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温里药,目的与要求,1了解温里药的概念,熟悉其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的主要药理作用与应用。3了解肉桂、干姜的主要药理作用。4了解温里剂的主要药理作用。,概 述,凡能温里散寒、温肾回阳,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定义,功效,辛散温通, 散寒止痛, 补火助阳。 主治里寒证。,寒邪入里- 脾胃阳虚-温中散寒心肾阳衰-亡阳证-温肾回阳,回阳救逆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干姜等 常用方剂:理中汤、四逆汤、参附汤等,?,里寒证常见病证?,主要药理作用,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 正性肌力作用正性频率正性传导作用主要成分去甲乌药碱(受体部分激动剂),重点,(Na+-K+交换模式
2、),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心肌收 缩增强,2)对心率的影响:改善房室传导 加快心率 恢复窦性心率 异博定中毒-缓慢型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甲醛-窦房结功能低下-改善(参附汤、附子、去甲乌药碱等),3)抗心肌缺血-扩张冠脉,治疗实验性心肌缺血。4)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温经助阳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供;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扩张体表和内脏血管,改善微循环5) 抗休克作用-对多种休克有效,能提高血压,延长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提高食欲,促进消化。A 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B 改善胃粘膜循环,抗溃疡 C 增加胃肠蠕动 D利胆止呕及解痉,3. 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
3、能的影响-兴奋作用4. 对CNS和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兴奋交感,产热增加温里散寒5. 抗炎镇痛抑制急、慢性炎症散寒止痛,1 肾上腺皮质激素早期-阴虚-皮质激素阴虚型 3-5d 血中cAMP增高后期-阳虚-皮质激素阳虚型 7-10d 甲状腺激素甲亢阴虚型 -T3甲减阳虚型 -甲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氨基导眠能 羟基脲 利血平 6 肾型高血压肾血管狭窄型高血压肾上腺再生型高血压,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动物模型,皮质激素“阴虚”型,甲抗“阴虚”型,肾血管狭窄型高血压,皮质激素“阳虚”型,甲减“阳虚”型,“阴虚”型,“阳虚”型,羟基脲“阳虚”型,氨基导眠能“阳虚”型
4、,利血平“阳虚”型,肾上腺再生型高血压,阴虚、阳虚证常用实验动物模型,第一节 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干姜,附子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有效成分: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乙、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等。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乌头原碱(1/2000毒性)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1)强心作用,主要成分乌头原碱、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氯化甲基多巴胺等对离体、在体心脏、衰竭心脏均有明显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机理:兴奋受体或受体。,重点,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2)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水溶液对抗乌头碱所致心
5、律失常,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率,降低异博定中毒的死亡率等。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物质基础消旋去甲乌药碱机理与兴奋受体有关,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3)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使心率加快,冠脉、脑血管及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与兴奋受体和2受体,阻断1受体有关。降压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升压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表现为一过性升压作用,可能与受体有关。,4)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和保护心肌缺血、减少 心肌缺血性损伤 机制:与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扩张冠脉有关5)抗体克心血管作用的综合效果,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的药理学基础。,6)抗寒, 提高耐缺氧能力升高体温,延长生存时间,减
6、少死亡率。 7)镇痛、抗炎: 附子及乌头类生物碱对多种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其它途径 8)对消化系统作用: 兴奋离体肠管,表现胆碱样、组胺样及抗肾上腺素样作用。 9)抗肿瘤作用,10)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阴虚模型(甲亢、二肾一夹型高血压):肾受体-cAMP系统亢进,血中cAMP增高-增强受体、cAMP系统反应性, 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阳虚模型(甲低、肾上腺再生性高血压):cGMP系统反应性增强抑制cGMP系统, 阳虚证得到改善(助阳),1)镇静 2)局麻先兴奋后麻醉(附子、乌头、乌头碱) 3) 血液系统作用:抗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温阳活血) 4)增强免
7、疫作用对特异性(细胞、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现代研究,临床应用:亡阳虚脱,肢冷脉微等里寒证、亡阳证。 现代应用:休克参附注射液、附子注射液 风湿关节炎等抗寒、抗炎、止痛 缓慢型心率失常 偏头痛,不良反应,乌头碱类中毒: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心脏毒性 乌头碱:一次口服0.2 mg 即中毒,致死量34 mg 心脏毒性:心肌细胞Na+通道开放细胞膜去极化自律性增高心率失常、室颤 抢救:洗胃、人工呼吸、阿托品、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姜 Zinger,姜 Zinger,高良姜,干姜(附生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成分:挥发油: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辣味成分:姜辣
