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词解释: 1. 公共物品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 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的,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 公共需要 它是与私人需要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整个社会性的公共的一般性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MGP= G/GDP 财政支出增长额与 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 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2、4.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Eg=G( %) /GDP( %),财政支出增长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 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 GDP增长速度。 5.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 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 6
3、. BOT投资方式(建设 -经营 -转让投资方式) P106。 BOT投资方式是近年发展和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 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7. 社保资金的现收现付制 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从资金角度看,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靠后代养老的保险
4、模式,实际上这种保险靠的是代际之间的收入转移。 8. 社保资金的基金制 分为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两种。 完全基金制: 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完全基金制是一种自我养老的保险模式。 部分基金制: 介于现收现付制的 养老保险的储备基金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部分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是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 9. 财政补贴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
5、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是一种转移性支出。 10. 税收支出 那些与正规税制结构相背离的特殊减免条款项目构成的 “税收支出体系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3 11. 税收中性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税收中
6、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只要国家征税就必然对商品购买、劳动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可能的。因此,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 12. 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 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
7、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税收超额负担 称为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这种理论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
8、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净福利的多少,参见图 81。 图 81说明的是一种商品的市场, D是商品的需求曲线, S是供给曲线。征税前的均衡点是 E,产量为 OG,价格为 OB。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I的从量税,供给曲线 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 S+T,税后均衡点为 F,产量减少至 OH,价格上升至 OA。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 CI(销售量)乘以 IF(税率),即 ACIF的面积。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 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 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 BCIE的面积。这两种损失合计为 ACIEF的面积,显然大于政府的课税收入( ACIF的面积)。二者的差额 FI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这说明,纳
9、税人的负担不仅是向政府纳税 ACIF,而且因政府课税带来价格上升导致产量(消费量)的减少,即带来纳税额之外的超额负担。这里的税收超额负担理论,以消费者剩余为根据说明了超额负担扭曲了课税商品与其他关联商品的消费选择。对此,我们提出减少超额负担的4 三种方法:对需求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对所有商品等量(从价)征税;对所得征税 13. 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 14. 直接说和间接税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方法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即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
10、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15. 税收抵免和税收豁免 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 ,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以减轻其税负。 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 征税。 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16. 增值税的类型 一般而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和劳务价款中的增值额,但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三种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
