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世界范围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考量,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1),1962美雷切尔卡逊 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首次将农药污染的危害展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人类开始对传统发展观的质疑。60年代末美国人率先发动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提出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第一次冲击了以GNP或者GDP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经济发展观。 1970.4.22在美国,人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从此,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 1972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2),19
2、72.6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从此,接过了民间 “环境与发展”的大旗。1981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朗出版了他的名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观作了系统阐述。 198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次委员会上通过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12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推出了第一份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2002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会议,要求各国采取具体步骤,执行21世纪议程量化指标,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概
3、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既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环境、社会,三者缺一不可。,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2),1.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经济持续增长要求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采用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即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实现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特征的集约式的经济增长。,
4、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3),2.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与有用的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它是有限制的。关于生态概念只有保护和保证了生态的可持续性,才可能实现持续的发展。没有生态的可持续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4),3.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这既包括满足人们对各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的需要,又包括满足人们对劳动环境、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等的生态需求;既包括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生
5、活水平,又包括逐步提高生存与生活质量,做到适度消费和生活方式文明,使人、社会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和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第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人口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形成社会系统全面进步和不断更新的持续发展能力。,第三,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消除贫困与公平分配财富。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不会把已有的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永远继续下去,它当然也不会允许贫穷永远存在。不公平性会助长社会发展的非持续性,只有公平性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没有社会公平,就没有社会稳定。(山西上访村民被判“敲诈政府
6、罪”获刑3年)(河南农民被关精神病院6年半) 社会可持续发展应是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以公平分配,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为宗旨的社会进步过程。可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推动社会整体全面进步,其终极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不论对什么样的国家、区域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本质是改变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的社会环境。总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第二节 主流经济学不是万能的: 经济学与生态保护,在经济学说史上,资源稀缺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关于人
7、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讨论是经济学产生以来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观点。,魁奈1758,亚当斯密1776,17世纪和18世纪,大卫李嘉图1817,T.R.马尔萨斯1798,卡尔马克思,1867列宁,1917,前苏联和东欧,中国,转轨经济,J.S.穆勒1848,J.M.凯恩斯1936,社会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重农学派,重商主义,瓦尔拉斯,马歇尔,费雪1880-1910,现代主流经济学,一、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极限(1),1.古典经济学的争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乐观派对“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资源特别是
8、土地资源虽然是稀缺的,但通过分工和资本积累可以克服土地稀缺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卫李嘉图对资本主义经济能否长期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认为随人口的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必将不断增加,而土地的数量又是固定的,由此将出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将不得不耕种肥力和位置愈来愈差的土地;二是在原有的土地上不断追加资本,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将发生作用。当所有的土地资源都被利用了以后,农业中的报酬递减趋势将会压倒工业中的报酬递增趋势,于是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直至进入人口和资本增长停滞和社会静止状态。马尔萨斯更悲观,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
9、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必然结果人口迟早必然会超过食物量。人缺了食物毕竟是不能生存的。因此,在原始社会中有杀害婴孩的风俗,因此有战争,有疾病,首先还有贫困。如果这还不够,“饥荒似乎是大自然的极可怕的最后一着。由于人口的力量超过了地球上向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力量,人类就必然要发生这一种或那一种形式的夭折。如果通过这类斗争还不能奏效,那么,易致疾病的气候,流行性传染病,瘟疫会列队而进,把盈千累万的人一扫而光。,一、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极限(2),2.新古典经济学的论述新古典经济学是指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之后,到凯恩斯革命之前,以马歇尔、庇古等人为代表
