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以来 人口发展情况及人口政策,02,建国以来人口发展情况,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建国以来,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
2、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建国以来人口发展情况,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 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但由于总人口基数庞大,这一阶段中国人口净增的绝对数仍相当可观,有计划、可控制的增长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 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
3、率出现回升。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建国以来人口发展情况,建国以来人口政策演变,应对人口问题的方法,06,“单独二孩”政策效应,适当提高生育率,适当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中国民主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家庭结构的平衡和个人的发展,减少“失独”问题的发生,缓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有利于释放一部分生育能量,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关于“单独二孩”政策的思考,任何政策的制定与施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生育政策也不例外。 与之前的生育政策一样,“单独二孩”仅仅是在防范新生人口骤然大幅增加、避免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压力骤然加大的前提下所做出的渐进性调整和阶段性完善的政策,它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家庭结构的平衡和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老龄化和出生性别比偏高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人口形势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新的背景环境下,未来还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启动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最终实现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城乡的所有家庭均可生育二孩的目标,以实现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