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73、74 页, 11-20 各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11-20 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 1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学习比 10 更大的数,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的物体的个数。2、知道 11-20 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
2、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 11-20 各数的组成。2教学难点: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二、教法和学法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等。从学生的学来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三、教学过程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1、以旧引新,引出课题;2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3、系统练习,巩固提高; 4、总结评价,领悟体验。第一环节:以旧引新,引出课题。我创设师生做手势数数,复习旧知:从 1 数到 10 ,再从 10
3、数到 1。 “我们已经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 10 大一些的数。 ”从而引出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 。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学新知。(一) 数的组成和读法在数的组成和读法的教学中,摆小棒是主角。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首先,我让学生数出10 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知道 1 捆就是 1 个十,10 个一是 1 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1,因为有 1 个十和 1 个一,所以读作:“十一”。 (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
4、是 11,读作“十一”。 ) 。如此类推,数到 19 时,我觉得 19 到 20 是教学上重要转接点,于是我提出了问题:再添 1 根是多少呢?大家认真地数一数、想一想。数到 20时,再把 10 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2 捆是 2 个十,就是 20 。这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不仅能在 10 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 20,并且直观地了解 11-20 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会读各数。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11-20 的手指游戏”作为练习。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举起十个手指,另外一个小朋友举起几个手指,合起来就是十几。设计这个手指游戏不仅使学生练习
5、的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使用方便,对课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辅导很有帮助。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每个小朋友都动起手来,具体形象,很符合一年级学生好玩的性格特点。 (二)数的顺序和大小首先,我会让学生把直尺上 0-20 的数读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解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然后,向学生提问:(1)13 前面的一个数是( ) ,后面的一个数( ) 。(2)19 的相邻数是( ) 、 ( ) 。(3)15 在( )和( )的中间?(4)比 15 大又比 20 小的数是那几个? 接着就是学生找出数学书的第 8、12、17 、20 页,这是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三环节:系统练习,巩固提升。在一节数学课中让学生动笔练习是很必要的,在这里我设计了几道既有针对性又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做。有数一数,读一读,比一比,圈一圈,连一连等有趣的习题。第四环节:总结评价,领悟体验。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互相谈谈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么值得表扬或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四、板书设计11-20 各数的认识10 个一是 1 个十 2 个十是 20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是 11,读作: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