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0年栽培技术培训.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1941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14.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栽培技术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2010年栽培技术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2010年栽培技术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2010年栽培技术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2010年栽培技术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杂交棉高产机理与栽培技术对策,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余 隆 新 研究员张 教 海 副研究员,2,主 要 内 容,全国、全省棉花生产概况棉花生产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杂交棉生产现状与问题杂交棉高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研究杂交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对策,3,第一部分 全国全省棉花生产概况,4,1、我省棉花单产水平不高2、08、09年棉花生产概况3、主攻单产 高产高效,第一部分,5,湖北省2008年棉花生产情况,1、我省棉花单产水平不高,比历史最高年低20多公斤,第 一 部 分,6,第 一 部 分,湖北与全国棉花单产比较,1、我省棉花单产水平不高,单产水平与产棉大省很不相称!,7,2、2008年棉花生产概

2、况,2008年湖北棉花单产61.2kg/亩 是本世纪第二低产年(03年61.0kg)效益最低年 亩产值718元,减产减收:,第 一 部 分,8,客观原因:自然灾害(8 /中下旬的暴雨低温 寡照)减产减收; 主观原因:农资暴涨(KCL+150%,复合肥+50%)投入增大而减收;棉价暴跌(收购价最低1.8元 /斤)售价暴跌而减收;稀植栽培(亩植密度1000株左右)亩成桃少而减产减收。,成因分析:,2、2008年棉花生产概况,第 一 部 分,9,2、2009年棉花生产概况,第 一 部 分,面积减少,单产提高, 投入下降,棉价上涨,效益大增。,10,3、主攻单产 增加效益,棉花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比较

3、效益较高,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面对棉花生产起伏波浪式局面,必需树立信心。新形势下, 发展棉花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第 一 部 分,11,2010年湖北棉花生产发展思路: 稳定面积 700万亩左右 提高单产 75kg/亩以上 增加效益 总产50万吨以上,亩产值1500元以上。,只有高产 才能高效,3、主攻单产 增加效益,12,3.1 全力抓好高产创建:由13个棉花高产创建县(市、区、场)扩至24个。3.2 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一调、二增、三减”,3、主攻单产 增加效益,13,“一调”:调整棉田布局 宜棉则棉。 “二增” :一是增加种植密度。消灭千株棉田,减少1200-13

4、00株/亩棉田,推广1400-1600株/亩,提倡1600-2000株/亩。二是增加钾肥用量,防止早衰,K2O 12-15kg(氯化钾20kg/亩以上)。,3、主攻单产 增加效益,14,“三减”:一是减少氮肥用量,纯N15-18kg (尿素不超过40kg)。二是减少农药投入,统防统治,生物物理防治。三是减少用工,轻简栽培,机械作业。,3、主攻单产 增加效益,15,第二部分棉花生产与外界条件的关系,16,第 二 部 分,棉花生育期长,技术复杂,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涉及的因素多。本人认为,从技术角度可概括为:棉花产量、品质选用良种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科学投入栽培技术,概 述:,17,第 二 部 分,也

5、就是说,棉花产量形成的多少与品质优劣,取决于选用良种和良种与天时、地利、人和相融和的程度。气候为天时,土壤为地利,选用良种、科学投入、栽培技术为人和。为此,要顺天时,争地利,应人和。栽培技术是最重要的人为因素,针对所选品种的特征特性,扬长补短,趋利避害,采用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夺取棉花产量高产、高效。,18,第 二 部 分,棉花生产与良种的关系 棉花生产与气候条件 棉花生产与土壤条件 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 棉花生育时期与生产要求,19,第 二 部 分,一、棉花生产与良种的关系,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优良的品种是棉花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好种出好苗,种好产量高。 现已审定杂交棉品种3

6、4个:在不同生态区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抗虫性强, 品质优良,杂种优势明显等特性。,20,第 二 部 分,一、棉花生产与良种的关系,据统计分析,湖北棉花产量的提高, 推广良种占增产份额的40%。为此,培育与选用育适宜本区域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对提高棉花产量显得尤为重要。,21,第 二 部 分,一是法制原则。即选用棉花品种必须是通过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生产、经营才符合种子法;,选择品种的四原则,22,第 二 部 分,选择品种的四原则,二是一优两高原则。选用的品种必须具备优质、高产特征,才能获得高效;,23,第 二 部 分,三是多抗原则。即抗虫、抗病、抗逆性强;,四是适应性原则

