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_你才是好老师.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2670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_你才是好老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_你才是好老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_你才是好老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_你才是好老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_你才是好老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行为心理学,读懂学生,你才是好老师,涿州市第三中学 窦丽娜,做不完美的教师丛书,你能读懂学生的行为语言吗?,行为心理学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识别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沟通的渠道。,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深入地观察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从行为的角度去研判、分析,因为行为是内心的反映,我们的身体会说话,当外界刺激发生时,我们的身体会诚实地告诉他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是由人的行为与外界刺激之间建立的规律反应所决定的。,专题一 行为心理学,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专题二 内心感觉影响外在行为,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

2、生,目 录,专题一 行为心理学,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主题1 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主题2 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题3 行为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返回主目录,专题一 行为心理学,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主题1 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即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2、心理学的产生:基于他人和自己的心中所思所想的研究。3、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内省实验;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意识的角度)。,二、行为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约翰华生,小艾伯特实验;斯金纳,班杜拉等。只要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就可以借助于控制环境而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返回专

3、题一,专题一 行为心理学,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一、巴甫洛夫于经典条件反射。“一只分泌唾液的狗”,主题2 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二、斯金纳与操作条件反射。“迷信的鸽子”,三、马斯洛与需要层次理论五种需求按重要性包括:(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要,四、不可忽视的动机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2、动机的种类:(1)根据引发原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根据作用不同: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3)根据动机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4)根据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返回专题一,专题一 行为心理学

4、,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运用强化手段,固化良好的习惯;(1)正强化形成良好习惯;(2)正惩罚消除不良习惯。2、警惕消退,不让学生的好习惯消失。3、运用条件反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程序性学习记忆,内隐性学习记忆,技巧性或运动性学习记忆。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训练来建立条件反射,以改变身体的反应,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或消除不良嗜好。,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需要层次理论,适当的时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做到师生良好的沟通。,主题3 行为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三、认清学生动机,保护学生心理。,返回主目录,返回专题一,

5、专题二 内心感觉影响外在行为,主题1 喜怒哀乐影响我们的行动,主题2 态度形象行为,行为塑造态度,主题3 喜欢让我们产生兴趣,返回主目录,专题二 内心感觉影响外在行为,主题1 喜怒哀乐影响我们的行动,一、情绪及其影响: 1、情绪的定义及特点: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1)必要性 (2)两极性 (3)动力性 (4)发泄性 2、情绪的种类: (1)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喜、怒、哀、惧(人和动物皆有) 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派生(人独有,如羞耻、焦虑等) (2)心境、激情和应激 按情绪

6、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的时间而划分。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二、借助情绪变化,判断学生的行为。,1、喜形于色,藏不住秘密; 2、哀伤过度,做事失去热情; 3、怒则乱心,行动冲动; 4、恐惧让人胆怯。,返回专题二,专题二 内心感觉影响外在行为,一、态度及其相关知识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情感、意向。,主题2 态度形象行为,行为塑造态度,1、态度的特点: (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

7、性(4)稳定性(5)内在性 2、态度的功能 态度为一定的心理功能服务 (1)工具功能,也叫适应性; (2)认知功能; (3)自我防御功能; (4)价值表现功能。,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2、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三、借助行为判断学生的态度。,返回专题二,专题二 内心感觉影响外在行为,主题3 喜欢让我们产生兴趣,一、兴趣及其相关知识兴趣即兴致,是指人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1、兴趣的特征: (1)倾向性 (2)效能性 (3)持久性 (4)广阔性2、兴趣的种类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3、兴趣的功能对一个人的个性

8、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 (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二、兴趣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1、兴趣影响行为;(如爱迪生) 2、行为表现兴趣。,三、借助兴趣了解学生 借助兴趣,了解性格,寻找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返回主目录,返回专题二,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主题1 延迟满足,主题2 酝酿效应,主题3 淬火效应,主题4 内酬心理,主题5 信念固着,主题6 情绪正念,返回主目录,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主题1 延迟满足,案例:吃不到嘴的饭,一、行为表现分析,二、心理效应分析延迟满足:

9、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1、心理效应的来源: 20世纪60年代,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心理实验 2、延迟满足的好处 节制、耐力、自律能力 (1)延迟满足,让学生学会等待; (2)延迟满足,让学生学会分享; (3)延迟满足,让学生学会抗挫。,三、心理效应的利用,1、延迟满足在教学上的应用; 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开拓思维。 2、延迟满足在管理上的应用; 学会分享,增强集体意识,培养抗挫能力。 3、延迟满足的运用技巧。 (1)延迟时间由短到长; (2)不要过分关注学生; (3)采用代币法来延迟

10、满足。,返回专题三,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主题2 酝酿效应,案例:小A的难题,一、行为表现分析,二、心理效应分析酝酿效应:又称直觉思维,指的是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想象浮现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1、心理效应的来源: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2、酝酿效应的基本特征 (1)非逻辑性 (2)自发性,三、心理效应的利用,1、酝酿效应在教学上的应用; 水到渠成,不能强求 2、酝酿效应在管理上的应用; 需要时间酝酿消化,穷追不舍引发叛逆。,返回专题三,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主题3

