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摄影获奖作品赏析.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6287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获奖作品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摄影获奖作品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摄影获奖作品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摄影获奖作品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摄影获奖作品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奥斯瓦尔德出现了。我举起照相机,察觉到有人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向前迈了三步。我按下快门。我直到听到了枪响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向鲁比扑过去时我照了另一张照片。可是闪光灯不起作用,又来不及充电。”我一直为第一张照片感到担心。我有没有过早地按下快门?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我才能够从监狱里下班回办公室去把照片洗出来。快门没有按得过早。”,刺杀肯尼迪的凶手被枪杀,饥饿的苏丹,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含能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乡村医生,美国(尤金史密斯)智子入浴二战结束

2、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上复苏,发展迅猛。然而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学工厂不断向海里排放含有大量水银毒素的污水,以致当地渔村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四肢萎缩,全身痉挛,导致死亡。史密斯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害的人们讨回公道。1971年在日本女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到水俣村采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三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

3、日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保护环境的警钟。,模范监狱所见,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

4、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布列松习作,苦难的眼睛,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玛丽莲梦露,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

5、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决定性瞬间”的美学,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车头上方的车站大钟,还像往常一样为人们的事务计数着时间。事件不仅在当时有新闻价值,就是到了超现实主义阶段也未减身价,到那时,它又象征着现实生活出了天大的问题。能用胶片捕捉到这样的场面简直是个阴谋,因为早期的报道摄影通常依赖这种可以预见的、会耸人听闻的事件,如飞机起飞和热气球出发等。法国摄影家和收藏家们一直非常喜欢奇异的照片,因为它们代表

6、了一种颠倒的或可供选择的历史,就像由热情的票友串演的戏一样别有风味。,秘鲁,通往库斯克的山路上,男孩吹起了短笛。这是一幅田园牧歌的小景。国际摄影记者比肖夫拍了许多感人的儿童照。他把孩子们当做美好未来的象征。比肖夫是个耽于幻想的人,想看到世界重归于文明,认为摄影会指明达到这一理想的途径。他报道过朝鲜战争,也报道过印度支那战争。然而,他更喜欢的题材还是家庭和社交生活,因为这些题材诉说着延续性。他不喜欢极权主义者们赞赏的那种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拍了许多乐师、舞蹈者和一些古风犹存的社团的文化生活。,不但构图用光出色,孩子们的表情更是让人拍案叫绝Jill女士将一群不到3岁的小朋友(包括自己女儿)的全身衣物

7、扒清光,然后给他们一人发一支棒棒糖,在他们满心欢喜地接过棒棒糖准备放进嘴里的时候,又突然从他们手中夺走,趁着孩子们从天堂跌入地狱的瞬间,按下快门,捕捉他们最伤心欲绝的表情。,一个女孩在乌克兰二战博物馆门口的雕像前整理大衣,5月9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一起庆祝二战结束纪念日,美军牺牲纪念日的艾灵顿国家公墓,一名女子第一次在她丈夫的墓前哭泣;这张看不到眼泪的照片是我们看到过的最触动人心的伊拉克战争照片。,人们在搬运一只被杀死的野生大猩猩,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

8、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维吉 纽约 1945年“库

9、尔斯,35岁,曾做过管道修理工。他在天堂夜总会扮作舞女跳脱衣舞。这是家专为男同性恋者服务的夜总会。”维吉报道说:“库尔斯因涉嫌在夜总会外向男性伴侣卖淫而被捕。当我前往囚车拍照时,她立刻摆了副明星姿态,并且提醒我发表照片时尺寸最好大一点”。,维吉 1952年 纽约往腿上抹金粉准备上场的脱衣舞女对门边那个怒气冲冲的男子无动于衷。斑驳的墙壁和杂乱的物件与前台并没什么共同之处。维吉从不让他的人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以简化画面,也从不害怕闪光灯在人物身后留下阴影。他的意思是:“我(摄影师)在,我抓拍。”完全美国式的直率。,这是一幅令人毛骨惊然的照片。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

10、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 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 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

11、前半年结束。 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黄功吾是一名战地摄影记者,当年只有22岁。,非洲大陆,充满了天灾与人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

12、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萨姆.希尔 1937年1937年5月,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

13、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这一灾难是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美国)斯坦利.福尔曼 1

14、975年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

15、力量。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

16、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美国)托马斯1928年 谋杀和被处死是人类社会中恐怖与残忍的事件。有谋杀就有“杀人偿命”的惩罚。人们不愿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而一旦发生,又都希望看到当时的情景。 1928年1月12日,美国妇女罗丝由于谋杀亲夫与同谋犯格雷一同被判处上电椅处死。纽约每日新闻的执行编辑们不满足于用文字报道死刑的情况,认为公众有权利看到实际情况的照片。但是,美国同世界各国一样,许多牵扯政治、军事、法律的事件,就有一个不约而同的规定:不许拍照!结果他们就

