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简介,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是清顺治帝的第三子,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 2.智除鏊拜,锋芒初显 3.博才多能,学贯中西,阅读材料 : 幼年玄烨聪明好学,志向远大。他
2、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严格管教下,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玄烨亲政以后,政事繁多,但他好学不倦,设讲官为他讲解儒家经典和君主为政之道。康熙帝还对西方的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向西方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机械、解剖等科学知识,组织编纂了一批科学书籍,并制造或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 据上述材料,你对“少年天子”的基本评价是什么?,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兴趣广泛,博学多识;,思考: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三藩叛乱,台湾割据,准噶尔叛乱,沙俄入侵,鳌拜专权,康熙初年面临怎样的形势?,1、在中央: 鳌拜专权 2、在地方: 西南:割据势力尚未清除(三藩叛乱)
3、东南:对台湾还没有完成有效的控制 西北: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西南:对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 控制 东北:沙俄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平叛乱,定边疆,御外敌,一、少年天子:智除鏊拜,巩固君主地位,1、幼年玄烨即位,祖母教诲。由索尼、鳌拜等辅政;,2、智擒鳌拜与加强专制统治;,1)除鳌拜。2)亲政后,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清完全意义的专制政体从康熙开始。,显示出年轻皇帝成熟的政治智慧。,史料介绍:“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责无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康熙
4、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铲除鳌拜,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岁的康熙决
5、心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7月,实行亲政大典。不过,康熙虽然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24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这些使康熙意识到该是剪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一方面在表面上麻痹鳌拜,一方面选择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练习扑击之术。1669年5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
6、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擒获。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 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 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对于其党羽也给予了不同的处罚。同时恢复了苏克萨哈的职位。这种措施稳定了满清的朝局。康熙剪除鳌拜后,废除了辅政体制,收回了朱批大权。自此才真正开始了亲政。,机智、勇敢、果断,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背景: 三藩势力膨胀,严重影响全国的军政统一和清王朝的安危,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
7、精忠,镇福建。,亲自指挥 启用汉将 剿抚并用,一方面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三藩,抗击沙俄,统一台湾,三征噶尔丹,1.背景: 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曾被荷兰占据;1662年郑成功收复,后与清廷对峙 2.过程: 康熙收台方针:攻抚兼施重用姚启圣、施琅1683年,施琅攻下台湾管理: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3.影响: 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2、统一台湾,(1683年),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 明朝末
8、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台湾问题由来,民族英雄郑成功,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不料当年就病逝。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塽先后继任延平郡王,在台湾与清王朝对峙。康熙皇帝继位后,曾数次主动派员与郑氏谈判,谋求和平统一台湾,但郑经、郑克塽均固执地要在台湾独立为国。1683年,施琅率清军全歼郑氏主力,郑克塽作了明智抉择,请求归顺。康熙帝宽大为怀,自郑克塽以下皆量才录用,封官加爵。郑克塽要求把郑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并亲书挽联一副: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
9、知海外有孤忠。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从而上下心安,促进了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收复台湾后,在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对台湾的战略地位缺乏认识,竟然认为“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 大臣中主张守台者只有姚启圣和施琅等少数人。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施琅力陈台湾战略地位之重要性: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
10、会受到严重威胁。,“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从他们两人对台湾的认识来看,我们说施琅不是郑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继承者。” 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郑氏集团对抗清政府的两种做法?,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材料一: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
11、哉! 1895年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二: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选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反对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要维护国家主权。,说明统一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二:痛诫!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文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榆之倭奴! 摘
12、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二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 “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3、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帝指出:“征剿罗刹似非甚紧要,而所关甚巨。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3、抗击沙俄(1685-1686年),背景: 16世纪中叶,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目的: 巩固东北边境,维护国家主权。 性质: 维护国家主权的反侵略战争 经过: 军事:168
13、5年、1688年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外交: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内容: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影响: 维护主权、边境安宁,尼布楚条约意义: 1、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平等协商下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2、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
14、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3、三征噶尔丹,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背景: 1671年,噶尔丹凭借武力占据了天山南麓。1690年,噶尔丹兴兵作乱,使中国北部和西部边疆陷入混乱,而且还和沙皇勾结,妄图分裂清领土。 概况: 军事: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葛尔丹大败,逃回科布多。 政治:多伦会盟,实行了清政府统一管辖下的盟旗制
15、度,加强了清政府与喀尔喀蒙古的关系。 1696年、1697年,康熙帝两次率军征讨噶尔丹,最终噶尔丹服毒自尽。,4、三征噶尔丹(1690),康熙帝决心清除葛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葛尔丹兵败自杀。,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军事:亲征 政治:多伦会盟 外交:移书沙俄,经过:,三征噶尔丹的影响:,1、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巩固了北部、西北边防,运用
16、民族政策成功地筑起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壁。,“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扫除地方割据势力, 符合国家统一趋势,加强中央集权。,2、统一台湾,巩固了东南海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3、抗击沙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 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4、三征噶尔丹,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三、功过评述 康熙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1、功绩: 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主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消
