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08855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沪科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本卷共七道大题,40 小题,满分 100 分,时量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C客车里的乘客认为司机是静止的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在运动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某同学借助于如图 1 中甲、乙所示汽车行驶的结果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图 1借助图甲,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借助图甲,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花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借助图乙,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借助图乙,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

2、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A B C D3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4 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 米秒,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米秒 B48 米秒 C 5 米秒 D6 米秒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5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影子的形成 B平面镜成像 C小孔成像 D凸透镜成像6如图 2 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 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3、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7下列关于科学探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古代的人们因条件简陋,不可能进行科学探索B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科学知识C科学家们已经为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就只需要学习,不需要探索了D科学家们发现真理只是运气好而已,不需要太多的努力8凸透镜成像时,如果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将成(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图 29如图 3 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的是 ( )A B 图 3 C D 10、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图 411在如图 5 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 S 发出的

4、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 5 所示,则( ) 图 5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12.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 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形光斑13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 6 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 3m B. 4m C. 5m D. 6m142004 年 6 月 8 日下午 13 时左右在我国某市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 “金星凌日”

5、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 7 为发生 “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则金星的位置在金星轨道甲乙丙丁地球太阳图 7图 6A、甲 B、乙 C、丙 D、丁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 倍焦距B、老花镜当放大镜使用时,应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焦点以内C、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应放在 2 倍焦距和 1 倍焦距之间D、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上。16在图 8 所示的方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17某同学做了一架简易照相机,镜头是一个焦距为 5 厘米的凸透镜,在这架相机中,胶片应放在距镜头

6、( )A大于 10 厘米处 B小于 5 厘米处C大于 10 厘米小于 20 厘米处 D大于 5 厘米小于 10 厘米处18下面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图 8八年级(上)物理答卷一、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19你家吃饭所用的筷子长约为_cm,人民币的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2

7、5.0_。20.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21雨后天晴,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光的 形成的。22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23图 9 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 40km,需_h.2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25.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 3s 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m(声音在空气

8、中的传播速度取 340m/s) 。26近视眼应该配戴 透镜,远视眼应该配戴 透镜。27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反射(填“镜面”或“漫” ).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2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29如图 10 所示,大熊猫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若大熊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05 米,那么,它的像到大熊猫的距离为 _米 图 10图 930 选用_或_(填写两种光学元件的名称),可使光线的

9、传播方向发生如图 11 所示的改变 三、作图题(31 小题和 34 小题各 2 分,32 小题和 33 小题各 4 分,共 12 分)31.图 12 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你在图 12 中画出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32在图 13 中,AO、BO 为点光源 S 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 S 和 S像的位置并完成光路。33完成图 14 中的光路图。34如图 15 所示,弹簧秤下挂一木块,质量为 0.25 千克,请你在图中画出木块静止时指针所在的位置。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1 分,35 小题(2)问 2 分,共 14 分)3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10、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的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

11、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3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20 厘米(1)想用光屏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的地方;(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 40 厘米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 25 厘米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像的大小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离凸透镜_的地方五、想像能力题(4 分)图 11图 14图 13图 12图 1537假如地球上没有了重力,请写出四个合理的场景。六、阅读研究题(2 分+4 分,共 6 分)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

12、文章凹 面 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简称凹镜。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又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明同学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会聚、发散、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有这三种情况。但究竟哪种情况是正确的呢?小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他将 10 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正对着凹镜照射,发现了如图 16 所示的现象。请同学们通过对上述文章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38通过实验,小明将得出什么结论?39你认为凹镜可以有哪些应用?请说

13、出 2 个。七、计算题:(6 分)40一列火车长 200 米,已知它用 2 小时行驶了 144 千米,这列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合多少米/秒?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 16 千米的山洞,则整列火车驶出山洞要花多长时间 ? 图 16八年级(上)物理答案一、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C B A B C B B D B B A C D D A D A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19你家吃饭所用的筷子长约为 15-25 cm,人民币的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25.

14、0 mm 。20.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噪声 。 21雨后天晴,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光的 色散 形成的。22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到人耳的。23图 9 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80_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 40km,需_0.5_h.2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3.010 8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月亮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影子的形成_.25.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

15、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 3s 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1020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 340m/s) 。26近视眼应该配戴 凹 透镜,远视眼应该配戴 凸 透镜。27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漫 反射(填“镜面”或“漫” ).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音色 不同.2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它对太阳光的 会聚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29如图 10 所示,大熊猫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像是_虚_像(填“虚”或“实”);若大熊猫到平面镜的距

16、离是 05 米,那么,它的像到大熊猫的距离为_ 1_米 图 9图 1030 选用_平面镜_或_凸透镜_(填写两种光学元件的名称),可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如图11 所示的改变( 填其它的光学元件,只要符合题意,均可计分)三、作图题(31 小题和 34 小题各 2 分,32 小题和 33 小题各 4 分,共 12 分)31.图 12 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你在图 12 中画出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32在图 13 中,AO、BO 为点光源 S 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 S 和 S像的位置并完成光路。33完成图 14 中的光路图。34如图 15 所示,弹簧秤下挂一木块,质量为 0.

17、25 千克,请你在图中画出木块静止时指针所在的位置。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1 分,35 小题(2)问 2 分,共 14 分)3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A

18、 、 B 、 C 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A 、 D 、 F 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的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用同一根琴弦,改变琴弦张紧的程度,分别测出琴弦振动的频率 3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20 厘米(1)想用光屏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大于 40cm_的地方;(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 40 厘米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 25 厘米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 变大

19、_,像的大小_变大 _;(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离凸透镜_小于 20 cm _的地方五、想像能力题(4 分)图 11图 14图 13图 12图 1580 1.0237假如地球上没有了重力,请写出四个合理的场景。水不会向低处流;空气会逃离地球,地面附近没有大气层人走路会轻飘飘的扔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回地面六、阅读研究题(2 分+4 分,共 6 分)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章凹 面 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简称凹镜。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

20、不起会聚作用又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明同学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会聚、发散、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有这三种情况。但究竟哪种情况是正确的呢?小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他将 10 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正对着凹镜照射,发现了如图 16 所示的现象。请同学们通过对上述文章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38通过实验,小明得出了什么结论?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9你认为凹镜可以有哪些应用?请说出 2 个。汽车的车灯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七、计算题:(6 分)40一列火车长 200 米,已知它用 2 小时行驶了 144 千米,这列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合多少米/秒?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 16 千米的山洞,则整列火车驶出山洞要花多长时间 ? 已知:S144 km t=2 hS 车200 m S 洞1.6 km=1600 m求 :V 车 t解 :由 hksv/724.172 km/h20 m/sS=S 车S 洞1600 m + 200 m =1800 msvst90/28答 :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72 km/h ,合 20 m/s.整列火车驶出山洞要 90 s.图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