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街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培训资料1、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是什么?药 品 不 良 反 应 是 指 合 格 药 品 在 预 防 、诊 断 、治 疗 疾 病 或 改 变 生 理功 能 过 程 中 ,正 常 用 法 用 量 下 出 现 的 与 用 药 目 的 无 关 的 或 意 外 的 有 害反 应 。2、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副作用,2.毒性作用,3.后遗效应, 4.变态反应,5.继发反应,6.特异质反应,7.药 物依赖性,8.致癌作用, 9.致突变 ,10.致畸作用。3、合理用药的四大要素是什么?1.安全性,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2.有效性,通过药 物的作用达
2、到预定的目的。3.经济性,以最小的投入成本获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4.适当性,以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 经适当的途径, 给 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4、合理用药的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 2、掌握药物不良反应 3、合理选药及用药方案 4、少而精,个体化 5、合理的联合应用 6、对症对因结合 7、科学负责的态度。5、不合理用药的危害?1、不良反应 2、掩盖病情,延 长治疗 3、耐药性 4、伤害患者。6、简述不合理用药的常见表现。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2.选用药物不当;3.用药不足;4.用药过量或用药时间过长;5.不适当的合并用药;6.无适应症用药;7.务必要
3、的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8.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适当;9.重复给药。27、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突出表现有哪三个方面。1.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指征掌握不严,滥用现象也较多;3.解热镇痛药不合理应用现象更为严重。8、简述不合理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危害性?1、使耐药菌株更容易产生;2、增加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3、增加二重感染的几率;4、浪费药品,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5、延误治疗,加重病情。9、临床上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
4、口服。10、简述合理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应掌握的原则。1、感染菌谱及抗菌药物耐药谱;2、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3、细菌的天然耐药性;4、尽快判断感染性质;5、药物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等。11、抗菌药物应用是否正确合理主要基于哪两个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1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什么?1、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2、清洁-污染或污染手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3、术后可能 发生的全身性感染。13、简述接受清洁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 0.5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时间较短(小于 2 小时)的清洁手术
5、,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3不超过 24 小时。14、简述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3、 药 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4、哺乳期 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15、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什么不良反应?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孪、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6、青霉素脑病)。16、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进行管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17、简述各级医师分级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1、住院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制用抗菌药物处方;2、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3、患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 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 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紧急情况下可以越权使用,但只限于 1 天用量。18、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何谓限制性使用药物(第二线)?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 药品价格等某些方
7、面在在局限性的抗菌药物。19、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些种类的细菌感染?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420、简述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2、 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4、密切观察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5、注意药物经济学,降低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2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有哪些,可能会有什么结果?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在于增强抗感染的作用或扩大抗菌谱。联合应用可能会有协同、累加、无关、拮抗 4
8、种 结果。22、简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强度和外科预防用药的控制指标要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40DDD 以下;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23、简述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1、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3、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多重耐药菌感染;5、 协同作用
9、可使剂量减小,药物毒副作用降低;6、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疾病,如结核病。24、18 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氟哌酸可能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喹诺酮类抗菌素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525、简述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3.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4.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26、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属于哪一级,
10、什么职称的医师有资格应用治疗?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属于限制使用药物(二线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 字。27、简述小儿患者应用抗菌素的注意事项。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也有一定耳、肾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方可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3.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
