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导学华县铁中 孙方明【知识与能力】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文章,讨论如何解决不能将几件事有效串联的办法。2.例文分析,方法总结。3.实战训练,能力提升。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自我剖析:活动一:各组传阅本组作文,提出优缺点,然后展示。(一)各组代表发言(二)教师明归纳。1、 有粗糙的记叙,无生动的描写2、 记事简单,不能将几件事件有效
2、串联。3、 记叙没有波澜,不讲详略。4、 文体意识不强,议论抒情多余记叙。二我们的文章举例(片段):高一 张可天思考:改后的片段和原文比较,好在何处?三自主学习活动二:阅读例文,然后探讨例文在解决“记事简单,不能将几件事件有效串联”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一言一行总关情妈妈轻轻地帮奶奶梳头,梳通后,用黑色的夹子把留在耳边的那些短小的头发夹在了耳朵后。看了看奶奶的背,用手捏掉那些贴在背上的“小调皮”们。妈妈对奶奶说:“妈,好了。 ”妈妈笑了笑,用手握住奶奶的手,此时,欲言又止一言一行总关情妈妈正在帮奶奶梳头,她左手轻轻地拢起奶奶的花发,右手由上至下一绺一绺的轻轻地梳着,很认真,还不时地问:“妈,没有
3、弄疼您吧?”奶奶微闭双眼,满脸的安详,用缓缓的、拖的很长的声音说“没。 ”妈妈用黑色的夹子把耳后短小的头发都整理好后。拍拍奶奶的背,用手捏掉那些粘在背上的碎发,对奶奶说:“妈,好了。 ”奶奶说“哦”21.阅读例文。母 爱母爱到底有多深,谁也无法测量,母亲的鬓发却在默默地诉说9 岁那年,母亲把我送到镇上一个远房亲戚家寄读。开始几天有一种新鲜感,勉强呆着,可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有一次我瞒着亲戚,一口气从镇上跑回家,然后哭啊,闹啊,总希望自己的眼泪能打动“铁石心肠”的母亲。可这些都无济于事,连夜,母亲又把我送回亲戚家。我呆呆地坐在床边,眼睛像干涸的小河,再也挤不出一滴泪水。母亲弯下腰,用手抚摸着我没
4、有表情的脸。我一把打掉她的手,母亲惊愕了,刹那间,她脸色苍白,眼圈红红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说着,她扭过脸去。借着那昏黄的灯光,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鬓边有一根白发。虽然只有一根,可却显得特别刺眼。它仿佛想跳出来,指责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我心中不由得一颤,可嘴里仍不能原谅她。这以后大约两个多月,我开始适应周围的环境了,也渐渐地学会了照顾自己,可是由于我太任性,跟母亲的结仍然没有解开。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天气比较暖和,我把好些衣服都带回了家。临走之前,母亲说;“带点衣服吧,天气可能要变冷,当心冻着。 ”“冻死了才好,省得你看我不顺眼。 ”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这一周的一个中午,天气
5、突然变阴,下起了小雨,渐渐又下起了雪。到下午我们放学时,外面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我穿着单薄的衣服,一步一滑地在雪地里走着,边走边哀叹:这么大的雪,家里不会有人送衣服给我了到了亲戚家,我刚坐定,突然听见门口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小卉。 ”我惊讶了,刚想喊“妈妈” ,可顽固的嘴巴像凝固了似的,硬是没动。但表面的冷漠仍然掩饰不了心中的喜悦,我连忙迎上去,接过母亲手中的包,帮她拍掉身上的雪花,又打来热乎乎的水给母亲洗脸。这时我发觉母亲脸上有一块皮磕破了:“咦,这儿怎么了?”母亲摸着还在渗血的伤口,笑笑说:“没什么,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我心一揪,眼眶不由热起来。抬起头,发现母亲鬓边还有一簇雪花,忙伸
6、出手去拍,可我的手却僵在空中那不是雪,而是一缕白发!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深情地喊了一声:“妈!”然后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把所有的悔恨和歉意都溶进泪水中现在,每当我回到家,总要先看一眼母亲鬓边的白发。它似乎在默默地告诉我,母爱到底有多深,也似乎在默默提醒我,永远记住这伟大的母亲。点评母爱这一主题可以说是常写常新的,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歌颂赞美母爱的伟大。构思精巧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母亲的白发”为全文线索,贯穿始终。文章以“母亲的鬓发却在默默地诉说”开篇,继而“隐隐约约地看到母亲鬓边有一根白发” ,到“那不是雪,而是一缕白发”再到结尾处的“总要先看一眼母亲的白发” ,线索清
7、晰,结构严谨。全文以物线组织起来有关母爱的若干材料,显示出作者精巧的构思。同时本文的描写细致、语言抒情,开头与结尾呼应较好,有诗的韵味,打动人心。2.讨论展示。经过讨论明确:设置线索四合作探究(一)、思考讨论。31.何为记叙文的线索?2.会议学过的高中和中学课文,想想记叙文的线索都有哪几种?3.选择记叙线索的标准是什么?(二)教师明确。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下地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或者更简洁的说,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线索不确定,情节、结构都无从谈起;只有确定了线索,才能进一步考虑
8、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需要过渡,哪里应该照应,怎样划分段落,怎么安排层次。线索在叙事性文章中起着组织情节的作用,是构成情节的艺术手段。它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生活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贯穿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贯穿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2.线索的种类 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项链 。 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9、。如鸿门宴 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以独特词语为线索。 作者刻意设计的某种关键性的独特词语也可以成为文章的主线。如茅盾的风景谈 ,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北高原