8、素,姜烯酮,姜酮、姜酚等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扩管, 增加血流量 强心姜酚、姜烯酮能兴奋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直接兴奋心脏 升压中枢性及末稍血管收缩,药理作用,2 对消化系统作用1)促消化,保护胃粘膜,抗溃疡 2)对肠道运动:双向作用挥发油轻刺激作用辛辣成分轻度抑制作用 3) 利胆作用: 6-姜酚促胆汁分泌 4)止吐作用:干姜、鲜姜作用于外周(末稍性),对中枢呕吐无效。,药理作用,抗炎 镇痛 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理作用,抗缺氧抗病原微生物镇静催眠,现代研究,临床应用: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生姜注射液气管炎,风湿、类风性关节痛,腰肌劳损。中药
9、中毒(半夏、天南星等)生姜急救,肉 桂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成分: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酸、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肉桂甙、香豆素、鞣质等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1)强心-兴奋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促进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CA)释放,心率加快2)血管血压的影响扩张冠脉、脑血管、外周血管, 血压降低3) 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作用:促进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痉挛,抗溃疡3 抑制血小板聚集:体外有效,注射有效抗凝血:体外有效 4 镇痛作用 5 抗炎作用:与桂枝相似,药理作用,6 对内分泌的影响:-胸腺
10、萎缩,改善性功能对阳虚动物-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肉桂制剂及有效成分能兴奋受体-cAMP系统,升高血中cAMP; 抑制cGMP系统。,药理作用,现代研究1 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镇静 延缓衰老 3 抗菌作用,临床应用:阳萎、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各证。现代应用:支气管哮喘,慢支,腰痛,皮肤病,面神经麻痹等。,四逆汤 -伤寒论,【组成】 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效与主治】 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太阳病误汗亡阳,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小剂量心脏收缩加强,大剂量心脏受抑制对缺血心肌
11、的保护对心电图的影响,(2)抗休克:心源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3) 耐缺氧: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 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耗氧增加及亚硝酸钠中毒缺氧的存活时间。(4) 抗氧化:削弱缺血性心肌中自由基损伤,2.其他药理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应用】,1.休克: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2.腹泻:虚寒型小儿腹泻、慢性肠炎 3.肝病:重症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 4.心功能不全:治疗肺心病等所致的心功能不全 5.其他:寒性的慢性咳喘晕厥雷诺综合征,小 结,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肾上腺皮质系统、 CNS和植物神经系统、抗炎、镇痛作用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12、、肾上腺皮质系统、抗炎及免疫、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 附子中毒及抢救肉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镇静镇痛解热、消化系统、其它作用,干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抗炎免疫、其它作用四逆汤药理作用: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休克,耐缺氧, 抗氧化等作用。此外,四逆汤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Drugs for Warming the Interior,The drugs can warm the interior, disperse cold and treat cold syndromes. Interior-warming d
13、rugs are mainly pungent in flavour, warm or hot in nature. The drugs can warm viscera, disperse cold and alleviate pain.,Indications,They are indicated for pain in the chest and abdomen caused by the attack of exogenous cold on the interior, arthralgia due to wind-cold, stomachache due to cold in th
14、e middle-jiao, pain in the waist due to deficiency of kidney-yang, etc.,Prepared Aconite Root (Radix Aconiti Praeparata),Properties: pungent, hot, toxic, acting on the heart, spleen and kidney channels. Effects: supplementing yang to rescue patients from collapse. Active components: aconitine, mesaconitine, hypaconitine, aconine, dl-demethylcoclaurine,Pharmacological Actions,Increasing the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 Anti-arrhythmia Dilating blood vessels and decreasing blood pressure Anti-shock Sedation, analgesia, local anesthesia Anti-inflam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