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投资项目前期论证与决策的新要求 投资项目前期论证与决策的新要求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 徐成彬 二一三年五月十日北京 节能评估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节能评估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 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新要求 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新要求 1 2 3 4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2 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新要求 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新要求 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新要求 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新要求 1.投资体
2、制改革与项目前期决策管理 2.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前的报批流程 3.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的报批流程 4.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成为前置性条件 5.重大项目社会稳定性评估不可或缺3 投资体制改革与项目前期决策管理 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 企业投资项目 直接投资 资本金注入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主体 资金投入方式 项目申报报告 行政许可形式 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备案申请表 备案 核准 贷款贴息 投资补助 转贷 企业自筹资金 资金申请报告 审批 编制项目 可行性报告 初步设计和概算评审 报送发改委 审批 否 是 审 批通过 ? 是 否 征 求意见 函:符 合 发展规 划和产 业 政策? 选址与 规 模合理
3、 ? 修 改 或 终 止 独立咨询 机构评估 编制递交环 境影响报告 编制递交用 地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评估 国土资源 部门预审 环境保护 部门审查 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前的报批流程 编制节能评 估报告(表) 项目建议书批复 电网、市政 接入意见 项目建议书编制 投资机会研究 规划选址意见 地震安全性评价 安全生产和职业 病危害预审查 水土保持和地质 灾害危险性审查 水资源论证审查 发改委环资 部门审查 独立咨询 机构评审 压覆矿床审查 用地范围文物 保护审查 投资合作协议 银行贷款协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发展建设规划4 编制项目 申请报告 核准,转入准备阶段 报送发改委 核准审查 否 是 核准通
4、过? 是 否 技术、经济等方面是 否可行,是否符合电 力规划、产业政策? 修 改 或 终 止 独立咨询 机构评估 编制递交环 境影响报告 编制递交用 地申请报告 可行性研究政府审查 国土资源 部门预审 环境保护 部门审查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的报批流程 编制节能评 估报告(表) 允许开展前期工作通知 (取得“路条”) 可行性研究董事会批准 投资机会研究 企业内部审查 发改委环资 部门审查 独立咨询 机构评审 压覆矿床审查 用地范围文物 保护审查 投资合作协议 银行贷款协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电网、市政 接入意见 规划选址意见 地震安全性评价 安全生产和职业 病危害预审查 水土保持和地质 灾害危险
5、性审查 水资源论证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 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 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 行分类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第6号令)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成为前置性条件 文件类型 年能源消费量E(当量值) 实物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 (tce) 电力 (万kWh) 石油 (t) 天然气 (百万m) 节能评估报告书 E500 E1000 E100 E3000 节能评估报告表 200E500 500E1000 50E10
6、0 1000E3000 节能登记表 E200 E500 E50 E10005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性评估不可或缺 编制: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应独立成篇(章), 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重要内容 评估: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申报文件, 应当包含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意见, 并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审查:评估主体作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是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发改投资20122492号)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规范 分析篇章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 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
7、明(试行) 评估报告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 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6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 1.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 2. 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流程 3. 投资项目节能评价准则的依据 4. 投资项目节能评价的原则 5. 节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6. 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要求 7. 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要求 8. 节能评估、评审和审查案例7 投资体 制改革 前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
8、篇 (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号) 投资体 制改革 后 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 知 (发改投资(2006)2787号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11153号)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发改投资(2007)1169号) 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国家发展改 革2008年37号公告) 部分省市有关投资项目“节能专篇”的要求 1.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6号令) 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 ) 2. 国家发展改
9、革委节能审查流程 中咨公司或 国家节能中心 中咨公司或 其他评估单位8 3.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依据 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标准及产业政策 开展投资项目节能评价工作,首要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 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 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 投资20062787号)等。 行业法律法规、设计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投资项目节能评价工作要依据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如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工业建筑节能统一标准、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铁 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水运工程设计节能规范 (JTS150-200
