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码相机入门刘恩惠 于 2010.03.16 09:05:25从 1990 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问世,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数码相机产业已经进步为一个成熟、多元的市场;如今放眼望去,着实是“品种名目繁多、型号眼花缭乱”。面对如此庞大、令人应接不暇的产品群,明确数码相机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对新人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谈完成像原理和取景方式之后,我们一起来“分门别类”。谈到分类,自然有不同的分类原则,对于如今热闹无比的数码相机产业而言,分类原则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或按使用人群分、或按价格档次分、或从品牌地域分、或按技术指标分别着急,让我们一个个说来。 按使用人群来划分专业级与民用(家用
2、)级 如果按数码相机的使用人群来划分,那么可以简单将其分为“专业级数码相机” 和“民用(家用)级数码相机”两大部分。顾名思义,前者适用于专业领域,对应用户是专业摄影师、摄影记者之类的人群;当然也可将影楼、摄影工作室之类也归纳入专业范畴;而民用(家用)级数码相机的消费群体则是专业群体以外普通用户。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新闻摄影、体育摄影场景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商业摄影、广告摄影场景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民用(家用)摄影场景 由于专业用户对相机的成像品质要求较高,对于出片印刷尺寸有高标准的需求,需要相机的瞬间抓拍能力更突出,而且还要兼顾耐用性、电池续航、抗恶劣环境等因素;所以专
3、业数码相机通常配备当时较为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采用尺寸相对更大的图像感应器、拥有高像素或高感光度,同时在机身自动化功能上优势明显,并且在外壳设计上采用很高的标准。相对而言,同时代的民用级产品则在各方面指标上都要相对落后一些。 在这里需要强调“同时代” 这一先决条件,因为专业相机所采用的数字成像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慢慢下放到后来的民用产品上,所以今天的民用相机在某些参数指标上超过两三年前的专业相机这是很常见的。不过专业机型在感应器尺寸、自动化功能、机身耐用性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厂商出于故意拉开产品间档次的考虑,是不会轻易下放到民用级产品上的。 到底哪个档次的相机可以归属到“专业级” 这个范畴,不
4、同消费力的人群对此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譬如对于一个卡片机用户而言,一台可换镜头的入门级单反相机可能就已经“很专业”了;但同样是这台单反,在一位发烧友或专业人士眼里可能连“玩具” 都不如。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希望能赋予“专业相机 ”和“民用相机”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参考。 专业级数码相机的界定参考 我们将成像画幅大于传统 35mm 胶片尺寸(超过全画幅)或带有电池手柄机身一体化设计的产品,界定为专业级数码相机;较大的感光元件尺寸或整合程度较高的机身设计是此类产品的两大特征。而诸如尼康 D700、佳能 EOS 5D mark II 以及索尼 a900 这类感应器尺寸达到全画幅标准同时不带一体化电池手柄
5、的产品,它们以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和适中的机身体积也赢得了部分专业人士(尤其是影楼、摄影工作室)的青睐,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受众群,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也可勉强算作专业级数码相机;但严格地说,把这类产品纳入“高档发烧级民用数码相机” 可能更恰当一些,将它们称为“准专业级数码相机 ”也未尝不可。专业类产品按应用侧重划分速度优先型与画质优先型 参照上述界定原则,在目前市售产品中符合“专业级数码相机” 标准的产品并不多,大体罗列如下:尼康 D3 系列、佳能 EOS 1D/1Ds 系列、宾得 645D、徕卡 S2、玛米亚 DM 系列、Phase One 645 系列、哈苏 H4D 系列等。 按应用侧重,这些专业