17、商量出一个办法,决定用一架微型照相机,系在记者的脚踝上,这样可以通过监狱看守的搜身。在刑前一个月,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托马斯被借到纽约,因为当地记者和监狱官都不认得他,行动不易被识破。托马斯住在旅馆里,用一架改装的微型照相机进行练习,一根长长的快门线从裤腿里往上结在胸前,拍摄时,把裤脚稍稍提起,便可露出镜头。 终于等到执行死刑的那一天,托马斯混在记者群里进入到监狱。罗丝被带上电椅,捆上了皮带,第一次通电,她震动了一下,托马斯及时拍了下来。第二次、第三次通电,只要电流一通,他都偷偷地揿动快门。 事后他飞快地赶回报社冲洗。因为曝光时间长,影像有些模糊,但是,正好从中看到人被电击的恐怖情景。照片被用整版

18、篇幅刊登在纽约每日新闻版上,通栏大标题是“死亡”!当时,这张照片震动了整个美国,全国上下议论纷纷。 做历史的见证人,不给任何重要事件留下历史的空白。这是新闻摄影师的使命。这幅照片的拍摄与发表就是明证。,这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拍摄的肖像专集达利的胡子中的一幅。两位艺术家相识于1940年,在拍摄中结成友谊,开始了长期而默契的合作,创作了许多令人称奇的作品。达利以揭发世界病为自己的使命。他认为自己有洞察世界的非凡的眼睛。于是作者就要求他与自己合作,用“自己演出”的精神配合拍摄,达利深知自己的表演好坏在拍摄中的地位,于是在配合中显示出比一般影视演员更强的忍耐力,因而屡屡获得成功。在

19、这幅作品中,哈尔斯曼采用了拍摄与暗房的特技,巧妙地表现出达利有超凡的三只眼睛。作者拍摄的是现实,具有人物实态的真实感。然而又有对现实的超越,在荒诞中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夸张的艺术真实。,(美国)玛格丽特.怀特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印度的局势动荡不安。印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彼此之间的利害冲突不断。再加上殖民统治者的挑拨离间,导致血腥的厮杀此伏彼起,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堪。怀特在长达3年的印巴采访中,记录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斗争中的流血事件。拍摄了许多百姓忍饥挨饿的苦难生活。这幅人物特写镜头,可以说是当时灾难深重的印度人民内心痛苦的缩影;苦难无边而又无可奈何。无言的紧

20、闭的嘴唇,逼视的无望的双眼,都令人感到内心的哀怨与走出苦难的企盼。,(美国)菲利普.哈尔斯曼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于是他接连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思与意念的作品。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人们思考得很多,争论得很多,这是人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困惑。经过反复构思,作者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体模特,经过反复设计描述,终于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人触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为一体,你中有我

21、,我中有你。何去何从?每位读者都禁不住会像男主人公一样深深的思考。,(美国)道格拉斯马丁1957年1955年,美国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国政府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幅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记录了当时生动的情景。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

22、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一个是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巴西 萨尔加多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贫贱中,也不失坚毅与强韧,也不失自立与刚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萨尔加多以更多的理解、尊重、赞颂的态度拍摄的这位淘金者,虽然衣衫褴褛,浑身泥污,但仍令我们肃然起敬。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形象中,涌动着一般苍凉而粗糙的意志力。他显示了人的力量

23、,人的自信,人的尊严,激起我们对劳动、对生命的尊重。,(美国)拉瑞.保罗斯 1966年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地摄影,有许多成为了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些杰出的战地新闻照片,生动地、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唤起了大众的良知,共同起来反对战争,从而为尽早结束这场罪恶之战做出了贡献。 美国的战争决策者约翰逊政府为此十分恼怒,他们说:“政府派遣到越南的记者既不称职,也不爱国。他们不应该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批评,甚至连怀疑也不能有。” 然而,富有正义感的摄影记者认为有必要让公众知道战争的真相。他们表示:“没有一种检查制度能够阻止大众毫无成见的心理,去真诚地反对赤裸裸的暴行,反对令人作呕的行