11、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称之为 生产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称之为收入型增值税; (3)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称指为消费型增值税。由于计税依据有差别,因而不同类型增值税的收入效应和激励效应是不同的。从财政收入着眼,生产型增值税的效应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激励投资着眼,则次序相反。西方国家采用生产型增值税者较少,普遍采用后两种类型。
12、5 证明 17. 萨缪尔森条 件,公共物品最优供给 补充材料专题一 会推导 18. 补偿需求曲线下税收超额负担 补充材料专题四 会推导 画图、三角 形 19. 最优商品课税,逆弹性命题 补充材料专题七 会推导 计算 1某投资公司将要在四年后付给你 10000元,如果按 8%的利率连续计息,则这笔钱的现值为多少? 解:由题设可知, = 10000(1+8%)4 = 7350元 2假定有一种永续年金,投资者购买后,每年要支付给投资者 C美元,( 1)如果有关利率为 r,则该永续年金的现值为多少?( 2)如果投资者每年获得的支付以每年 g的速度增长( g r),且这种增长趋势会永远持续下去,则这种永
13、续增长年金的现值为多少? 解:由题设可知, ( 1)如果有关利率为 r, 6 = (1+)+ (1+)2 + (1+)3 + (1+)4 + (1+) += limn (1+)+ (1+)2 + (1+)3 + (1+)4 + (1+)= limn (1+)1+ 1(1+)+ 1(1+)2 + 1(1+)3 + 1(1+)1 = limn (1+)1 1(1+)1 1(1+)= limn (1+)1 1(1+)(1+) = limn 1 1(1+) = ( 2)如果投资者每年获得的支付以每年 g的速度增长( g r), = (1+)+(1+)(1+)2 +(1+)2(1+)3 +(1+)3(1
14、+)4 +(1+)1(1+) += limn (1+)+(1+)(1+)2 +(1+)2(1+)3 +(1+)3(1+)4 +(1 +)1(1+)= limn (1+)1+(1+)(1+) +(1+)2(1+)2 +(1+)3(1+)3 +(1+)1(1+)1 = limn(1+)1(1+)(1+)1 (1+)(1+) ,因此政府应选择 A方案。 5、假定某经济某年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为: = 1500 500,供给为 =600 +400( 的单位为亿升, 的单位为元 /升),假定该国对该产品征收 0.5元 /升的从量税,求:( 1)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该年所负担的税收分别是多少?( 2)由于政府征税
15、造成的无谓损失是多少? 解:在无税条件下,由 = 1500 500 = 600 +400 = 解得 = 1 = 1000 在征收 0.5元 /升从量税条件下 = 1500 500 = 600 +400 = +0.5 = 解得 = 13 18 = 11 9 = = = 8000 9因此 消费者承担的税收为 = ( ) = (11 9 1)8000 9 = 16000/81 = 197.53亿元 生产者承担的税收为 = ( ) = (113/18) 8000 9 = 20000/81 = 246.91亿元 税收造成的无谓损失为 EB = 1 2 0.5( ) = 1/20.5(1000 8000/
16、9) = 250/9= 27.78亿元 6、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无关商品 、 ,其中对商品 的补偿需求曲线为 =,对商品 的补偿需求曲线为 = ( , 0, , 0),同时商品 、9 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线,如果要实现对两种商品的最适课税,求:当对商品 按%的从价税率征税时,对商品 征税的税率是多少? 解:由题设 dd = 1 因此, = dd = 1 = 同理 = dd = 1 = 根据最优商品课税的逆弹性法则 = 因此 % = 即 = % 实现了对两种商品的最适课税。 7、政府计划进行一项财政支出项目,该项目的初始投资需 2000万元,项目 1年建成以后,从第 2年开始投入各种可变成本并产生收益
17、,同时通过重置投资使该项目一直持续下去,预期该项目第二年的收益为 1000万元、可变成本为500万元、重置投资为 300万元,且此后每年的收益、可变成本、重置投资都按 2%的年率逐年递增,求:( 1)如果年贴现率为 10%,该项目是否可行,为什么?( 2)年贴现率为多少时,该项目不再可行? 解:由题设 ( 1) 10 =10% = 2000 +(1000 500 300)(1+10%) +(1000 500 300)(1+2%)(1+10%)2+(1000 500 300)(1+2%)2(1+10%)3 +(1000 500 300)(1+2%)3(1+10%)4+(1000 500 300)
18、(1+2%)1(1+10%) += 2000 + 20010% 2% = 500 0 因此, 如果年贴现率为 10%,该项目可行。 ( 2)令 = 2000 +(1000 500 300)(1+) +(1000 500 300)(1+2%)(1+)2+(1000 500 300)(1+2%)2(1+)3 +(1000 500 300)(1+2%)3(1+)4+(1000 500 300)(1+2%)1(1+) + = 2000 +200 2%12% 因此, 年贴现率大于 12%时,该项目不再可行。 8、假定某经济某年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为 = ,供给为 = +,参数 、 、 、 0且具有经济意义,
19、假定该经济对每单位该产品征收 的从量税,求:( 1)政府该年从该商品获得的税收是多少?( 2)在政府获得的税收中,消费者、生产者各自负担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3)这种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是多少? 解:由 = =+ = + = + +征税后,有 = + 则, ( + ) = + 解得, = + = + + 11 = + + 因此,政府从该商品中获得的税收为 = = (+ ) + 消费者、生产者各自负担的比例分别是 = = = = + + + = + = = = = + + = + 由政府征税导致的无谓损失为 = 12 ( ) = 12 (+ + + + ) = 22( +) 论述 20. 税收对居
20、民储蓄的影响(书) p170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对个人所得是否征税及征税多少,会影响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最终影响个人的储蓄率。在对储蓄的利息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在对个人征收所得税后,个人实际收入下降,从而按其既定收入减少当前消费。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的消费与储蓄水平同时下降。在对储蓄利息征收利息税的情况下,未来消费的价格相对变得昂贵了,当前消费价格相对下降,个人将增加当前的消费,于是产生了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此时的收入效应在于对利息征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