6、级数码相机大体可分为两大阵营。其一是以尼康、佳能为代表“速度优先型”;“速度优先”主要表现在超高感光度、超高连拍速度这两大指标上,因此这两大日本品牌的专业级数码相机在新闻摄影、体育摄影、野生动物摄影领域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并被广泛使用。其二是除尼、佳之外的那些品牌,这些厂家设计生产的专业相机均采用尺寸更大的中画幅图像感应器,注重图像的输出分辨率与画面品质,因此属于“画质优先型” 。在各类商业摄影、广告摄影场合,多半是此类相机的天下;问题在于,这类产品在高感光度与连拍速度方面就很难与佳能、尼康的速度优先型产品相抗衡了。就现状而言,想在中画幅数码相机上实现超高感光度、超高连拍速度并兼顾大分辨率与良好的
7、图像输出品质,的确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画质与速度这两大因素会更完美地结合在未来的高端数码相机上;事实上,“速度优先型” 相机的输出分辨率与画质也在逐渐提高,而“ 画质优先型” 产品在高感光度支持方面也在不断进步。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速度优先型”专业数码相机的代表 尼康 D3S 与佳能 1D Mark IV “画质优先派”专业数码相机的代表 宾得 645D、徕卡 S2 在这里有必要谈一谈可结合大中画幅胶片相机使用的“数码后背” 。数码后背是由图像感应器、数字处理系统组成的,通常也包括液晶显示屏;它是一个独立的数字成像模块,但必须依附于特定的
8、传统相机机身才能使用。在商业摄影领域,采用数码后背所能获得的画面细节、宽容度以及色彩表现均比“速度优先型” 专业数码相机更为优越,也更易获得大分辨率。当然如今的数码后背已不仅仅可以用在胶片相机上,诸如 Mamiya(玛米亚)DM 系列、Phase One(飞思)645 系列、Hasselblad (哈苏)H4D 这类新一代“画质优先型”产品采用的都是可换后背式的设计;对于这类专业相机,机身与数码后背是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的,譬如哈苏的 H4D 在销售时分为 H4D-40、H4D-50、H4D-60 等多种型号,分别表示采用4000 万、5000 万或 6000 万像素的数码后背。当然也有不采用这
9、种感光部件可拆卸更换设计的中画幅数码相机,宾得 645D、徕卡 S2 就属于这一类。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接在大画幅相机上使用的数码后背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使用数码后背的 “画质优先型”专业数码相机 上左-Mamiya(玛米亚)DM 系列,上右-Phase One(飞思)645 系列,下 -Hasselblad(哈苏)H4D显然,在专业领域不同的应用侧重也往往需要不同特点的产品 若注重画质并追求较大的图像输出分辨率,同时拍摄现场可以保证较好的光照条件,那么最好的选择是数码后背或“ 画质优先型” 专业数码相机;若对高感光度与高速连拍有较严格的需求或无法承受中画幅机型、数码后背较大的
10、体积,难以适应其较差的便携性,那么“速度优先” 机型自然是更好的选择。需要补充的是,并不是说“速度优先型” 的专业数码相机就无法在商业摄影、广告摄影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相反这类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类似的场合,事实上这完全取决于具体的拍摄要求;但“画质优先型 ”的数码相机却因某些关键指标的不足而较少被应用于新闻摄影、体育摄影领域。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摄影初学者们千万不要把专业相机当作万能灵药,以为有了专业级武器就一定能拍出好片。事实上,拍摄题材、光影条件、构图取舍、参数控制等,才是优秀摄影作品的关键所在;专业相机更利于创作,但好照片却未必只能出自专业相机。 民用(家用)类产品按设计构架来划分消费类
11、、长焦类、可换镜头类 民用(家用)数码相机是整个市场中最为庞大的一个分支,面对需求不同的消费群,厂家在结构设计方面自然有不同的侧重。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民用 DC 按设计构架可分为如下三大板块。首先是那些体积轻巧、便携易用的傻瓜式微型数码相机,我们习惯将之称为“消费类数码相机” ;与之相对的是体积较大、整体性能更强并支持镜头拆卸更替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除此之外的第三类则是“ 桥式数码相机”,它们相对消费类 DC 功能更为丰富,但无法更换镜头。 细说“桥式数码相机 ”“桥式相机”这个概念从胶片时代就已有之,它其实是“镜身一体化单反” ,也就是不能更换镜头的单反相机。这一设计模式在数码时代得以
