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深度解读美术课程三维目标.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07699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深度解读美术课程三维目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02深度解读美术课程三维目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02深度解读美术课程三维目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02深度解读美术课程三维目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02深度解读美术课程三维目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深度解读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上海师范大学 王大根,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规定课程与教学,美术课程标准贯彻了这一精神,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但十多年下来,发现人们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仍比较肤浅,没有深入研究其具体的或深层的要求,使美术课程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我国早年推行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是一种以反映论为基础的艺术观、现实主义创作观和以智育为核心的美术教育模式,强调以写生为中心,注重研究客观表现对象,而反对形式主义理论。 中小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不强调美术创作。 总认为美术创作是美术家

2、的事,中小学生没掌握必要的美术技能,不可能创作。 只教一课一练的简单技能,学生作业始终“低水平徘徊”,缺少“像美术家一样的创作”,导致美术教育的“低水平定位”。由此又造成美术学科在学校中地位的底下,沦为“小三门”。,凤珊珊的教案,李林的教案,一、深度解读美术知识与技能目标,美术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可见,学习并运用美术语言,是美术课程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美术则包括传统美术、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在内的“大美术”。,(一)美术语言的定义 “美术语言”:美术作为

3、交际媒介,是由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形式原理所构成的可视化的符号系统,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并反映特定的文化意蕴。,(二)门类美术语言和风格美术语言 由于各美术门类所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表现手法的不同,从而形成各种“门类美术语言”,比如素描语言、水彩画语言、中国画语言、版画语言、雕塑语言、剪纸语言、海报语言、建筑语言等等。,图2 版画、油画和国画的门类美术语言的差别,每个美术门类中又包含多种流派和风格,从而产生了 “流派美术语言”以及“风格美术语言”,比如白描、工笔、写意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 而且,各流派风格迥异的语言背后都有着独特的美术创作观(超语义信息),是

4、不同的美术家看待世界、看待美术的不同角度、态度和观念。,图3 表现主义、野兽派和印象主义的流派美术语言的差别,正如当代英国美术理论泰斗EH贡布里希(E. H. Combrich)所说:“艺术家跟作家一样,需要一套艺术语汇才能动手搞现实的一个摹本。”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看其所采用的“流派美术语言”或“风格美术语言”的独特价值和表现水平,所表现的对象仅仅是画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而已。,你如何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美术的双基究竟是什么?,(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 (学生能)了解艺术语言和特点(知识);用材料、方法做(画、设计、制作等技能)出作业。 提示: 必须找准“艺术语言和特

5、点”(就是教学重点); 围绕“艺术语言和特点”设计出有意义、有趣、可行的“作业”。 改变材料和方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作业效果。,示例: 卡通的教学目标:欣赏和了解卡通艺术夸张、变形和拟人化等造型特点;学会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创造一个卡通形象。 服装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服装设计步骤;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语言(款式、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能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和制作服装设计作业。 陶艺的单元教学目标:了解陶艺的历史和现代陶艺的出现和发展等;了解陶艺的要素与构筑方式(陶艺基本语言);学习各种陶艺造型方法和陶艺的装饰方法,创作有一定形式

6、特点的陶艺作品。,新课程倡导什么“过程”目标?,新课程倡导什么“方法”目标?,你如何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二、深度解读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什么是“过程目标”? 教学“过程目标”是教学活动所经历的程序。有人认为过程目标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程序性知识” 。新课程所借鉴的后现代课程论恰恰是对认知心理学的超越。 新课程借鉴了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认为:经验即人(经验的主体)与环境(经验的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既是经验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结果,是经验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它既指经验着的事物,也指经验着的感受,是经验着的事物与感受的统一;经验既是一种思维和反思,也是一种改变自然社会、环境的“实验”,即“

