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力循环澄清池.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62770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力循环澄清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力循环澄清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力循环澄清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力循环澄清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力循环澄清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 力 循 环 澄 清 池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水处理构筑之一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1、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的原理及构造 2、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艺流程 3、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日常运行与管理。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澄清池,澄清池的分类及优缺点。一、定义、分类、 优缺点:1、澄清池是把混凝及絮凝体与水分离的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简 化了水处理的工艺。2、澄清池的分类澄清池可分为:悬浮泥渣型和循环泥渣型。循环泥渣型可为: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我们公司的水厂就属于第二种。3、优点:、构造简单无需复杂的机电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缺点: 、水头损失大;、药耗高;、

2、排泥系统较复杂 。澄清池的适应浊度在 1001500NTU,单池处理水量一般 50400m3/h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原理及构造(一)工作原理:利用进水管水流中的功能,促使泥渣回流,达到加速混凝澄清的目的。(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本构造: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本构造可为进水管、水力提升器(喷嘴、喉管),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伞形罩、分离室、出水管、排泥系统。1、进水管有三种进水形式:从池底部进入 沿锥体内壁进入从池体外壁进入。我们公司的水厂属于第一种进水形式。2、喷嘴与喉管喷 嘴是进 水能量转 化成高速动能的装置。流速为 7-8m/s喉管是 进 水与活性泥渣 进行瞬时混合的场所,流速为 2-3m/

3、s 混合时间为 0.5-1 秒喉嘴距及调节装置: 喷嘴与喉管的距离称为喉距。通过操纵盘来调节。喉距对泥渣回流量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为喷嘴直径的 2 倍。开始使用时调整,一经确定很少改变。3、第一反应室促使来自喉管的原水与活性泥渣回流水混合,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在一定接触时间内形成矾花。停留时间为 15-30 秒。4、第二反应室促进完善絮凝,使水进入分离室。停留时间为 110-140 秒5、伞形罩作用:迫使分离室活性泥渣沿伞形罩下缘回流到池底。防止第二反应室出流后直接被喉管射流,而吸入喉管造成短流现象。6、分离室实现清污分离的场所,清水向上,污泥向下。在澄清池内总停留时间为 1.2-1.5 小时。

4、7、出水管沿外圆周内侧作环形集水形式。8、排泥系统较小澄清池采用底部放空管,较大采用污泥斗。水厂采用底部放空管。三、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艺流程原水经进水管从池底部进入,经喷嘴高速射流入喉管,并在喉管下部的喇叭口附近形成低压区而吸入回流的泥渣。在喉管中进行快速而剧烈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室,再溢入第二反应室完成吸附和凝聚。从第二反应室流出的泥水混合液,在分离室中进行泥水分离。清水向上经集水槽收集后流出澄清池,泥渣一部分进入泥渣浓缩室,经浓缩后定期排出池外,另一部分被吸入喉管重新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四、水力循环澄清的运行管理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勤 检测、勤观察、勤调整” 特别抓住投药适

5、当、排泥及时两个环节。(一)运行前的准备1、清除池内积水和杂物,检查各管线阀门是否完好。2、测定原水浊度、PH 值,试验所需投加混凝 剂的量。3、将喉距调节到 2 倍喷嘴直径的位置。4、当原水浊度在 200NTU 以下时,应准备好 500-1000kg 黄泥。5、初运行时备药量为正常运行 3-4 倍。(二)启动运行1、原水浊度大于 200NTU 时,不加黄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3,混凝剂的投加量 为正常投加量的 2 倍,即成活性泥渣。2、当原水的浊度小于 200NTU 时,放一部分黄泥进入第一反应室,池子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 70%,其余黄泥依浊度逐步加入。混凝剂投加量为正常投加量 2-3

6、 倍。3、当澄清池开始出水,要仔细观察分离室与反应池水质变化情况。4、池子出水后,水质不好,应放掉,不能让其进入滤池。5 测定各取样点的泥渣沉降比,泥渣沉降比反应了反应过程中泥渣的浓度和活性。泥渣沉降比的测定方法:取 100mL 泥渣水放入 100mL 量筒中,沉淀 5 分钟后,沉淀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即为 5 分钟沉降比。若 喷嘴附近泥渣沉降比增加较快,而第一反应室增加较慢,说明泥渣回流量较小,应调节喉距增加回流量,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若两 处泥渣增加相仿,表明已形成泥渣回流合适,可以停加泥,将药剂投加量逐渐减少到正常状态,池子投入正常运行。6、如果两座池子一座形成活性泥渣而另一座没有形

