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校生高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8878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校生高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校生高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校生高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校生高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校生高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10 分)到国际空间站上班到国际空间站去上班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无与伦比的事。而宇航员在上面的种种经历也绝不亚于在中世纪的印度洋上航行。对于第一次上天的宇航员来说,发射日仍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而且是最难捱的日子。“当我坐在十几层楼高的俄制联盟号火箭顶部的时候,外面呼啸着中亚草原的凛冽寒风。”华裔宇航员爱德华焦在回家后这样回忆,“我只是盼望倒计时快些结束。”随着隆隆闷响,火箭上下震了几下,开始上升。“我们都感到

2、喘不过气来,像有巨石压身,耳朵里全是咚咚的心跳声”宇航员的心跳骤然加速,倒不是因为害怕。这是加速度的作用,数倍于体重的重量压在身上,椅子的晃动相当于 3 级地震,换了谁的心脏都会多跳两下。“地震”要持续十几分钟,然后就是另外一种极端体验:没有震动、没有噪声、甚至没有重量。太空船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高,飘向预定轨道。解开安全带,人一下子浮起来。“胃里的食物在向上涌,脑袋也因为充血而晕沉沉的。四肢无助地散在躯干周围,要不是看上一眼,你都不知道它们正处于什么姿势。”意大利宇航员拉贝尼以拉丁人特有的夸张肢体语言表演着“失重感”。困扰太空人的还不止这些。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宇航员初上太空都会产生视力

3、下降、嗅觉、味觉迟钝等症候。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因体液重新分布产生的症状会逐渐消除。但是种种陌生的变化会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洒上阴影。感觉迟钝的直接后果是吃东西没味道。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承认,失重训练后最想吃川菜。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也如此。上百天的失重生活使辛辣食物成为他们在太空中必备的开胃菜。不过,也有令人愉快的美食。比如,晚餐时分他们可以大嚼“进步”号货运飞船运来的苹果、桔子、花椰菜等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除了补钙,他们的伙食与地球人差别不大,他们每天要喝 4 包牛奶,补充骨骼因失重而流失的钙质。他们甚至还有橙汁佐餐。宇航员实际上是生活在一台极为精密的机器中,距离人类社会几百公里远(或者说

4、,隔着几十公里厚的大气和几百公里的真空),这台机器老是有些小毛病,他们得爬上爬下,修理马桶、剃须刀、科学仪器乃至空间站本身。污浊的空气,狭小的空间,总而言之,这不是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鹰飞得再高也有归巢的一天。宇航员的回家之旅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就更高。进入大气层的惊心动魄远甚于火箭发射时。他们被绑在椅子上,塞进长宽高各两米的小房间中,以二十多倍音速(每小时 28000 公里)与大气摩擦大多数在空间站工作过的宇航员觉得,空间的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自己的工作还是充满了乐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停留在摇篮中”,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豪言是这些人的座右铭。1.第段中“地震”一词引

5、号的作用是 。(2 分)2. 第段中加点词“如此”指代的是 。(2 分)3. 第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 分)4.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第段中“最难捱”准确地表现了在等待火箭发射时宇航员内心的焦急。B. 第段借断线风筝形象地说明了太空船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的状态。C. 第段中主要写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的饮食如“川菜”“苹果”“牛奶”等。D. 第段引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话意在强调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的意义。5.本文按照 、 、返回地球的先后顺序说明“到国际空间站上班”。(2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610 题(10 分)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

6、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

7、赛尔德普勒的发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忱、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 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 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 年),新莱茵报(18481849 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 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

8、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这一成果自豪。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6. 第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去世感到悲痛和 。(1 分)7. 第段中加点词“空白”的意思是 。(2 分)8. 第段运用事例论证的方法,

9、意在强调 。(2 分)9. 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两个“最”字体现了马克思生前处境的险恶。B. 两处破折号都起到了转换话题的作用。C. 画线句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马克思对待政敌的态度。D. “未必有一个私敌”揭示了马克思的一生光明磊落。10. 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的实践活动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5 题(10 分)火蒙古人不让人往火里掷石头、不许往火里泼水、不可以向火吐唾沫。他们不允许轻慢地对待火,就像人不能往自己父亲的脸上吐唾沫一样。蒙古人认为火是生命,是神灵。蒙古人这么想很对头。火如果不是生命,世间哪还有生命?所有的命里面无论是

10、小虫的命、老虎的命、人的命、树的命、云的命最旺就是火的命。火的命长在身体外边,飘摇、高举、蛇的腰、热,能把人烧出油来。火除了怕水,不怕一切。我在大连中石油的火灾中得知,火可以把 10 公分的钢板烧成纸那么薄,把一米厚的水泥隔离墙烧成粉。火像花朵,是跳舞的花朵。火苗们手拉着手跳转圈儿舞。橘红的火焰镶一层红边儿,白色的火焰镶一圈儿蓝边。火的头发如烈马之鬃,火是一匹马。用火柴点燃一张纸的时候,纸抽搐、曲折的黑色边缘收缩。火苗初起很小,火好像胆子也很小,烧大之后,火伸开腰,吞掉纸,吐出灰,火随之消失。火苗去了哪里?纸烧没了、木柴烧没了、煤烧没了、火也没了,但木柴有灰烬,火却无痕,火到底去了哪里?正如它

