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73466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中见异 各具特色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赏析川 雪战国末期,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国力,一举称雄,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真是声震八极,威加宇内。但它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以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优秀篇章。这三篇文章尽管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各异,但在写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贾谊、杜牧、苏洵写作这类文章,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借古喻今,规劝最高统治者以史为鉴。

2、因此文章在评述史实时都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但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面的繁华,看到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汉民族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宝座有动摇的危险。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封建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他一系列的著名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过秦论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得失,为汉文帝提供借鉴。正如贾谊所说,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

3、审权势之宜”,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这就是所谓“前世不忘,后事之师也”(贾谊过秦论下篇)作者论述秦王朝兴亡及其原因,目的是讽劝汉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正确治理国家,巩固封建统治。晚唐时期,唐王朝内忧外患严重,国势衰微,可是最高统治者仍大造宫殿,沉迷声色,这引起了杜牧的忧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此赋是有感而发的,意在借古讽今。北宋时期,统治者面对契丹、西夏的侵略,一味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用割地、纳贡等丧权、伤财辱国的方法,换得一时的苟安,使国力衰败,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苏洵面对北宋王朝的社会

4、现实,在六国论中借总结六国因赂秦被秦灭亡的历史教训,来讽谏最高统治者,强调人君不应赂敌以求苟安,不要被敌人的积威所劫。其借古讽今的用意十分明显。这种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使文章把历史和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二是引述史料的原则相同,都是在基本准确的前提下带有夸张。无论是过秦论中叙述的秦国由兴到亡的经过,六国论中引述的六国赂秦的事例,还是阿房宫赋中铺叙的阿房宫规模的宏大和秦宫生活的奢华,都是基本符合史实的。即便如想象成分较多的阿房宫赋,也是有史料可查的。三辅黄图说:“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

5、里。”这说明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确有其事。引述史料的基本准确,保证了文章的真实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当然,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三篇文章也对某些史料作了夸张的叙述。如过秦论叙述九国攻秦是“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叙述秦国击退六国是“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又如阿房宫赋描述阿房宫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楼阁的繁多,突出了阿房宫规模的宏大。再如六国论中叙述秦得赂地“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赂秦失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夸张地

6、写出秦从贿赂中得地之多和诸侯赂秦失地之多,极有力地论证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三篇文章这种夸张引述史料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又使文章语句生动,富有文采。三是文章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做到叙议结合。过秦论先详述秦国兴起、强盛及灭亡的经过,在此基础上总结秦亡的原因,提出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阿房宫赋是先详细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中生活的极度奢华,然后议论这种奢华带来的危害,指出后人应以此为鉴。六国论在提出观点后也是从不同侧面引述史实,以证明观点,最后展开议论,强调要以六国破败故事为鉴。这种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史料充分,论据确凿,说服力

7、强;而精当的议论又使文章观点明确,说理透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除了上述相同之处外,三篇文章在许多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一是文章立意各不相同。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各异,因而文章在“喻今”的具体内容上各不相同,也即文章的立意存在差异。贾谊意在总结秦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为西汉统治者提供前车之鉴,因此文章确立的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杜牧旨在以秦王朝奢侈速亡为戒给唐敬宗李湛敲警钟,因而提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结论。而苏洵意在批评北宋对契丹和西夏供奉不当,因而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二是引述史料,各有侧重。三篇文章虽然都是引述的秦国由兴到亡这段历史时期的史

8、料,但由于立意的不同,因此在史料的引述上各有侧重。过秦论重在从秦盛衰兴亡的过程中探讨秦灭亡的原因,因而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秦国灭掉六国的过程及统治全国的武力措施,以突出其武功的显赫;略写其灭亡过程,以强调其不施仁义灭亡的迅速。阿房宫赋重在揭露秦的奢华是其灭亡的原因,因而用铺陈的手法详细叙述秦宫的宏大和宫内生活的奢华,以突出其生活的腐败。六国论主要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赂秦,因而引述史料多从六国方面着笔,从六国赂秦互丧与秦国坐地收利的对比中突出了赂秦的危害。三是叙、议安排,各有特点。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在结构安排上,是先引述史实作论据,用主要篇幅叙述了秦由弱到强、由盛到衰 、由兴到亡的过程,只在结尾一段

9、分析了秦朝速亡的原因。由于前面叙述的史实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为后面的分析论证打好了基础,使后面的结论有水到渠成之妙。阿房宫赋在结构安排上与过秦论较为相似,也是在大量叙述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是在议论部分先概括了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骄横贪暴造成的恶果,再进一步分析了秦灭亡的原因,最后提出后人应以秦为鉴的忠告,有振聋发聩之效。六国论也是篇史论,但更是一篇典型的策论,侧重于从政策和策略得失方面分析其利弊,以供最高统治者采用,因此在结构安排上是先提出论点,接下来用史实作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观点显豁,逻辑性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四是文章语言

10、各具风采。过秦论虽是篇史论,但由于作者擅长写作辞赋,因此他的一些政论文章也有辞赋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叙述的极力铺陈上,大量运用排比句、对偶句和同义词,以及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气势磅礴,姿态横生,议论恢宏而又深刻。如文章开头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并用了排比、对偶句及连用同义词,把秦孝公想征服天下的雄心渲染得淋漓尽致。阿房宫赋的语言特色主要是辞采华丽,铺陈夸张。阿房宫的雄伟瑰丽,宫中美女之盛、珍宝之多,大都通过铺陈夸张的手法写出,加上丰富的想象、美妙的比喻,将阿房宫的形势、规模、构造及宫内生活的奢靡,全都表现得生动逼真。全篇还很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辞采华美,抑扬铿锵,摇曳多姿。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用一组整齐的对比句,前者写歌声浓烈,如春光浴身,有温暖之意;后者写舞袖频举,似冷风拂面,生寒冷之感。极写歌舞之盛,突出了奢华之至。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证论文,多用简洁明快的语句,表意准确精当;同时又间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使文章显得缜密准确而又形象生动。如写赂地者“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叙事简明而又形象生动,使人过目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