10、广阔的大自然的背景下,作者描绘了六幅人物画,每一幅画面之间穿插了简短的议论文字,把“人的活动”当作“风景”来赞美,用“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样的语句贯串全文,并随着画面的推进深化了这一主题。如果将上述语句当作全文的主题线来认识,自然并无不可;但作者刻意强调的独特词语“风景” ,对于读者来说,更有吸引力。每一次穿插,都用“风景”二字紧紧扣住,反复吟味,既连缀全文,又贯串全文,以此作为全文的主线,应该说是最好不过的。3.选择线索的标准可以做线索的东西很多,那么,在一篇文章中应以什么为标准来选择线索呢?一般应考虑4以下两点: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
11、,有利于中心的表达,能够利于表达中心的事物适宜作为文章的线索。与文章中材料密切相关。文章中的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必须与这些材料都有关系,能把它们收拢约束,联缀成文。确定好文章的线索后,还应注意在布置线索时,既要考虑到线索要蕴含于文章内容之中,又要考虑到借助一些文字在适当的时候显露出来,要让线索或隐或显,若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因此写作应把握好线 索的藏与露、明与灭的适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五高考记叙文的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记叙文是用来做什
12、么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
13、失。2能塑造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3、有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
14、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5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不
15、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4.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
16、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六、例文赏析。活动三:读文章,写评析吃亏就是占便宜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 ”(一)那年,我五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我发现自从我听了 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负人了。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那年,我十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大家 领早餐。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看着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感觉。那年,我十五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帮他 补习一下数学。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是好哥
17、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为什么净是些吃亏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二)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所, 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长成了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而高票当选。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绩竟 出奇地好。(三)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 ,才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吃亏” ,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这么多赞许 和荣誉。6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
18、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得 了更加牢固的友谊!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得幸 福和快乐!“吃亏就是占便宜” ,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我会永远记着。记着这话,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评析:标题是奶奶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 。切入点很小也很巧,这句话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内容的组织 安排上,作者别具匠心地让三件事齐头并进,这已是很复杂的结构,但作者依仗简洁流畅的叙事语言,把三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有条不紊,事毕而理见,表现了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质。七、布置作业。在你不算短的生命历程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当然也一定有一些让你深感遗憾的事情,但都已经构成你生命的色彩之一,值得回忆和咀嚼,请以“遗憾”为话题,写一篇 800 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