21、收入,导致个人按既定收入降低了当前或未来的消费;而替代效应是指在对利息征收所得税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使未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降低了人们储蓄的意愿,从而使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蓄。 总之,所得税与储蓄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 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边际税率高低; ( 2)边际税率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强弱,所得税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抑制作用越大 12 ( 3)高收入者一般编辑储蓄倾向较高,对高收 入者征税不利于储蓄增加; ( 4)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储蓄。 21.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p173
22、政府不仅可对高收入者课以高税,抑制其的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在各种收入来源既定时,个人间收入分配的结果及其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状况。因为个人所得税有两大特点:一、直接对纳税人的所得综合或分类进行征税,即使实行比例税率也体现了支付能力原则。二、可以实行累进税率制度,税率随着收入级次的提高而提 高,从而具有较强的再分配作用。因此,它对个人间的收入分配,特别是对抑制收入差距具有特殊功能。 (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政府可以对许多项目作出不予课税、税额抵免、所得扣除等特殊规定,
23、增加低收入层的实际收入。实现途径有二:一、直接对低收入阶层的许多纳税项目给予税收优惠;二、对有助于间接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或减少低收入者消费支出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照顾。 (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社会保险税是以纳税人的工薪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在为全体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基金的同时,也发挥了高收 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再分配作用。 (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按照每年消费价格指数,调整应税所得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在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制时,通货膨胀对个人收入再分配将发生重大影响。比如 “档次爬
24、升 ”现象就加重了低收入层次的税收负担。从各国实践来看,所得税指数化是消除通货膨胀以及累进税率机制产生的扭曲的收入分配效应的有力措施。 22.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P127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 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就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财政收入规模也可总结,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非常丰裕的。 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
25、可称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加快, GNP或 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 13 23. 财政补贴对经济影响的机理 ( 1)改变需求结构。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由消费者所需商品或服务种类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决定。由于补贴可以影响相对价格,从而影响需求结构。 ( 2)改
26、变供给结构。补贴改变了企业的供给价格或销售价格加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从而改 变供给结构。 ( 3)外部效应内在化。以科研为例,科研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同时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由于风险高,私人自身很难承担。而财政给予补贴降低研究与开发成本,降低风险,实际上是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推进科研与开发的发展。 24. 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 P189 对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双重征收容易导致重复征税的问题,这种重复性质的征税被认为是对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歧视,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这种重复征税。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
27、体化。在 实践中,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部分一体化。在此制度下,可以在公司层次上或在个人层次上减除对股息的双重征税。 在公司层次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 1)股息扣除制。这种方法允许公司从其应税所得中扣除全部或部分已支付的股息,仅对剩余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税,目前,希腊、冰岛、瑞典等国采用这种方法。 ( 2)分税率制。这种方法对作为股息分配的利润以低税率课征,而对保留收益或未分配利润课以高税率,奥地利、日本、葡萄牙过去就曾实行这种制度,德国目前仍采用这种方法。 在个人层次上,课以采用三种方法: ( 1) 归属制。指个人(股东)可以从其股息所得(还原成纳税前的毛所得)缴纳的个
28、人所得税额中扣除掉公司对该股息已缴纳的全部或部分税额。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大多数 OECD成员国都在实行。 ( 2)股息免税制。在分配之前,公司来源所得按公司税率征税;分配时的股息全部(部分)课征和全部(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对股息所得按比较优惠的低税率课征,但该税率通常是单一税率。比如,奥地利采取的是部分免征制,而土耳其则采用全部免征制。 ( 3)税收抵免制。基本方法和税收支出中抵免法相同,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加拿大、西班 牙。 25. 个人所得税指数化问题 P174(四) 所谓税收指数化,即按照每年消费价格指数,调整应税所得的使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