10、7)、民用建 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等。 项目前期工作成果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等资料。 4. 投资项目节能评价的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考虑投资建设中资源、能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及 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本着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开展节能评价。 遵守国家规定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的评价原则 为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节能水平和效果,在项目能够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 的基础上,如有条件,还要与同类项目的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通过 对比找出差距和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进方案及节能措施等建议。 项目全过程、全方位节能评价的原
11、则 为实现建设项目的全面系统节能,对涵盖建设期、运营期的项目周期全过程进 行节能评价,对项目涉及的能源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使用等各个 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评价。 宏观微观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在投资项目节能评价中,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既有战略性、方向性的宏观展望,又有具体的能耗指标分析等具体测算;既有 定性分析,又要尽可能开展定量分析评价。9 5-1 通用的节能效果评价指标 原则上,可用单位产值能耗指标来评价投资项目的 能耗和节能效果。 由于投资项目的能源和节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且各 行业的规定也不一致,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也难以涵 盖所有的投资项目
12、。 除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外,尚无其他通用的能耗指标 能够适用于所有项目。 除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外,还需要分类(工业、交通 运输业、建筑等)建立相应的节能指标评价体系。 5. 节能评估的基本方法 各种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 计算综合能耗时,各种能源折算为一次能源的单位为 标准煤当量。 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应以其低(位)发热量 为计算基础折算为标准煤量。 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千焦(7000千卡)的燃料, 称为1千克标准煤(1 kgce)。 用能单位外购的能源和耗能工质,其能源折算系数可 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用能单位自产的能源和 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可根据实际 投入产出自
13、行计算。 当无法获得各种燃料能源的低(位)发热量实测值和 单位耗能工质的耗能量时,可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 则(GB/T2589-2008)。10 常见的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1) 1.428 6kgce/kg 41 816 kJ/kg(10 000kcal/kg) 渣油 1.142 9 kgce/kg 33 453 kJ/kg(8 000kcal/kg) 煤焦油 1.457 1kgce/kg 42 652 kJ/kg(10 200kcal/kg) 柴油 1.471 4 kgce/kg 43 070 kJ/kg(10 300kcal/kg) 煤油 1.471 4 kgce/kg 43 070
14、kJ/kg(10 300kcal/kg) 汽油 1.428 6 kgce/kg 41 816 kJ/kg(10 000kcal/kg) 燃料油 1.428 6 kgce/kg 41 816 kJ/kg(10 000kcal/kg) 原油 0.971 4kgce/kg 28 435kJ/kg(6 800kcal/kg) 焦炭 0.285 7kgce/kg0.428 6kgce/kg 8363kJ/kg12 545kJ/kg (2 000 kcal/ kg3 000kcal/kg) 煤泥 洗煤 0.285 7 kgce/kg 8 363 kJ/kg(2 000 kcal/kg) 洗中煤 其他 0.
15、900 0 kgce/kg 26 344 kJ/kg(6 300 kcal/kg) 洗精煤 0.714 3kgce/kg 20 908kJ/kg(5 000kcal/kg) 原煤 折标准煤系数 平均低位发热量 能源名称 常见的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2) 折标准煤系数 平均低位发热量 能源名称 0.128 6 kgce/kg 3 763kJ/ m3 高炉煤气 0.571 4 kgce/ m30.6143kgce/ m3 16 726kJ/ m317 981 kJ/ m3 (4 000 kcal/ m34 300 kcal/ m3) 焦炉煤气 0.500 0kgce/ m30.571 4kgc
16、e/ m3 14 636 kJ/ m316 726 kJ/ m3 (3 500 kcal/ m34 000 kcal/ m3) 煤矿瓦斯气 1.214 3 kgce/ m3 35 544 kJ/ m3 (8 500kal/ m3) 气田天然气 1.330 0kgce/ m3 38 931kJ/ m (9 310 kcal/ m) 油田天然气 1.571 4 kgce/kg 46 055 kJ/kg(11 000kcal/kg) 炼厂干气 1.714 3 kgce/kg 50 179 kJ/kg(12 000kcal/kg) 液化石油气11 常见的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3) 折标准煤系数 平
17、均低位发热量 能源名称 0.128 6kgce/kg 3 763MJ/t(900 Mcal/t) 蒸汽( 低压) 2010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 电煤耗为 312gce/(kWh) ,供电 煤耗为333 gce/(kWh) , 按当年火电发电标准煤耗计算 电力( 等价值) 0.122 9kgce/(kWh) 3 600kJ/(kWh) 860kcal/(kWh) 电力( 当量值) 0.034 12kgce/MJ 热力( 当量值) 1.428 6kgce/ m3 41 816kJ/kg(10 000kcal/kg) 粗苯 常见的能耗工质能源等价值 2.078 6kgce/kg 60.92 M
18、J/kg 电石 8.3143 kgce/ m3 243.67 MJ/ m3 乙炔 0.2143kgce/ m3 6.28 MJ/ m(1 500kcal/ m3) 二氧化碳气 0.671 4kgce/ m3 19.66 MJ/ m(4 700kcal/ m3) 氮气( 做主产品时) 0.400 0kgce/ m3 11.72 MJ/ m(2 800kcal/ m3) 氮气( 做副产品时) 0.400 0kgce/ m3 11.72 MJ/ m(2 800kcal/ m3) 氧气 0.030 0kgce/ m3 0.88 MJ/ m(210kcal/ m3) 鼓风 0.040 0kgce/ m3
19、 1.17 MJ/m(280 kcal/ m3) 压缩空气 0.9714kgce/t 28.45 MJ/t (6 800 kcal/t) 除氧水 0.485 7kgce/t 14.23 MJ/t (3 400 kcal/t) 软水 0.085 7kgce/t 2.51 MJ/t (600 kcal/t) 新水 折标准煤系数 单位耗能工质耗能量 品种12 项目能耗水平的分析评价是指对项目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及 能耗计算的依据、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在 此基础上分析评价项目的能耗水平和指标是否符合国家和 行业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如有条件还要与同类项目的国 内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能
20、耗水平。 对于有强制性节能标准要求的项目(如,有限制性要求的 大型用能设备和工艺的项目,以及有明确能效标准要求的 项目等),应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执行,对不符合强制性 节能标准要求的项目,要明确提出项目不能建设的咨询评 估意见。 5-2 项目能耗水平分析评价 5-3 项目对当地节能目标影响评价 决定性影响 n3.5 m20 重大影响 1n3.5 10m20 较大影响 0.3n1 3m10 一定影响 0.1n0.3 1m3 影响较小 n0.1 m1 影响程度 项目增加值能耗影 响所在地单位GDP 能耗的比例(n%) 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 所在地“十二五”能源消费 增量控制数比例(m%)13 5-4
21、 项目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项目节能方案是指项目建设方案中采用的工艺技术、设 备、材料等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 用率的方案。 在满足工艺要求和不降低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分析项目的工艺技术流程是否合理,是否采取了技术上先 进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上可以承受的节能方 案及措施,从项目的能源生产、能源转化及能源消费等环 节,在项目周期全过程降低能耗、减少损失、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实现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分析项目是否利用了国家鼓励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对项目周期全过程的节能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 5-6 项目能量平衡分析 计算项目能量平衡的主要步骤14 燃煤电厂
22、项目能源平衡表(示例) 单位 :tce 42.12% 能 源利用 率 (% ) 650987 1545701 99.7% 45.6% 99.9% 92.73% 42.12% 92.73 100 0 99.9 45.6 45.6 99.7 能 量利用 率 (% ) 51035 0 51035 703 838339 838339 4637 4637 损 失能量 650987 650987 0 702023 702725 702725 1541064 1541064 合计 2 650987 650987 702725 702725 电力 160 160 柴油 1540904 1540904 煤 有
