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课件.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7326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行业背景 .1二、建设基础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2(一)建设基础 .21.悠 久 的 办 学 历 史 22.明 确 的 办 学 思 想 与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23.工 学 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34.师 资 队 伍 .35.实 验 实 训 条 件 .36.实 施 “双 证 书 ”制 度 47.订 单 培 养 初 具 规 模 48.社 会 服 务 .4(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5三、专业建设目标 .5(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5(二)总体目标 .5(三)具体目标 .61.人 才 培 养 模 式 .6

2、2.课 程 建 设 .73.师 资 队 伍 建 设 .74.实 践 教 学 条 件 .75.社 会 服 务 能 力 建 设 76. 建 立 信 息 化 、 全 过 程 的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与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8四、 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 .8(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1.突 出 专 业 方 向 , 强 化 工 学 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82.大 力 推 进 订 单 培 养 力 度 .93.完 善 “双 证 书 制 度 ”, 加 强 职 业 标 准 与 课 程 体 系 的 融 合 94.完 善 “以 赛 促 训 、 以 赛 带 练 ”的 培 养 模 式 .

3、10(二)课程建设 .101.课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内 容 改 革 .102.教 材 建 设 .113.精 品 课 程 建 设 .114.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库 建 设 125.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建 设 .12(三)师资队伍建设 .121.专 业 带 头 人 .122.骨 干 教 师 队 伍 .133.双 师 素 质 教 师 .134.兼 职 教 师 队 伍 .13(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41.加 强 实 习 实 训 内 涵 建 设 , 提 高 培 养 质 量 .142.建 设 一 体 化 教 室 , 进 行 教 师 、 教 材 、 教 室 一 体 化 改 革 14

4、3.改 善 实 训 条 件 , 对 校 内 实 习 基 地 进 行 生 产 性 改 造 144.开 展 “厂 中 校 、 校 中 厂 ”的 模 式 改 革 , 持 续 加 强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15(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5五、预期绩效与建设进度 .17六、经费预算 .181为主动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文件精神以及重庆“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文件的精神,在重

5、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2012-2013 年专业建设方案。一、行业背景 (一)行业背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大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对机械装备的需求量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相关机械产品的生产规模将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国家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推动了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装备制造业要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把中国由制造大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为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解决机

6、械制造类高技能人才的匮乏的瓶颈,因此,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水平,加快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对提升西部乃至全国国防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区域背景重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庆将大力推动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未来几年,重庆将坚持做强存量和做大增量并重,继续实施“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汽车摩托车大

7、力发展“整机+配套”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建设全2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汽车名城、世界摩托车之都;发挥军工基地优势,发展公共安全装备,引导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重庆创造”提升传统制造。重庆市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时期,特别是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建立,重庆“2+10”战略的实施,全市行业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要求上将有较大提高,数量上也将产生巨大缺口。据相关部门调查,近几年机械电子类人才需求量年均达到 35 万人左右,每年人才缺口超过 15 万,因此制造业人才短缺是全市工业

8、、也是全市第二产业人才短缺最主要行业。二、建设基础与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建设基础1.悠 久 的 办 学 历 史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其前身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于 1971 年由重庆兵器工业各厂职工大学开始设置,除火工品专业厂外,其余枪、炮、弹、车、光、电各厂都设置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至今已有近 40 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聚集了一批富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知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较完善的办学条件。2.明 确 的 办 学 思 想 与 人 才 培 养 目 标学院坚持“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面向市场,深入企业,融入社会,以服务为宗旨,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办

9、学宗旨, “一身两翼”为办学模式, “西部一流、万人大学”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就业为导向、以贡献求发展,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以“立足重庆、背靠兵工、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为市场定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爱劳动的掌握技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着力打造“兵工技师” 、 “重庆技师”品牌。33.工 学 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学院属行业办学,具有依托兵工,背靠企业,面向社会的特殊背景。学院利用这种“校企同源”的优势先后与长安、嘉陵、建设、大江、望江、青山、红宇、云南西仪等大型兵工企业以及康师傅(重庆)

10、方便食品有限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公司、东风小康汽车公司等近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学生顶岗合作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为学院捐赠设备,提供技术、支援兼职师资,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发展变化要求,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到零距离培养,学院和企业互助互惠,共荣发展。同时,注重将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培训双轨并行,实施“双证书制度” ,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一直保持在重庆同类高职院校前列。4.师 资 队 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

