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0届高考高三地理复习: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01205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高三地理复习: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0届高考高三地理复习: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0届高考高三地理复习: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0届高考高三地理复习: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0届高考高三地理复习: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气候类型,要求掌握12种气候的特点、分布、成因,1、天气 表示大气状况短时间内的物理状态,主 要的影响因素是锋面和高低压系统。2、气候 表示大气状况长时间内的物理状态,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二、世界的气候,下列叙述中,说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 B、终年干燥少雨C、昆明四季如春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AD,(一)天气与气候概念,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1)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 漫长,多冰雪。(2)两极地区降水稀少。(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4)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5)摩尔曼斯克港

2、位于北极圈以内,却是终年不冻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气压带、风带,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3、海陆分布 4、地形 5、洋流6、人类活动,(二)形成气候的因素,各气候因子是相互关联的,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地面状况(下垫面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如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太阳辐射在地表引起气候差异及气候的季节变化。同时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环流。,南温带,北温带,北寒带,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南寒带,热带,夏至日,冬至日,2.大气环流对气候(侧重降水)的影响 (详解28页),干燥,湿,湿,干燥

3、,降水的3条件: 充足水汽; 空气冷却凝结(上升或水平气流由低纬流到高纬); 有凝结核(尘埃杂质)。,湿,干燥,干燥,热、湿,热、干,热、干,暖、湿,暖、湿,冷、干,冷、干,0,20,全球降水量随纬度的分布,降水状况:主要受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终年多雨。 副热带地区(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间),盛行下沉气流,终年干燥少雨。 大陆西岸: a南北纬3040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b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全年降雨均匀。,大陆东岸:处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冬季盛行干冷

4、的偏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湿润的偏南风,降水较多。 大陆内部,终年受到干燥的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大陆东岸从赤道向两极降水越来越少,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多,中部、西岸降水少,温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赤道热,降水多: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两边;少西岸,多东岸。 中纬度,居内部;距海远,气候干。,项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气温,降水,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月,年平均降水量,大,大,小,小,7月(北半球),8月(北半球),1月(北半球),2月(北半球),少,

5、多,3。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 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随坡向和高度而异 1坡向与降水:在山地的迎风坡,如果气流湿度比较大,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降水较多;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降水较少。例如,我国台湾山脉的北、东、南三面都迎着海风,降水丰富,年降雨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台北的火烧寮降水量最多达8400毫米/年,从而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但一到西侧背风坡,降水突然减少,其影响波及福建沿岸。例如厦门只有1100毫米左右,这

6、就是受台湾山脉影响所致。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图中四点中降水量 最多的是 ( ),A. B. C. D.,B,2.高度 在迎风坡,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海拔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降水量达最大值,其后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不是增加而是递减,此高度被称为最大降水高度。此高度没有定值,而是与所在地区地形特征和气候有关,一般气候越湿润,大气越不稳定,最大降水高度越低;气候越干燥,大气越稳定,最大降水高度海拔越高。,如我国安徽黄山,最大降水高度在1000米左右。天山北部因处迎风坡,其最大高

7、度在2000米以下,而其南坡最大高度却达近4000米,在某些高原内部因气候干燥,其最大降水高度甚至达5000米。,(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极地2种,高山高原1种),(三) 12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因,原则:以“温”定 以“雨”定,(1)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判断 (详解33页),赤道低 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 气压带,极地高 气压带,大洋 东侧,大洋 西侧,大陆西部,大陆内陆,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0,10,20,30,40,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海洋性 气候,温带 大陆性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8、苔原气候,冰原气候,70,60,90,0,10,25,35,50,70,90,大气 环流,气候模式图,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2)分布规律,风向判断:从风的来向决定。,西北风,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东风,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各月平均温度在以上,降水量超2000毫米)成因:处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特点:干湿季明显交替 (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成因:在赤道低压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地区,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高温少雨 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地区。

9、,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特点: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雨旱季明显交替 (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 成因:受季风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成因:受季风的影响 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的气候不够亚洲地区典型。,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珀斯,开普敦,旧金山 洛杉矶,罗马,【例】读图回答: (1)该图的气候类型是 (2)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冬季: (3

10、)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 (4)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5)这种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在,全世界有个大洲有该气候分布。,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温和湿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6,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 成因:终年盛行西风,想一想:为什么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狭小且在沿岸分布?,位于温带大陆西侧(南北纬)。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明显。终年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部 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11、暖热多雨 (年降水量500600毫米) 成因:受季风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温带大陆内部 特点: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约400毫米) 成因:距海远,受大陆气团控制,极地气候 特点:终年寒冷干燥 成因:受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最热月5C);冰原气候: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最热月0C);,高山(高原)气候 (类似极地气候) 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赤道低 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 气压带,极地高 气压带,大洋 东侧,大洋 西侧,大陆西部,大陆内陆,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0,10,

12、20,30,40,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海洋性 气候,温带 大陆性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70,60,90,0,10,25,35,50,70,90,大气 环流,气候模式图,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亚热带季

13、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和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和东北季风)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练习:1。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其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条件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 。人类影响不同2。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极地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

14、温带海洋性气候3、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气候特征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A。气温的年较差 B年平均气温 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D。降水集中的季节不同,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其中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例1】在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以南地区(2001广东卷) A7月份,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 B1月份,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 C7月份,下沉气流为主,天气干热 D1月份,上升气流旺盛,多对流雨,【解题思路】赤道经过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在解题的思路中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的月份差异,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以南地区,属南半球热带草原气

15、候类型,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7月份受信风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1月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例2】图甲、乙为两地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布图,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由图可知,甲为 气候,其特点是 ,主要分布地区为 。乙为 气候,多雨季节多雨的原因是 。,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赤道两侧的刚果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地,亚热带季风,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例3】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

16、城市为 。,洛杉矶、旧金山,(2)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地中海气候,【例4】读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位于 点附近,太阳的直射点位于 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据图可以判断F地此时盛行 风,其气候特点是 ;此时A地的气候特点是 。,近日,南,昼短夜长,偏北,寒冷干燥,温和多雨,【解题思路】解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根据A地箭头方向(盛行西风),判断该地为冬季,然后逐一分析其他问题。,(3)此时,AB之间的等温线向 方向弯凸,C地以西海上等温线向 方向弯凸, (4)非洲大陆南端因受 带控制,气候具 的特征。,【答

17、案】 (3)低纬 高纬,(4) 副热带高压带 炎热干燥,(四)疑难问题 1.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2.区分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18、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气候。,(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四)疑难问题 1.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2.区分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详解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