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一,当前高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纵向看,高中教育的确实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高中教育需求相比,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是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授课技巧。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资料多,学生独立思考少、探究体验少、主动参与少、针对性强的训练少, “高耗低效”的问题仍很突出。二是教学内容单一化,不注重全面发展。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提高,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不
2、能很好地得到全面发展。三是教学目的功利化,不遵循教育规律。课程进度、复习轮次、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三年的课两年讲完,让学生吃了三年夹生饭;复习只说遍数的多少,只管加班加点,从不考虑复习的效果和质量;只顾及少数优秀生,在提高中、上等学生和边缘生上用力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中成绩的提升。高中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为了搞好学校管理,学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建章立制,如何严格执行等问题。对教学管理体现了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管理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等方向性问题,缺少明晰的思考。我们多数学校的管理还是粗放型的,与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台
3、的各项制度不切合实际、不够科学,特别是不够人性,以至于制定制度多,贯彻落实少。重视现代化教学设施添置,忽视管理使用。图书阅览、实验等课开出率不高,一些常规仪器装备成了摆设,装了门面。对教职工重视教学管理,忽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高,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少。对学生制定制度多,养成教育少等。高中教育投入缺口依然不小。一方面是高中学校新建工程资金不到位,学校负债沉重,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同时,有的学校运动场改造、体育馆建设等急需的配套建设工程还不少,教师、学生住宿紧张。此外,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也需要更新,这些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习内容与
4、现实就业基本脱节。学生苦熬三年几乎毫无专长。作为农村高中教育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体系都是“全国高中统一使用教材”,与全国所有城市使用的高中教材毫无区别,依然要为了“高考”而学习,没有竞争力。二,建议对策1要合理组织教学。一是要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分类教学。要切实引导学生及其家长理性评估,合理选报科类,以便更好实施分类教学。特别是针对尖子生的培养,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成立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相关学科教师的合力,确保尖子培养有新的突破;建立尖子生培养工作档案。二是要加强教学监控,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疏导。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意见是我们高三复习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遵循课标和指导意见的现象十分突出
5、,这种盲人骑瞎马的现状令人非常忧心。我们建议各校要为所有教师配备整套课标和指导意见,特别是针对未接触过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师,必须及早地、持续地、反复地、甚至一对一地开展新课程、新课标、指导意见、新教材的通读性培训。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况更是有效学习的上位因素。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加强整体管理,切实注意学生心理疏导,尝试有人道的教育;要努力营造“优秀生带动中等生跟动后进生促动”的合作学习良性循环圈,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效率。三是要正确处理好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关系,把时间化在刀刃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 IB 模块在高考中的地位缺乏清醒认识,在 IB 模块上花的精力过多,直接影响了必修
6、和 IA 的复习进度。IB 模块只占总分的 7.4%,对大部分一类学生讲,其区分度也不大。至于其与必修或 IA 的相关度,也要基于近年新课程实验区高考题中的比例而估算教学的大致成本,比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教学就需要有一个必要的时间量限制。在 IB 模块的选择上,教师一方面要通读教材避免先入为主的误导,另一方面也不能单纯以己学科出发衡量,而是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历史学科,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固然与必修部分联系紧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却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且更能引发学生兴趣。四是各学科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模式。要吃透各类培训、考察、研讨会的精神,在教师发展中心指导
7、下,基于学科建设成果,探求出轻负高效的新课程高考复习模式。要着力研究新课程,既不能回复过去老路又不能脱离改革实际,须在巩固高一高二课改的基础上,力求在学生、教材、课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树立考查认识社会、理解现实的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新考试观,把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放到重要地位;从中学课程的实际定位出发,以新材料、新情景入手,多渠道、多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语言运用、解释和评价、实践操作等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用多元化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意识与能力;从科学人文角度把握时代发展特点,以社会实践为原点,掌握理解时代发展的思维方法、构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着力研究全国及课改实验区新高
8、考题目,针对学科内深挖、学科间联系、研究方法渗透、学科观和教育观更新等趋势,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时间放在这四个方面,正确实施课时中心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2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课堂持续改革。要以差异的观点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形成以“唤醒”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文化。不但要促进整体质量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个体的进步。不但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现代公民的美德。二是要改革课堂呈现方式,张扬学生主体性。无论从人学角度、课程角度,还是教学角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要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教师主要通过改革课堂呈现方
