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5665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灾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现状分析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培养公民的灾害意识、以提高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救灾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灾害观,以便能进行相应的防灾、减灾、备灾、救灾活动。灾害教育有着深刻的实践性、仿真体验性,并有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灾害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历来是地理学研究和教学关注的热点。灾害是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因子,是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防灾减灾是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有关灾害的研究理应纳入地理学研究视野;防灾减

2、灾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灾害教育,故灾害教育也应纳入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框架下(“PRED+D”)。正如“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计划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 可行性体现在近几十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持续频发,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2000 年以来,自然灾害发生次数为 350450 次,威胁到千百万人民的安全,我国亦如此。但公民的灾害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看待和认识灾害,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防灾、减灾和救灾活动。在各种减灾措施中,教育和培训是不可分割的关键措施之一。重要性体现在灾害教育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公民灾害意识及防灾素养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其防灾减灾能力

3、。从某种程度上说,灾害教育是可以救命的。基于初高中学生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识基础实际情况,现对于开展灾害地理的学校现状和需要进行简要分析。因为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现状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首先考虑到校内的现状和需求。在学校的课本知识中,学生只能接触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于灾害地理的相关知识接触很少,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减灾防灾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如何在灾害中自我保护,以及如何防治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教育只能在校本课程中开展。其次考虑到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会需求、社区状况、家庭情况等。从社会需求来看,灾害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实现可持

4、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社会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灾害现象,以及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自我保护,如何在灾后自救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从家庭情况来讲,现在一般家庭都很少真正对整个防灾减灾系统有清醒的认识,总体欠缺防灾减灾意识,所以本部分教学内容将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校内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对校内资源现状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校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和财政条件等。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学生的评估关系到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发展状况。适合的进行地理地理课程开发的学校包括

5、各类初高中的各年级学生,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有相关丰富的知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调查中得知,年龄集中在1020岁的学生对灾害地理有浓厚兴趣,如果利用好这种兴趣感来促进功课的学习,则无疑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把书本的灾害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结合起来,以现实生活实例为引子,以地理课程为依据,诠释地理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在学校的实战演习不断加强个人的防灾减灾意识。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并且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6、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主要灾害的分布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情感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学会自我避灾。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利用软件模拟灾害发生的前奏、灾时景象、灾后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在实战逃生演练中积极积累经验,熟悉灾害自救方法,树立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三、课程结构设置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灾害地理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7、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教学材料:自编纲要2、具体实施方案1、课程目标(总目标)(1)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加强学生对防灾减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2)从地理学科出发,使学生了解引发主要自然灾害的原因、危害、以及减少灾害造成损失的方法措施等。(3)通过课程的介绍、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防灾自救常识。(4)使学生掌握在灾害发生时的野外生存技能,增强其生命安全意识,提高灾难自救意识。2、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分课时讲解)地震1、观看中国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记录视频,加强学生对地震破坏性的认识;2、学生分组,讨论地震产生原因、分布、

8、危害,分析宿迁市发生地震的可能性。3、搜集资料,关于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地震时如何自救,用电脑游戏加强学生的场景感。4、小组总结自救方法。5、组织学生在校进行逃生演练6、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方案洪涝1、搜集近几十年影响江苏省的主要洪涝灾害资料;2、学生分组,讨论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3、学生搜集洪涝发生时的注意事项;4、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整理防灾方案。雷电1、学生整理资料,比如防雷宣传册,科普教育光盘,江苏省气象局等;2、分组展示,学生代表发言,积极交流;3、教师总结全套防灾方案。台风1、搜集近几十年影响江苏省的台风资料;2、讨论台风的源地、产生原因、路径、危害等;3、观看台

9、灯视频,总结台风的影响;4、制定相应的对策,总结防灾方案。四、课程考核和评价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等级考核的依据。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纲要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方式1、对教

10、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3、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 20%,出勤率低于 60无等级,超过 90,即优秀。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 50%,包括讨论发言情况,精神状态、逃生演练表现等。(3)课程学习结果评价。考试成绩占 30%,课堂内完成一篇关于江苏省主要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的完善方案,可以围绕一种灾害或者一类灾害进行分析,但必须从多个视角方面综合分析。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

11、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校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 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