11、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目标。目前,该专业教学团队拥有专兼职教师 41 人,大部分来自企业,有丰富的机械加工实践经验,有的是企业的能工巧匠,在全国兵工系统技能竞赛中的领先者,学院实训中心的主要实训老师也都来自兵工行业,都具有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和技能水平。其中专职教师 28 人,高级职称 8 人、中级职称 10 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 28.57%;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13 人,其中高级工以上 10 人,占兼职教师的 76.9%,兼职教师占教学团队的 31.7%。5.实 验 实 训 条 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建设,经过

12、多年的不懈努力,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已初具规模。现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拥有各种机床 30 余台、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拥有数控机床 44 台、焊接实训室、机械 CAD 实训室、车床拆装实训车间等一批设备先进、实操性强的实训室。学院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长安、建设、大江、嘉陵、望江、青山、红宇、军研五十九所等多个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推进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46.实 施 “双 证 书 ”制 度本专业坚持将职业证书考核与本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尽量把机械加工工种中高级职业标准融入职业知识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

13、间,引导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某工种的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保证考证通过率。经重庆市政府严格审查批准,我院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从而保证了我专业学生技能鉴定考证方便顺利进行,也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人才培养服务。7.订 单 培 养 初 具 规 模学院先后与长安、大江、青山、红宇、康师傅(重庆)方便食品有限公司、东风小康、德国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共同签订了“订单”培养、培训协议,成立“大江班” 、 “康师傅班”等冠名订单班,使学生入学开始就成为企业的员工,并由企业提供奖学金,订单班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安排师资、推行工学交替取得了良好效果。8.社 会

14、 服 务服务兵工:我院的前身为“西南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这一特定的身份,让我们自始至终都成为兵工企业最直接的人才供求基地。机械类专业还先后与长安、嘉陵、青山、红宇等兵工企业相继签订了上岗员工和在岗员工能力晋升的人才培训委托协议,为兵工企业培养和培训一线机械类技术技能骨干。服务地方:为了更好地为地方企业服务,学院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中心” , “再制造中心” ,开展对重庆市内中小企业的科技咨询及人才培训服务工作,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产品工艺研发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 年,我院被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重庆市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四年来,年均开展技能培训人次达

15、600 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年均 60 人以上;2009 年,我院与浙江上虞市人民政府达成人才输送框架协议,经过两年的工作,我院已为浙江上虞市输送各类技能人才 400 余人;今年,我院已被璧山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璧山县“微创企业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决定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覆盖渝西经济带及两江新区,为微创企业培养培训急用人才。 5(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经过多年的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了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但仍有许多不足:教师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师资结构还需要进行调整,骨干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深化,订单培养机制需得

16、到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还需要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并结合发展趋势进行大胆改革,专业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共享性不足;与企业虽然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但合作方式需要进一步扩充,合作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数量与参与工作量需大幅提高;校内实训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科技服务能力需要大幅提高。三、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将重庆建设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要求,

17、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以 “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爱劳动的掌握技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着力打造兵工技师、重庆技师”为培养目标;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六项核心工作。 (二)总体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岗6位明确,定位准确,模式

18、先进,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建设要求,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途径;以培养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发展要求的“强能力、高素质、广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全面建设、重点突出、机制创新、系统优化”为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遴选一批稳定高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大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用两年的时间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初步建设成优基础、强技能、显特色的在重庆同类高职院校处于相对领先的校级特色专业

19、,使其成为兵工系统和重庆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与晋升培训基地、中小型企业技术工艺研发和服务基地、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农民工技术培训基地。(三)具体目标1.人 才 培 养 模 式以深化“行业指导、企业联动、深入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面向现代制造业生产一线掌握机械加工操作能力、工艺及工装设计能力、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对现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企业和社会调研,与行业专家研讨论证,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职业基础技能、职业核心技能、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岗位技能

20、”四个阶段的连续性培养。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提高到 50%以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逐步提高到 90%以上,双证书获取率提高到 80%以上,高级工及以上获取人次翻一番。强化实践育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方法,建设完善“校中厂”的运行机制,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厂中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联合组织实训,探索“分段教学,工学交叉”的教学组织模式,使技能训练不间断。稳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达 98%以上,新增 2-4 家订单培养企业, (准)订单培养人数提高 25%,用人单位满意度7达到 90%以上,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21、2.课 程 建 设以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构建能力模块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行业合作、全员参与打造机械设计基础等 6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精品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完成机械制图与AUTOCAD3 门及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供 4 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 门,争取成功立项建设 2 门校级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2 门。实现专业骨干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及本区域专业主流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相结合,突出学做一体,从而实现车间与课堂、员工与学生、师傅与教师相互融合的生产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

