之有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之

14、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一口气写完这篇文章,正是他长期压抑的自我释放。不是他不懂人情世故,而是他实在是憋不住了。17 岁就是大唐帝国的官员,原以为即将青云直上,可 10 年后的今天,却再也看不到半点希望。路过南昌,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好了,就这样吧。今天能给我这个表现机会,都是各位前辈大度,来来来,敬大家一杯:“我干了,大家随意。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播江,各倾路海云尔。676 年,长安的唐高宗也读到这篇滕王阁序 。 “此人真是有才,让他回长安吧,朕要重

15、用他。 ”旁边的老太监很为难, “陛下,王勃在南海溺水,已经去世了。 ”一篇滕王阁序 ,耗尽了王勃的所有心力。他只活了 27 年,却留给世界一千年。我们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点拨并小结:形式上滕王阁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传统,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又加以散文化,音韵和谐而又富于变化。 【设计说明】本文属于骈体文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骈体” “赋”的对仗整齐,也要引导他们体会其“文”的错落变化。经过逐层深入地品读之后,转入理解把握文体环节。骈体文的文体知识在学生手头的各种学习资料上都能找到,我决定“能不讲的不讲” ,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们

16、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专题,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由于是自主选择、 “自给自足” ,学生们兴趣高涨,本来枯燥的常识也不觉得枯燥了。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进行课文探究赏读,自主设计巩固练习,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地自学,效果自然比由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检查好得多。小组展示活动迎合了学生的“炫耀” 、 “攀比”心理,给足了学生成就感。最后教师给出必要的针对性题目,检测巩固,夯实了知识能力目标。第二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情读与悟读,即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心得。主要学解决生提出的难背的难题。采取把握整体思路、边读边议,读中带悟的方式。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事景情,即在滕王阁上的盛会

17、上,作者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内心非常的高兴,然而兴尽悲来,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据此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兴尽悲来”:研习“四美” ,探究“悲何”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去感受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二、精读明思路。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大家速读课文

18、,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明确:第一段:扣“洪府” , 写地势雄伟、人才杰出。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写秋景特色、登阁胜景第四、五段:扣“饯” ,写宴会胜况、人生遇合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设计说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教会学生“解题以明文意”的阅读技巧。2、分角色朗读体会。 (要求读出情景、读出情感)齐读第一段,读出气势,边读边想象滕王阁饯人杰地灵的盛况;女生读第二、三段,声音清丽,体会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的美景;教师范读第四、五段,声音浑厚,表现出失意的悲怆和穷且益坚的追求;第六、七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的欣慰、临

19、别赋诗的诚挚。【设计说明】第二环节的听读、仿读的朗读与第三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体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读。第二环节中全体学生都能在凝神谛听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并自觉地去模仿体会,但此时学生得到的美感只是朦胧的,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教师适时设置第三环节的精读,借助行文思路恰当地予以点拨,启发学生进行较具体的想像和思考,使学生时时感到自己处在文意境界之中,并陶醉于文本营造的种种境界,及时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三、品读探主旨:“文为心声”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参考: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包括描写宴会盛况的语句,尤其是直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读出情感,如:读“

20、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聚,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时,要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 “难” “悲” “怀” “不见”“何年”需重读。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第三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背诵与研读。在熟背的基础上研读拓展“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面对广袤的宇宙都曾有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四、用典训练。1)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是饯别序 ,四、五两段大量用典抒发作者的个人心志,如果去掉这两段,结构仍然完整

21、。如果没有这两段,你认为这篇序文还会不会流传千古?我点拨学生并小结:本文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形式和辞藻,更美在大量典故表现出来的交织于作者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跌宕的思想感情,同时,它展示出的“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征服了一代代读者,激励无数有识之士自我完善、笑对人生。这也启示我们,写文章要文质兼美,要写出情志,写出波澜,尝试运用多种抒情方式。2)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大家试试分析,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参考答案: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

22、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设计说明】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用典曲折传情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五、上滕王阁序三节课下来,我个人觉得有些好的方面需要总结:通过这次教学滕王阁序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一节课有没有“效” ,能不能“活”起来,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设计。教师只要敢于相信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去思考、探究,就会发掘出学生惊人的学习潜力。1、课前利用学案预习:学案明确了方向,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

23、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要更为深入和通透。3、课堂和课后强调学生动笔。动笔的过程是自我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将学习化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过程。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美文,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来说,美不胜收。作为初唐杰出才子之

24、一的王勃,他一生坎坷,一生抱负,最终一起沉入了大海,成为了遗憾。在王勃的笔下,南昌的滕王阁被他描写的异常精彩:有古典古色的滕王阁,有万里波涛的赣江,有群山远和。其文章文采飞扬,有目共睹:通篇采用骗体文写作,句句对仗,十分工整。一种奇特的形式美。其内容续写了南昌的地理,南昌的人才,南昌的风情,真是美不胜收!今天,终于结束了滕王阁序的教学,总共用了 3 个课时。为了让学生背过考好,大部分老师只是注重了课文的翻译以及词类活用的点拨,帮助学生树立了文章的思路,以利于背诵;而很少去思考如何把这篇文言文来教好,让学生对于这篇文章产生喜爱之情,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快乐的

25、学习文言文,并且学有所获,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再次教学滕王阁序 ,我感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多了,对课文的体悟也深刻了,从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最重要的是学生把课本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得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走进去,又从中走出来,从而实现语文的熏陶作用。我觉得重点是要学生理解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要求他们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 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 ”这样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

26、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六、值得探讨和需要我教学改进的地方: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所以我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用泛读导入,精读(音读、意读、情读、悟读)层层深入,研读拓展,披文入情,用心与王勃交流。在滕王阁序的学习过程中,一般认为这篇文章难度较大,原因一是由于文言文较长,而且运用的典故较多,不易理解其真正含义;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全文背诵默写,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27、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本设计通过第一步的筛选、识记,第二步的合作答疑,突出重点,层层落实,既落实了文言文教学目标,又突出了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 ,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 ;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 ,只好“奉晨昏于万里” ,无奈到绝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

28、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这样三节课下来,我自己觉得上的较为轻松,也较为沉重。轻松的是纲举目张,一气呵成;沉重的是为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1、小组讨论的环节。从上课的氛围来看,小组讨论的气氛还不够浓烈,讨论的声音不够激烈,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独立思考,但是单独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却表现木然。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小组成员的讨论,除了小组长的组织,还需要对其组员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我还要引导他们如何配合如何分工如何协

29、力。2、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3、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活动设计很很关键的,运用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激发了,运用得不好,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东西,老师只是在敷衍或走形式而已。自由提问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问的深度。所以在课堂上要努力驾驭。我教学滕王阁序 ,上课好的地方在学生,学生的态度和表现相当出色,令人欣慰,而我教学不足的地方是:我在教学时的表现制约了学生发挥,让人遗憾。所以下午上课给学生做了检讨,表示谢意。原意和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上我愿同学生一起成长。本文是我从教 29 年来第十三次教学滕王阁序 的反思,形成文字后我反复修改并于今天定稿,与同行共勉!写于汉寿二中老校门两间书斋屋2018 年 11 月 8 日至 10 日,11 日订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