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级体育概论复习题(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2925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级体育概论复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级体育概论复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级体育概论复习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概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 体育体制由 、 、 三部分构成。2. 体育指导者包括 、 、 。3. 体育途径按形式可分为 、 、 、 。4.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 、 、 和 等。5.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是 视角、 视角和 视角。6. 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按活动的主客体可分为 控制、 控制和 控制。7.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划分体育运动技术,可以分为 特征、 特征和 特征。8. 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 、 和 。9. 体育途径按体育实施的场所分为 、 、 。10. 体育文化由 、 和 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1. 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 。12. 体育科学属于 科

2、学和 科学的共同领域。13.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有 原则、 原则和 原则。14. 体育途径按体育实施的场所分为 、 、 。15. 构成事物功能的两大要素是 和 。16. 体育的特有效能是 也就是 、 。17.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 、 、 和 等。18. 体育科学属于 科学和 科学的共同领域。19. 体育过程的特点具有 、 和 。二、名词解释1. 健身休闲 2. 体育手段 3. 身体姿势 4. 体育科学 5. 体育体制 6. 竞技运动7. 技术基础 8. 身体运动轨迹 9. 体育文化 10. 体育目的 11. 体育 12.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

3、律的学科。三、判断题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沿用了美国的体育理论体系。2. 1981 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 ,为我国体育理论的分科奠定了基础。3. 18 世纪 60 年代, “体育”一词在日本出现。4. 社区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明显的区别。5. 身体运动力量具有运动学特征。6. 体育科学就其知识内容体系来看是一种二元结构。7. 在生理方面的体育过程控制途径主要有:个人情绪、意志和思维。8. 我国的体育理论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状态。9. 体育概论研究的问题具体些,研究层次在体育学之上。10. 人的身心关系是确定体育本质的客观依据。11. 日本体育机构中有分管体育的政府部门。1

4、2. 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没有明显的区别。13. 18 世纪 60 年代, “体育”一词在法国出现。14. 体育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15.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起着核心作用。16. 身体运动速率具有时间特征。17. 体育科学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体育科学众多分支学科的出现。18. 在心理方面的体育过程控制途径主要是运动量或运动负荷、营养补充和动作幅度。19. 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赢利性的组织。20.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21. 身体运动速度具有时空特征。22. “体育的真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23. 在日本,将“体育”作为新词由

5、横井琢磨首创。24. 美国、日本和德国都设有专门的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四、简答题1. 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2. 简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3. 简述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4. 体育过程控制常见的方法有哪些?5. 简述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6. 简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7. 简述体育的多种属性。8. 我国的体育目标是什么?9. 体育的本质是什么?10. 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有哪些方面?11.从心理学视角研究体育,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2.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表现在哪几方面?13. 简述体育体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4. 体育对人的现代

6、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0 分)1.试析体育过程的三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体育过程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体育参与者” 、 “体育指导者”和 “体育媒介” (2 分) 。体育参与者是参与体育运动或是体育传播活动的人的总称。 (2 分) 。体育媒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参与者与体育指导者相互作用的内容与形式的总称。体育媒介,从内容上说,包括体育内容、体育材料、体育设施与器材;从形式上说,包括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组织形式(3 分) 。体育指导者指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 分) 。体育参与者、体育指导者、体

7、育媒介这 3 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实践活动系统(2 分) 。体育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体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体育参与者,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2 分) ;体育媒介是体育参与体育指导者相互作用的媒介。没有体育媒介,体育活动就成了无来之饮、无源之本、无本之木。再好的体育意图、发展目标,也无法实现(2 分) ;而这些载体也只有被体育参与者和体育指导者所认识和实践,并发生影响才构成体育媒介,体育指导者在整个体育活动中发挥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没有体育指导者,体育活动呢就难以展开,体育参与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2 分) 。因此,上述三个

8、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体育的过程。其中任何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整个体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起到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 分) 。2.从文化的三个层面,分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一)体育精神文化的比较:(本要点 7 分)中国古代文化追求静态美的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动态文化,这决定了中、西方体育形态和体育价值观的实质性差异(2 分)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对人的存在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而把人的身体视为“寓精神、气质之舍” ,是表现人的内在品格的,这就使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其显著特点之一是

9、通过身体锻炼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体育的作用往往是以养护生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注重保健和健康长寿(3 分) 。西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希腊的体育精神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大相径庭。古希腊人的哲学观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是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强调身体美和精神美的和谐与统一,更注重把体育的价值直接指向对人体的塑造和培养上(2 分) 。(二)体育行为制度文化的比较:(本要点 7 分)由于体育文化精神层面中的体育思想、价值观等占主导的作用,中西体育行为制度文化也是大不相同的,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体育运动手段和方法的认识上,体现在体育行为

10、和体育生活中(2 分) 。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通过与自然的交换,就能排除浊气、汲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协调,决定人健康和寿命的根本原因在内不在外。所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目标是修身、养性(3 分) 。西方的竞技体育是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形成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即大力提倡竞争,提倡超越、包括超越对手、自然障碍和自我(2 分) 。(三)体育物质文化的比较:(本要点 6 分)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重人格的体育价值观,相应的体育行为是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形式以徒手为多,而对抗激烈的、竞争性强的、集体性的和活动中身体

11、接触较多的项目较少,这就使得体育专用的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极为缓慢(3 分) 。西方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在公元前 776 年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就初见端倪。奥运会场地、设施的规范和发展是西方体育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西方现代体育得以在世界广泛传播,并成为世界体育的主流的重要原因之一(3 分) 。3.试述举国体育体制的由来?如何评价?举国体育体制的由来: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决定了它必须由国家主办。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具备体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无力使整个体育事业同步发展,因而将发展重点集中在竞技体育上,形成了竞技体育“举国

12、体制”的局面(5 分) 。主要是指一条龙的训练体制、全运会赛制和国家队的长训制构成的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方式,这种全国一盘棋的组织管理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举国体制并经常引用,逐步泛化为对整个体育体制的称谓(5 分) 。如何评价举国体育体制:缘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举国体制”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及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尤其是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的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和促进经济发展,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 分)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过分依赖政府、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运动员队伍的文化素质低和退役运动员安置难、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未能有效发挥等(3 分)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举国体制这种提法将继续沿用并发挥其作用: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整合全国力量,促进竞技体育持续发展;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们已有的思维定势,保持和稳定人们在“举国体制”下形成的情绪和心态;三是“举国体制”的提法语言简洁形象,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4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