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原理,夸美纽斯-孤独的拓荒者,教育主要观点:,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胎教以及学前教育的内容。此书虽然论述的是家庭条件下的学前教育问题,但后来给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培尔以重要启迪,并构成其学前教育理论的中心思想。泛智学校是夸美纽斯以泛智论为指导,为其在匈牙利建立的实验学校所拟定的实施计划。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这一理论适应了弘扬理性、
2、尊重知识的时代潮流,表达了重视普及教育。普及知识的民主精神。这一计划部分地被付诸实施,其中许多观点和措施成了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主张,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并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 6岁前属幼儿教育阶段,” . 612岁为初等教育阶段,入国语学校受教育,“应当把青年人终生有用的事物”教给他们。 1218岁应入拉丁文学校,“学生应学会四种语文,应当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18岁以后成人了,应施以大学教育。,他说: “对整个人类来说,整个世界就是学校”, “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就是学校”。让各种年龄的人去做他能做的事,让人终生都有东西学,有
3、事要做,才能获得成功。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这种主张和体系至今为我们所沿用。,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教师的职位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的”、光荣的职位。 在当时来说,这是一种对于教师的新的进步的观点。因为在此以前,教师的职业,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没有受到尊重。 夸美纽斯要求一方面居民要尊重教师,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应当明白他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充满自尊感。,夸美纽斯向教师提出较高而正确的要求。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一切善行的公正、
4、积极、坚决的活的模范。他要求教师要以整饬的生活的榜样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他们“是用了最大可能的小心选来的,具有优异的德行”。他应爱护自己的事业,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考虑和鼓励儿童的学习兴趣。 他要求教师要做到能激发“孩子们求学的欲望”他们必须“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他还要求教师要把教育事业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就是要“把训练心智的艺术奠定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上面,使我们能够得到可靠的与准确的进步。”,读后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确实赞同很多学者的观点,夸美纽斯是一位孤独的拓荒者,他十二岁失去父母。在当时由于瘟疫和战争,他失去他的妻子和孩子,因此在生活上他是孤独的
5、。在书中,夸美组斯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但他针砭时弊地指出旧式学校是恐怖的场所、儿童才智的屠宰场! 一方面,他认为,教学是一门讲究规律、规则的“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或原则就是效法自然,从自然那里得到教育人的启发,他还根据实践经验归纳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他认为教学又是一门复杂的技艺,需要教育者掌握高超的教育艺术,这样才能让教学不至于成为一件乏味的事而易为儿童所乐意接受。教师职业是崇高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来说认可度较低,但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正印证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作为未来老师的接班人,也应该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思考。,作者用引证自然的方式总结了教学法方面的丰富的历
6、史经验。 夸美纽斯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具有时代局限性,但他总结的经验弥足珍贵。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经过300多年的考验,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洛克,教育主要观点,洛克的教育思想与他的政治观和哲学观是密切联系的。 在政治观上,洛克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君权神授”论,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 背景:洛克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和财产的绝对主人”,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是人的“不能变更
7、”和“无从否认”的天赋权利。为了防止有人侵犯天赋权利,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和安全,人们便通过协商,订立契约,建立政府,并转让出一部分权利给政府以保护人民的权利。如果政府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人民就应当收回权利。因此,应当监督和制约政府的权力。为此,洛克提出了“君主立宪”和“分权制约”的思想,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由不同部门掌握,议会对国王的权利实行制约,各部门之间也对权利实行制约。洛克的政治观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绅士教育”绅士教育的理论来源于经验唯物主义认识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伦理观,和自由主义的宗教观和社会契约论的政治主张。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
8、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绅士需要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是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 洛克认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 这一教育思想提出的人才培养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满足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当时英国的教育界的主流思想。,具体方面,(一)德育 三育体系中洛克十分重视德行教育。他认为德行是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绅士教育的目标是要造就能按这些道德规范行事的有绅士风度的人。 (二)智育 智慧是“使得一个人能干和有远见,能去处理他的事力。”洛
9、克讲智育放在最后,认为知识只是“作为辅导更重要的品质之用”,以知识来发展理性,锻炼能力。 (三)体育 “健康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凡是身体精神都不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的。”,教育漫话开篇当中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是有用或是无用,十之八九都是受他们的教育决定。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指明人的发展受到教育的决定。把当时洛克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教育培养的人才教育观整合为实现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整体教育观,应辩证吸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讨论了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体育上讲究养
10、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培养独立自主; 德育上重视早施教、及早管教、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倡以理说教; 智育上提出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循循善诱使得幼儿主动学习,运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并注意兴趣的保持等。这些教学方法中的教学原则,即早教与及时、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原则正如现如今教育所倡导的,足以证明洛克教育思想的超前。洛克的儿童观,儿童白板说,儿童具有独立性,儿童具有理性,儿童具有发展潜能。,读后感,在读完洛克的教育漫话后,我有了不少体会: 首先洛克指出:“决不能把读书当作一种任务,亦不可使幼儿将读书看成一种工作。我们生来就是热爱自由的,所以我们对于某些事情之所以感到憎恶,原因只是因为别人把