12、延续,在保留了核心理念的同时结构上做了变化(基于电子取景而非光学取景),衍生为消费类数码相机中的一个分支,并被独立出来加以定义。这类相机以整合化、一体化为核心设计理念,比普通微型 DC 拥有更大的变焦范围,在造型上与单反接近但体积更小。因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固定镜头变焦比相对更大,所以也被称为“长焦机” ;从某种程度上,数码时代的“桥式相机”也可被认为是长焦数码相机的同义词。这三大设计构架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三个阶层的市场需求 消费类数码相机对应追求便携易用的主流消费群体;桥式数码相机针对那些拍摄要求较高,注重产品便携性、全面性但消费水平有限的用户;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则面向需求更全面的发烧级摄影爱好
13、者。当然,市场也在不断进化并被细分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类数码相机也开始注重自己的画质水平,甚至出现了采用大型感光元件的便携相机;而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体积也在日渐缩小,各类 EVIL 相机的涌现就是最佳例证。对于数码相机,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广阔。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民用(家用)数码相机主要分类 左上-消费类数码相机(便携式微型数码相机),右上- 桥式数码相机(长焦机),左下 -民用数码单反相机,右下-电子取景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按品牌地域来划分 日产、德产、韩产、国产等 目前拥有数码相机制造能力的厂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瑞典、丹麦及中国,牵涉的品牌可能多达上百个。但
14、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品牌都拥有自主设计制造的能力,部分厂家采用“贴牌” 方式经营自己的数码相机业务。下表所列出的是目前致力于数码相机营销的主要品牌(如有遗漏、错误,欢迎补充、批评)。 日本:佳能(Canon)、尼康(Nikon)、索尼(Sony)、奥林巴斯(Olympus )、宾得(Pentax)、富士(FUJIFILM)、松下(Panasonic)、理光(Ricoh )、适马(Sigma)、卡西欧( Casio)、雅西卡(Yashica)、三洋(Sanyo)、肯高(Kenko)德国:徕卡(Leica)、禄莱(Rollei )、柏卡(PRAKTICA)、爱克发(Agfa Photo)美国:柯
15、达(Kodak)、通用电气(GE )、惠普(HP )韩国:三星(Samsung)瑞典:哈苏(Hasselblad)丹麦:飞思(Phase One)中国:爱国者(Aigo)、明基(Benq)、莱彩(RICH)、纽曼(Newsmy)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全球主要数码相机品牌 目前主要的数码相机生产商都来日本,他们是当今全球最主要的摄影器材生产国与技术输出国。日本在这个领域的领先源于他们强大的微电子工业实力以及在相机设计制造行业摸索数十年所获得的经验积累。不过在早期开拓起步时,日本是通过对德国相机的学习与借鉴才在此后慢慢成长为市场主宰者的,因此不可否认德国相机品牌所具备的深厚传统;事实上德国在光
16、学技术领域一直是世界领先的。随着单反相机逐渐取代旁轴-联动测距相机成为 35mm 相机市场的主流,日本在单反电子化进程方面的日益精进让德国产品相形见拙;进入数码时代后,德国相机在市场占有率上更是无法与日系厂牌正面对抗。幸而眼下几个主要品牌依然在努力维护德国相机的尊严,尤其以徕卡的旁轴取景联动测距式数码相机为代表,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高端精品路线。而日本人对于德国品牌在光学领域的崇拜与依赖也至今延续着,获取德国一流品牌的光学技术或产品授权是不少日本相机厂商的期望;索尼与卡尔-蔡斯的联姻、松下与徕卡的合作,都体现出这一点。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SONY 与 Carl Zeiss 合作开发的单反相