22、建设包括课件库、信息文献、案例、职业资格标准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共享库。3.师 资 队 伍 建 设拓宽多种途径,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分阶段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新培养 3 名“双师素质”专业骨干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 85%以上,实训教师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证书者达 100%。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和聘用管理机制,从企业聘请 6-8 名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4.实 践 教 学 条 件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改造和充实 3 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建成机械创新应用工作室,构建实践教学中心,完善运行机制,增加实验实训耗材费用,提高生产

23、科技示范功能。同时与企业合作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设备生产化、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以满足生产性实习的要求。使学生在校独立操作设备课时数提高 10%,实训设备利用率提高 5 个百分点。实施“以赛促训、以赛带练”改革,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建立三级竞赛体系,使机械类专业学生参加学科、技能型竞赛项目提高到 6-8 项,参与竞赛活动学生人数翻两番。85.社 会 服 务 能 力 建 设在产学结合方面,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对在校学生进行培养和培训的同时,加强对行业企业单位职工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完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开发“工学结合”的

24、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实训设备服务于学生技能培养的水平;加强为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服务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培训项目种类增加 50%。对大中专毕业生、企业技术人员、操作员培训数量提高 20%,承担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造等技术服务项目的金额与数量增加 50%。6. 建 立 信 息 化 、 全 过 程 的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与 质 量 监 控 体 系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全过程监控;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过程监控,引入社会评价,以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衡量指

25、标,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监控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四、 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突 出 专 业 方 向 , 强 化 工 学 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在原“2.5+0.5”的基础上,实施“2+0.50.5”的培养模式,即前四学期进行理论课程教学及相应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考证、就业教育等教学内容;第五学期的前半段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工学结合环境,结合专业技能鉴定及岗位能力要求安排机械加工及机电设备改造等综合实训项目,检查验收和综合训练学生毕业前面向岗位的综合能力,后半段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趋向,针对岗位进行强化培训或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

26、习的同时,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开展针对性培训与学习。对于订单班,利用第五学期集中开展强化专业岗位技能的综合训练。 “0.5”是指第六学期学生全部进入与专业岗位相对应的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 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校内延伸到工厂生产第一线,构建实习与就业联通的机制,以增强学生到工厂上岗的适应能力,缩短学生角色转换9的时间。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职业素质的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工学结合的各个阶段,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在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遵守劳动纪律、安全文明生产、责任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轮岗学习主要引导学生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管理模式教育、学会

27、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2.大 力 推 进 订 单 培 养 力 度在总结与兵工系统大江、建设等,蒂森克虏伯集团、康师傅集团、东风小康等大型企业订单合作经验基础上,增加订单培养企业的数量与项目、增进合作深度。加强对已经毕业的订单合作班学员各方面的情况跟踪调研,加强与企业共同合作研究,形成订单培养的机制、树立订单培养品牌。同时在当前订单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点对面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项目,学校是一个“点”, “面”为对应的企业群,借助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中介机构将两者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

28、需求的对接,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创新产学合作机制,增进了解与信任、促进交流与合作、加强探索与实践、加快改革与建设,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点对面大订单”结构图3.完 善 “双 证 书 制 度 ”, 加 强 职 业 标 准 与 课 程 体 系 的 融 合(1)加强课程教育与职业技能结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基于工作过10程的课程开发,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进实践性教学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完全纳

29、入专业培养方案,理论课程融合技能考试应知部分内容,实践课程融合技能考试应会部分,强化“双证书”教育。(2)增加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在已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前提下,增加 CAD 初级、中级证书,丰富证书的种类,使学生多种渠道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提高到 90%以上。4.完 善 “以 赛 促 训 、 以 赛 带 练 ”的 培 养 模 式广泛开展校内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注重竞赛培训的过程。尝试将课堂放到赛场上,把课堂当赛场,把赛场当课堂,突出“赛”字,增加课堂学习和赛场竞技的氛围。探索考试方法改革,将部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技能竞赛方式来考核,按技能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

30、行评价。把技能竞赛的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并通过技能竞赛,特别是国家级、省市级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机械类专业学生参加学科、技能型竞赛项目提高到 6-8 项,参与竞赛活动学生人数翻两番。(二)课程建设1.课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内 容 改 革(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继续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携手共同制定创新性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开发与建设,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重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软件课、理论课与实训课融合为整体,将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致力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

