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与教育公平.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3241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与教育公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与教育公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与教育公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与教育公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与教育公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与教育公平,高考与教育公平,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 高考:统分之间的大国教育选择 公平:技术公平与社会公平,一、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考试是一种以部分推测全部,以现时推测未来,以虚拟状态规避现实风险的个人特质评价活动。在对于个人的选拔及评价过程中,人们发现全面评价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将日后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一一呈现,以考察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仅就教育而言,我们也无法将全部所学知识技能逐一加以考察。因此,从未来可能的情境中或是从所学内容的范围内,抽选一部分作为评价个人特质的依据,便成为最有效率的评价手段。考试的产生便意味着这种抽选式的个人特质的评价方法的诞生。而各种类型的考试则是

2、这一方式出于不同意图,针对不同人群,以不同形式而加以利用的结果。,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第一,从口试到笔试。直至19世纪后半期,美国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主要采用口试。口试的缺点:一是教师难以拿出足够多不同的问题询问学生,以了解多名学生对相同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失出了一定的标准,即口试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检查全体学生。二是口试需要很多教师和时间,无法适应教育日益发展的形势。三是口试的结果易受主考和学生当时主观状态的左右。因此人们逐步用笔试代替口试。四是学习情况易保存。比之口试,认为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内容大为拓展,保存下来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使教

3、师对某个学生的偏袒可能性减少。,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第二,从主观评分到客观评分。英国的费希尔为改变评分的主观性,使其具有客观性做出了关键性的努力。1864年,身为校长的费希尔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对本校学生的试题答案和作品评分,分别将书写、圣经、历史、航海、理科等科目的答题,分成不同质的水平,并用实例说明分类整理划分成五个等级。比如:数学、理科,根据不同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划成五个分数段;书写、图画则确定几个等级的样本,把其他作品与样本进行比较评分。费希尔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客观评分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却成为50年后也就是20世纪初期教育测量运动的重要依据。,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

4、,第三,客观化考试的产生。早期西欧学校的笔试不外是一种论文体考试,用一个试题同时考查一个集体的各个考生,有了一定标准,也较为经济,但评分常常被主观和偏见所影响,而且试题太少,也不能测得较全面的结果。为了矫正这些弊病,改进学校考试,力求客观化,渐渐形成了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换言之,20世纪初曾在美国盛极一时的教育测量运动,其原因是针对论文试考试不客观而展开的。客观化考试试题类型较多,答题方式多种多样,如:多选法,正误法,完成法,组合法等,并且评分有客观标准,有利于客观地把握学生学习程度与效果。,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第四,标准化考试的形成。在20世纪20年代初,标准化考试出现了,并很快普及

5、。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标准化是第二次浪潮的原则。他说:“第二次浪潮社会中,不仅劳动逐渐标准化,而且雇用方法也不断地标准化了,为了准备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教育家们设计了标准化的课程,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学校升级原则,入学条件,学分计算也都标准化了。”标准化考试是客观化考试的一种进步,最基本问题是严格讲求客观性,制定统一的测量标准,采用有效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测量的误差。标准化考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考试和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标准化,包括测试工具、考试过程、评分、分数解释的标准化。,考试:高效率的教育评价方法,第五,考试理论的发展。由于考试内容是从未来可能的情境或所学内容中的抽选,因此,抽选出的

6、试题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吻合所要考察的个人特质(即效度问题)及试题在多次考察中所表现出的对个人特质评价的稳定性(即信度问题),就成为考试命题成败的关键。 古典考试理论发展了信度、效度、难度以及区分度等概念系统,以衡量考试题目的质量。 现代考试理论则试图摆脱考生样本特征对于试题参数的影响,影响内容难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题目的认知成分和反应过程,涉及题目所测量目标的认知层次、知识含量、心理加工时间和复杂程度等。,二、高考:统分之间的大国教育选择,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高考制度仍可称作是效率最高的考试制度之一。其效率性在于,它以一次性考试(曾是一份试卷)满足全国除港、澳、台以外所有省份考生在从大学本科到专科(

7、其跨度曾达到中专)、从重点院校到一般院校、从公办大学到民办大学入学资格方面的选拔。我们曾将高考贬意地称作“独木桥”,却不知这一“独木桥”在架设成本和所发挥的功用方面是最经济的和最高效率的。,高考的发展(19491965:统分之争),1949年,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单独招生,1950年,由各大行政区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的联合或统一招生,允许各高校自行招生,1952年,1951年,纠正自行招生的混乱状态,各大行政区要分别在适当地点争取全部或局部实行统一或者联合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日期,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制度正式确立。统一考试,统一录取,1954年,统一考试,集中录取,1958年,改变

