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系列作文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 ,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 。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要求:(1)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2)不少于500字。题目: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把不选的题划去)近墨者黑“近墨者黑”一语出自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它往往是与“近朱者赤”相对而言的。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生活经验,比喻接近好人能使一个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一个人变坏。 (起题)“近墨者黑”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青少年影响更大、更深刻。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承题
2、)大家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就是一例。孟母为了给孟轲选择一个适于成长的居住环境,竟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迁至“市旁” ,又继而迁到“学宫之旁” ,可见她是多么重视环境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很大。也正由于这样,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也都受到一定环境的熏陶。人们不仅注意选择环境,更注意选择同一定环境中的人交往。 水闻记记载着宋朝张奎母的事迹。儿子多次请朋友到家做客,她都在窗外悄悄听着。朋友和儿子谈论学问,她就设宴招待;若是嘻嘻哈哈,不谈正事,就不管饭吃。这说明她重视儿子结交的人。古人结交朋友还重视“结交胜己者” ,就是结交才德超过自己的人,以便在交往
3、中受到好的影响,取长补短。 (以上是正面事例,共 3 个事例)但是也有人并不重视交朋友的问题,结果往往近“墨”变“黑” 。这方面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前不久,太原市有张氏兄妹 4 人均被法律部门判刑,这是什么原因呢?大的结交上了坏人,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自己的弟妹,以致一同走上犯罪的道路。交友不慎,危害之大,不可不察。 (以上反面事例。正反对比论证。转题。 )花朵在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才能开得更美丽。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同来创造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吧!(合题) (本文选自郭庭平、 张兆浩主编的二十年高考作文精 讲,气象出版社)【评析】实在佩服该
4、考生平时的广闻博见,更佩服其 记忆的准确无 误和运用的恰到好处。文中不仅引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 水闻记张母的史迹,更能指明“ 近墨者黑”一语的正确出处,仅此一点就令人惊 叹。对事实论据的运用,作者 处理方式也很灵活。 时而用夹 引,时而用转述,使典实和自己的评述、说理水乳交融,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该文对平时不注意阅读, “战时”材料贫乏,只能使用几条用滥了的论据的学生, 应是一个很好的启迪。近墨者黑晏子春秋中有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由此可见,环境对于植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起题)由物及人,也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 。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于人也是有巨大影响的。 (承题)“人之初,性本善” , 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不过,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家学派的二大代表:孟笔和荀子,各执己见。其实,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在上面描什么,他就变成什么。因为近墨者黑,所以,在缺乏父母良好管教,社会良好教育的情况下,许多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 “孟母三迁”的故事千百年来才会被人传诵。若是孟母只忙着生计,让幼小的孟子“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墨” ,那么孟子必定“黑”了。我们见到的,说不定就是一个像“人乞祭余骄妾妇”的齐人的孟子
6、,而不是受人尊敬的“亚圣”了。不仅不经人事的小孩会“近墨者黑” ,大到一个国家,这种情况也会出视,尤其是那种一人专制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灭亡就是例子。秦始皇灭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功过“三皇五帝” ,自称“始皇帝” ,何其壮哉。可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不过十五载便灭亡了,何也?“仁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是贾谊的观点。但为什么会“仁义不施”?那就是因为亲近错了人。李斯很有才华,毋庸置疑,可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害死了韩非子,使其不能受到重用;又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 ,又推行了一大堆苛政搞得秦朝元气大伤。秦始皇死后,又出现了赵高“指鹿为马”的荒唐事,秦二世亲近宦官,使得秦朝彻底走向灭亡!由此可
