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四章 胃癌,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胃肠二科,第一节 胃解剖生理概要,胃的位置和分区 胃的韧带 胃的血管 胃的淋巴引流 胃的神经 胃壁的结构,食道,十二指肠肠,胃,胃的位置和分区,(His角),角切迹,U-upperM-middleL-lower,胃的韧带,胃的血管,胃血管(后面观),胃的淋巴引流,四群(引流方向),胃 的 神 经,胃受自主神经支配,支配胃的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还有内脏传入神经。 交感神经抑制胃的分泌和蠕动并传出痛觉,增强幽门括约肌的张力,并使胃的血管收缩。 副交感神经主要促进胃的分泌和运动。,胃的迷走神经,胃壁的结构,贲门腺粘液,幽门腺(窦幽) 主、内分泌细胞,
2、胃腺(底体)泌酸 (主、壁、粘液细胞),胃的生理,胃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 胃粘膜还有吸收某些物质的功能,胃的蠕动波起自胃体通向幽门。 胃的电起搏点位于胃底近大弯侧的肌层,频率为3次/分脉冲信号。 空胃50ml,容受性舒张状况下可以承受1000ml而无胃内压增高。 容受性舒张是迷走神经感觉纤维介导的主动过程。,胃的运动,胃液分泌,正常人每日分泌量为15002000ml 主要成分为胃酸、胃酶、电解质、粘液和水 胃液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餐后分泌 餐后分泌分为三个时相:迷走相(头相);胃相;肠相,第二节 胃癌,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 男
3、女发病率之比为2:1。,病因,病因未明,与以下多因素有关。,地域环境 :发病地域差别 饮食生活因素:熏烤、盐腌、吸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产氨、基因突变、损伤粘膜 慢性疾患和癌前病变 :胃息肉(炎性、增生性、腺瘤癌变率10%-20%,特别是2cm)、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残胃(术后15-25年)癌前病变(病例组织学改变):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轻、中、重(与早期胃癌难区分) 遗传和基因 :一级亲属患病率高;多基因改变,病理,(一)、大体分型 1.早期胃癌(1)定义 指病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小胃癌:癌灶直径在610mm。 微小胃癌:癌灶直径5mm。
4、,(2)肉眼形态:三型,型(隆起型)腔内突出。 型(浅表型)比较平坦。a型(浅表隆起型)b型(浅表平坦型)c型(浅表凹陷型) 型(凹陷型)较深溃疡。,2.进展期胃癌,(1)定义:指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 (2)Borrmann分型:四型见图 皮革胃: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恶性度极高、转移早 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部为主,占一半以上,其次是胃底贲门部占1/3,胃体较少见。,息肉(肿块)型,溃疡局限型:界清、隆起,溃疡浸润型:模糊、浸润,弥漫浸润型:各层、全周侵润,界不清,(二)组织类型: 2000年WHO分类:1.腺癌(肠型和弥漫型);2乳头状腺癌; 3.管状腺癌; 4. 粘液
5、腺癌; 5.印戒细胞癌; 6.腺鳞癌;7.鳞状细胞癌;8.小细胞癌;9.未分化癌;10.其他。胃癌主要为腺癌,(三)胃癌的扩散与转移 1.直接浸润 突破浆膜临近器官:网膜、结肠、肝、脾、胰等 黏膜下间隙及淋巴网蔓延食管下端、十二指肠(幽门下3cm以内) 2.血行转移肝脏(最多)、肺、胰、骨等转移灶 3.腹膜种植转移转移结节:直肠前凹;Krukenberg瘤;癌性腹水 4.淋巴转移,淋巴转移 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可达20%。进展期为70左右。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引流胃的区域淋巴结分三站(距胃的距离)16组 胃旁淋巴结: 贲门右区 贲门左区
6、 沿胃小弯 沿胃大弯 幽门上区 幽门下区 按动脉分支排序: 胃左动脉旁 肝总动脉旁 腹腔动脉旁 脾门 脾动脉旁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胰头十二指肠后 肠系膜上动脉旁 结肠中动脉旁 腹主动脉旁,胃淋巴结分组,胃淋巴结分站,(四)临床病理分期2010年UICC和AJCC共同发布胃癌TNM分期法 T:表示肿瘤浸润深度 T1:浸润至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 T2:浸润至固有肌层 T3:穿破浆膜 T4a:侵犯浆膜 T4b:侵犯临近组织或脏器,N: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N0. 无淋巴结转移(受检个数15)N1.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 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 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表示远处转
7、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TNM不同组合将胃癌分为-个临床病理分期,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 大部分患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上腹部隐痛76.9%;腹胀57.7%;食欲不振53.8%;体重下降50%;其他有恶心、呕吐、呕血、黑便及贫血。 其中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进展期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依部位不同有不同症状。 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因困难 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的表现 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 腹部持续疼痛常提示肿瘤扩展超出胃壁 (二)体征:上腹部肿块、消瘦、Virchow、黄疸、肝大、腹水、盆腔肿块、Krukenber
8、g。,诊断 (一)纤维胃镜检查最有效方法超声胃镜检查(腔内B超):术前分期 (二)X线钡餐检查仍为常用方法 (三)其他影像学检查螺旋CT:术前临床分期首选PET:诊断、转移 (四)其他检查大便隐血+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一)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原则:彻底切除原发灶,标准清扫,重建消化道。 胃切除范围:5cm以上;距贲、幽门3-4cm; 胃周淋巴结清除范围以D(dissection)表示D0术:未全部清除第1 站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D1术:全部清除第1 站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D2术:全部清除第1、2站 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D3术:全部清除第1、2、3站
9、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D4术:全部清除第1、2、3、4站 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Appleby),治疗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胃癌手术根治程度分为ABC三级 A级:绝对根治术DN 指手术清扫(D)的淋巴结站别(N)超过已有转移的淋巴结站别。胃切除标本的切缘1cm内无癌细胞浸润。 B级:相对根治术D=N切缘1cm内有癌细胞浸润。 C级:非根治性手术,手术方式 早期胃癌:D1胃切除术腹腔镜或开腹胃部分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小于1cm非溃疡凹陷型、 小于2cm的隆起型黏膜癌 进展期胃癌-标准治疗为D2清扫的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 胃癌扩大根治术胰体尾及脾脏;联合脏器切除:联合肝和横
10、结肠等,2.姑息性手术,原发病灶无法切除,针对并发症而作的手术 胃空肠吻合 空肠造瘘 穿孔修补,(二)胃癌的化疗,适应症 早期胃癌术后原则上不化疗,以下情况应行化疗:癌灶5cm2;分化差;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灶;低于40岁。 进展期术后 姑息术后、不能手术、术后复发 新辅助化疗: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术前化疗 明确的病理诊断;心、肝、肾、造血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给药方法,口服、静脉、腹膜腔、动脉插管区域灌注等。 常用的化疗方案 FAM:5-FU+ADM+MMC MF:5-FU+MMC ELP:CF+5-FU+VP-16(依托泊苷) 近年:紫杉醇类、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希罗达等,(三)胃癌的其他治疗包括放疗、免疫疗法、靶向治疗、中医中药等,预后,与病理分期、部位、组织学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I期:5年生存率为8295; II期:为55; III期:1530; IV期:仅为2。,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