31、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两年内逐步将以下五门课程融合。机械制图与 CAD 的融合。 机械制图是大一开始就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学习它的目的就是要在以后的企业工作中看懂和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11而在现代企业中已经抛弃了手工绘图,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绘图,即 CAD。从职业能力角度来讲,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从传统尺规绘图,要迅速过渡到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否则,就谈不上面向市场经济。从市场调研来看,企业急需的也是大量的熟练制图员。所以一定要强化技能,追求高效,在短时间内培养社会需要的第一线合格人才,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上岗。机械制造工艺与 CAM 和机加工实训课程的融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原理的学习

32、,CAM 是利用计算对原理进行模拟,机加工实训是原理的真实展现。如果把原理看成学习,那么模拟就是探索,探索以后就是考证,环环相扣, 这三门课程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理想的教学环节,增加了课程的内涵,提高了教育的质量。(2)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改革按职业岗位工作要求设置课程目标,按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实施课程重组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覆盖机械设计与制造核心岗位群的三大“能力模块” (即:机械加工操作能力模块,工艺及工装设计能力模块,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资源。

33、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促进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广“项目教学” 、 “一体化教学” 、 “生产流程型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教学过程,有机地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2.教 材 建 设以行业企业的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以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建设为龙头,以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到 2012 年 9 月,自编机械制图 、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部并制作完成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到 2013 年 9 月,根

34、据行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等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并制作完成特色鲜明的教学课件。3.精 品 课 程 建 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12用,也是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深入开展各门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学材、活页教材及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经过两年的建设,全力打造 6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精品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到 2013 年 12月,要将机械制图 、 机械设计基础 、 机械加工工艺与机床夹具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立项为三门校级精品课程。4.专

35、业 教 学 资 源 库 建 设为使本专业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远程学习、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要求,本专业将建设以 6 门主要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教学案例及习题库、典型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项目、网络答疑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和资源开发技术,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原则,积极与其它院校合作,积极开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满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要。5.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建 设建立全因素分析、

36、全程监控和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智能化评价体系,强化建设五大监控制度体系: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制度、专题教学调查研究工作制度、新生素质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不断的完善市场和社会评价机制,加强档案建设与信息建设。建立教学信息收集服务系统,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收集各级各类人员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对教风学风建设、教学改革的有关建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处理各类意见和建议,为教学质量论证与决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建立教学信息发布、反馈服务系统,负责发布教学状态及质量测评结果,做到信息及时到位,问题、责任到人,并限制整改。将信息反馈给职能部门、教

37、师和学生班级,敦促各类问题尽快解决。13(三)师资队伍建设1.专 业 带 头 人从现有的骨干教师中选拔或引进 1-2 名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 “双师素质”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到国内外著名企业或到国家级机械制造实训基地进行培训,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设备改造等培养措施,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技术服务能力,2 至 3 年内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使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骨 干 教 师 队 伍2012、2013 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1-2 名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现有的优秀中青年“双师素质”教师中选拔 1-2 名进行重点培养,使骨干教

38、师增加 3 人。实施“名师工程” “培训工程”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科研活动,每年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安排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3.双 师 素 质 教 师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承担项目开发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专职教师获得高级工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与两个合作密切的企业建立双师素质培训基地,校企联合完善对进入基地锻炼教师培训、考核、评聘等管理环节,实施定项目、定标准

39、、定时间培养方式,确保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两年建设,使全部教师具有 2 个月以上企业顶岗实习经历,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 85%以上。4.兼 职 教 师 队 伍聘请企业一线的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的师资“瓶颈”问题。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对其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基本教学要求、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提高14兼职教师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拥有多名机械工程师、技师的优秀兼职教学团队,按三倍以上的需求数量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有效激励兼职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机

40、制。(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加 强 实 习 实 训 内 涵 建 设 , 提 高 培 养 质 量在专业建设委员会领导下,聘请教育专家对现有实训体系与制度进行改革,使实训基地管理和考核办法更为有效,做到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 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 , 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训建设的校企合作,采用“共同投入、共同管理、互惠互利”的建设原则,规范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探索实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天候、全开放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训指导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养,据专业技能要求,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合作企业人员中选聘能工巧匠充实到实训实习基地教师