7、从做中学”。 所以“过程目标”远不是“程序性知识”所能涵盖,而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经验,其内涵要丰富得多。,(二)“过程与方法”是手段还是目的? 掌握“知识与技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无疑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手段。然而,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可以转换的。 在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如何为未知社会培养人”?因此,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在其一生中根据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而不断地学习、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渔)比学到知识(鱼)更重要,于是“过

8、程与方法”就转化为教育的目的之一。,(三)美术教学中的“过程目标” 1技能操作过程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需要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多种美术实践活动,都有不同于他者的“过程目标”,亦即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要求,比如素描步骤、版画步骤等。而学生只有掌握“过程目标”,才算掌握该美术样式的技能,并顺利完成作品。 各种美术样式的技能操作过程是经千百年积累而成,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了解并掌握各种美术技能操作过程和要领,通过正确的示范,才能让学生模仿并掌握技能。让学生探索美术技能毫无意义,只有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技能,并进行自主创作才有意义。 在教学时,操作过程目标往往与技能目标相联系,技能目标侧重于具体技能

9、,如用笔、调色、刀法等,而操作过程目标则侧重于操作的计划性、条理性和先后顺序,也与教学过程直接相关。,2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目标”是促进学生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运用某种美术语言体系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经历如下创作过程这就是美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图5 “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2006年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主题是“构建21世纪的创造力”,也是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

10、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正如美术课程标准目标所要求的,应该“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 贡布里希曾经说过,艺术创作重要的内核是:“我们头脑中有一种固有的图式,我们正是靠图式来整理自然,让自然就范对于艺术家来说,他理解自然的图式主要来自传统,来自他那个时代的风格。”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倾向于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美术创作是作者借鉴某种美术语言,运用相应的美术材料、工具,以及造型、设计或制作等手段,为描绘客观世界、表达主观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所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作品的活动。,图4

11、美术创作规律示意图,这种带有某种经典风格的美术语言、又联系自己生活的作业才是学生应有的创作。,3对创造性的新解读 我们对“美术创造力”也存在简单化理解,总认为标新立异就是创造。其实创造性可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如低幼儿童的无意识的创造、胡拼乱凑的无目的创造、恶意的创造、有目的像美术家一样的创造等。 对“创造性”新的解释,美国依利诺大学麦可帕森斯指出:“先前的创意以个人能力为基础,使用与传统规则截然不同的创新手法,以达到个人成就为取向,而当代的创意则是集体互动的成果,主动选择和使用适当的规则,目的是解决普遍性问题。” 先前的创意:以自我表现为特征、天才的现代美术; 当代的创意:具有重要的社会性质,因

12、为它可以处理上述许多问题。”(全球最热门议题) 规则:是弹性而有用的概念和流程,需要时可以采纳,但必要时也可以抛开、修正或弃置。,4主体成长过程 新课程提倡教师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强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等。由于地域环境、学生状况和学校条件的差异,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思路、内容与形式的“积极互动”,从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领导下与众不同的创造过程。 “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另一方面,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 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所完成的作品是学生“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标明了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验

13、和反思中不断积累互动的经验,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随着教学的进程,每一次新课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水平也都在原有基础上再发展,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主体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 过程:(学习活动) 方法:(学生)以、(学习、操作、创作、合作、研究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提示: 过程目标应成为课中的教学环节或小标题,在单元计划中就是每节课的小课题,教学依次展开。 做出美术作品的操作过程 起轮廓上大体明暗深入刻画整体调整 美术家的创作过程: 选题收集资料构思构图放大稿画正稿完成 师生共同成长过程: 营造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成

14、长,(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 过程:(学习活动) 方法:(学生)以、(学习、操作、创作、合作、研究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类: 美术的学习和创作方法:欣赏、临摹、观察、写生、收集、创作、设计、制作; 教学的活动或研究的方法:尝试、游戏、竞赛、调查、分析、讨论、体验、实验等; 不同性质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示例: 卡通的学习过程目标:欣赏与交流探索与归纳构思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学习方法目标:通过收集卡通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卡通作品;把所创作的卡通形象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环境中。 服装设计的单元学习过程目标:质疑与探讨求征与创新

