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48091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物理性质,苏打、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石灰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可作作补钙剂。石灰石、大理石作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Na2CO3+2HCl=H2CO3+2NaCl,H2CO3=H2O+CO2,NaHCO3+HCl=H2CO3+NaCl,H2CO3=H2O+CO2,CaCO3+2HCl=H2CO3+CaCl2,H2CO3=H2O+CO2,(1)盐+酸新酸+新盐,实验演示,2化学性质,结论: 组成里含有CO32-(

2、或HCO3-)离子的盐,都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钙片,思考:碳酸钡能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吗?,想想:当你胃酸过多时,你可以通过食用一些什么东西来达到减少胃酸的目的?,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建材,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 水、 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右上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 _ (2)充分

3、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他们的依据是 _,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_【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1)盐溶液+金属单质新盐+新金属单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_的金属才能把_的金属从它的_中置换出来,与氢的位置_关。盐必须是_盐。,位于前面,位于后面,盐溶液,无,可

4、溶性,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盐。,注:,三、盐的通性(化性),(3)能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4)能与某些盐反应,Na2CO3 + CaCl2 CaCO3 + 2NaCl,(2)盐+酸新盐+新酸,(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 + CD AD + CB,Na2CO3+Ca(OH)2=2NaOH+CaCO3,四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实质,回忆学过的酸碱化学性质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哪些?,碱,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盐,金属,酸+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酸 + 碱 盐 +

5、水 酸 + 盐 新酸 + 新盐 碱 + 盐 新碱 + 新盐 盐 + 盐 新盐1 + 新盐2(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反应物必须能溶于水或溶于酸,酸都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钾、钠、铵、硝酸盐都可溶; 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剩下都不溶。,说明:,典型例题:,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AgNO3+ FeCl3=AgCl+ NaNO3=CaCO3+ NaOH=Na2SO4+ HCl=Fe(OH)3+ H2SO4=,3,3 AgCl +Fe(NO3)3,不反应,盐和盐反应时须均可溶,不反应,碱和盐反应时

6、须均可溶,生成物中无气体、沉淀或水,Fe2(SO4)3 + H2O,3,6,2,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Cl-,Na+,Na+,Ba2+,Cl-,BaSO4,SO42-,Na+,Na+,Cl-,Cl-,SO42-,Ba2+,讨论:如何从微观上解释反应的含义?,(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1、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液中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2、自由移动的离子间相互结合成沉淀、

7、气体或者水时,某些离子的种类、数量发生了变化,复分解反应就发生了。,Ca2+、OH,Na+、CO3 2 ,Na+、OH,反应前,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Ca(OH)2 Na2CO3,2NaOH+,CaCO3,生成沉淀: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H+、SO42,Na+、CO3 2 ,Na+、SO42,反应前,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H2SO4Na2CO3,Na2SO4+ + H2O,生成气体: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Ca2+、OH,H+、SO4 2 ,Ca2+、SO42,反应前,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Ca(OH)2 H2SO4,CaSO4+2H2O,生成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

8、化,K2SO4 + NaNO3,Na+、SO42,K+、NO3,K+、SO42,反应前,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种类没有改变,Na2SO4 + KNO3 ,Na+、N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1、离子共存:即互相不发生反应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 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 OH-:CO32-:Cl-: SO42-:,OH-、CO32-、HCO3-,H+、NH4+及结合形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Cu2+、Fe3+、Mg2+、Al3+,H+及结合形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Ba2+、Ca2+,Ag+,Ba2+,五、离子共存、物质共存问题,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

9、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下列各组离子在pH=1或pH=14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6种离子,分别为H+、Ag+、K+、Ba2+、OH-、Cl-、NO3-、CO32-, 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2、物质共存,即物质之间互相不发生反应,下列溶液无色,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

10、,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下列各组物质在pH=10的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无沉淀生成,也无气体放出,且溶液为无色的一组是( ),2、上完体育课后,小强同学往一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泡腾片”(其商标部分内容如图所示)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片刻成为一瓶可口的饮料,这引起了身边同学 极大兴趣,于是大家决定对其进行如下的探究: 探究活动一:泡腾片的发泡原理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柠檬酸是一种酸 【进行实验】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当观察到 _时,说明碳酸氢钠会与稀盐酸反应联想到已学过的化学反应Na2CO3

11、+2HCl=2NaCl+H2O+CO2试写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结论】由实验可知:泡腾片放入水中的发泡原理是小苏打与配料中的_反应的结果,探究活动二: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提出问题】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CO2,那么两者的热稳定性又如何? 【进行猜想】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差,受热都会发生分解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装有NaHCO3的小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烧杯C、D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是有烧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充分加热后,大试管中的固体无明显变化,小试管中