7、见,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近墨者黑” ,否则,若亲近贤臣,则当然可以长盛不衰。诸葛亮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他在隆中对中就对刘备说要广开言路,亲贤臣,远小人,所以蜀国才得以强大。由此可见, “近墨者黑”同样适用于管理国家的人。也许有人会质疑:“五柳先生”陶渊明不就是“近墨者未必黑”的代表吗?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何等清高啊!诚然,陶渊明是很清高。但别忘了,他是在“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辞官隐居后,才得以清高的。换句话说,他是“远墨者” ,而非“近墨者” 。倘若他还在官场中执著,那么,即使他不想被染黑,可世事无奈,他又能清高多久呢?所以,他是智者,是贤人。这是因为他知
8、道,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有远离官场这个巨大的“墨”缸,才能保持清白。而不是他“近墨不黑” 。由此可见, “近墨者黑”是必然的了。“水至清则无鱼” ,鱼无法在清水中生存,因为它需要养分。人也无法脱离这个世界,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生存。无法避免的,我们都要遇到各种“墨” 。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变“黑”了。因此,我们要多交益友,不交损友,是为了远离“墨”而不黑。国家大力打击腐败,是为了除掉官场中的“墨” ,使更多的官员不至于被染黑。因为, “近墨者黑”是必然的。 (转题)所以,我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合题)近墨者未必黑中国有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起题
9、)一定是这样的吗?我看不尽然,近墨者未必黑。 (承题)解放前,我们许多共产党员打入敌人内部搞地下工作。他们周围的环境不可谓不黑了吧?但是,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他们是“近墨者”了,可并没有变“黑” (转题一,正面事例,正转)曾经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也是一个“近墨”而“不黑”的典型例子。那时候,上海刚解放不久,某部八连驻扎在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流氓地痞妓女甚至国民党的特务终日活动在他们周围,这环境也够“黑”的了。可是,他们严格遵守纪律,在执行巡逻防卫任务的同时,同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还经常为附近的人做好
10、事。久而久之,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周围的人们,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不仅自己没有“黑” ,还帮助“黑”的逐渐变成不“黑“了。(转题二,正面事例,正转)为什么他们都可以“近墨”而不“黑”呢?关键在于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他们的信念意志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有了这两件法宝,他们才能成为近墨而不黑、立中流而不倒的祖国坚贞儿女。(总结转题一、二,进行理论分析,显得深刻)改革开放,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开阔了我们的跟界。但是,就像打开窗户一样,阳光射进来了,轻风吹进来了,花香飘进来了,然而其中苍蝇、蚊子之类的也进来了,一些病菌、灰尘也乘机涌入了
11、。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许多外国先进设备,吸取了外国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但也有不少腐朽、有害的东西借开放之机溜了进来, “黄害” 、 “毒害”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们同这许多“黑”的东西靠近了,怎么办?不要改革开放了,把开了的窗再关回去,去过那种闭关自守的生活,这显然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那些丑恶的、有害的东西,我们要用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坚决抵制它,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决不让它们泛滥毒害我们。 (转题三。转题)因此,只要我们按照党的指导方针去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那么,不管外界风云
12、如何变幻,有多少污风浊浪,都不能损我们一根汗毛,即使“近墨”也决不会变“黑” ,我们的民族将以更加矫健挺拔的英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合题)(本文选自郭庭平、张兆浩主编的二十年高考作文精讲 ,气象出版社)【评析】这是一篇当年被评为满分的广西区考生的应试文。全文完全符合议论文的要求, 紧紧围绕“ 近墨者未黑”这个中心进行阐发,中心极其鲜明。文中论据以事实为主,在运用事实时作者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典型性。个 别事实如名扬遐迩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普遍事 实则善于概括生活 现象,如解放前的我地下党人,改革开放的形势,如此点面结合有力雄辩地展示论 旨的普适性。2、层递性。所用事实分解放前
13、、解放后、改革开新时期三个阶段,按时序排列,从纵向看出论旨的恒久性。3、现实性。作者用相当篇幅说明了新时期的情况,很有时代特色。如果作者还只善于摆事实,那么文章也不会 获得那么大的成功,更值得称道的是他能挖掘出“之所以不黑” 的深层因素,在过去是信念和意志,在如今除此外还有具时代特征的原则和文明。这样事、理并茂,就使得文章内容显得厚实,论证有力了。近墨者未必黑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的是劝诚人们近贤士远小人,并把一切影响人的好坏的原因,归咎于环境。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怀疑,环境对人的影响会大过心态对人的影响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莲,芙蓉,荷,是同一物的不