8、全国统一招生制度,实行学校单独招生或者联合招生,1959年,恢复统一考试,分批录取,高考的发展(19771994:统的整合),1977年,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制度,1983年,定向招生:从国家任务招生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 ,“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4年,委托培养招生:即用人部门委托学校为其培养人才,它由用人部门或单位向学校缴纳定数量的培养费。属于调节性计划 。,1985年,要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 。,1988年,自费生招生:高校在保证完成国家指令性招生计划的前提下,经学校批准招收的一种招生计划形式,它是国家计划招生的重要补充。,19

9、94年,并轨招生:国家任务和调节性计划合并为国家任务收费生计划形式 。1997年完成。,高考的发展(19982005:统的分化 ),1985年,广东高考标准化和上海高中会考的改革,1989年,颁布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 ,1991年,会考后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制定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1993年,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文科删去地理;理科删去生物,政治由文理必考转为仅文科必考。由此,“3+2“考试科目设置在全国推广开来。,1998年,教育部批复同意广东省自1999年起试行“3+x”科目设置方案,1999年,教育部确定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包括高考科目设置、高考内容、高考形

10、式、录取方式等四个方面的改革。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已经打破。,高考的发展(19982005:统的分化),2000年,有条件的省市要试行“两次考试,两次招生” ;外语听力的考查,2002年,广西省进行了本、专科分卷考试试验,2003年,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2004年,分省命题扩大到11个省市;考试大纲制订,2005年,分省命题扩大到14个省市;英语听力自定,2007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几届累积,报名人数上升,报名峰值,恢复性招生,整固性招生,扩张性招生,步入顶峰,中坚力量,后备力量,面临就业压力,三、公平:技术公平与社会公平,就理论而言,公平观念包括了哈耶克的自由竞争公平

11、观,到帕累托的均衡公平观,再到罗尔斯的正义公平观;就活动内部而言,多分为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就罗尔斯的公平观展开而言,即分为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差别原则、补偿原则。高考现实地表现出价值理念公平制度公平不公平结果的冲突,承受着不公平结果对制度公平性评价的影响,甚至承受着否定制度所包含的公平价值理念的影响。我们一直在尝试以高考考试过程中的技术性改革解决高考招生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公平性问题,最终造成高考制度及考试过程备受指责。,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公正:高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高考制度的基本竞争规则,不平等补偿,差异化进入,性别,家庭,城乡,民族,地区,教育,新的差异,性别,家庭,城乡,

12、民族,地区,教育,考试过程,招录过程,技术性差异,原则性差异,操作性差异,保送生制度,自主选拔录取,录取透明化,招生来源计划,二次高考,“3+X”方案,分省命题,标准化考试,大学利益,高中利益,地区利益,阶层利益,引领性设置,考务过程,权利平等,原则公平,制度公平,结果不公平,改革内部有效,高考复制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状况。准确复制不公平是否算一种技术过程的公平?,在高考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高考制度所服务的对象(考生和高校)正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而统一的高考制度却越来越因其高效率而表现出单一性。 首先,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加、高中的扩张等规模性因素导致考生的实际状况与以往发生较大变化。 其次

13、,高校扩招表面上看是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缓解了考生的升学压力,但少数名牌大学其入学率相对于不断扩大的报考人数而言是在下降的。 从1999 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把克服高考制度的单一性作为改革的重点,但保持统一高考制度的高效率而避免其单一性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人们对以往高考的单一性高效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二次高考。第二,克服传统高考单一性的改革也面临新的效率问题,如由于录取总分只是各科成绩的简单加总,“大综合”的选拔效率较低。第三,除了考试科目选择产生的新的效率问题外,综合科目命题中的效率问题也有所体现,如试卷容量有限性。,通过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到:考试(主要是大规模社会性考试)制度的效率体现在其统一标准下的低成本运作与其服务对象的广泛适用两者的协调方面;考试制度的公平则体现在基本原则公平下的,技术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妥协。 统一的标准是现代人类一切大型活动中最重要的效率因素之一,对于考试而言,统一的标准则更为重要。低成本地运作这一统一标准则是考试制度的目标追求,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仍不放弃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主要原因。而考试制度服务对象的广泛适用,则是以多元化的渠道,保证其服务对象不是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统一标准,而是在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的前提下提高统一标准的兼容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