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66439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3 城市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讨论法。2案例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教学重点】1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城市化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4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

3、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材图表P31 图 2。17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中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 1985 年到 2000 年城市发展状况,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一个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应主要从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入手:(1)城市人2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P31 读图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化表现 理由 说明城市数目增多 特大城市由 2 各增加到 5 个,中小城市增加若干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

4、大 原有的三个大城市发展为特大城市,同时又增加三个大城市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 由过去有大面积的农村到现在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图 2。18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城市化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就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推力来自农村,如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

5、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主要的拉力因素来自城市,如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等。但是也要看到对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来说,农村也有拉力,如人们的乡情、故土难离等,城市也有推力,如陌生的城市环境、生活方式、住房、教育、政策等也会阻碍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如下表所示: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

6、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 高 低城市人口比重 大(70以上) 小(不到 40)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

7、向城市移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教材图表 P32 图 2。19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从 18002000 年,世界人口增长了 5 倍多,其中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 56 倍,城市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图中三条曲线看,无论是从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还是从城市化速度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家类型所处阶段快速发展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发达国家后期(饱和期)早 缓 高 大 相适应资本注意发展较早,农业向现

8、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发展中国家中期(发展期)晚 快 低 小 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教材图表 P33 图 2。20 城市化进程示意4该图的纵坐标是城市人口比重,横坐标是时间,图中的呈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P33 阅读材料世界城市化浪潮世界城市化发展大约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到现在席卷全球。不同时间阶段,城市化发展的重心不同。基本内容整理如下:时间 城市化重心地区 结果18 世纪中叶

9、开始 最早出现在英国使英国成为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整个 19 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出现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 世纪初 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美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0 世纪中叶以来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P34 活动图中共列举了三个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国家,其中英国是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印度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表现为“滞后城市化”的特点。这些国家是世界城市化的典型代表。1 城市化的开始时间英国最早,开始于 18

10、世纪中叶,其次是美国,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 世纪初期,再次是日本,印度开始时间要比巴西早一点。2 从城市化水平上看,目前三个发达国家均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巴西很明显地处在中期地加速阶段,印度由于城市化具有“滞后城市化”的特点,所以可以判断处于初期阶段。3 三个发达国家由于处在城市化后期的成熟阶段,所以城市化将减速,并会随着大城市的过渡扩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城市居民陆续外迁,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初衰落的迹象。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出现了比较多的卫星和工业区。两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

11、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同时也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P34 案例 英国的城市化现象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说是世界城市化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它的发展过程可以用下表总结:阶段 时间 结果开始时间 18 世纪中叶 出现工业城市5城市化迅速时期19 世纪 城镇由 106 个增加到 265 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 45。出现了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出现郊区城市化时期20 世纪 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

12、格兰城市带出现逆城市化时期20 世纪下半叶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现象改进时期 近二十年以来大伦敦的人口在经历了连续 30 多年的下降后,于 1985 年开始微弱增长P35 活动城市化阶段 水平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 低 慢 城市地域规模小幅度扩大 表现不明显中期阶段 较高 快城市地域规模快速扩大,并出现郊区城市化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后期阶段 高 慢 城市地域界限模糊,出现逆城市化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

13、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地表现(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二灭绝霍减少。(2)土地质量的下降: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3)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4)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

14、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环境良性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平整土地兴建水利绿地环境城市化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改善环境6P36 图 2。2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聚集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课本以图解地形式列出了城市对地理环境地影响,分别从四个方面叙述:一是对生物圈地影响,主要是影响生物地多样性;二是对水圈地影响,主要是对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

15、地影响;三是对岩石圈地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层次的影响;四是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图 2。26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大气污染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染;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渡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危害人类

16、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50 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光污染城市建筑玻璃幕墙城市灯光建筑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电磁波污染各种电磁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 影响人体健康7P37 活动参与1本题的计算需要两个数据,一是要知道各年的总人口数,二是要知道每年城市人口比重。前者可以从有关资料上查得,后者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其主要数据见下表: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中国总人口(亿) 121

17、1 1224 1236 1276 1281 1289城市人口比重 32 327 334 341 358 365城市人口数新增城市人口数计算办法:城市人口中国总人口(亿)城市人口比重新增城市人口数次年得城市人口数前一年得城市人口数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最能亲身体验到的是看到城市在一天天变大,一天天长高,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交通变得更拥挤,城市里的空气变污浊,城市用水紧张,河水变黑变臭,噪声污染严重,城市绿地减少,垃圾却在增多,这些都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1)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分

18、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关系。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P38 活动模式 优点 缺点 改进意见模式 a 城市用地整体性好 用地单一,人们距绿地远 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 地模式 b绿地穿插在其他用地中,人们较易亲近自然绿地不连续 在城市中

19、心建一些绿 地模式 c城市绿地和其他用地交错,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用地分散 在城市各用地间要进行道路建设8P38 案例 合肥市环城公园本案例主要介绍了合肥市环城公园地功能、组成、生态效益和对我们地启示:(1)功能环城公园是一个优美地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林风貌和综合游览功能地开敞式公园。(2)组成环城公园分四部分,每部分各具特点。东环风景雄浑壮丽“九狮衔环” “鲲鹏展翅”等巨型雕塑巍然屹立。南环景点清秀典雅,以水景为主,造型别致地廊桥亭阁,错落相间,呈现一派江南园林特色。西环生机勃发,在松枫密布的峰峦坡谷之中,天造地设地雕塑着神态万千地野生动物群。北环则古朴粗犷,苍松挺拔,古柏参天,绿草如茵,藤萝攀援,俨然北国风光。(3)生态效益环城绿地一年可滞尘 14002800 吨,每天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 20 吨,产生氧气 30 吨,又由于绿地布置依山就势,夏季将东南风引入市区,利于形成更舒适的环境。(4)启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合肥市的环城公园把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向建设生态城市迈出了先进地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