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 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激励理论-保健
2、因素理论 ) 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 组织目标的达到” 这两点联系起来。 3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级需要分为三类,即权力、交往和成就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组织有时因配备了具有高成就动机需要的人员使得
3、组织成为高成就的组织,但有时是由于把人员安置在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岗位上才使组织产生了高成就的行为。麦克利兰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这说明高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并且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激励员工成就需要的培训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和为在出现高成就需要的工作时培养合适的人才。 4 奥德弗的 ERG 理论 “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奥德弗认为,职工的需要有三类:生存的需要(E) ,相互关系需要(R) ,和成长发展需要(G) 。该理论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越为人们所渴望;较低层次的需要者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则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越渴望得到满足;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一再受挫者得不到满足,人们会重新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这一理论不仅提出了需要层次上的满足到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了挫折到倒退的趋势,这在管理工作中很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