17、机镜头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松下与徕卡合作开发的相机镜头 除了日本和德国之外,发明了感光元件并创造出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原型的美国,也曾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中间绝大多数功劳应记在柯达名下。他们一度是这个产业的早期开拓者与技术领先者,可惜随着日系品牌后来居上,柯达自身未能及时调整航向,如今已风光不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柯达仍在为包括德国徕卡在内的一些高端品牌提供优秀的图像感应器,同时也适时推出一些由其他厂商为其代工的便携式消费类相机,以这两种不同的角色生存于今天的 DC 产业中。 韩国的数码相机品牌以三星为代表,由于掌握了开发设计图像感应器的能力,他们也是目前数码相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尤其在推出属于自己的 NX 构架以及此系列的开山之作NX10 之后,他们的野心正在逐步扩张,本站之前已有专文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见 三星全新可换镜头相机构架 NX 系统技术概况与前景分析 作者: 刘恩惠 。而来自瑞典的哈苏则以及来自丹麦的飞思则是两个专业相机品牌,其价格高昂的产品并非入门级消费者所能企及,所以在此不做深入介绍。至于国产品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国产货无论在设计能力还是制造水平上,整体实力都还无法与日本品牌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放眼如今的数码相机行业 德国产品惯于走精品、奢侈品路线;来自美国的柯达则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中;韩国三星尚未形成大势;国产品牌整体实力
19、不济;唯独日系品牌既有技术保障又走多元化路线。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入门级用户在选购数码相机时还是应该优先考虑日产相机。 按机身大小厚薄分卡片机、口袋机、砖块机 数码相机的体积有大有小,按其厚薄、大小有卡片机、口袋机、砖块机之分。数码相机的体积与厚度从一定程度上是由其采用的图像感应器大小而决定的,同时也和法兰焦距(镜头卡口到成像面的距离)长度有关。相机感应器的尺寸越小镜头成像圈则越小,设计镜头时也就越容易控制尺寸;而法兰距越短机身设计厚度越容易变小,机器也就越轻薄。下图便说明了短法兰距对缩小机身尺寸与厚度的重要性。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三星 NX 构架相比传统 DSLR 的短法兰距优势 所谓
20、“卡片机”是指机身尺寸较薄的一类相机产品,它们同时具有外观时尚、重量轻巧、携带方便等特点。为了进一步缩减机身厚度,这类相机通常采用潜望镜式镜头设计,因此变焦倍率不会很大;卡片机的手动调节功能也通常较弱,因此大体上属于披着时尚外观的傻瓜式数码相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机身厚度仅为 22mm 的卡片式数码相机 “口袋机”与“ 卡片机” 一样,也属于便携式微型相机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 “卡片机”之外的便携相机都可归入“口袋机 ”行列;两者之间并无特别明确的区分指标,但一般来说卡片机特指那些机身厚度特别薄的机型。不同档次的口袋相机在功能和参数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其中大部分产品面向中
21、低端用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便携相机拥有比较完善的手动控制功能,因此能受到准专业用户的青睐。随着技术的进步,甚至某些变焦比很大的长焦相机在体积上也能被控制在较小的尺寸内。而随着 M4/3 规范的发布,反光板不再是必须部件,这让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也拥有了小型化、轻薄化的可能,目前这类 M4/3 相机已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与用户的认可。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微型长焦机 拥有 30 倍光学变焦的奥林巴斯 SP-800UZ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奥林巴斯 Olympus Pen E-PL1 相机 - 与 E-P1 对比 至于“砖块”,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体积和厚度都比较大的相机。譬如我们上一篇所提
22、到的那些“ 速度优先型专业单反数码相机” ,就是“砖块机”的典型。为了获得更优异的性能(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充沛的电力供应)、能够与长度、口径较大的专业级镜头在体积上彼此匹配,同时顾及专业用户的使用手感,这类产品通常采用较为宽大厚实的机身并带有电池手柄一体化设计,其坚固耐用程度也自然出类拔萃。当然,并非所有单反相机的体积都会很大,入门级产品在机身设计上就会采用较为紧凑、实用的设计,以控制成本;不过因自身结构使然,其外形尺寸上仍普遍要比口袋机更大、更厚。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砖块机的典范 机身最大厚度达到 80mm 的佳能 EOS 1Ds Mark III 按机身外壳材质分金属机身、塑料机身、
