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 容 概 要,说课内容:什么是城市化以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课结构: 1、课程标准分析2、教材分析3、教法分析4、学法指导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二、教材分析,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变化的内容,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农业地域、工业地域、交通运输布局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内容主要以时间为主线来探讨城市的
2、发展历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以理解为是对第一、二节的呼应,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材分析,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观点,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并归纳哪些主要因素 推动城市化发展。 运用有关资料,阐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教材分析, 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判断讨论一个区域城 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二、教材分析,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教材分析,1、重点: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及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水 平。2、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 形成差异的原因。,(三)重、难点分析,二、教材分析,(三)重、难点分析,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重点内容。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 别明显,但过渡阶段又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 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世界范围城市
4、化的发展,将 对比归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差异, 说明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三、教法分析,讲授法 读图分析法 设问式教学 探究式学习,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四、学法指导,1、本课采用结合课本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对 比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剖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2、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合作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各抒己见,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 得到发展的目标。,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3分钟环节 新课教学 35分钟作业小结 2分钟共40分钟,五、教学过程,1、理例结合,明确概
5、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让学生观察图2.16,对比分析从1985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了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的概念,需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同时,延伸知识引入城市地理学中对于城市化定义的四个转变。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化。,(二) 新课教学,图2.16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五、教学过程,结合热点材料引入本课的学习:引用上海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对比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上海浦东的发展已然全面超越浦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浦东。提出设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这种人口迁移现象的呢?由此引
6、入新课城市化。,(一) 联系生活,设问导入,五、教学过程,2、融入生活,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则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根据实际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城市对于大多数人的吸引力在哪?结合图2.17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突出解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引发人口迁移现象的根本原因,而后引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比重,并拿内江市近2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进行举例。,(二) 新课教学,图2.17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五、教学过程,3、图文结合,步步引导结合图2.19,联系历史知识进行分阶段讲解,
7、然后拿我国在2009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为46.6%,引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差异。,(二) 新课教学,图2.19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五、教学过程,3、图文结合,步步引导引导学生读图2.18, 层层深入、得出结论。,(二) 新课教学,图2.18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五、教学过程,4、合作讨论、发散思维首先提问设疑:为什么发达国家在1800年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而发展中国家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出现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唤起参与意识并寻求答案,以检验同学
8、是否真正掌握达到教学目标。,(二) 新课教学,五、教学过程,运用线条式方法简单归纳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完成p34与p35活动剩余的题目。最后,我将留下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更好的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工作,为下节课的知识讲解提供基础。,(三)作业小结,六、板书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纲目式、表解式板书,比较简略,易于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板书如下:,第三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人口聚集、范围扩大、乡村城镇 2、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 推力:离开乡村 经济发展不平衡 拉力:来到城市 3、标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初期:25%30%以下 水平低、发展慢 中期:30%70% 加速阶段 后期:70%以上 成熟阶段 2、两类国家城市发展特点及差异,谢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