15、动手创作表演交流研究探索(安排于四课时中) 学习方法目标:能观察生活中各种服装的款式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服装设计。,你如何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你觉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落实吗?,三、深度解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证,(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说到底就是美术课程“人文性质”的全面体现。 “人文性质”与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等概念同义。 在中国传统上,“人文”与“天文”相对; 在西方世界,“人文”则与“科学”相对,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观具有首要的意义。”,(二

16、)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 1爱美之心: 对美术门类本身“美感”的欣赏; 对表现对象形体、色彩、神韵之美的审美情感。 2崇善之情: 尊重与同情。对人(家长、同学)或动物的“爱”或“善”。 关怀学生的心灵,宣泄心理压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爱乡之情。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了解地方文化传统。 建立宏观的人文视野,面对古代建筑、传统艺术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异国艺术形成“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3求真之欲 往往结合到“知识”目标中。,(三)学生能形成怎样的学习态度? 主要指美术学习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勤奋乐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耐心细致、互助合作、尊重与

17、同情、开放与宽容等。 (四)你的课能让学生形成什么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引发学生对生命神圣、真理、美的诉求、真诚、人性尊严、理性、创作力、勇气、自由、情感、个人独特性等个人价值观的深度思考,对平等、善良、仁慈、爱心、自由、守望相助、正义、信任、互相依赖、环境、人类整体福祉等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深度思考。11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咨询文件,附录6:学校课程中的共通元素:价值观和态度。,(五)各种美术创作观 价值观目标往往流于空泛,实际上美术学科最独特的“价值观”目标应该是各种美术创作观。 古今中外已经产生了传统美术、现代美术和后现代美术等不计其数的美术流派与风格,而在各种形式的背后,是不

18、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个性、不同观点的美术创作观,也是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社会的哲学观、美学观的体现。,1传统美术创作观 国内的美术教育在“低水平定位”的影响下,对传统美术内容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或一味地临摹而没有创作,如中国画、书法等;或一味再现性地写生,如素描、色彩等,就是缺少“像美术家一样的创作”。 传统美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人与人、代与代之间加强并传递核心文化创作观和信仰,从形象到功能都象征着善良、活力、阳刚、娇柔、美丽及其他美好的理想。精致、美丽、复制的技艺是艺术家们最看重的本领。 在图1美术语言的三个层次中,传统美术较强调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也很重视技能,但技能是为主题服务的,即“形式为内

19、容服务”,形式尚不具有独立性。,传统美术的特点:用精湛的技能去表达美好的主题,所以通过临摹学习一定的技能是有必要的。 贡布里希尤其注意到“比较固定的中国传统语汇是怎样像筛子一样只允许已有图式的那些特征进入画面。”他介绍了芥子园画传如何画兰花的章节,并指出“没有一种艺术传统像中国古代的艺术那样着力坚持对灵感的自发性的需要,但是,我们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完全依赖习得的语汇的情况。”他道出了艺术中创新与继承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说明临摹的必要性。 临摹不是目的,只是学习某种美术技法(语言形态)的辅助手段,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该技法及其创作观(超语义信息),加入学生自己的想法(语义信息)进行创作。,教学案例一:中

20、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师:王海燕老师 教学对象:安徽凤台四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未接触过中国画。把该课设计为“诗情画意以墨见韵胸有成竹”三节课,学习并尝试创作中国画的梅兰竹菊。 教学始终强调中国自古以来把艺术看作完善人格的途径,因而琴棋书画被推崇为高尚的、完善人格的活动。中国古代艺术常用“比兴”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观,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中国画家画梅兰竹菊,目的是借以抒发自己的高尚情怀,引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教学案例一: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学期,王海燕又开展了诗情画意的中国画的教学实验,进一步强调中国古代艺术的“比兴”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观和“诗中