7、。 即适应本区域种植。,选择品种的四原则,24,2003年高温不结铃案例解读2003年78月份,我省遭受百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以武汉市为例,7月23日8月3日连续12天日最高气温高于37,逼近百年记录。7月23日8月9日连续18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破百年四项记录:最低气温超过30的天数达10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3的天数达7天;日平均气温最高值达35.8;最低气温32.3。,2、抗虫、抗病、耐高温观察,四是适应性原则,25,抗虫棉高温时期花药开裂情况观察汇总表,从上表看出:(1)高温对常规杂交棉和不同类型抗虫棉的花药开裂、花粉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常规杂交棉鄂杂棉3号F1花药不开裂数最低

8、,为9.77%,即花药正常开裂占90.23%(见照片1);不同类型抗虫棉花药不开裂范围在26.5045.59%,为常规杂交棉的2.714.67倍。 (3)抗虫棉品种(组合)中花药未开裂最高是SGK321(见照片2),占45.59%;其次为鄂抗虫棉1号(见照片3),占43.22%;依次为中棉29 F1(见照片4)和B807R F1(见照片5),分别占40.39%、26.50%。,花药开裂观察结果,2、抗虫、抗病、耐高温观察,26,鄂杂棉3号(ck)花药正常开裂占90.23%,27,SGK321花药未开裂占45.59%,28,鄂抗虫棉1号花药不开裂占43.22%,29,中棉29花药未开裂占40.3

9、0%,30,B807R花药未开裂占26.5%,31,二、棉花生产与气候条件,32,湖北棉区地处亚热带(北纬29005-33020),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步,适宜植棉。但是也有不利气象因素,从抽象概念来讲,湖北棉花生产在气象上要过三关:一是前期阴雨低温关,影响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二是中期伏旱关,无水灌溉和灌溉不利的棉田,造成蕾铃大量脱落而导致早衰,严重影响产量;三是后期秋雨关,影响成铃与吐絮,造成僵烂花,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效益减少。,33,据国家气象局对各省棉花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统计分析指出,湖北历年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丰歉的影响指标因子是:第一个因子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

10、产量呈正相关。日照时数长、阳光充足对棉花开花吐絮有利。,34,第二个因子是9月下旬的温度,与产量呈正相关。此时棉花正处于吐絮期,温度偏高有利于棉铃成熟与吐絮,也进一步证明“伏桃大小靠肥水,秋桃大小靠温度”。第三个因子是5月中旬的降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此期常年降雨量少,若此期雨水适当增加,可促进棉苗生长,有利于壮苗早发,特别有利于油后棉缩短栽后缓苗期,促进迟栽早发。,35,第四个因子是8月下旬的降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此时棉花处于开花吐絮期,也是本棉区雨水较多的时期,如再增加降雨量,则不利于开花吐絮,致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此,气候条件温、光、水三大因子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务必健全棉

11、田排灌设施,趋利避害,预防气候灾害,以减少损失。,36,第 二 部 分,三、棉花生产与土壤条件,棉花是深根系、生长期长、需水需肥多的作物,棉花要高产稳产,要求土壤深厚、平整、疏松、养分含量丰富而齐全以及适宜的水分。对棉花而言,土是根、水是命、肥是劲,水和肥都要通过土起作用,棉花产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水等基本生产条件。,湖北棉田四条沟要从播种管到收,37,第 二 部 分,四、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棉花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 、高效,栽培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品质优劣的重要人为因素。,中棉所对提高棉花单产要素分析: 品种占15%, 栽培与耕作技术占65%,病虫害防治和自然灾害防止及

12、简化栽培占20% 。,38,第 二 部 分,1、选择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促早栽培技术目 的: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期;,四 、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 棉花现蕾开花结铃都需要一定温度条件。一般认为20 和 25可分别视为棉花现蕾、开花的适宜温度。 ,39,结合我省各生态棉区,达到上述温度指标,各地有一个起始和终止日期,在此期间内的光热资源,可视为棉花生殖生长的理想光热资源模式。以江汉棉区为例(见图1),,40,图 1,41,2、 科学用肥,合理运筹肥水; 3、正确化调,协调生育; 4、 综合防治病虫害,节省与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在生产上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植棉新技术