24、为,反对来自越南前线的令人心潮起伏的悲剧。” 这幅作品令人触目惊心。直躺在地上的伤兵,如同木雕泥塑,不知是死是活。头缠绷带的黑人士兵,茫然不知方位,不知向何处去?战争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推向生死未卜的境地。 据统计,赴越美军四十万,死亡四万,伤残者三十多万。拍摄战争的记者,也时时处于生死未卜的险境。但他们无所畏惧,仅在越南战争中,就有二三十位摄影记者,献出了生命。这幅作品的作者也在其中,他在越南朗那殉职。,(美国)马克.吕布 1967年美国侵越的战争,越打越难缠。美国气急败坏,决定与南越军队联合向柬埔寨进攻。面色阴沉的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说:“我们将不允许敌人躲在有利的庇护所里把上千个美国人

25、杀掉。” 这种战争叫嚣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反应是意料之中,学生掀起了空前的抗议示威浪潮。四百多所大学因抗议活动而罢课。十万多名学生直捣华盛顿,把白宫变成了一个武装兵营。 面对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学生毫不畏惧,他们手捧鲜花,祈求和平,有的学生还采来一束束鲜花,插进士兵的枪口。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反动的政治家们为了自己及其集团的利益,屡屡惹是生非,使得世界战乱不断,不得安宁。血气方刚的学生,有知识、有见解、有骨气、有热情,在各个国家都是保卫和平的中坚力量。,美国)大卫.伯内特 1984年在多灾多难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由于众多的河流发源于此,人们又称这里是“东亚水塔”。然而由于殖民主

26、义的掠夺,国内政治动乱不断,经济十分落后,连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坏,使这里连年干旱、颗粒无收。这幅作品以特写的镜头展示了倍受干旱折磨的生活状况:一个十岁的男孩干渴到了极点。就像一棵被火太阳暴晒的禾苗,渴求着甘露的降临,但是没有甘露。小男孩出于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经有过水流的自来水管下去拼命吮吸着。这是他的生命之源,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双眼紧闭,古铜色的皮肤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这里不再有水,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作品的强大感染力正在于此。,20世纪的非洲,似乎是生产天灾和人祸、枯瘦和饥饿、暴君和政变的大陆,如果说,权力和繁荣常在美国手中,哲学和富足是欧洲的专利的话,那么赤贫和动荡,

27、则不容置疑地属于非洲。是殖民主义掠夺抑制了非洲。赤道阳光下的悲剧,是对人类理想和精神的讽刺。这意味着人类要实现理想、欢乐与富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幅作品中应该丰满的乳房像一个空袋子,应该活泼可爱的男孩像一个骷髅,惨不忍睹的形象让人们看到,还有人这样贫穷,还有人如此瘦弱。摄影师是怀着深深的同情去拍摄这些镜头的。他们说:“我们从事摄影这项艰苦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对问题的重视和讨论。”,中国形容性情残忍凶狠的人便使用“杀人不眨眼”这句话。这幅在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的照片可称是这句话的写照。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反感的特别瞬间,而正是因为它被拍摄下来的时间才显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

28、南越西贡政府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正在开枪击毙一个被认为是越共的嫌疑犯。这幅照片拍摄下的正是子弹打入越共头部的一瞬间。 这幅照片令人产生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犯?这场战争值得去打吗?在南越,美国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吗? 随着这张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声名越来越坏。他被免职后逃到美国谋生,仍不断接到辱骂与恫吓电话。,作者:(美国)刘易斯海因1925年海因对于劳动者的拍摄,不仅有出于同情而对不良生活与劳动状况的揭露,而且有对工人强壮的、英姿勃发的劳动状况的赞美,从中看出劳动者的力量和智慧。他的镜头有爱有恨,这正是海因作品的感人之处。揭露应予纠正的事情,这

29、是大恨的表现;赞扬应该发生的事情,这是大爱的表现。因此,他的作品出于平凡的写实,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和崇高的社会价值。这幅表现工人与机械的作品,被视为表现劳动者的经典之作,紧握扳手、弓身屈臂,这是力量的表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这是精神的表现;强壮的身体、绷紧的筋骨和隆起的肌肉,这个有如雕塑的形象告诉我们,劳动不仅创造了客观世界,而且塑造了主体的健美。强光恰恰照射在主体上。工人,这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主人。,人类的千年史,都是靠口传与文字。自从摄影术发明后,人们试图用图像来记录,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告知历史事件的状况。 由于小型相机和快速胶片的问世,二战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相应照片作为证明。摄影师

30、们说:“要做历史见证人,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每个事件,大都有许多记者,拍摄了许多照片,而经过公众的认可和时间的冲刷,最后只会留下少量的作为历史的凭证。 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之战”是欧洲战场的一场关键之役,英、法、美三国盟军联合偷袭登陆,逼使德国法西斯从此转攻为守,最后彻底失败。 卡帕当时跟随先头部队前进,在枪林弹雨的情况下,拍摄了战士武装泅渡的激战场面。动荡虚晃的画面恰好表现当时战场上激烈的情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第一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辨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