9、式,特别是在“情境” 、 “协作”和“会话”三个层面营造平台,来实践其“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基础越是不好,学习积极性越是不高,越需要“布白” ,越需要“等待” ,越需要“互证” 。三是要做到目标清晰可控,教学策略优化。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是我们的最低纲领,我们要研究教学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落实其中的“行为动词” ;近年全国卷和新课程高考题则是我们的最高纲领,我们要加强高考题的研究,正确把握我们教学的边界。如果说,我们在高一高二主要解决“行为动词”的落实,主要是策略问题和技术问题,那么我们高三就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整合、高考新题型的诠释、社会现象的把握和审题表达的训练,主要是观念问
10、题和知识问题。我们各个学科各个学段,要采取课时中心策略,以能力立意制订边界清楚的教学目标,并以多元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达成。要做到目标清晰可控,还要基于学生实际:要把准学生的知识基础,实现对症下药,降低教学成本;要预设各种层次性问题,实行赏识性的、内化式的、反馈式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对课堂充满信心抱有期待,从而提升教学目标。四是要提高学科能力的培养。高中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我国近三十年来社会变迁而实施的重大教育举措,其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创新型人才。而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依然是高考的核心能力要求。学科能力培养要基于中学课程实际,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在
11、情境、合作、对话中实现。语文科和外语科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政治科和历史科在很大程度上要关注对问题的解释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而对理科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如数学科的运算能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关问题的能力;物理科合理解释实验现象、提出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提炼物理模型、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化学科的迁移、重组、转换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复述实验现象、剖析实际问题、选择解决方案的能力;生物科的观察实验现象、表达实验结果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学科能力培养上,我们在要新课程为导向,融入公民教育价值观,体现学科发展方向。如我们在历史学科评
12、价能力培养中,就要改变重评价、轻解释的倾向和重精英评价、轻学生评价的习惯,逐步在文明史观和公民教育观导向下,实现载体的多样性、解释的多通道、评价的多元化。在学科能力培养上,我们还要按照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段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女生,学科内深挖则适宜在高三后阶段并在基础较好的学生中的开展,审题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反馈式评价或案例式分析的方式进行。3要充分重视教师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培训考察的作用。各校要建立跟踪机制,促使教师吃透各类培训、考察、研讨会的精神,收集、利用好课件等相关资源,使教师在交流中成长。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与各校各学科联系,在信息、
13、资料、研究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科领导的作用。二是要务实有效地创新校本培训。在教育策略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得到充分重视的同时,学科及其相关知识也因新教材大幅更新、新课程高考学科内深挖和学科间拓展特点而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知识结构、生活体验、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存在较大的欠缺的青年教师群体,教学的技术性问题,特别是教学内容的阐释、教学行为的规范、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是第一位的,大量做题、与学生同步测试仍是一个必要的选项。目前,许多教师囿于原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囿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学术成果的理解尚未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出现了对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新教材把握的严重偏差,要摒
14、弃不变应万变的落后意识,通过通读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高中教材,特别是要通读不纳入高考的 IB 模块教科书,以利于对必修和 IA 教材的更好理解,特别是针对高三部分教师没有新课程、新教材的经历,可以到高一高二执教跨年段的同课异构活动,以更好地对高中新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另外,各学科教师要尽量翻阅初中教材,以利于对学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学科组是一个学科带头人引领下的学习型组织、专业性团队,各学科要充分发挥课程理念新、高考研究透、教学实践积极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切实改变目前部分学校部分学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鲁迅中学、柯桥中学要就尖子生
15、培养的策略进行共享,学校规模小、学科人数小的,可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发展中心要发挥必要的协调作用。整体实力较为薄弱的学科,则要特别加强与教师发展中心和兄弟学校的联系。四是要实现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由行政领导向课程领导转变、由管理制约教师向服务促进教师转变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标杆,也是本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自由是人性完善的核心力量,成熟的学校管理,必须以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获得自由为前提。要在尊重教师的专业自由和培养学生的精神自由两个基本点上,实现以培育人的自由精神为基本导向的课程领导模式,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4要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一是要加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要进一步科学规范,
16、要运用指标杠杆,点线面结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成绩提升。要化大力气进行备课上课,要遵循教师发展中心三易其稿而成的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 ,要吃透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盘活课堂,实践有效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检测、听课评课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精选” 、 “精编” 、 “精讲” 、 “精练”是布置作业的原则, “有发必收” 、 “有收必改” 、 “有改必评” 、 “有评必补”是批改的条件,杀伤力特别大的理科作业务必全批全改,见效缓慢的文科则要克服随意性并且要有一定量的面批。在现行统考、月考基础上,要稳步推进周练,采取针对性命题、限时练、当场收、及时改
17、、及时评等手段,把以周练为主的考试检测作为推动阶段性教学的重要举措。要尝试运用观察点的方式推行听课评课活动,使听评课活动成为运用微格研究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学生有效学习的倒逼手段。二是要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师发展中心从教育共性的层面已出台了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就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刚性的要求和柔性的建议。各校既要通过教科研的诠释和行政的推动来贯彻落实好,又要广泛动员教师参与,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完善该制度,并使该制度的完善过程成为师生参与、理解、拥护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从根本上强化该制度的生命力和激励作用。三是要加强备课组建设。要正确区分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把教学资源库建设、测量评价的研究、课