23、混合机身 相机机身外壳所采用的材质主要有合金金属、工程塑料两种。金属机身重量更大且不易磨损、掉色,握持手感也相应更佳,对部分产品还会有提升美观度的作用,因此通常用于各个机种内的中高端型号。塑料机身也有自己的优势,毕竟其较轻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使用者的体力负担,同时也可借此适当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当然,也有一些产品采用两者混合搭配的设计,以达到某种平衡。虽然理论上,金属机身的耐用性比塑料机身更有优势,但作为消费者无需过分担心塑料机身的坚固程度,应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消费预算来加以理性选择。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NIKON D3S 采用的金属机架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使用时间较
24、长后,机身外表的塑料部分难免会出现磨损、掉漆等现象 顺便提一下,在某些相机的外壳上,厂家还会以加贴橡胶蒙皮的方式来改善用户的握持手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甚至避免相机机身外表在长期使用后受磨损的程度;通常,越是高档的机型,其蒙皮面积越大。下图对比了佳能 EOS 1000D 与 EOS 7D 两款产品的外观,前者作为该品牌数码单反产品线上最低端的型号,其机身工艺明显逊色于中高端产品;这类外观塑料感比较强的型号,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塑料拖鞋” 。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佳能 EOS 1000D 与 EOS 7D 在外表蒙皮面积上差异明显 按机身颜色分黑色、银色 彩色 今天的数码相机机身不但有
25、黑色、银色这两种传统色调,很多品牌都在走“多彩路线” 以激发更多入门级用户的购买欲望。譬如佳能的 IXUS 系列就明确打出“ 你好,色彩”的旗号,推出各种不同颜色的便携式微型数码相机的同时展开相关的市场营销活动。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佳能“你好,色彩”主题广告营销活动海报 事实上,在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多彩外壳已经是一种设计潮流,因为这个阶层的消费者在选购时对机身色彩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在较高端的数码单反市场,虽然沉稳朴素的黑色外壳仍旧占据绝对主流,但也出现了宾得 K-x 这样的大胆开拓者,厂方宣称为这款产品准备了高达 100 种色彩组合供日本本土消费者选择,甚至还推出过一个 100 台限
26、量的“KOREJANAI ROBOT 特别版 ”,外表绝对堪称“五彩缤纷”了。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色彩多样的 SONY 卡片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宾得 K-x 的 100 种颜色组合方案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宾得 K-x KOREJANAI ROBOT 特别版 还有一些产品,厂家会为其搭载可更换的外壳面板,用户在使用这类相机的时候便可以自由选择机身的色调;譬如佳能公司 2009 年推出的 PowerShot D10 三防数码相机就带有此类设计。而上面提到的宾得 K-x,更是允许用户自行更换不同色彩的手柄橡胶蒙皮,厂家为消费者准备了八种选择。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佳能 PowerShot D10 相机以及附带的三款可换面板 大多数时候,同一机型不同色彩的款式在功能和参数指标上没有任何差异,所以颜色因素基本不会成为厂家刻意抬价的因素。但所谓“物以稀为贵” ,某些基层经销商可能借用户选购时对色彩有指定需求而对相关款式故意抬高报价,对此消费者应予以警惕并理性对待。当然,在中高端市场,色彩元素有时候也会被厂家刻意用来搞促销;譬如为某款经典机型推出与普通款式主色调不同的 xx 限量版就是常用的手段。这种限量版的身价往往要高于普通版,此类官方抬价表面上看合情合理,归根结底则是一种商业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