23、效 能 量 702023 650987 51035 702725 1541064 1541064 1545701 1545701 / 合计 1 702023 650987 51035 702725 电力 160 160 160 160 110t 柴油 1540904 1540904 1545541 1545541 189.73 万t 煤 供 入 能 量 9 8 7 5 4 3 2 1 (不含变 压器 和厂内线 损) 小计 2 外供 厂 内使用 6 小计 1 发 电机组 当量 值 等价 值 实物 量 终 端使用 输 送分配 加 工转换 购 入存储 能 源种类 6. 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要求 节能评审
24、原则 1. 2. 3. 4.15 7. 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要求 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 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 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 实行分级管理。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 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 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 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 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 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 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 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
25、提请 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 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 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16 案例一:某房地产开发项目节能篇章编写 案例二:某燃煤电厂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案例三:某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节能评审报告 案例四:某燃煤电厂项目节能审查意见 8. 案例分析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17 主要内容 稳评背景与评估机制 稳评背景与评估机制 1 总体要求和前期准备 总体要求和前期准备 2 4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6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 (报告 报告) )编写 编写 3
26、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写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写 5 1. 1.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背景与评估机制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背景与评估机制 1-1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的背景 1-2 党中央和国务院: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稳评办法和编制大纲 1-4 社会评价、风险分析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18 1-1 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矛盾凸显期。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过类似阶段,社会矛盾 表现甚至更激烈,如英国的圈地运动。 1-2 党中央和国务院: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27、 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与稳评机制 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与稳评机制 国务院: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国务院: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19 重大项目稳评办法 编制: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应独立成篇(章), 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重要内容 评估: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申报文件, 应当包含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意见, 并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审查:评估主体作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是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发改投资20122492号)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
28、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 第一条 目的意义: (1)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2)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3)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机制。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 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20 第三条:稳评篇章要求: 项目单位在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时,应当: (1)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 (2)征询相关群众意见; (3)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4)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案措施; (5)提出采取相关措施后的社会稳
29、定风险等级建议。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应当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 请报告的重要内容并设立独立篇章。 风险调查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调查成果不仅是分析篇章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等级判断 和制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基础。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重点: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条:风险等级设置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 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 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 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 盾冲突; 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 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在前期咨询评估阶段,项
30、目单位往往希望结论是“低风险”,如果 咨询公司有失客观公正则需承担责任,如何合理地确定风险等级?21 第五条 评估报告要求 评估主体: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的评 估主体组织对项目单位做出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开展评估 论证。 程序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公示、问卷调查、实地 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 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提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内容要求: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为: (1)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 (2)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3)各方面意见及其采纳情况; (4)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建议; (5)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31、; (6)应急处置预案。 第六条 对主管部门的要求 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中央管理企业在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 的申报文件中,应当包含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的意见,并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在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与社会稳定相关的附件 应该包括哪些?22 第七条 对咨询评估机构的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委托工程咨询评估机构评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时,可以根据情况 在咨询评估委托书中要求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 估报告提出咨询意见。 中咨公司在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可研或核准评估任务时, 如何处理项目评估报告与社会稳定评估