11、 淬火效应,案例:小华的变化,一、行为表现分析,二、心理效应分析淬火效应: 对于长期受表扬头脑有些发热的学生,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麻烦事或已经激化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会更周全,办法会更稳妥。 1、原理介绍: 热处理: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教育对象; 冷处理:在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教师不予理睬,令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不良行为自动消退。 2、原理分析 挫折教育,空白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自我反省的机会,一种民主,同事体现教师宽广的胸怀与海纳百川的思想境界。,三、心理效应的利用,1

12、、在教学上的应用;变换学生思维方式,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学会包容。 2、在管理上的应用;心理变成熟,更有抗挫能力,把握好尺度。,返回专题三,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主题4 内酬心理,案例:玛丽的蝴蝶结,一、行为表现分析 内酬心理(内感效应):来自内部的,良好的感受可以让人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二、心理效应分析 1、心理效应的来源:西效应: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2、心理效应的启示:在生活中,培养个人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刺激远远不够。,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

13、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兴趣来源。,三、心理效应的利用,对未知本身的内在兴趣是求知的最佳动机,此时最好的奖励方法是引导,使之拥有进一步探究和尝试的机会。 1、教学注意运用内酬心理; (1)充分地备课,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 关注学生,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对知识的接收方式。 (2)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 最佳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生较好的理解复杂的问题,使之简明化,生活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探究,主动去探究,也就满足

14、了他们的内酬心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语言生动、幽默、有吸引力。 打破课堂上的平淡气氛,布下迷阵,运用双关语、反语、故事、夸张、比喻、歇后语等,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了他们对放松的心理状态的内酬心理。 (4)创设学生爱“提问”的情境 学生有了爱提问的意识,思维活动势必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5)创设公平的教学情境 需求层次理论,满足学生内酬心理,激发学习激情,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要避免“德西效应”,激发内在动力去获得成功。 (1)缺少内在吸引力,学生兴趣保持不久; (2)导致学生注意力转移,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 (

15、3)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物质所得,影响人生观的确立。,返回专题三,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案例:天使的翅膀,一、行为表现分析,主题5 热情效应,二、心理效应分析 1、热情效应(首因效应),美,心理学家罗门阿希,“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 2、心理效应的启示:一个人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热情,热情在社交和工作中有着强烈的感染和吸引别人的力量。,三、心理效应的利用,用我们的热情去善待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多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关爱,学生就会获得前进的动力。 1、热情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注意; (3)给予成功的满足; (

16、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热情。 2、热情效应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1)付出爱心,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奥秘”: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美教育家本尼斯:“只要老师对学生包邮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2)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 “评价积极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返回专题三,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案例:意外插曲,一、行为表现分析,二、心理效应分析情绪正念:让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的过程。 1、情绪需要管理;正面情绪使人心态平和,积极向上;负面情绪危害身

17、心健康。 2、影响学习情绪的因素:(1)环境因素(2)个人因素 3、情绪正念让身心愉快。,主题6 情绪正念,三、心理效应的应用,1、让学生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 2、引导学生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3、学会找到适宜的方式疏解情绪。,返回主目录,返回专题三,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主题1 表征性启发,主题7 钟摆效应,主题2 心理定式,主题3 拖延心理,主题4 利己偏差,主题5 信念固着,主题6 超限效应,返回主目录,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主题1 表征性启发,案例:十年后的相逢,一、异常行为表现,二、心理效应原理表征性启发:又称代表性启发,是指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

18、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1、心理效应的来源: 概率谬误,即个体忽略事物发生的概率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2、表征性启发的弊端 认知偏差: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对他人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一致。 最常见“刻板印象”,对一类人或事物产生了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进而形成对交往对象的刻板印象。,三、心理效应的利用,1、突破经验思维; 2、抛弃以貌取人; 3、预防情感定式;以空杯心态,各角度观察认知学生,避免偏见。 4、体认对方变化。,返回专题四,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主题2 心理定式,案例:照片的故事,一、异常行为表现,二、行为心理分析心理定式,

19、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会影响后续活动进展的趋势、程度或方式。 1、心理效应的来源 2、心理定式的作用 (1)积极意义:熟练、自动化、节省时间和精力; (2)弊端:阻碍思维空间,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三、心理效应的利用 1、教育要敢于打破常规 2、心理定式在教育管理上的应用,返回专题四,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主题3 拖延心理,案例:打不出去的电话,一、异常行为表现,二、行为心理分析 拖延心理,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的心理活动,拖延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才刚刚启动。 1、心理效应的来源 2、拖延心理带