7、成时,则可以利用已经形成活性泥渣的池子,通过排泥系统把泥渣输入未形成泥渣的池子。直到形成为止。(三)正常运行1、按规定按时做好测定工作。测定原水浊度、出水浊度、PH 值,原水水 质波动大时增加测定次数。2、以试验室试验投加量为依据,结合实际运行经验,总结出各类原水浊度与投药量之间的规律。3、当原水 PH 值过低时,应加碱调正。4、每 1-2 小时测定第一反应室出口与喷嘴附近沉降比,原水浊度高,水温低,沉降比要控制的小些,相反要控制的大些,一般当沉降比达20%,应排泥。5、及时掌握好进水压力和流量变化规律。进水量大影响水质,水压过高,过低影响泥渣回流量。在增加进水量前 30 分钟,就要增加凝聚剂

8、,并排除部分泥渣以降低泥渣高度,然后逐渐增加进水量。6、必须掌握好气温,水温等外界因素对运行的影响。7、及时排泥,使池内泥渣始终保持平衡。一般沉降比正常值为 10-20%,排泥时间 2-4 小时一次,一次历时 1-3 分,大排泥每天一次,历时 10 分钟。8、浊度低,腐殖质含量高的原水的处理。当原水浊度在 10-30NTU 或原水腐殖质含量较高不易净化,出现泥渣层上浮,矾花随水带出池子,采取措施应适当投加黄泥,促使矾花变得重而结实,加速沉降适当减少进水量不使大量矾花上浮。对腐殖质含量高,引起水质变坏,应加氯对腐殖质进行氧化,促进凝聚,投加其他一些助凝剂。(四)运行中的故障及处理方法故障情况 原

9、因 处理方法清水区细小矾花上升,水质变浑第二絮凝室矾花细小,泥渣浓度越来越低。1、投药不足2、原水碱度过低3、泥渣浓度不够1、增加投药量2、调整 PH 值3、减少排泥量矾花大量上浮,泥渣层升高,出现翻池。1、回流泥渣量过高2、进水量太大超过设计流量3、进水水温高于池内水温形成温差对流。4、原水中大量藻类繁殖,PH 值升1、缩短排泥周期,延长排泥时间2、减少进水量3、适当增加投矾量彻底 解 决 办 法 是 消 除 温 差4、预加氯除藻5、适当投加黄泥,加速矾花下沉絮凝室泥渣浓度过高,沉降比在 20%-25%,清水区泥 渣 层 升 高 ,出 水 水 质 变 坏 。排泥不足 增加排泥量分离区出现泥浆

10、如蘑菇状上翻,泥渣层趋于破坏状态。中断投药或投药长期不足迅速增加投药量(比正常大 2-3 倍)适当减少进水量清水区水层透明,可见2m 以下泥渣层出现白色大粒矾花上升。加药过量 降低投药量排泥后第一反应室泥渣含 排泥过量或排泥闸阀 关紧或检修闸阀量逐渐下降。 漏水底部大量小气泡上穿水面 ,有 时 还 有 大 块 泥 渣 上 浮。池内泥渣回流不畅,消化发酵放空池子,消除底部积泥(五)停池后重新启动长时间停池后,池内泥渣已被压实,在重新启动时应首先开启池底放空阀,排池底泥渣少量,使底部泥渣有所松动,然后进水,同时要适当增加混凝剂加注量,待出水稳定后再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六)巡回检查制度1、澄清池巡回检查应按规定路线,每小时进行一次,巡视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主要的内容有进水状况,出水水质,出水浊度控制在 8 度以下,各种设备闸阀有无异常。2、澄清日报要填写清楚。3、澄清池的检修:澄清池最好每年放空一二次进行检修,检修的内容有:彻 底清洗池底及其附属设备维护 各种 闸阀及其附属 设备检查各取样管是否堵塞检修时间宜放在用水低峰季节进行,并认真做好检修记录。以上是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处理工艺、构造及日常维护管理的情况,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经验丰富操作人员使我们最好的老师,希望通过此次的学习和大家共同进步,为水务的明天再接再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