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0377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典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能够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概念解析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

2、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类型(一)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1.主人公形象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思妇形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

3、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2.诗人的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

5、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三)事物形象 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

6、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考点突破(一)描写怎样的形象:【提问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事物)形象?2诗中人物(事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3这首诗中,诗人(事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事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事物)的形象特点。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事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7、,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答案构成】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把握诗中人物(事物)形象三关注:一关注: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二关注:注意诗中意象意境的衬托作用。 三关注: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正常不要用,紧密扣合文本此招是走投无路才用)【示例】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

8、山。【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唯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

9、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注】:(1)京洛:河南洛阳,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2)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括。答案:词中塑造了一位高洁飘逸(美颜无双、风流绝代)、命运坎坷(漂泊他乡)、孤独寂寞、忧伤凄苦的女子形象。江南曲 于皓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采莲子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注】赛江神:民间迎神赛会。掷金钱:以钱币占卜。请简要概括俩诗主人公的形象答案:(1)于诗刻画了一位神情恍惚、含蓄深情的思妇形

10、象 (2) 皇诗刻画了一位情窦初开、大胆纯真的少女形象寄黄几复 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注】:(1)此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

11、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5)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1)为官清廉,由家徒四壁可知 (2)闲于政务,通过类比良医治病可知(3)好学勤奋,由犹白发不忘学习可知 (4)怀才不遇,由为恶劣环境而哭可知村中晚望 陆龟蒙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何须万里外,即此是天涯。诗中第五、六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1)刻画了一个长年客居异乡,深切思念故乡而不得归家的孤独、伤感的游子形象(2)一个“看”字暗示主人公的

12、头发诗在一日日的远眺故乡中慢慢变白的,足见离乡时间之久,情感之浓(3)“旧有花”将老人满眼泪花的悲伤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4)一个“旧”字,也说明老人常常因思乡不得归而落泪,旧痕未干,又添新泪,可见伤心之深。(二)描绘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13、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一般使用四字短语(通常动宾、主谓、形容词并列)【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意境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不能只看前两句本身,必须联系后文的相关描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

14、”“岁晚”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二联描写了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起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树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答题思路为:先简练概括出写了什么景色,然后概括意境特点。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野菊 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政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

15、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解析:概括野菊形象,要注意野菊通常的象征性意义,还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点评:收入此题,虽然它不符合江苏答题规范,但近年来江苏省高考题有一种向全国投降高考的趋势,所以此题仅提供另一种思路。(三)鉴赏形象之法:【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3诗人塑造

16、事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如下面“示例”中野菊的“在野”“幽色”“妙香”,就和诗人内心的高洁是契合的。第三步: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答案构成】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蝶恋花 清谭献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

17、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词的上阕前三句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1)以环境的幽深烘托女子的孤单寂寞(2)通过埋怨鹦哥错报信息的行为(心理)描写他思郎心切。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王安石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袅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注】:(1)王逢原为一代英才。王安石不仅嗟赏其诗作,同时也在政治上对其抱有厚望。然而王逢原28 岁即去世,这让王安石悲痛万分,并赋思王逢原三首以悼之。(2)绝壑:深谷(3)骐驎騕袅:皆指良马。(4)妙质:结合下句看,这里用庄

18、子中匠石“运斤成风”的典故,以妙质喻指知己。诗人如何凸显王逢原“卓荦高才”的形象特征的。(1)衬托,首联写众人之中独见王逢原,衬托出王逢原的与众不同,才华出众。(2)比喻,颔联用深谷的树林和奔行的良马比喻王逢原,表现他才华远胜众人。(3)颈联中“行藏已许终身共”,通过自己希望王逢原出仕,一同任事,表达了对王逢原才能的肯定。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龁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1)韦偃京兆(长安)人,寓居于蜀,善画马。(2)歘:忽然(3)霜蹄:庄子马蹄篇:“马蹄可以践霜雪。”故谓马蹄为霜蹄

19、。诗歌中间俩联诗人是如何体现韦偃“画无敌”的?(1)细节传神:画千里马只用秃笔,写韦侯造诣非凡,俩马一“龁”一“龁”生动简洁。(2)用词精妙:“戏拈”“ 扫”,言画来不费力,只如游戏;“歘见”“坐看”俩词显出韦侯画马神速。(3)比喻巧妙:一麒麟比喻走马,化用庄子名言,为所画之马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四、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田园乐(其六)王 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请简要赏析诗中“山客”的形象。解析:这首诗中的“山客”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写照。要概括“山客”的形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其居住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其起居生活有什么特点?答案:在桃红柳绿的明

20、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稳,对身外之境一无所知,体现了“山客”闲适恬淡的心态。一个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山客”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碧玉箫 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解析: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

21、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答案: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支撑。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解析:这首诗塑造了杏花的形象。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是:一陂春水。最能体现它品行的词语是:花影妖娆。答题时要指出物中体现的诗人的感情,即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的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为任人碾压的尘土。答案: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五、小结回顾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1首先要利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诗歌下的注释读懂诗歌;2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体会在人物身上注入的诗人的意念和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