11、来之前,曾藏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不是火柴盒,也不是打火机。现形之前,它仍然是火,只是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火那么大,那么旺,没有一个地方能藏得住火。火在哪里呆着呢?旧日的油灯里有另一样火。油灯的火苗如一颗黄豆,不大不小,像一颗左右挪动的金豆子。这是儿童的火,又像安静的农妇的火。这个火不野,也不跑。它熟悉农民的脸,认识母亲缝衣的针线,油灯照过并读过许多旧时的书,现在的话叫“通晓国学”。秋天,我在悬崖上看见一小片枯草,金黄贴在地皮上。风往悬崖刮,我点燃这片草。正午阳光,竟看不到火苗。火苗在阳光下穿了隐身衣。而草在一瞬间变成黑色,好像黑的灰烬占领了金黄的草,黑色一直冲到悬崖边上。我觉得很神奇,像一只变魔

12、术的手把草变没了。一位参加过大兴安岭灭火的老兵问我:如果山下树林起火,卷到你所在的地带,你往哪里逃生?我说逃到没起火的树林里,肯定是这样。他说,起火天一定是刮风天,火跑得比你快。你背着火跑,肯定被火烧死。我讥讽他:难道往火里钻吗?他说对。凡是在山火中活命的人都是往火里钻的人。火的燃烧带只有几米宽,最多十多米宽。人用 3 秒钟就可以跑出十米远。跑过燃烧带,就是火烧过的安全地带。他说的有理,越想越有道理。大凡面迎困难的人,困难都没有人所想像的那么艰难。山火中,丧命最多的是动物。动物肯定顺风跑,它们不敢往火里钻,结果被烧死。人的聪明这时候有了用处,顶风顶着火跑,保住了命。火好像全是雄性,全急躁,全追

13、着风往前跑。只不过木柴和煤扯住了它的脚步。火生于大地、熄于大地。火是遁形的精灵,人只可扑灭一处火,而不可能消灭火。火和水、和天空大地一样,是永恒之物。11.作者以蒙古人对待火的态度开头,目的是 。(2 分)1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 分)A. 火苗初起很小,火好像胆子也很小。B. 火像花朵,是跳舞的花朵。C. 油灯的火苗如一颗黄豆,不大不小。D.火是遁形的精灵。13. 第段中“火是生命,是神灵”,表现了蒙古人对火的 和 。(2 分)14.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文章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描写了火的形态。B. 第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4、。C. 作者写油灯的目的是突出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D.文章强调火是永恒之物,抒发了对火的赞美之情。15.文中老兵和“我”的对话蕴含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二文言文阅读(共 20 分)(一)默写,在第 16 22 题中任选 5 空,超过 5 空按前 5 空评分(5 分)16 ,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17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18. 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19.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20.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21.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2. 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阅读下文,

15、完成第 2326 题(7 分)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我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分)(1)仲尼适楚(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24下列加点字与“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 分)A. 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B.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16、C. 虽天地之大 D. 其痀偻丈人之谓乎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而唯蜩翼之知。26. 痀偻丈人承蜩之“道”指的是 和 。(2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2730 题(8 分)石曼卿隐于酒,谪仙之才也,然善戏。尝出游报慈寺。驭者失控,马惊,曼卿堕马,从者惊遽,扶掖升鞍。市人聚观,意其必大诟怒。曼卿徐着一鞭,谓驭者曰:“赖我石学士也,若瓦学士,岂不破碎乎?”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分)(1)曼卿徐着一鞭( ) (2)谓驭者曰( )28.下列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 尝出游报慈寺 B. 曼卿堕马C. 市人聚观 D. 赖我石学士也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7、。(2 分)意其必大诟怒。30本文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了石曼卿 、 的品性。(2 分)三、写作(共 50 分)(一)根据要求,完成第 31 题(6 分)31阅读下文,请找出其中 6 处表达上的错误,并依次加以改正(不能改变原意)。早年间,中国大闸蟹“移民”到了德国。由于较快繁殖,导致近年来大闸蟹在德国泛烂。毁坏渔网,伤害鱼类,破坏堤坝罗列了一大堆罪状。的确,大闸蟹破坏了当地的生态,造成了总计 8000 万欧元的经济损失。于是乎,大闸蟹在德国声名狼藉,令德国人恨之入骨,忍无可忍。即使这样,德国人还是采取了“宽大政策”和克制,忍耐的态度,并未运用欲除之而后快的极端措施。当一些德国游客看到几只大闸蟹在夕

18、阳的余晖中,悄悄向柏林的德国联邦大厦挺进的时候,他们没有善自除掉这些大闸蟹,却是选择了报警,让动物保护组织捕捉它们。德国人对他们深恶痛绝的大闸蟹的忍让,我们看到循章办事的态度。(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32 题(14 分)32.请写一篇短文,将下面 6 个词融入文中(不分先后顺序)蓝天 口罩 童年 排放 清澈 健康要求:(1)6 个词在文中须画线标识,例:“清澈的河水”。同一词语不重复标识。(2)字数 250 字左右,不分段。(三)根据要求,完成第 33 题(30 分)33在选择职业时,有人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指引,有人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有人的选择恰好与父母的期待一致,也有人的选择与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你或许有太多的酸甜苦辣请以王小明的名义,给父母写一封信,作一次深度交流。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2)字数 7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