10、的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在资源稀缺或资源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中配置资源使之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斯旺模型;马歇尔的自然资源可替代观、新经济增长理论等与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是,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先驱哈罗德多马模型到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学派的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关注日益减少甚至不予考虑,而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等要素。,一、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极限(3),3.现代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回应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一个国家的经济由非充分就业水平提高到充分就业水平的短期分析,不太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1、20世纪60-70年代,通货膨胀和滞胀又开始折磨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是又出现了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有纳入他们的研究范围。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发展经济学都很少谈到“环境与发展”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出现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大讨论浪潮。可持续发展理论正式登上西方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舞台。这次讨论的结果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全球战略。,一、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极限(4),西方学术界在发展观方面的演变过程:20世纪50年代的
12、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60年代的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加上结构变化,但增长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目标。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的发展观更加强调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公平分配,经济增长本身被淡化了。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的发展观则强调可持续发展。,二、环境经济核算体系(1),1.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洛德豪斯和詹姆斯托宾提出了经济福利测定的指标概念,其立意是以闲暇时间的变化、城市化的不愉快、自然资源的耗减、污染增长和经济福利指标所涉及到的其他方面来修改传统经济核算的结果。19851988年联合国计划署与世界银行环境局和美国环境保护
13、局合作,正式开展了环境核算的研究工作。1991年联合国统计署又研制完成了环境经济账户。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强调了资源与环境核算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政府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也明确提出:“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该体系,至少所有会员国的核算体系应包括附属自然资源核算制度”。,二、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2.环境经济核算体现的10张核算表(1)供给与使用账户 (2)环境保护支出核算(3)自然资产账户 (4)实物性自然资产账户(5)自然资产估价:价值账户 (6)实物性环境资产账户(7)环
14、境污染损失估价 (8)净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9)合计与制表 (10)核算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一、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这个概念的英文词的原形来源于马歇尔1890年完成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首次出现的“外部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是指在不通过影响价格而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或经济利益,转移了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没有由自己完全承担这种后果,即没有将这种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的经济现象。例如抽烟者污染了空气,造成了他人“间接吸烟”,直接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而这种影响并不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价格来影响的。再如,工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污染,污染对人类
15、健康产生损害,而这种污染并没有计入其成本当中。,二、外部性的类型1.消费外部性: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了另一个经济行为人生产或消费的可能性。如一个人的效用可因其他人吸烟、放高音喇叭而受损,也会因邻居种植鲜花、美化环境而受益。 2.生产外部性:厂商的生产影响了其他人的福利。如河流下游的牧场受到上游钢铁厂排放废料的损害,养蜂业受益于果树种植面积的扩大。 3.正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如种花、栽树等行为对邻居的影响。 4.负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
16、本。 如抽烟、噪音、污染等造成的影响就是如此。,三、外部性的特征(1),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的影响不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它不属于买者与卖者的关系范畴)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外部性是伴随着生产或消费而产生的某种副作用,它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是市场机制容许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作出决策时可以忽视的行为结果)3.外部性与受害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当受损者对外部性不是漠不关心的时候,它就是相关的,否则,就不是相关的),三、外部性的特征(2),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在很多情况下,不管你是否同意,外部性加在承受者身上时具有某种强制性,如附近飞机场的轰鸣声,马路上的拥挤现象
17、和汽车废气污染现象等)5.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如工业污染)6.负外部性的存在首先引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私人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假定钢铁厂多生产一单位钢排放的废料污染下游的渔场,造成负外部性,渔场为了抵消这种影响,维持原有产量必须追加一定的成本支出,即清污费用。而这种支出也应看作是钢铁厂的成本的一部分,即边际外部成本(MEC)。边际私人成本(MPC)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总和就是钢铁厂多生产一单位钢的边际社会成本(MSC),即 MSC = MEC + MPC,四、外部性的消除对策(1),1.采取行政手段管制与指导2.运用经济措施税收与补贴