13、,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栽培管理要及时+质量。,四 、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42,五、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产要求,第 二 部 分,43,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产要求,第 二 部 分,44,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产要求,第 二 部 分,45,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产要求,第 二 部 分,46,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产要求,第 二 部 分,47,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产要求,第 二 部 分,48,小 结,作为生产者和管理者都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贻。,49,第 三 部 分,第三部分杂交棉生产现状与问题,50,一、我省杂交棉生产现状,湖北是产棉大省,常年种植面积40万公顷左右。,51,第 三

14、 部 分,生产现状:审定杂交棉品种 34个累计推广面积 242万公顷所占比例 90%以上,鄂杂棉10号 以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省内外已累计推广40万公顷,有力地推动了湖北棉花生产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一、我省杂交棉生产现状,52,第 三 部 分,由于栽培技术严重滞后于品种的发展现有栽培技术基本沿用常规棉栽培技术没有系统的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制约了杂交棉杂种优势发挥和产量的提高。,一、我省杂交棉生产现状,53,第 三 部 分,种植密度过稀,产量与品质下降,用肥不合理,不科学,增成本,降效益,油(麦)后棉面积大,技术不到位,枯、黄萎

15、病蔓延、暴发 为害重,4 大问题,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54,第 三 部 分,2.1种植密度过稀,产量与品质下降,杂交棉推广应用10年来, 种植密度 1997年 40365 株/公顷2007年 23850/公顷降 幅 40.91%,55,第 三 部 分,2.1.1 浪费资源 密度过稀浪费了棉田前、中期的土地、光热资源。投入增大靠增施化肥快速增大棉株个体,而加大了棉花生产投入。棉花每公顷肥料投入由1997年的3217.5元,上升到2004年4158.0元,投入增长22.6%。,56,第 三 部 分,稀植主要靠个体优势发挥, 单株成桃相对较多,但总桃数相对减少, 若遇自然灾害,易大幅减产。如03

16、年比97年,密度每公顷减少10515株,单株成桃增加了6.12个,但公顷成桃减少16.7万个,公顷皮棉产量降低294公斤。,密度过稀,个体优势难以弥补群体不足,2.1.2 稀植大棵 风险加大,57,稀植棉的成铃大部分集中在上部果枝和外围果节,秋桃比例增多,优质高产棉铃减少。02-04年通过对10个集中产棉县(市、区)对种植面积较大的18个杂交棉品种品质进行定点分部位取样监测,结果显示:中部(7-12果枝)棉铃比上部(13果枝以上)单铃重增加0.4g,衣分高0.86个百分点,绒长长0.73mm,比强度高1.46cn/tex。,稀植秋桃增多,纤维品质势必下降,2.1. 秋桃增多 品质下降,58,2

17、.2用肥不合理,不科学,增成本,降效益, 氮多钾少,缺有机肥 棉田板结,肥力下降 施用方法不科学,养分流失严重,59,第 三 部 分,据2004年调查结果:每公顷平均化肥投入2407.5元,公顷用农家肥、饼肥仅1.35t和8.10kg,折合N、P、K有效成分含量为147.0 kg,有机肥仅占总用肥量的16.8%;而化肥公顷用纯N 412.5 kg,P2O5 141.0 kg,K2O 178.5 kg,NPK比例为10.340.44,N、P、K比例严重失调。,.2. 氮多钾少,缺有机肥,60,第 三 部 分,61,第 三 部 分,2.3 油(麦)后棉面积大,技术不到位,本世纪以来,由于油菜效益的

18、提高,加上小麦收获逐步机械化,油(麦)茬面积增加。油菜前茬占棉田面积的40%左右,在部分棉区达50%以上;麦后茬在鄂北棉区发展迅速。,62,第 三 部 分,油(麦)后棉大问题,2.3 油(麦)后棉面积大,技术不到位,63,传统油后棉减产减收原因分析,迟栽、晚发、迟熟,油后棉移栽期比麦套棉迟20天左右;有效现蕾、开花、结铃期缩短15天左右,传统油后棉,麦套棉,研究显示:油后棉品质最好成铃时间在 8月6日至8月25日间,较套栽棉迟10天左右,64,第 三 部 分,2.4 枯、黄萎病蔓延、暴发,为害重,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各棉区呈大发生态势,而且发生时间早,范围广,面积大,程度重,为害大,损失多