12、仍有少量白色固体残留,【实验结论】NaHCO3受热会分解,生成水、 _和一种白色固体,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因此,以上猜想 _(选填“正确”或“错误”)写出烧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 【交流与讨论】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同学们认为残留的白色固体可能是Na2CO3或NaOH中的一种,为检验该白色固体,小强设计了如下方案: 往残留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判断白色固体是否为Na2CO3 将残留固体溶于水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判断白色固体是否为NaOH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不行,理由是_ 小强通过方案的实验得出白色固体是Na2CO3,若让你用另一种试剂来验证Na2CO3

13、,你会选用 _试液 【拓展与应用】 Na2CO3固体混有少量NaHCO3,可采用_(填序号)的方法除去 A加盐酸 B通入CO2 C加热 保存该泡腾片应注意 _,四、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滴加稀盐酸,现象:有气泡产生;,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生成白色浑浊。,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滴加硝酸钡,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现象:沉淀不溶解。,4铵根离子的检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气泡产生;,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现象:试纸变蓝。,3氯离子的检验,滴加硝酸银,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现象:沉淀不溶解。,5CO32-、HCO3-的检验,检验依据:组成里含有CO32-或

14、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试剂: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物质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影无踪, 盐酸盐除银亚汞,硫酸铅钡水不溶。,钾钠硝铵盐溶水快,硫酸盐除了钡银钙, 氯化物只有氯化银,其他盐类水下沉。,物质溶解性口诀(二),五、石灰石和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奇妙的石笋和钟乳石,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慢慢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CaCO3+H2O+CO2=Ca(HCO3)2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

15、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Ca(HCO3)2=CaCO3+CO2+H2O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上述反应,石灰岩逐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掉,形成溶洞;碳酸氢钙不断分解,生成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溶洞的形成,1氯化钠的组成2氯化钠的用途3氯化钠的分布4氯化钠的提纯,一、氯化钠,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复分解反应,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氯离子的检验 4铵根离子的检验,1盐的分类 2盐的反应,五、石灰石和石灰岩地区的溶洞,三、盐的通性,四、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ABa2+、K+、NO3-、CO32-、

16、H+ BK+、Cl-、Mg2+、NO3-、H+ CFe3+、SO42-、OH-、Na+、Cu2+ DAg+、Ba2+、Cl-、NO3-、K+,B,2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捷的方法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镁硝酸钡氯化铁氯化钾五种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的正确的顺序是( )A BC D,B,3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Na2CO3、HCl、H2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CHCl、AgNO3、HNO3、NaCl DNaOH、FeCl3、MgCl2、BaCl2,B、D,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鉴别该

17、白色粉末,做如下实验。(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2)在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过滤后,在沉淀物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无色气体。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此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Na2CO3,CaCO3、Na2SO4、CaCl2,1(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附在蛋壳壳面使鸡蛋上浮。(2)中和面团中的酸生成二氧化碳使食品蓬松。2单质: H2 O2 氧化物:Fe2O3 CuO酸:HCl H2SO4 碱:NaOH Ca(OH)2盐:NaCl NaCO33C4略5酚酞试液,盐+酸新盐+新酸,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

18、体或水。,盐+碱新盐+新碱,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盐+盐新盐+新盐,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2条件,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条件:生成物中有水。,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时,必需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典型例题:,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AgNO3+ FeCl3=AgCl+ NaNO3=CaCO3+ NaOH=Na2SO4+ HCl=Fe(OH)3+ H2SO4=,3,3 AgCl +Fe(NO3)3,不反应,盐和盐反应时须均可溶,不反应,碱和盐反应时须均可溶,生成物中无气体、沉淀或水,Fe2(S

19、O4)3 + H2O,3,6,2,5、下列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aC03Ca(0H)2 BFe2O3FeSO4 CMgSO4MgCl2 DCuOCu(OH)2,6、下列转化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SO4 BNa2CO3NaCl CCaCO3CO2 DCuOCu(NO3)2,4、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a(0H)2 + ( )= CaC03 + ( ) (2)Na2SO4 + ( )= NaOH + ( ) (3)K2CO3 + ( )= KCl + ( ) (4)CuCl2 + ( )=( ) + NaNO3,C,D,现有KOH、H2SO4、Na2CO3、Ba(NO3)2四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其中的一种溶液只能发生一个反应,该溶液是( ),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无沉淀又无气体产生的是( ),Ca2+、OH,H+、SO4 2 ,Ca2+、SO42,反应前,反应后,Ca(OH)2 H2SO4,CaSO4+2H2O,K2SO4 + NaNO3,Na+、SO42,K+、NO3,K+、SO42,反应前,反应后,Na2SO4 + KNO3 ,Na+、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