32、报告之间的关系? 第八条 批复要求 批复依据: 评估主体作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国家发展改革委 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具体要求: 评估报告认为项目存在高风险或者中风险的,国家发 展改革委不予审批、核准或核报; 存在低风险但有可靠防控措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 以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并应在批 复文件中对有关方面提出切实落实防范、化解风险措 施的要求。23 第九条 责任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项目申请报告作出批复,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 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应当依法依纪 追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
33、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评估主体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导致决策失误, 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 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应当依法依 纪追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其他规定及要求 第十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应当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 第十一条:各级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建立健 全本地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自本办法印发之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的 申报项目执行本办法。24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规范 分析篇章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34、社会稳定 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 评估报告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 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 1 1- -4 4 社会评价、风险分析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社会评价、风险分析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社会评价 风险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的交集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的交集25 社会(影响)分析篇章内容 社会(影响)分析篇章内容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 的社会影响和
35、社会效益。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 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二) 社会适应性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 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 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三)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风险分析篇章内容 风险分析篇章内容 在前述各章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总结项目在政策、市场、工程技 术、资金、社会、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主要风险综述 对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分析其性质特征、未来变化 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 (二) 风险影响程度 对于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投
36、资建设及运营效果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 应对措施。 (三)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26 2. 2.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总体要求和前期准备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总体要求和前期准备 2-1 概念和目的 2-2 重点领域 2-3 分析要求 2-4 分析程序 2-5 合同报价 2-1 概念和目的 社会稳定风险是指因重大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而直接或 间接影响(或潜在影响)相关者合法权益,从而产生社 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个体极端事 件,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项目单位和政府部门更好地从源头 上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稳定风险,有效保障公民、法 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
37、 施,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环境。27 2-2 社会风险分析要求 (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居民、 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合理诉求,及早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防范和化解社会稳 定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向受到项目实施影响的群众和其它利益相关方提 供项目的有关信息; 采取召开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主动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直接利益受损群体的意见,征求有关区县和 建设交通、规划土地、环保、住房保障、信访、维
38、稳等政府部门的意 见和建议。 坚持全面调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数据真实可 靠,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实情况。 (3)科学全面分析风险因素。 对项目决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实施的社会环境 和经济条件、项目规划实施和运行等因素以及利益相 关者的诉求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研判,对项目的合 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 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性和技术性 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科学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确保分析结论的准确性、防范化解措施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28 (4)准确有效预判风险等级 分析报告要全面回答有关各方所关注的涉及社会稳定风险的问题;
39、 明确界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范围; 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工作的实施过程、各项分析内容 的分析等作出详细说明,着重分析揭示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社会不稳 定的因素,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及冲突的激烈程度,可能产生的各种 负面影响,以及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按照项目实施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作出该项目初始预 警风险等级的评判结论,即评判在不采取相应风险预防、化解和处 置等管理措施情况下的风险等级; 对拟采取的风险预防、化解和处置等管理措施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 分析,经综合分析作出采取措施后项目风险等级的评判结论,并根 据上述综合判断结果提出项目是否可实施的建议。 交通运输:机场、铁