20、给我们的启示激励性拖延,学生往往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去做,自称这种行为所导致的时间压力能够唤起他们最高的动机水平和灵感,声称在面临截止日期的时间压力下学习会更有效率,认为只有到最后时刻才有创造力,不到最后时刻就没有想法。回避性拖延,学生为了回避任务没有完成后,避免别人对自己成绩的负面评价或为可能的失败寻找一种借口,事实上是为了达到保护自己的自尊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策略。 主要动机:自我设置的障碍;回避评价,完美主义倾向等。,三、拖延心理效应的应对,1、目标分解; 2、给予鼓励和支持; 3、运用情绪正念。,返回专题四,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主题4 利己偏差,案例:不同的结局,一、异常行

21、为表现,二、行为心理分析利己偏差,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1、心理效应的来源 利己归因偏差,人们一种居功自赏而避免对失败负责的倾向。 2、利己偏差的启示 (1)利己归因是导致学生间闹矛盾的原因之一; (2)利己归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心理效应的利用,1、利己偏差在学习上的应用; (1)学会积极的利己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 (2)明确目标,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3)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积极归因方式的稳定获得。 2、在教学管理上如何避免“利己”归因。 (1)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学生自身的因素,而非教

22、师方面的因素; (2)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返回专题四,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案例:固执的小关,一、异常行为表现,主题5 信念固着,二、行为心理分析 信念固着,就是当某一种信念被人们打心底里接受后,就很难让人们再对此加以否定,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原先的信念是错误的,也无法让人们改变初衷。 1、心理效应的来源 先入为主,思维活动刻板化。 2、信念固着给我们的启示。 (1)正确地引导,消除学生的信念固着,培养学习习惯; (2)对学生教育,注意信念固着。,三、心理效应的利用,1、教学上避免信念固着 打破以往固有的思考、学习模式,突破自己; 2、管理上避免信念固着 不要以自己原有

23、的固定模式、思维来管理学生,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返回专题四,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案例:变化的西西,一、异常行为表现,主题6 超限效应,二、行为心理分析 1、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为不耐烦的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2、超限效应的启示 适度、过犹不及,三、心理效应利用 1、教学上要注意超限效应 批评不能过度,超量,转换角度 表扬也不能搞“廉价”、“拔高” 2、管理上要注意超限效应 学生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个容量,就不愿意认真对待了。,返回专题四,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案例:反复不定的小跳,一、异常行为表

24、现,二、行为心理分析 钟摆效应,当一个人在某种情绪上调减了反应的强度时,他在所有其他情绪上也会有同样的减少。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减少了,正面的情绪也会同样地减少,就像钟摆一样,若摆向一边的幅度减少了,摆向另一边的幅度也同样减少了。 1、心理效应的来源 2、钟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1)要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决定的机会; (2)要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犯错; (3)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4)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绪指挥自己的行为。,主题7 钟摆效应,三、心理效应利用,1、教育和管理注意钟摆效应 2、教师如何注意钟摆效应 (1)接受 (2)指导 (3)要注意语言的禁忌,返回主目录,返回专题四,专题

25、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主题1 渴望尊重,主题2 渴望融入集体,主题3 好奇心理,主题4 模仿心理,主题5 竞争心理,主题6 矛盾心理,返回主目录,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主题1 渴望尊重,案例:渴望尊重的曼曼,一、行为心理分析,二、应对对策分析,1、心理分析方法 “神态”,2、借助行动,回应诉求 (1)关爱学生 (2)欣赏学生陶行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3)包容学生雨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返回专题五,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主题2 渴望融入集体,案例:渴望融入集体的

26、明明,一、行为心理分析,二、应对对策分析,1、心理分析方法 “细微动作”,2、应对对策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帮学生找回自信。,返回专题五,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一、行为心理分析,案例:好奇的小刚,主题3 好奇心理,二、应对对策分析,1、心理分析方法 (1)表情折射想法 (2)动作暗示心理,2、应对对策 (1)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2)对学生的好奇心给予鼓励 (3)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4)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返回专题五,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

27、读懂学生,案例:盲目模仿的兰兰,二、应对对策分析,一、行为心理分析,主题4 模仿心理,1、心理分析方法:语言、表情、动作,2、应对措施 (1)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的模仿; (2)引导学生模仿先进和榜样; (3)引导学生模仿应重在本质; (4)教师要做学生合格的模仿对象。A、良好的思想品质;B、博学多才、勤奋好学、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艺术;C、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仪态仪表等;D、树立威信;E、具有专属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返回专题五,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1、心理分析方法动作、语气,案例:竞争中的好友,一、行为心理分析,二、应对对策分析,主题5 竞争心理,2、应对措施 (1)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公平公正、竞争中有合作、“有志者事竟成”,“风雨过后见彩虹” (2)为学生创作竞争机会; (3)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对象。,返回专题五,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2、应对对策 (1)独立性和依懒性的矛盾; (2)旺盛的精力和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动性的矛盾; (4)心理闭锁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 (5)求知欲旺盛和识别能力有限的矛盾; (6)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7)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矛盾。,案例:矛盾的学习委员,一、行为心理分析,二、应对对策分析,1、心理分析方法动作、语气,主题6 矛盾心理,返回主目录,结束放映,返回专题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