19、。,65,第 三 部 分,66,67,68,69,第 三 部 分,病害严重发生的大原因,70,第 四 部 分杂交棉高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研究一、制定技术规程二、高产机理研究三、高产栽培研究四、高产创建典型经验,71,鄂杂棉25F1、EK288F1为研究对象,一、制定技术规程,72,73,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74,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75,76,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二 部 分,77,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78,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3、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杂交棉F1代3期单株生产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棉和父母本; 前中期主

20、要表现根系和叶片部分生产量大,利于吸收养分与制造养料 中后期主要表现在根系、叶片、籽棉部分生产量较大,优势强,有利创造高产。,79,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80,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 杂交棉F1代生长势强,生育进程快 伏前桃、伏桃、单株成桃、结铃率明显高于常规品种和F2代。,4,4、杂交棉生育性状,81,二、杂交棉的高产机理,第 四 部 分,82,第 四 部 分,5、杂交棉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是衡量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杂交棉各期光合作用均显著高于常规棉, 杂交优势明显。,83,第 四 部 分,6、杂交棉产量性状, EK288F1与鄂棉23和E-B差

21、异极显著。 鄂杂10号F1与鄂棉23、EB差异极显著。,84,第 四 部 分,杂交棉高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杂交棉个体生长势强,光能利用率高,积累有机物质多,分配合理,两伏桃多,增产优势明显。,85,86,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五因素五水平联合试验,试验时间、地点:2007年 潜江后湖2008年 黄冈、襄樊2009年 三大生态区7个点反馈试验示范,87,88,第 四 部 分,湖北三地 五因素五水平模拟结果,89,优化组合反馈试验示范,基本情况:2009年在三大棉区、六市7点开展。麦套棉3个、油后棉3个、麦后棉1个。示范面积30亩。,90,优化组合反馈试验示范,示范结果:,91,第

22、四 部 分,新 疆 13000株/亩 黄河流域 3400株/亩 长江流域 2000株/亩,全国密度联合试验2年结果:,92,第 四 部 分,新 疆 13000株/亩 黄河流域 3400株/亩 长江流域 2000株/亩,全国密度联合试验(08、09)结果:,密度是高产的基础,93,适宜密度是高产稳产的基础。1500-2000株/亩。 亩成铃是高产稳产的衡量依据,也是种植水平的评价指标,还是品种生产力水平的判断标准。 节本增效是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保障。,四、高产创建典型经验,94,4.1密度是基础,95,亩成铃6万的群体结构推演,96,亩成铃6万的群体结构推演,Y天=sqrt(35.99x总果节+

23、3.8198)-4.988,成铃期 避开 梅雨期,97,第五部分杂交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对策,98,杂交棉关键栽培技术,有了优良的品种,必须有先进科学的栽培技术作保证,即良种良法配套,才能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棉花高产三要素“良种、良法、良田”,99,作为生产者和管理者就必须在了解品种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掌握棉花栽培技术,服务于生产,指导生产。,杂交棉关键栽培技术,100,第 五 部 分,1、适当增密,发挥个体与群体协调优势,杂交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对策,3 万,101,亩产皮棉100kg以上产量结构:密度:1600-2000株/亩单株成铃:30-40个亩总成铃:6.0-6.5万个单铃重:5g以上衣分

24、:38%以上。,102,第 五 部 分,2.1,2、合理经济用肥,103,第 五 部 分,2、合理、经济、科学用肥,提高肥效,2.2,2.3,104,钾肥研究,105,第 五 部 分,2、合理、经济、科学用肥,提高肥效,2.4,106,第 五 部 分,3、应用油后棉保优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根据油后棉的发展现状,推广油后棉栽培技术规程。,107,油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规程,2004年9月制订了油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湖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规程适用于湖北省油菜、棉花两熟棉区,乃至长江流域油菜、棉花两熟棉区,108,第 五 部 分,3、油后棉保优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3.1,1