21、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然后把山水画运用于灯笼、扇子、纸盘子上。,教学案例一: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学期,王海燕又开展了诗情画意的中国画的教学实验,进一步强调中国古代艺术的“比兴”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观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然后把山水画运用于灯笼、扇子、纸盘子上。,教学案例二:模仿大师的风格学素描,由于受前苏联基于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的影响,至今为止,国内高校大多画强调“客观再现”的全因素长期素描,却缺少艺术个性与风格的素描。学生学习被动、无兴趣,审美趣味单一而狭隘。从美术语言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已产生了丰富多彩不同流派与风格的素描。但我们的教学却依然单一而狭隘。,教

22、师:王大根教授 教学对象:上海师大2005级师范生24人 课程:素描;课时:4周64课时。 笔者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什么是素描?”的“学习主题”,以及“大学生学习素描应该在认知和技能上解决什么问题?”“素描应该如何看、如何想、如何画?”“你最喜欢谁的素描风格?他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研究,建构素描技能以及素描本质等意义。,采用名师出高徒的教学策略。笔者借助“大师”的力量培养“高徒”:“找一位你崇拜的素描大师的画册,研究他的素描风格、形式及其形成的背景,模仿这种风格进行写生。”于是学生找来画册,边观察模特儿、边研究画册、边写生,以研究的态度学习各种风格的素描,同时也

23、建立了多元、开放的素描观。,写生并非被动地“再现”,而应该主动地“表现”;不只是强调“画什么”,更应该强调“如何画”、“用什么风格的语言画”。 “表现”包括对大师风格(语言形态)的借鉴,对对象特征(语义信息)的感悟,以及根据自己个性、思想进行艺术处理(超语义信息),因此具有“创作”的性质,许多画家的写生因此而成为艺术作品。,2现代美术创作观 国内高师基本上没有现代美术的课程,所培养的美术教师不太了解现代美术。所以,用现代美术语言进行创作教学是国内美术教学之“短板”。 现代美术具有反传统、标新立异、自我表现、象征性和抽象性等特征,包括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

24、达达主义等流派,表现形态各具特色。 在图1美术语言的三个层次中,现代美术特别强调“形式”,而不看重主题和内容。 现代美术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表现力,应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关键是教师要了解现代美术中各种不同流派的语言体系,并组织学生按其规律创作。,教学案例三:听音乐创作抽象画教学,教师:王大根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1992年 教师先介绍俄国抽象主义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与美术中的点、线、面、色相联系、相类比,利用联觉进行美术创作的理论。 接着让学生观看康定斯基的作品,并联想画家表现的是哪一类音乐。 让学生聆听四段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脑海里联想出怎样的画

25、面。 选一段最感兴趣的音乐,用抽象的形式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画霹雳舞曲不停地跳 画命运 画梦幻曲,教学案例四:立体主义综合材料美术教学,教师:法西西、王冰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程:现代美术创作 课时:10课时 教学目标:选择立体主义风格,创作综合材料的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学习理解现代美术与抽象艺术的美感,并能运用多种手法表达现代的美感。 一、讲解美术史: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发展过程(1课时) 1立体主义。赏析毕加索亚维侬少女、弗拉尔肖像,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概念和表现手法。 2综合立体主义。赏析藤椅上的静物、吉他,让学生了解运用综合材料的表现手法,理解“材料属性转换”的概念,对此新形式美感

26、有所体会。 二、选择主题(2课时) 1学生自选某物为主题,并在造型和结构上应具有一定的美感和特色。 2研究此物品的结构和功能。将物品按照结构进行分解,尝试用不同透视和角度表现物品的重要部分。提取物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3构图,体现空间、节奏、平衡等关系,突出此物品重要元素的信息。 三、研究材料(1课时) 1寻找各种废旧材料。发现废旧物品的本质,并用于美术创作中。 2分析材料的材质、肌理、色彩、感觉。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运用。 3根据自己的主题风格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教学案例三:立体主义综合材料美术教学,四、在木板上创作(5课时) 1分解材料。根据构图的需要选择材料并截取所需的形状、大小、