14、同称谓。自古便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出淤泥而不染” ,可见莲所处的环境,并不像那些温室里的花儿那般美好。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下成长,却依旧傲立于阳光之下。陆龟蒙的白莲写道:“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舍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中就推崇莲的品格,像瑶池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赏识她,她自开自落,只要有晓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由此看来,环境对莲的影响在哪呢?莲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亭亭玉立于清风之中李白,陶渊明,多少文人骚容曾一度投身于朝庭之中,想为国家出一份自己的力,来造福百姓。可是官场的黑暗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如不将自己投放到这淌浑水中,又如何能享受那些自己梦寐己久的荣华
15、富贵?又如何得到那些权力呢?有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待一朝金榜题名之时,立志当一名清官大老爷。可在官场久了,心态也变了,意志不坚定,也便淹没在这淌浑水之中。可是李白的心没变,陶渊明的心没变,他们坚守着那一片净土,做到了不同流合污。环境对他们有眷顾之情吗?不对他们进行侵蚀吗?不是的,是他们的心态不变,才守得住那一片净土。很多时候,变的是我们的心态,是心态影响了我们。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北大当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将儿时的梦想遗忘了。可当他再次看到长江从天际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又被猛然惊醒。他的心态由
16、安于现状而变得蠢蠢欲动。于是,他下定决心,走出北大,开避自己的天地。环境给他的是安逸的生活,可他的心态却无法束缚在这安逸的环境中,最终是心态使他走向了成功。把过多的影响归咎于环境,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心态给人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心态能驱驶我们走向成功,或走向失败。古人有训: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可见心态是如此的重要。没有好的境遇,就要修造好的境界;改变不了环境,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改变不了生态,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所以,近墨者未必黑。拥有好的心态,才是根本。近墨者未必黑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事实果真如此吗?环境对人真的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吗?近墨者必定
17、黑吗?其实不然。实际上,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如何选择。在炎炎的夏日,你是否被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美景所吸引?再看池塘中的污泥,你是否被莲那“出淤泥而不染,擢清涟而不妖”之高洁所折服?是啊,生长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却不被沾杂,反而高洁如玉,着实令人感动,着实令人叹服。在大唐王朝,亦有如此文“莲”青莲居士。 “好友”劝他:你防下你自己,融入我们的群体吧。这样,你才能平步青云,你才能步步高升。然而,他却“不听劝”。他高昂起自己的头颅,他蔑视那奸臣小人,他坚持做他自己。他更是放荡不羁。他让贵妃为其斟酒,让力士为其脱靴,然后大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莲蒿人。由此可见近墨者朱必黑。李
18、白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自古以来,巾帼不让须眉。有“沉鱼落雁”之美称的昭君,为后世女儿树立了榜样。她被选入宫中后,与三千佳丽住在同一屋檐下。她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被皇帝临幸,博取荣华富贵。为此众姐妹各显神通,纷纷买通画师,令其为自己“创造”出更美好的容貌。然而,她却选择她自己。她自信她的美貌,她更自信她的才情。后来,她被迫远嫁匈奴。她一点也不悲伤。她带着那份高洁离开祖国,去开创她的新生活,只是把无限的遗憾留给皇帝。昭君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到了近代。我们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鲁迅。在那混乱不堪的社会,在那污浊不堪的社会,他却给我们明亮的感觉,给我们白晢的感觉。在那时候,稍有点知识的人,纷纷计划的“蓝图”投靠哪一有钱有势的派别。然而他却走自己的路,拿起自己的笔杆,同那一片漆黑作斗争。尽管他周围笼罩着烟雾,尽管在黑暗中,他常常碰壁,然而他依旧坚持做他自己。鲁迅书写着:近墨者未必黑。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告诉我们:“墨”只是致使“黑”形成的一点因素,没有“墨” , “黑”未必就不会形成。但同时有了“墨” ,也未必就会产生“黑” 。形成“黑”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自己,再多的“墨”也无济于事,再多的“墨”也是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