29、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在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制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将发生重大的影响。比14 如,通货膨胀使所有纳税人一律产生 “档次爬升 ”现象,相对而言,就家中了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从各国实践来看,所得税指数化是消除通货膨胀以及累进税率机制产生的扭曲的收入分配效应的有力措施,税收指数化主要有四种方法: ( 1)特别扣除法。即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中,按一定比例扣除因 通货膨胀所增加的名义所得部分。 ( 2)税率调整。即按通货膨胀上涨指数,降低各级距的边际税率,使调整后的税率级距维持在原有效税率的实际水平上。 ( 3)指数调整法。即依据物价指数或相关的指数,调整个人所得税中的免税额
30、、扣除额以及课税级距等,以消除通货膨胀期间的名义所得增加部分。 ( 4)实际所得调整法。即将各年应税所得还原为基年的实际所得,适用基年的免税额。扣除额及课税级距,求得纳税义务后,在以物价指数还原计算应纳税额。 26. 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经济参数,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和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价格总水平的状况,不仅是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是否适度,国民经济允许是否正常的反映,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秩序与政治上的安定。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总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总是
31、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因而,价格总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分三种情况:第二, 币值变化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影响财政收入。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纸币发行过多,造成流通中实际货币量超过客 观必要量,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减少,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升,形成通货膨胀。从宏观上分析通货膨胀是由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两条渠道共同形成的。当通胀由财政赤字引起的时候, “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 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 GDP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 “ 。如果通胀主要是由信用膨胀造成的,则 “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
32、是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下降 “ 。第三, 商品价值量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化,进而导致财政收入变化。价值是 形成商品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根据马克思价值学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单位商品包含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减少,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导致商品价格降低。由于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的,所以 GDP必然增加,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GDP增长规模和速度的财政收入增长规模和速度必然相应地呈现增加趋势。 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影响财政收入。 “当产品比价发生变动时,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转移,形成 GDP的再分配 ” 。
33、例如,假定 1950年用 100农产 品能够交换100工业品的话,那么,到 1997年, 28. 5的农产品就可以交换到 100的工业品,即交换同样多的工业品所用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反过来,交换同样多15 的农产品所用的工业品却越来越多。从中可以看出,从 1950年到 1997年,由于农、工产品的比价发生了变动,因而货币收入在农业和工业部门之间发生了转移,导致财源分布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当产品比价变动引起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各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影响财政收入。 另外,根据马克 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率的比较是
34、可以引导到价格比较中来的: A部门价格指数 =B部门价格指数 B 部门生产率指数 /A部门生产率指数 即:价格体系只有在符合上述四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才是合理的。符合四因素相互关系的价格运动轨迹就是价值的运动轨迹。 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劳动生产率比较的价格比较只能得到一个形式剪刀差,就象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形式剪刀差只能让人看到价格的相对变动,却不知道这一份变动是否合理,因而容易产生误导作用。所以,我们在对产品比价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应充分考虑劳动生产率在其中的作用。 现行财政收入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粗略来讲,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会随着纳税人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有所增加;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下,财政税收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实行定额税的国家,其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即使有名义增长,其财政的实际收入仍然但是下降的。 综上,价格即是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影响财政收入的。需要注意的是,既然价格是影响财政状况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财政状况也是影响价格改革和价格开放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改革价格和放开价格要考虑财政的承 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