18、(征收污染税是目前被各国政府采纳的最普遍的控污措施之一,即实施“污染者付钱原则” )3.制定规则与法律约束4.自愿协商,四、外部性的消除对策(2),5.社会准则良心效应与黄金律良心效应(Conscience Effect)这个概念是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经济系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有光提出来的。他认为,任何一件外部性事件的产生,都或大或小存在着良心效应,即“良心”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斯蒂格利茨认为,进行社会准则(social sanctions)的教育是解决外部性的一种办法,这种教育的具体内容就是“黄金律”(Golden rule)教育。他认为,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黄金律的内容那就是“要产生
19、外部经济性,不要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由于人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如餐桌上大声说话),所以人们要时时刻刻用社会准则来要求自己,并且,父母也应该总是引导自己的孩子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事,那就是不产生外部性。,第四节 国际环境合作,一、国际环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环境成本外在化。单靠各个政府自己制定促进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政策并不能解决全球性的或跨境转移的环境问题。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已被写入许多国际纲领性文件中。如1972年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1982年通过的内罗毕宣言,都一再强调:许多环境问题是跨越国界的。为了大家的利益,所有的
20、国家,不论其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必须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安排或其他合适途径的合作,在正当地考虑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停止、消灭、减少和有效地控制各方面的行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二、国际环境合作的有关机构,1.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成立于1973年1月,总部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2.世界银行(WB):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银行(The Word Bank,WB,)的金融货币政策也从单纯的发展经济、稳定世界金融转向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987年,世界银行成立环境局,主要负责发展项目的环境审核和环境项目审批。 3.全球环境基金(
21、GEF):于1991年建立的一个资金机制。该基金由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建立和管理。全球环境基金优先自主的四个领域是气候变暖、臭氧层消耗、国际水域和生物多样性,与这些领域有关的土地退化,特别是荒漠化和森令破坏也有资格受到资助。,二、国际环境合作的有关机构,4.世界气象组织(WMO):是世界各国政府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日内瓦。 5.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48年成立于法国,总部设在瑞士格兰特,是一个由主权国家、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加的国际性自然保护组织,主要使命在于促进解决全球范围内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 6.国际科学
22、联合会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是国际科学联合会下属组织,成立于1969年。其使命是促进了解有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繁荣的作用,特别关注那些涉及全球或是多个国家的影响的作用;以非官方的、多学科的、国际性的科学家联合会的身份,向政府和非政府实体,提供有关环境问题的建议。,三、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行动(1),1.”生命之水”(1)瑞士:用隔热材料包起冰山(2)英国:合理限制园林灌溉(3)中国:“中国水周”由来已久(4)日本:节水从一点一滴做起(5)美国:权威机构加入“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三、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行动(2),2.垃圾分类(1)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德国和日本为例
23、德国: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至今已实施20年左右。二战结束后的德国在国家重建阶段,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许多小孩和无业者在街道和垃圾填埋场等场所拣拾饮料罐、纸、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卖到收购点贴补家用。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拾荒者日益减少,德国生活水平提高,进入了可回收垃圾随意丢弃的年代,导致国内垃圾量激增,填埋场也越建越多。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上德国自然资源有限,德国政府从80年代开始提倡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鼓励垃圾回收。并出现了很多回收机构。,垃圾分类德国:,1990年出台了垃圾减量和回收的环境政策。1991年出台包装物法规。规定进入流通领域的包装物,其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对其负责的原
24、则。 1996年,出台循环经济和垃圾法。规定在整个货物流通过程中,产品生产者对产品负责的原则,从原来的单向行为改变为生产者须对产品报废负责的闭和行为。有机垃圾。日常生活中,所制造的垃圾大部分都算是有机垃圾,例如,食物的残余。若是有自家花园的,可以将这些有机垃圾当作肥料而自行掩埋,若是没有花园的住户,就必须把有机垃圾丢到在市区许多定点的“有机垃圾桶”。每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在自家放置有机垃圾桶,清运费用按桶子的容量而有所不同。,垃圾分类德国:,旧纸回收。旧纸回收分成两种方式实施:纸桶每周有垃圾车来清运;每个月捆扎的收集或是定点的收集箱。另外回收场也接受旧纸和来自家庭的纸箱。要求把纸板撕成小片或折平
25、后,再塞入收集箱,因此可节省占据收集箱的空间。,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小资料:德国小镇的垃圾桶,德国人对垃圾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几乎每家门口的铁栅栏旁,都并排放着三只不同颜色的塑料垃圾桶,居民必须分门别类地丢垃圾。另外,当你喝完牛奶,要将包装盒洗净后才能丢入垃圾桶内,因为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杯盒里的残汁容易生虫而污染环境。居民家的垃圾桶由当地环卫部门的清洁车定期前来清理,不过,垃圾桶是由居民自行保管并负责清理。所以这里的垃圾桶四季常新。,三、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行动(3),日本:60年代末,制定了第一个环境基本法公害对策基本法70年代,通过了关于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的法律1986年,颁布了空气污染控制法1993年,颁布了环境基本法1995年,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处理法1999年,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2001年,开始实施日本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2003年,通过并实施废弃物处置法修改案,思考题:,1.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何区别?2.世界上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纪念日如地球日、水日、无车日等等,你认为其作用如何?每年的那一天,你会怎么做?你能否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习惯?3.参照国际典型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垃圾分类回收的实践,谈一谈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缺欠,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