11、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 8 岁以下儿童。4.喹诺酮类抗菌素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28、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求,更昔洛韦属于哪一级,什么职称的医师有资格应用治疗?6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求,更昔洛韦属于特殊使用药物(三线抗菌药物),患者病情需要应用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29、简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对医院处方点评的要求。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 组织对 25%的具有抗菌 药 物处方权医师所开
12、具的处方、医嘱 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 50 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 I 类切口手 术和介入治疗病例。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 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 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30、从药理学角度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属于哪一类抗菌素,什么职称的医师有资格应用治
13、疗?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属于特殊使用药物(三线抗菌药物),患者病情需要应用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31、简述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7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
14、配伍。32、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建立的专用病历中要留存哪些材料?专用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1.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3.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33、简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和给药方法。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药物 选择、用 药 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 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 0.5-2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 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术中可 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
15、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34、处方管理办法中,对一般和急诊处方的用量时间长短有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3 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3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常见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8间成正比,主要有: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16、。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4.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5.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6.肌无力、肌肉萎缩、 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能
17、出现全身不良反应。36、简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 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 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37、简述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
18、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9肤试验。2.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 应用升压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6.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38、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39、简述内儿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
19、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预防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3.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对昏迷、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等综合病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并无效果,相反可能招致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因此,只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酌情应用。40、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的因素有哪些?年龄、性别、精神状 态、病理状 态、遗传因素、昼夜节律。41、简述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有哪些及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有: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保泰松 布洛芬 吲哚美辛吡罗昔康 尼美舒利等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20、如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大 剂量长期应用时可预防或加重胃溃疡,甚至引起无痛性胃出血饭后服用、同服抗酸药、服用肠溶片可减轻上述反应。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长期应用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维10生素 K 对抗)。3、 变态 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 麻疹,皮肤黏膜变态反应。4、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 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应立即停用,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排泄。42、何谓耐药性?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43、简述磺胺类抗菌药物
21、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 、碳酸 酐酶 抑制剂过敏的患者。 2.本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多见,并可表 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3.本类药物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4.本类药物可至肝脏损害,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 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需定期测定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5.本类药物可致肾损害,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
22、出现肾损害,应避免使用。6.本类药物可引起脑性核黄疸,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两月龄以下儿童。7.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应避免用本类药物。8.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保持充分尿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可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44、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有哪几种?1.致热源:是指输液中的微生物及代谢产物,是一种内毒素,主要来源有配制液体的原料、液体制备过程、使用过程及输液器具不洁或灭菌不全等;2.不溶性微粒: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11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3.联合用药:由于药物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源不合格,易引起输液反