27、颜色。 2运用拼贴的技法,重新组织各种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3创造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画面效果。 4运用油画技法统一作品色调,以达到整体的平衡。 五、作品介绍会(1课时) 选择优秀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邀请校长、美术老师、中外各学科老师参加。 介绍主题概念;介绍作品风格;介绍选择材料的意图;介绍创作过程与收获;解答老师疑问。,3后现代美术创作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世界政局动荡,暴露出人类的战争、暴力冲突、种族骚动、通货膨胀、价值贬值等种种严酷现实,使只重形式美的现代美术捉襟见肘,后现代美术应运而生。 后现代美术的特质是:民族意识、地域性、复归传统、多元共存、差异性、多向度、多样化、混杂的

28、、折衷的、开放的、追问的、游戏的、无中心、非理性主义、不确定性、非连续性、暂时性、怀疑论、亲近自然、承认大众文化和民间艺术、打破公式、正视现实。 美国现代艺术的理论家H.罗森堡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形色的框架,超越了纯美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一体。 葛鹏仁比较后认为:现代美术是一场美学革命;后现代美术则是一场观念革命。 因此,在图1美术语言的三个层次中,后现代美术都有广泛的反思、继承或突破,但更注重的是文化意蕴。,教学案例五:乡土广陈稻草情结,教师:徐仁达老师 教学对象:浙江嘉兴广陈中学学生 课时:8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各种稻草编织和造型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加入

29、竹、木等其他材料,创作各种有主题的大型稻草艺术、稻草装置艺术;体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悟大型稻草艺术之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艺术、热爱家乡。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利用当地随处可得的稻草资源,拜访老艺人,学会搓草绳、打草鞋的基本方法,体验三千年前商周时代就发明的草鞋制作方法。学生写出“稻草日记”;教师编写出稻草艺术的校本教材。 第二阶段,用随处可得的稻草资源作为主要材料,以各种物品、历史场景、文学典故等为主题,如鸟窝、稻草人、自行车、“曙凤骙马”、“草船借箭”、稻草巨龙等,创作出一些大型的稻草作品或稻草艺术装置。 这些作品利用当地物质资源、集体的参与、大型的造型、现场气氛的营造,以及深厚的人文主题,

30、具有后现代美术的特征。,教学案例六:从生活小地方找到环保大答案,教师:韩凌老师 教学对象: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学生 时间:2010年 创办理念: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们创建了复兴环保DIY工作室。努力打造围绕环保理念、基于生活、始于艺术的跨学科框架,注重育人的可持续发展、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课程体系。 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建立了环保DIY社团、环保小分队、手工布艺社、生物组培社等,构成校本教学或者特色活动。开展了校园“限塑”活动、环保进社区、带领中小学生“节能减排我行动”、绘制环保袋、设计制作环保建筑模型“快乐栖居”等一系列活动。,制作了3层楼高的“拒塑怪人”(表层附着废旧塑料袋)和身穿废旧塑

31、料制品制作的环保服饰的学生“小鬼怪”;学生用色彩创意涂鸦20多个原本黑暗的窨井盖。,四、结语,美术语言是由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语言形态)、主题与内容(语义信息)和文化意蕴(超语义信息)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组成的完整结构,还包括各“门类美术语言”以及各种“风格美术语言”,是美术课程中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围绕有意义的主题、像美术家一样地创作,是美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美术课程特有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运用各种美术语言进行创作时,所借鉴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美术创作观,以及所加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则是美术课程主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一。,只有当我们完整地理解并全面落实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时,方可实现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 学生才能形成应有的“美术素养”和“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 美术课程才能改变其“低水平定位”的现状,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