11、这些事情强加给了我们,” 洛克认为:我们可以使儿童把学习看做一种游戏,看做一种消遣,倘若我们把学习变成一件光荣、荣誉、快乐和让人放松的事,或是把它当成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那么儿童一定会自己要求受教的。在我们素质教育的现阶段,这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反思,是不是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考试的高分或者只是有目的有用的东西才会去学习,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卢梭,卢梭,主要思想,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和教育等领域。这些著作虽然内容不同,但相互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其共同点是抨击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并寻求克服不平等的方法和途径。 政治观卢梭提出了
12、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主张社会契约论。恩格斯指出:“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脱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的政治思想实质上是以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为基础的,他把资产阶级的一切需要都看成是人的“自然本性”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新人便成为社会改造的重要的一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
13、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把人的一生分成几个阶段,详细论述了不同时期儿童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应注意的事项等等。 第一阶段称为婴儿期的教育(时间段为婴儿出生后的前两年)。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应以幼儿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 一方面,卢梭认为体质锻炼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他还认为“唯有健康的体
14、魄才能使人忍耐疾苦,勤于工作,获得幸福和延长寿命。” 第二阶段称为儿童期的教育(时间段为2岁12岁)。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教育重点是感官的教育。 第三阶段称为青年期的教育(时间段为12岁-15岁)。卢梭把这一阶段仍称为童年, 他把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放在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上。 第四阶段称为青春期的教育(时间段为15岁-20岁)。卢梭把这一时期的教育重点放在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上。 第五阶段称为爱情和婚姻家庭教育。卢梭以爱弥儿和苏菲相识、相爱再到步入婚姻的过程为例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中,卢梭还专门提及了针对女子的教育。他一方面提出女子应当受教育,一方面又指出女子所受的教育也不要太多
15、。卢梭认为女子应当是男子的附属品,他理想的女子形象是受过适当的教育的贤妻良母型的女子。,读后感,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父母道德素养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求父母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不良社会风气对孩子身心的损害。 儿童道德的培养,父母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的行为,对于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应该采取合适的、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尽量避免体罚。 父母应该把道德教育贯彻到生活中,从日常小事出发,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
16、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家庭和学校只有协调一致,共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对儿童产生更大的影响,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平,让他们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下健康的成长。,裴斯泰洛齐,主要思想,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口号。 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裴斯泰洛齐坚信: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贫困,改造社会。这是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裴斯泰洛齐吸收了卢梭的凄然教育理论的主要精神,他特别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按照儿童的天性及其发展顺序来进行教育。 他指出:儿童天赋力量
17、和才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天性,即教育要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的规律相一致。,主要思想,论要素教育和各科教学法 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的简化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要素教育。 有关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精华所在,是他的教学理论的核心。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要素,各育都能找到一定的最简单的要素作为实施教育的起点。 要素教育理论集中体现了裴斯泰洛齐教育民主化的要求。裴斯泰洛齐在要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初等教学法。不仅研究了各门学科的简单要素,而且还研究了各门学科的教学步骤,从而形成
18、了各门学科教学法。,论爱的教育和家庭教育 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裴斯泰洛齐提出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在裴斯泰洛齐看来,道德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它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母亲在儿童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裴斯泰洛齐认为,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赖的关系是教育的必要条件。第二,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有发言权,也最适宜进行遵循自然的教育。第三,教育应从摇篮开始,应从儿童生下来的时候开始。他提出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和学校教育内容一
19、样,包括四个方面:体育、德育和劳动教育。裴斯泰洛齐的贡献在于,他力图探索出一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并使每个家庭的母亲都可以运用的简化教学法,从而使每个家庭都可能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读后感,在看完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后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深厚的感受,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微信上较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学校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家长在家里面检查,很多家长就认为这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长没有义务做这个事情,裴斯泰洛齐就表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在孩子生活中扮演者非常重要角色,因此在今天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因该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康德,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