23、应,输液中的微粒增加与加入针剂数量成正比。4.输液器具:在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使输液器具污染,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一个因素;5.治疗室和输液过程中空气清洁程度;6.致敏药物:此类药物使用前必须做过敏皮肤试验,阴性者方可应用;7.输液技术:输液操作人员无菌观念差、药物配制太久、输液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所输液体温度过低等。45、简述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输液反应的预防:1.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叠加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品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查
24、对制,仔细检查液体有无混浊,瓶口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消毒、操作按 规定执行,并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紫外线定时消毒,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污染。3.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液速度,药液应现用现配,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的稀释剂,并查看好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 输液反应的处理: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保留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不能拔针,因为再次静脉穿刺可能有困难,导 致抢救治疗延误。46、输液时钾离子浓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输入过快或浓度过高时会有什么不良后果?一般液体里钾的浓度不能超过 0.3%,输液中 钾离子直接注入血管中,
25、12滴注太快容易引起心脏停跳,补钾浓度不宜过高,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过高时,对心肌收缩有抑制作用,可以使心跳在舒张期停止。47、简述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3.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48、何谓拮抗?所用抗感染药物的抗菌作用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抵消。1.两种化学药剂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化学药剂干扰另一种药剂的毒效,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毒效,使总体毒效下降的现象。 2.一种污染物因另一种污染物的
26、存在而使其毒性减少的作用。 3.一种物质的作用被同时存在的另一种物质所抵消的现象。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从而稳定身体内环境。拮抗简单说就是抵抗的意思。49、何谓药源性疾病?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以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50、简述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1. 追溯用药史。医生应认真仔细的询问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了解其用药史是诊断药源性疾病的关键。2.确定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3.询问用药过敏史和家族史。有些特13异体质的病人常对多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家族成员也曾发生过相同
27、的反应,了解病人的用药过敏史和家族史,对诊断药源性疾病的有帮助。4. 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只有注意排除原发病、并发症、继发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才能确定药源性疾病的诊断。5. 致病药物的确定。应根据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确定最可以的致病病菌,然后有意识的停用最可疑药物或引起相互作用的药物,根据停药后的症状的变化情况,以确诊药源性疾病。6.必要的实验室数据。依据药源性疾病的情况,检查病人的嗜酸性细胞计数、皮试、致敏药物的免疫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激发试验等。7.流行病学调查。有些药源性疾病,只有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方能确诊。药源性疾病的治疗措施:1.停用致药源性疾病
28、的药物。2.促进致病药物的排除。尽量设法加强体内药物的排泄,目的是使进入体内的药物尽快排出体外,以达到由药物造成已损伤组织器官的尽快恢复的目的。如:输液、利尿、导泻、洗胃、催吐、吸附血液透析等。 3.拮抗剂的使用。如果致病药物有拮抗剂存在, 则用拮抗剂可治疗和环节症状。4.对症治疗:根据症状用药治疗。51、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你对群众到药店自行购药有什么建议或忠告。1.建议患者到药店买药时,要先去询问医生,请医生进行诊断或者给出建议后再去买药。对病情、对症状,要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购药,这样可能会出现不良结果,轻则无治疗作用,花了冤枉钱,延误病情;重则可能会危及生命。2、仔 细查 看药品,不 轻
29、信推荐。 应首先查 看其是否属于药品,不要误把保健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或消毒品当成药品买回家,以防上当。143、分辨出品厂家, 谨防假劣药品。首先尽可能到正规的大药店去买药,选择信誉较好的制药厂出品的药物,拿到药物认真查验有效期,看是否过期,并细心观察包装等是否有假冒伪劣嫌疑,并且注意买药后一定要开具购药发票。4、不乱买替代药品。遇到医生开具的药物没有时,应尽快告知医生再行选择,而不是由患者随意地选择替代药品。5、看是否有执业药师在场。当购买处方药品时,要由执业药师来审核医师处方,当符合规定时方可以调配,如果处方有问题,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 药师可以拒绝调配。52、何谓超级细菌?超级细菌
30、是对所有抗生素有 抗药性的 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超级细菌”更为科学的称 谓应该是“产 NDM-1 耐药细菌引1”,即携带有 NDM-1 基因,能够编码型新德里金属 -内 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细菌。临床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造成的感染。53、简述超级细菌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形成原因:正 是 由 于 药 物 的 滥 用 ,使 病 菌 迅 速 适 应 了
31、 抗 生 素 的 环境 ,出 现 了 各 种 超 级 细 菌 。预防措施:1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是预 防 超 级 病 菌 流行 的 最 重 要 的 手 段 。对 抗 生 素 的 使 用 要 坚 持 “四 不 ”原 则 :不 随 意 买 药 、15不 自 行 选 药 、不 任 意 服 药 、不 随 便 停 药 。 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如果去医院探视 VRE 感染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疾病。 4自身免疫力是最好武器:其实,人身上平时就依附着大量细菌。但只要身体健康,抵
32、抗力强,这些细菌就毫无兴风作浪的可能。由于“超级细菌”难以治疗,对付它最好办法是防御。54、何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经获得或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55、何谓药物的成瘾性?药 物 成 瘾 :是 滥 用 药 物 的 后 果 ,指 习 惯 于 摄 入 某 种 药 物 而 产 生 的一 种 依 赖 状 态 ,撤 去 药 物 后 可 引 起 一 些 特 殊 的 症 状 即 戒 断 症 状 。56、结合你的工作实际,简述合理用药的意义。1.对待药物应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因为药物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其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有益作用是主要的一面;但其另一面则是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避免,对社会的危害更不容忽视。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达到研制出的药物完全有益无害,因此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2.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实际种类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 卫生保健需求,必须在药物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精打细算,通过正确选用、合理使用, 发 掘现有药品的作用潜力,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从而减少浪费, 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