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橡树,舒婷,06 汉(本)1班,朱 清,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诗中,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否定了传统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构思巧妙,立意新颖。以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利用各种意象来表述了诗人自己的爱情憧憬,即木棉与橡树的爱情。该单元是诗歌单元,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分析,知识目标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这首诗中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意象运用、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
2、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以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并希冀由此赢得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教学目标,我用一课时完成这首诗的教学。根据课文特点,结合我对教材的认识,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这首诗在第一层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第二层,第一层的“破”是第二层“立”的基础,第二层是作者立意之所在。这对高一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教学重点: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教学难点:如何鉴赏现代诗的能力培养。,教法择用,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但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产生高度有效的作用。
3、所以我不仅运用传统的诵读导学法、讨论点拨法、目标练习法等教学法,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学习。,诵读导学法析示例,给方法。“三分诗七分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披文入情,析文明理。我通过交替运用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让学生读出诗味,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教师示例分析、找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体会诗歌的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讨论点拨法互动学习,建构知识。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点拨。这种通过学生相
4、互讨论、教师点拨而产生顿悟的方法,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多媒体教学法搜集信息,探究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我将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目标练习法找规律,练能力。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根据本课的目标,设计了反馈训练题,以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教法择用,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
5、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法将贯彻课堂始终。我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去探究、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同时,探究如何从“形象、语言、技巧、思想”等方面鉴赏一首诗歌的方法。 合作互动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生为本,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了大量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活动的时间。采用四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第一步:设疑导课,引趣激情。,第二步:初读感知,整体欣赏。,第三步:精度领悟,
6、品位鉴赏。,第四步:学一悟三,迁移拓展。,教学流程,我以语文的学科特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互动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设疑导课,引趣激情-初读感知,整体欣赏-精读领悟,品味鉴赏-学一悟三,迁移拓展。,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如果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或体验出发去学习,那么一切学科都会变得令人感兴趣。在导课时,我抓住高一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心对爱情常有一种期盼和憧憬的心理特点,伴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引用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生下来并不是完整的,于是我们终其一生的时间寻找我们那遗失的另一半。”这句话,导引出一个永恒且敏感的话题:爱情是什么?列举古今中外一
7、些名人对爱情的论述(投影片),然后设问:同学们认为爱情应该是什么?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致橡树。由此引出课题和作者。此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疑惑:真的,什么是爱情呀?学生有了这种心理疑惑,就会引发学习本诗的兴趣和激情,就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就会很快与阅读的文本产生共鸣。,第一步,第二步,(一)走进作者通过投影片简介作者及致橡树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把握本诗的内容、主旨和写法。 (二)破题初读引导学生破解本诗歌的标题:致橡树中的“致”即给予;标题致橡树是一封信,即是一封写给“橡树”的信。学生在明白题意后,随即提出思考题:是谁写给“橡树”
8、的“信”呢?她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 用这两个思考问题引发学生阅读这首诗歌的兴趣后,便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跟着朗读示范轻读这首诗,要求用笔画出诗中所写的具体物象,抓出能标志诗歌层次的关键句:“不,这些都还不够。”并引导分析此句之前是第一层(即前13行),之后是第二层。让学生明确诗人在第一层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第二层,即立,作者确立了理想的爱情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诗眼)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层次的基础上,宏观把握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整体美。,第三步,(一)精读品味第一层(1-13行): 1、我先安排女生朗读第一层,同时提出思考问题:“作者
9、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抓住诗中首先出现的“凌霄花”这一意象,从物象、物象特征及象征意蕴几方面,重点示例分析(见课件),让学生懂得通过意象去把握诗句的方法。(析示例,给方法) 随后教师总结归纳语言、意象、特征和意境之间的关系(见课件)。(找规律,练能力 ) 2、然后引导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对第一层中其他意象的分析。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第一层其他物象及其特征,依据上述方法是对具体意象进行分析。(见课件) 在学生汇报自主、合作学习成果后,教师追加一问(或学生质疑):“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给予归
10、纳点拨。(展示)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3、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第一层,并引入第二层。,(二)精读品味第二层(1421行):1、由全班男同学齐读第二层后,学生运用学习第一层的方法,带着一组问题分组思考、讨论,自主、合作学习。这组问题是:“我”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作者为什么要用木棉来表达情感,而不选择美丽的花朵?请同学们从第二层的诗句中找出具体物象和特征。(见课件)2、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分片段朗读,并对第二层中的相关诗句分别点拨分析,让学生明确其内含。(三)领悟鉴赏,
11、总结全诗: 精读品味全诗后,对这首诗表现的主旨和写作艺术进行总结,并播放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致橡树动画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第三步,第四步,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乎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了第四步:学一悟三,迁移拓展我在课内推出“巩固练习” 、“比较阅读练习”和以“爱情的新认识”为话题讨论三道拓展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这一环节,使教学实现由此及比、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感情得以升华,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延伸课堂 此
12、外,我们谈及当代诗人舒婷时,就不能不谈及朦胧诗派。因此,我在这节即将下课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网址,提倡学生利用课余去探究学习朦胧派诗人的诗,体会其特点;还提供一道写作题给学生:以橡树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鼓励他们说出想说的话。我这样做,语文课堂得以进一步延伸,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拓展学习,深入探究,实现课内与课外、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训练写作能力。,板书设计,否定,(传统爱情观),肯定,(新型爱情观),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独立,平等,互助,木棉的自白,破,立,此板书设计,秉承了科学、简洁、直观、大方的原则。既准确、精炼地把握了整个文义,又方便了学生记忆。真正地做到了使学生学有所获,一课一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