41、队伍中,加强对“厂中校”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2.建 设 一 体 化 教 室 , 进 行 教 师 、 教 材 、 教 室 一 体 化 改 革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校企双方专家剖析机械行业的岗位,陆续建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零部件测绘、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三个一体化教室,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任务,逐步实现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对理论课与软件课、理论课与实训课

42、进行融合,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改 善 实 训 条 件 , 对 校 内 实 习 基 地 进 行 生 产 性 改 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需要,以“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先进性”为建设原则,学校与企业共建多功能实践教学体系。对已有的实训基地进行“仿真”生产环境的改造,使校内实训基地既有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生产实训的载体,又有浓厚的教书育人氛围,为该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15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仿真”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习实训培训计划、将学生视作员工灌输职业理念,培养职业素质,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通过在真实生产环境和职

43、场氛围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两年的建设,逐步完成车工、模具加工与生产等 2-3个“仿真”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改造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建立一个具有先进设备与技术手段的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或实训分中心,建立两个 CAM 实训室,建设一个集课程开发、科研服务、培训开发、技术咨询、学生创新实践等多功能的创新与应用技术工作室 1 个。4.开 展 “厂 中 校 、 校 中 厂 ”的 模 式 改 革 , 持 续 加 强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建 设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以机械设备制造及加工、仪器仪表、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设备与船舶、输变电专用设备、环保

44、、传动部件等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体系。依托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装备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体系的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计划增加重庆高金、乐百氏、力帆等 6 个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初步建立“厂中校”式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选择以康师傅、青山、大江等企业的订单合作培养合作企业为突破口,将“教室” 、 “实训室”搬到企业,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并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对企业职工的技能知识培训,建立既有学院特色的“厂中校” 。通过创办“厂中校” ,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

45、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既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在“厂中校”基础上,把企业的生产场所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校中厂” 。一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引进实际生产任务,以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主体,学院专任教师全程参与,学生作为员工的方式,使实训与生产零距离对接。二是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学校控股与企业共建生产教学一体的“校中厂” 。三是抓住学院产业孵化园建设的契机,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46、”的原则积极引进实力强、社会信誉16度高的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经营、学院参与管理的经营实体“前厂后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对红宇、青山等兵工系统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微创培训、农民工培训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培训的种类与合作企业数量。同时利用本专业的资源优势,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加对西永微电园、璧山工业园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职工培训的力度,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1)教育培训服务充分利用学院已有教学资源优势,针对兵工系统内部企业、重庆大中型企业大力开展职业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技能鉴定与考核,使培训人数提高10

47、%。同时积极与地方职教中心、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合作,强化农民工与扶贫培训,强化微创企业培训,并以西永微电园、璧山工业园区、重庆两江新区为契机,开发新的培训项目,使现有培训项目数量增加 50%,并使培训人数再提高 10%。(2)技术服务积极发挥学院中小型企业服务中心、再制造中心的作用,在建立机械创新与应用工作室的基础上,加强硬件建设、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合作企业进行包装机械产品研发与设计,承接企业产品进行生产。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途径,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48、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2012-2013 年建设期内完成技术服务项目 10 项,技术服务收入 30 万元以上。17五、预期绩效与建设进度时 间 建设内容与预期绩效2011-20121)制定并通过师资建设与培训方案,选派 3 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从企业聘请 6-8 名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平台与信息库。2)完成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工作,制定并通过专业建设方案。3)完成 1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改造工作,建成机械创新应用工作室,在对企业科技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得到大幅提高,新增 3 家校外实训基地。4)基本完成 3-5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新建一体化教室

49、1 个。5)完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1 门,完成 3 门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增加 1-2 个订单培养企业。6)初步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系统化、信息化改造工作。初步完成顶岗实习等各项制度改革。182012-20131)建立兼职教师培训体系与机制,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师资力量明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85%以上。2)完成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的建立,完成 2 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改造工作,新增 3 家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抓好 2 个校外示范性实训基地的改造工作,新建一体化教室 2 个。3)完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2 门,完成 3 门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完成 2-3 门校级精品课程的验收工作,完成 3 门校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工作,核心课程基本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改革。3)增加 2-3 项职业资格认证资质,基本完成订单合作培养调研与机制改革工作,新增订单培养企业 1-2 家。4)初步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试运行,验收“以赛促训,以赛带练”改革效果。5)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验收。19六、经费预算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建设内容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 ) 13(万元)行业企业(来源: ) 13(万元)其他(来源:自筹) 13(万元)总计(万元) 226 226 校企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机械/模具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