25、09,第 五 部 分,3.2,110,播期试验,湖北棉区油后棉的适宜播期4/1525日之间。,111,搬钵研究,112,搬钵研究,113,第 五 部 分,搬钵有利于培育壮苗、防止线苗搬钵缓苗期缩短、防止僵苗搬钵缩短栽后缓苗期,促棉花早发,搬钵研究结果,114,第 五 部 分,栽后浇水比不浇水缓苗期缩短1-4天浇水有利于早发、增产1.766.41%栽后浇足定根水是缩短缓苗期的关键技术措施,3.3 浇足定根水,缩短栽后缓苗期,115,试验示范对比,116,试验示范对比,117,4、综合防控枯黄萎病,第 五 部 分,4.1,118,第 五 部 分,4.2,119,第 五 部 分,4.3,120,12

26、1,122,5、正确化调 协调生育,第一次化调:当棉株有810片真叶时,亩用缩节安11.5克,或助壮素46毫升,兑水2050公斤。快速叶面喷雾。 作 用:在于协调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保证稳搭丰产架子的同时,适当抑制营养生长过旺,实现稳长多蕾。 棉株瘦弱的棉田,少用或不用调节剂。,123,5、正确化调 协调生育,第二次化调:当棉株有1214片真叶时,亩用缩节安23克,或助壮素812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棉株的中上部。作 用:防止果枝过分伸长而招致过早封行,调控株形。,124,5、正确化调 协调生育,第三次化调:打顶前后,亩用缩节安35克,或助壮素1220毫升,兑水50公斤左右。喷施棉株

27、冠层果枝 。 作 用:抑制赘芽孳生,防顶部果枝伸的过长而出现“天盖地”,把棉株调整呈“宝塔形”,以改善棉株中下部光照条件,益于桃多桃大品质好。,125,通过三次化调达到的效果像08年石佛寺镇张从斌所塑造的株型:,5、正确化调 协调生育,126,最终使棉田棉株形成:下封上不封 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 空气能流通的良好棉田环境。,5、正确化调 协调生育,127,化控的生产实践经验,打肥不打瘦 打高不打矮 打湿不打干 使棉株形成“上封下不封,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空气能流通”,128,第六部分 应注意的关键技术,129,第 六 部 分,应注意的3个关键技术,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

28、施3稳长多结是高产的关键,防止早衰是高产的保证,1培育壮苗是早发的基础,壮苗早发是高产的前提,130,壮苗是早发的基础,早发是壮苗的标志,争取早发的关键是培育壮苗。早发的意义在于:一是加快棉花的生育进程,达到以快争早,实现早现蕾、早开花、早结桃。并以早争长,即延长棉花现蕾、开花、结铃期,充分利用有效季节多结三桃。,第 六 部 分,1培育壮苗是早发的基础,壮苗早发是高产的前提,131,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一是增温足湿促齐苗 ,防高温烧苗;二是控温降湿稳长苗,防疯长线苗;三是适时搬钵炼壮苗,防肥水短缺僵苗;四是及时喷药保健苗,防病害死苗。,1培育壮苗是早发的基础,壮苗早发是高产的前提,第 六 部

29、分,132,在培育壮苗基础上,适时移栽,提高移栽质量,缩短栽后缓苗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亩植18002000株,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的协调优势,加强大田勤松土、早施提苗肥、清沟排渍等管理,促苗早发。,第 六 部 分,1培育壮苗是早发的基础,壮苗早发是高产的前提,133,棉花根系的生长状况与棉株的生育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棉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好坏、开花结铃的多少、早熟与迟发、迟熟与早衰等生育现象,都与棉花根系生长状况息息相关,即“根”与“本”的关系,地上、地下部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34,棉花根系作为棉株的一个重要器官,在棉株的生命

30、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除支撑棉株外,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以及合成简单含氮化合物及其它生理活性物质,供地上部生育的需要。,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第 六 部 分,135,“根深叶茂”,“管苗先管根、壮苗先壮根、根壮苗早发”,“人老从腿,棉衰从根”其哲理就在其中。,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36,据经作所试验研究表明,棉株根系总长经历“少-多-少”的消长动态,地膜棉最长,移栽棉较短,直播棉介于两者之间;棉根的总长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37, 苗期缓慢发根期

31、; 蕾期快速生长期; 花铃期平稳上升期(生长鼎盛期) 吐絮期明显衰减期。为此,了解和掌握棉花不同栽培途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的生长特性,是合理制订棉花各期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38,棉田管理除整枝、化调、治虫外,中耕松土、清沟排渍、施肥、灌水,起垄培蔸、棉田盖草等栽培措施都是围绕根系进行管理。,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39,(1)苗期发根缓慢,要促发根 (2)蕾期棉根快速生长,要诱根下扎,以实现稳长多蕾 (3)花铃期根系生长平稳上升,是生长鼎盛期,要满足肥水供应养壮根 (4)吐絮期棉根

