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64868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快速读懂古典诗歌,古代诗歌鉴赏大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考点解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2、读懂“诗家语”,1、了解诗歌的特点,如何读懂诗歌,一 、了解诗歌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分类,诗,词(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曲,古体诗(唐前及唐后仿作,乐府诗和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诗),近体诗(成于唐,分律诗、绝句(五言、七言),小令,散曲,剧曲,套曲,古体诗(古风),李夫人歌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字句不限,平仄不拘,对仗随意,押韵自由,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1,2,3,4,5,6,7,8,首联,颔联,颈联,尾联,sen,yin,xin,jin,八 句四联,偶句押韵,颔联颈联对仗,讲究平仄,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律诗蜀相,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1,2,3,4,liu,lou,四 句,偶句押韵,讲究平仄,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绝句登鹳雀楼,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词,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诗余、长短句),渔家傲 秋思 范

3、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必有词牌,可有题目,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调有定格,词(诗余、长短句),上景下情,讲究过片,宫调曲牌题目,押韵对仗自由,用语不避俚俗,曲(词余),平仄要求严格,中吕山坡羊大江东去 薛昂夫大江东去,长安西过,为功名走尽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二、读懂“诗家语”,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4、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 技巧),1、看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季节,内容,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5、,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zho野水潺潺chn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w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

6、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比喻主考官,比喻好友张水部,牛刀小试: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既而将诉于舅姑 柳毅传,朱庆馀,【解读】此为干谒gny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

7、待心情。,诗歌标题作用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 “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小结,2、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

8、,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1)诗人不同,诗风不同,(2)遭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北朝:多写征战尚武 南朝:多写男女相思 初唐:歌功颂德,绮靡婉媚,后期刚健有力 盛唐:盛唐精神,豪迈勇敢 中晚唐:国势式微,悲壮和凄婉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北宋:重义理 南宋:抒发爱国情,重忠义,(2)论世

9、: 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例】,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解题提示:解读这首诗需要知人论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作者这样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知道,王安石在这里正是借梅花而自喻,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坚持自己的操守,绝不向投降派屈服。,牛刀小试,赢在微点P119,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

10、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例】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

11、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牛刀小试赢在微点P120,4、析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一般不是客观的描摹,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的景和情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来说,“暖”色调的景(也叫“乐”景)烘托的是乐情,“冷” 色调的景(也叫哀景)烘托的是哀情(当然也有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请的)。所以,从诗中意象的“冷”和“暖”色调中,可以体味出诗歌的基调、意境。如岳飞的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

12、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辛弃疾的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彩云、轻舟,衬托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还有,诗歌中也有一些特定的意象表达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某种特定的感情,这些意象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口。如“月”“雁”“笛”等多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因为“意象”分析另有专题,这里不展开讲。,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

13、的思想情感?,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抒发乡愁、思念之情,牛刀小试见赢在微点P120 山居即事,5、抓 “诗眼” 诗眼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它们是理解诗歌的钥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代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

14、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请背诵下列两首诗,并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 张继,相见欢 李煜,牛刀小试赢在微点P121,6、抓尾句 卒章显志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马致远的

15、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牛刀小试,7、抓用典见赢在微点P121,课堂小结,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一)品标题,抓题眼;,(二)知人论世;,(三)读注释,抓暗示信息;,(五)抓诗眼,把握情感关键词句;,(四)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六)抓尾句 ,卒章显志。

16、,(七)抓用典,【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综合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17、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14、B D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无中生有,“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在诗中找不到依据;对“不敢自居第一”的理由理解邻误,由注释3可知,为避免被扣留,不敢自居第一苏轼告诫苏辙“切莫以家世做人”,是担心弟弟的生危,并没有让他展示“谦恭的君子风度”。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