18、堂的微格研究、学情案例分析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采用“分工合作” 、 “主导参与” 、 “参与互动”等不同模式的,类似项目攻关的行动加以展开。要重视对新课程新高考的研究,对新课程高考体现的本质、特点要进一步研讨并找寻对策,特别是对情景化教学、跨学科综合、作业讲评等具有实验性质的课堂要进行课例分析和逐步推广。有一个好的备课组长意味着有一个好的备课组,应当重点培养备课组长队伍。要发挥好备课组检查与考核的功能,要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备课组,在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要有各不相同的侧重。四是要统筹配备高三师资队伍。要吸取今年许多高三教师没有经历或完整经历新课程新教
19、材的教训,各校要及早布局、统筹安排高三师资队伍。高三部分教师的课标、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的培训要成为当前高三教师培训的当务之急三、新形势下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一)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活力之源。创新是民族不竭的动力,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活力之源。这些年来,我们始终研究教育管理与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与执政规律相适应,与管理能力和管理幅度相适应,教育质量与人们的心理预期相适应,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时,突出了乡镇管理权,保证了人权与事权的统一,扩大了教育局与乡镇共谋教育发展的功能,避免了效能的抵消。在经费支出上特别是“普九”债务的化解
20、上,体现了将矛盾和压力上移,经费扶持下移,稳定了乡镇教育秩序。实施“校财局管”模式,完善分校预决算制度,为全州、全省提供了经验。为突破高中教育发展瓶颈,出台了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决定 ,激活了高中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对民办高中实施政府奖励和安排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带薪支教,给民办教育注入了活力。在教育局设置教育安全监督管理股,在中小学实行安全网络化、校园网格化管理为全州提供了经验。争取省内高校和北京对口支援机遇大规模培训校长,从根本改变了校长的管理观念,提升了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教育管理与大中城市的全面接轨。完善县级教育政策,推动了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才有跨越式发展。(二)科
21、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超前的战略思考就办不了成功的教育,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出不了真正的教育成果。在 1999 年“普九”攻坚中我们就提出一中要争全州第一,把办好一中与普九攻坚并重;2000 年国家还在限制高中招生时,我们就把“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写进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报告,并强力推进,在高中发展上抢占了先手。在人们争论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时,我们理性地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理论上是对立的,但在实践中是普遍联系的,素质教育是高质量、高升学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并着力实施“管理兴教、科研强校”工程。我们敏锐地看到高中教育对义务教育的巨大拉动作
22、用,努力扩大高中规模,解决初中教育出口,着力用高中规模、教育质量、上大学率来激活民众的教育情绪。在基础教育取得成果的时候,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三)选好用好校长,是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是资源的组织者、支配者,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一个好领导者就是一个好单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巴东一中的辉煌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原校长谭明书和他带领的团队。巴东一中办学条件不是全州最好,师资平均水平也不是全州最高,经费也不是很充足,却创造了全州最好的业绩。巴东二中、三中师资都是从初中选调的,生源也是在重点高中招生后的学生,其高考成绩超过很多县市一中,都体现
23、了校长在学校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巴东教育在改革中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保持旺盛的士气和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合作、进取创新、突出发展、追求卓越”的巴东教育精神,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县按照“稳定总量、提高质量、强化培训、优化结构”的队伍建设思路,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岗位培训为手段,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的,狠抓队伍建设,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培养了一批勤于学习、精于管理、善于协调、甘于奉献、公道正派的管理干部,培养了一大批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
24、的教师队伍,才使巴东教育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五)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是办好教育的外部动力。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教育工作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办不好教育的,没有各个部门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呵护是办不好教育的,没有全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参与是办不好教育的。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舍得花精力、舍得花财力、舍得花人力,对教育倾注了感情,经常深入学校排忧解难,给教育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县直部门对教育的事从不推诿,为巴东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六)正视困难,深化改革,是推进高中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高中教育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师资短缺。师资的质与量都不同程度制约了我县教育的发展。以高中教育为例,10 多年来学校自聘了 98 名教师,其间流失了 85 名骨干教师。二是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仍然突出。从我县情况看,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增加,上重点线、本科线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但上不了好学校的学生绝对数年年增加,显示出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三是教师的待遇偏低。十年来,我县外流高中骨干教师 85 人,外流的主要原因是住房问题、待遇问题。四是办学条件改善压力很大。按照国家办学的标准和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县高中配套建设的压力很大,特别是避让搬迁的巴东一中资金缺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