40、路、国道、高速公路、省道;三级及以上的桥梁、 隧道;内河航道;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长途客运 站、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危险品码头。 环境设施: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能源:中心城区50万伏变电站和大型加油加气站、储油储气罐等能源设 施,燃煤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生物质发电厂、核电设施等。 工业: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原料、水泥。 社会事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戒毒中 心、殡葬火化设施、广播电视发射设施。 农业:病死动物尸体处理设施、三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涉及土地与房屋征收的建设项目。 在规划、环评公示阶段发生社会不稳定问题且尚未化解的建设项
41、目。 在居民密集区建设且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具有一定影响的建设项目。 经预研判断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其它建设项目 2-3 社会风险的重点领域29 2-4 社会风险分析程序 风险识别 (1)风险因素 (2)风险事件 (3)风险筛选 风险估计 (1)发生概率 (2)产生影响 (3)估计方法 风险评判 (1)等级标准 (2)风险评判 (3)风险排序 风险对策 (1)应对策略 (2)预案建议 (3)责 任 人 编制 风险分析 报 告 风险 调查 接受 评价 审核 合同签 订 调研前准 备 3. 3.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 3-1 调查前期准备 3-2 专家团队构成 3-3 文案资料收
42、集 3-4 调查范围 3-5 调查方法30 3-1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的前期准备 (1)组建专家队伍; (2)收集文案资料 (3)分析媒体舆情 (4)初定调研范围和访谈对象; (5)准备调查问卷(个人和基层组织); (6)拟定公示文件(网站、社区和乡镇); (7)准备物品(像机、录音笔、钢笔、印泥、小礼物等); (8)明确调研方案。 3-2 社会风险分析专家团队构成 公司或部门领导 项目经理 公司内部专家和辅助人员 外部专家 工程技术 社会发展 环境保护 征地拆迁 移民安置 交通 31 3-3 社会稳定风险文案资料收集 (1)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 (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43、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 (3)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本; (4)建设项目拟订建设选址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区规 划、专业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要求)、土地使用权取得 有关证明文件; (6)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征地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方案;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准文件; (8)建设项目征询住房保障、消防、交通管理、卫生、民防、 市容绿化、气象(防雷)市政配套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社会稳定风险文案资料搜集:工程资料、社会环境和相关文献 工 程 资 料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国家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政策; 建设项目相关的行业工程技术
44、、经济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建设项目拟定选址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资料,以及敏感目标、 历史既有社会矛盾及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资料; 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媒体舆论、网络 论坛对项目的态度和诉求; 建设项目规划公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及公众意见和诉求资 料; 类似建设项目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风险分析和防范等资料。 社 会 环 境 和 相 关 文 献32 尽可能吸收有关区县、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规划土地、 环保、住房保障、信访、维稳等部门的政策信息和建议; 充分利用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 等前期工作中收集的信息、公众参与调查成果; 尽可能与规划、环保
45、等方面共同开展有关信息的采集,努力 实现信息共享。 社会调查的信息共享机制 调查范围是确定咨询工作量和收费的重要依据。原则上, 凡项目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 险的因素,都应纳入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应涵盖 调查地域: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地区 (城市到社区,农村到自然村); 调查对象:受项目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基层政府、企事业单 位、居民和村民。 调查对象应该具有全面性(覆盖所有受影响的地区和对 象)和代表性(年龄、职业、性别、民族、贫富等)。 3-4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调查范围33 (1)问卷法。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 况或征询意见的
46、调查方法。该方法可结合环评的公众参与进行。 问卷设计应当围绕调查主题,概念明确,避免歧义,语句防止诱导性, 敏感问题要注意技巧。 (2)访谈法。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 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 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3)公示或公告。在受项目影响的基层组织(乡镇、社区、行政村、自 然村、企业)的公示栏,以及当地政府指定的网站上进行公示,以便 更广泛地征求意见。 (4)实地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者带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地运 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借助观察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 调查研究方法。 3-5 现场调查方法 4. 4
47、.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报告)编写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报告)编写 4-1 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4-2 风险估计和评判 4-3 风险防范措施34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内容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 请报告的组成篇章,由项目单位在组织编制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时一并编制。 项目单位对于特别重大的建设项目,也可组织有关方 面单独编制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作为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附件一并报批。 原则上,项目单位应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机 构编制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作为项目审 批及核准的重要依据。 4-1 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4-1-1 识别内容 (1)风险事件。项目
48、实施可能引发的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与个体极端恶性事件。 (2)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或者是促使风 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或)负面影响程度增加的因素。包括各种主 观或客观的潜在原因或影响因素。 (3)识别步骤。风险识别是对项目实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可能 导致的风险事件进行系统筛选、确认和分类的过程。包括:识别 项目实施的潜在风险及其特征、风险存在(可能引发)的阶段和 风险主要来源。35 (1)核对表法。根据风险要素,把以前经历过的风险事件 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再结合本项目所面临的环境、条 件等特点,对照核对表,识别出其潜在的风险。 (2)专家调查法。基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发函、召 开会议或其它方式向专家进行调查,发现项目潜在风险, 对项目风险因素识别及其风险程度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