17、极: 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进行重大变革,盛世之下面临危机。,5、治理黄河,南巡视察; 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重视文教,进用文士,康熙字典,阅读材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康熙,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历史上还有哪一皇帝也有同样的民族思想,他采取过那些属于这一思想的民族政策?,康熙帝认为,国家的统治
18、、边境的稳固,最主要在于“修德安民”,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 清朝通过多伦会盟,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民族为清所用,整个蒙古变成了清朝的坚强的无形的牢固的长城。,唐太宗 册封、设置机构、和亲。,解题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清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三大措施: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金瓶掣签按喇嘛教的说法,在达赖和班禅逝世时出生的男孩,为他们的“转世灵童”。以往,达赖、班禅转世制度很不严密,常常出现几个同时出生的男孩争夺转世灵童地位的矛盾。为了防止这一弊端,乾隆帝颁发金瓶,由驻藏大臣将找到的“灵童”们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投入金瓶中,由喇嘛诵经后,经驻藏大臣主持,摇动金瓶抽签。
19、中签的灵童,报中央政府批准后,即为合法的继承人。,第十一世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写有三名侯选男童 名字的象牙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康乾盛世”的开创康熙,课标要求:,1、政治: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 2、经济:治理黄河,南巡视察;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 3、文化:重视文教,进用文士,康熙字典,康乾盛世,三、对康熙帝的评价,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晚
20、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对康熙的评价,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观点一: 称颂康熙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1、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4、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观点二:认为康熙延误了历史的进程,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
21、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总评:康熙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功: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叛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智擒鳌拜、恢复开科取士,稳定朝廷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提倡文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书籍,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抵抗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
22、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 局限性(知识拓展): 对内:大兴文字狱、设南书房,加强了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先进潮流(发展资本主义),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如何评价康熙帝: 功绩: 管理边疆 平定噶尔丹叛乱;平息“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 抗击沙俄: 发展经济: 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康熙是中国古代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1、促进了民族融合; 2、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3、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育德勤民,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两种不同的评价观点 一种观
23、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 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4、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
24、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达到了中国的邻邦,俄国势力已经深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正中形势对于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社会改革,率先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强国,就可以避免近代中国的厄运.,从当时中国的情况看,资本主
25、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到康熙时,正在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社会变革的一定的经济条件.其次,当时中国的封建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者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一方面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以顾炎武李贽等人为代表,中国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这些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的康熙帝,是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业已落后的封建社会复苏呢?从他的思想行为看,他选择了后者。,1661年,1799年,1680,1700,1
26、720,1740,1760,1780,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获得海外殖民优势,1689年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751年,法国百科全书首卷面世,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型蒸汽机,1685年 康熙帝 设置粤海关,1728年雍正帝发布上谕劝农,1755年胡中藻因诗文获罪,1729年雍正帝 设置军 机处,当时的世界(17世纪): 1.经济: 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 2.政治: 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3.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到中国(荷俄); 4.思想: 启蒙运动 当时的中国: 1)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到康熙时,正在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
27、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社会变革的一定的经济条件. 2) 以顾炎武、李贽等人为代表,中国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这些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康熙帝统治: 1.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上:严格限制手工工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闭关锁国 4.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消极:,康熙帝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因循误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盛世?,危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
28、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危机!,全面认识“康乾盛世”是落日辉煌!当今,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教训: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科教兴国,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清朝皇帝世系表(12帝),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2) 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4) 清
29、高宗 乾隆 (1736-1795)(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 (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10) 溥 仪 宣统 (1908-1912),【重难点突破】,1、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通过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叛噶尔丹,抗击沙俄入侵,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捍卫了国家主权,缔造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一代帝王。,(2)康熙帝作为封建社会的君主,继续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对外闭关锁国,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人工业文明社会时,中国还在封建社会徘徊,他的统治使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大潮中落伍,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