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2、大气环流3、海陆分布4、地形,(一)低纬地区气候类型及其特征1.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 分布:赤道两侧,大致5-10 左右(向南北延伸)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特点:高温多雨,无季节变化。各月均温在25-28以上,年降雨量2000mm以上,最少月也在60 mm以上,多雷阵雨,二、气候类型,成因:低纬;赤道低压;海洋面积广,水汽丰富,2.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赤道多雨气候的两侧特点: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分布: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中部特点:炎热干
2、燥,年降雨量小于200mm成因:长年处于副高和信风控制,盛行大陆气团,3.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热带荒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特点:全年气温皆高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 5、热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 特点:高温多雨、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二)高纬地区气候类型和特征,1、极地冰原气候分布: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北冰洋诸岛及南极大陆。特征:常年严寒,各月均温都在0以
3、下,雪量少,但常年积累,形成厚冰层。成因:冬季永夜,夏季永昼,所的热量很少。2、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分布:分布于冰原气候以南,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缘。,特征:冬长而寒冷,夏短而凉,年降水量200-300mm,以雪为主。成因:位于极地高压带的边缘,终年受冰洋气团控制.,3.亚寒带大陆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50-70 N之间,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特征:冬长而寒,夏短而暖,最热月均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300-600mm成因:基本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冬季冰洋气团时常入侵.,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东岸和内陆气候类型的差异,冬季,30,40,夏季,40,30,(二)陆地中纬度气候1、陆地
4、温带气候(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西欧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冬冷夏热,干燥少雨,2、陆地亚热带气候(1)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
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 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降水较均匀,(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3)亚热带夏干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大陆内部,主要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兰查科等地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3)类型判断: 步骤: 根据一
6、年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冷(热)月气温,确定气候带,最冷0,为亚热带或热带。 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或雨量季节分配确定干旱或湿润 方法: 表格法,图形法,柱状图法。 参考指标值:见下表。,小结: 冷月: 0温带与亚热带,15热带与亚热带 热月: 10 亚寒带与苔原, 20 亚寒带与温带, 25 亚热带与热带 降水mm : 500 干旱与湿润,2000 湿润、海洋与雨林,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
7、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三、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气候带和气候类
8、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呈纬向地带性分布的气候类型结构,由于受海陆位置、洋流性质、山脉走向、地势起伏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差异。,(三)气候的垂直地带性,1、概念 在一定高度的山地或高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降水在一定坡向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过了最大降水带,降水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气温和降水随高度而发生的垂直变化,使气候从山麓到山顶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称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在气候分类上一般通称高山气候。,2、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的关系
9、,相似性: 两者形成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引起的,特别是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就好像从赤道到极地一样,层次分明,有规律地再现了水平方向更替的各种气候带。,区别:前者温度随高度发生的递减,是由于远离作为大气热源的地面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由低纬向高纬气温的年较差一般逐渐增大,而在高山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年较差反而减小。 气温变化的梯度不同: 垂直气候t=0.65 /100m 纬向自然带 1 /110km降水不同:水平气候带降水决定于大气环流与海风向背。赤道降水多,信风带-回归高压带减少-西风带增多-极地减少。向风一侧多。背风一侧少。山地在一定高
10、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第三节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一、气候的时空变化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时期交替出现 1、大冰期气候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千万年到几亿年; 2、亚冰期气候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十万年;,3、副冰期气候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万年; 4、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几百到几千年; 5、世纪和世纪以内气候变化:时间尺度不到100年 (一)地质时期的时空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时空变化 (三)近代气候的变化,(一)全球变暖的影响1、 海平面升高:2、 气候变化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
11、3、 冰川条数和面积减少,冻土厚度和下界会发生变化。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规模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山地冰川普遍出现减少和退缩现象:4、 生态系统5、 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目前,科学界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全球变暖、海温升高会使台风获得更多能量,从而其强度也得以加强。另外一种研究结果则表明,台风和飓风的活动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较密切联系。美国专家罗伯特.科利尔担心,如果全球变暖照这样的速度继续下去的话,格陵兰冰帽将会在几百年内融化掉,世界海洋水位会增加6至7米,这将对生活在海岸线30公里范围内的超过12亿人口的生活构成威胁。 (二)京都议定
12、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年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种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要比年减少。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年到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年相比,欧盟削减、美国削减、日本削减、加拿大削减、东欧各国削减至。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年分别增加、和。 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上的至少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年月签署并于年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年月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年月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目前全球已有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个工业化国家。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至,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年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结束,(二)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东岸和内陆气候类型的差异,冬季,30,40,夏季,40,30,行星风带示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