32、明显衰减,要防根衰棉衰,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40,(1)苗期发根缓慢,要促发根棉花苗期根量同其它各期相比,根量少,且分布浅而集中,棉花苗期生产要求是壮苗早发,壮苗先壮根,管苗先管根,根壮苗早发。,第 六 部 分,2根据棉花根系生长特性,采取对应栽培管理措施,141,(1)苗期发根缓慢,要促发根在苗期土温较低,采用勤松土破根,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温,早施、轻施苗肥,促进与加快根系生长,实现壮苗早发,第 六 部 分,142,(2)蕾期棉根快速生长,要诱根下扎,以实现稳长多蕾 蕾期根长为苗期11倍(移栽棉),鉴于蕾期发根快而多的

33、特点,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除整枝抹芽、合理化调外,蕾期主要是深中耕、深锄草、深施有机肥、诱根下扎,建立庞大的根系网络,增强吸收肥水能力;提高防旱、防倒能力,稳搭丰产架子,实现稳长多蕾。,第 六 部 分,143,(3)花铃期根系生长平稳上升,是生长鼎盛期,要满足肥水供应养壮根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肥水需要量最多时期,其间所吸收的氮、磷、钾依次占一生总吸收量的79%、75%、77%,所耗水量占其一生耗水量的50%左右。,第 六 部 分,144,(3)花铃期根系生长平稳上升,是生长鼎盛期,要满足肥水供应养壮根因此,花铃期保持035cm土层中根系有足量的肥水供应,保持棉根旺盛活力,促进地上部棉株

34、多结桃、结大桃、夺高产,故重施花铃肥,普施桃肥、增施钾肥,配施硼肥,遇旱灌水,对根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两膜棉”更为突出。,145,(4)吐絮期棉根明显衰减,要防根衰、棉衰棉花成熟收获期根量急剧下降,而以移栽棉最为突出,棉衰从根。为了防止棉花早衰,后期要进行棉行浅松土、破板结、防土壤龟裂撕断棉根,肥水不脱,根外喷肥,保叶养根,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以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季节,保证棉叶清秀,防止早衰,提高棉花产量和原棉品质。,146,3壮苗早发是高产的前提,稳长多结是高产的关键,防止早衰是高产的保证,147,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一是移栽棉在大田中营养生长期短,开花结铃期长,伏前

35、桃、伏桃多,棉株负担重,养分消耗多,若肥水供水不足或不及时,易脱肥脱水早衰;,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第 六 部 分,148,二是移栽棉的碳素代谢前期强、后期(7/14日后下降快)弱,是前期早发和后期早衰的生理基础;,第 六 部 分,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棉花早衰的原因:,149,三是移栽棉主根被拉断,侧根增多,分布浅,后期棉根衰减快,容易引起早衰。,第 六 部 分,棉花早衰的原因:,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150,四是灾害性天气引起的早衰五是干旱缺水引起的早衰六是病虫危害引起的早衰,第 六 部 分,棉花早衰的原因:,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151,一是防止早衰要

36、从蕾期做起,采取深中耕、深锄草、深施有机肥、起垄培蔸等措施;建立庞大的根系网络,增强吸收肥水、抗旱、防倒能力,是中后期稳搭丰产架子,地上部棉株枝繁叶茂、花盛果硕,防止后期早衰的基础。,防止早衰的四大措施:,第 六 部 分,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152,二是花铃期满足棉根肥水供应是防止早衰的重点。重施花铃肥,增施钾肥,普施桃肥,配施硼肥。结合施肥,逐次起垄培蔸,遇旱及时灌水,防止棉花脱水以而早衰。,第 六 部 分,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防止早衰的四大措施:,153,三是后期养根保叶壮桃防早衰。后期采用根外喷肥以保叶,制造更多养分而壮桃,使棉叶清秀不落黄,防止早衰,确保杂交棉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第 六 部 分,防止早衰的四大措施:,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154,四是搞好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非靶标害虫的防治。,第 六 部 分,防止早衰的四大措施:,3、壮苗早发 稳长多结 防止早衰,155,谢谢大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