20、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主要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主要思想,重视教育的目的以及价值。 在整体上,康德接受了卢梭关于教育价值的看法,认为人只有
21、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成其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养成人的一种活动。因此,康德特别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 在教育目的上,康德除了主张教育要培养人的一般本性(普遍理性)、以人类的大同理想为目的以外,他还特别强调道德教育,认为最高的教育目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达,乃是道德的完善。 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在于超越现实、满足未来。 康德针对历史上关于教育的争论,尤其是对于教育是为了现实社会生活还是为将来做准备这一点,给予了明确的答复。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以人类的理想为目的,并主张把这作为一条原则确立起来,以便证明教育具有独立性和超越性。 把道德教育提到教育目的的高度来认识。 主张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引导。
22、陶冶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道德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信仰,是以理性为基础去指导思想和行为,故陶冶是一种以高尚的情感去规范、引导物性和感性,并达于知性和理性的良好教育手段。 肯定了智育的重要性,对体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读后感,康德的教育学说,一部分是从他对人类学的兴趣出发,阐明他对教育目的、身心保育及道德教育诸方面的意见;另一部分是受教育思想史特别是洛克和卢梭的思想的启发,对教育方法所发表的见解。 从他自己的哲学中,他提炼出了三个思想运用于教育:一是关于主体建构的哲学观念; 二是关于先验主义伦理学; 三是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 对于第一点,康德运用于分析教育目的,提出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具有和谐发展、
23、具有高度的信心和责任心的人的重要性;对于第二点,康德在道德教育中加以具体化,并运用他所习惯的“二律背反”表达方式,分析了道德教育的诸多方法利弊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对于第三点,康德将其转化为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并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上升过程,从教育方面去解决这个矛盾,就应倾向于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去选择相应的教育。 康德除了应用自己的哲学观去研究教育以外,也把自己思考哲学的方法论运用于分析教育,比如康德哲学中的“二律背反”思维方式充满着辩证法思想,对后来德国的唯心主主义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赫尔巴特,主要思想,四段教学法: 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
24、知识建立联系; 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以后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 1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 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全世界的中小学教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统觉概念: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我们内省了解的,只是一些感觉
25、、愿望和观念。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 统觉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新观念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引起旧观念的活动; (2)新旧观念的斗争或者联合; (3)统觉团的形成形成新知识; (4)新知识的强化; 统觉理念的核心是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意识阈:是指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越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1 意识和无意识区分的分界线; 2 说明新旧知识是如何能够相互结合的; 3 第一次提到了无意识的问题;,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赫尔巴特继承了前人,特别裴斯塔洛齐关于直观教学的主张。根据统觉的过程三个环节:感官
26、刺激观念的分析与联合统觉团的形成(获得概念),建立了三种教学方法: 单纯提示: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方法。当前刺激所形成的表象要能引起意识中或意识阈下与之相似的观念活动,那么,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和频率,单纯提示教学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分析教学:要形成观念的复合或融合,因而首先必须对不同的管你那和表象分析。综合教学:由单纯提示所提供的清晰表象和分析教学产生的对表象的区分、形成新旧观念的联合,读后感,赫尔巴特在论述四段教学法最后提到“方法”,即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以便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所教的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现在多数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略
27、了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体会到“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 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开展与理论知识相联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说说而已。,杜威,赫尔巴特实用主义,主要思想,(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
28、,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
29、、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五)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30、。 (六)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31、”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读后感,就我国的教育现状来说,虽然进行着的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还未脱离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大多数的学校还是以及哦啊是为中心,还是比较注重教材所起到的作用,使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与生活相脱离,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弥补了传统教育中不注重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现在许多国家的改革都要求实行个性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的注重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进行教育,这样就能更好的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然而我国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教育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人。 就我国教育缺陷问题来看,我们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有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第二个层次是创新教育是一种具有原则;第三个层次是创新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