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3讲义编号 10sh10hx003学员编号:sh9zf543 年 级:初三 课时数:3学员姓名:伍悦铭 辅导科目:化学 学科教师: 韩陈课 题 图像专题训练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0-11-27 (19:30-21:30 )教学目的1. 准确理解图像的四个点的意义,解好图像题。2. 通过图像分析,能够进行必要的计算。3. 通过图像题,能够进行必要的推断。教学内容【典型例题】例 1、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C
2、、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食物里的营养成份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例 2、将消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加入溶质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A、 B、 C、 D、例 3、100mL 水(密度为 1g/cm3)与 100mL 酒精(密度为 0.81g/cm3)混合均匀,所得溶液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40% B. 50% C. 44.4% D. 无法判断例 4、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的氯化钠质量(n)和溶液的质量分数(m )的关系变化为( )若纵坐标改为溶解度,则(
3、 )A B C D5.现有一杯 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 60 D. 加入一定量的水6.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温度 0 30 60 90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物质甲 13.3 45.8 110 202乙 35.5 36.0 37.1 38.1丙 0.18 0.16 0.12 0.08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 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
4、为饱和溶液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例 7、已知氯化铵在 20时的溶解度是 37. 2 克。在 20时,配制 1000 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和水各多少克?例 8、在 20时要把 40 克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氯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克?例 9、把 200 克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从 50降低到 10,计算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已知氯化铵在 50和 10时溶解度分别为 50 克和 33 克)例 10、右图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_(填“” “”“” )B 物质的溶解度。t 3时,将 50gA 物质溶于 150g 水中
5、,得到的溶液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要从 A 和 B 的混合物中提纯 A,可采用_方法。例 11、右图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随温度升高,a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是_。曲线 a 和 b 的交叉点 M 表示的含义是_。37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_g。80时,40ga 物质溶解在 50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 。ab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12.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水
6、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 1 个水分子由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C.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D. 水分子不能再分把握四个点 解好图像题化学图像题在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机率很高。那么怎样才能解好图像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弄清考查的是哪方面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量作了哪些说明,实验进行的程度如何等等;其次要看清横纵坐标轴(也称 x、y 轴)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再有就是对整个函数图像进行多角度认真地分析,这是解好图像题的关键环节。解好函数图像题关键在于把握住它的四个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下面以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为例,对这四个点分别加以说明。一、
7、起点起点是一个函数图像中必备的一个点,它的位置可在原点、x 轴或 y 轴上。在判断一个图像是否正确的时候,起点往往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例 1、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 T下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为零,因此溶液的起点不能在原点也不能在 x 轴上,单凭这一点本题正确答案已经明确,选择 B。况且,不饱和溶液蒸发水分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选项 B 整个图像与实际相符。例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
8、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练习:1.A、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一烧杯盛有 60时含 A、B 两种溶质的溶液,且杯底尚有少量A、B 固体,若让其冷却到 20,则【 】A.溶液中 A 的浓度减小,B 的浓度增大B.溶液中 A 增多,杯底固体 B 减少温 度0甲 乙 甲 乙冰 水C( )溶解度(g)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C.溶液中 A、B 都减少D.溶液中 A 的浓度不变,B 的浓度增
9、大2.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 XgKNO3 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 KNO3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A B C D3. 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B.t1时,a 点表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克,由 t2降到 t1时析出的晶体一样多二、折点顾名思义,折点是指图像在变化过程中方向发生了大的转变的那个
10、点。它的出现往往是两个变量中某一变量单方面停止造成的。如上题选项 B 中,溶液达到饱和后虽然继续蒸发水分但质量分数不再变大,所以出现了折点。如果图像涉及化学反应,折点通常是该反应的结束点。对折点的分析关键在于理解该点坐标的含义。三、交点图像题中有意义的交点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表示溶液 pH 变化的函数图像与表示中性( pH=7)的虚线,有无通过交点或是否穿越,能够判断溶液是由酸性变成了碱性还是由碱性变成了酸性;(3)如果一个图像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与 x 轴相交,则表示该点 y 轴取值为零。比如,y 轴如果表示的是溶液的导电
11、性或沉淀质量,该点则表示此时刚好不导电或沉淀刚好消失。例 3、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b、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2) 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3t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解析: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b、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即为交点的温度 ;比较 时1t3t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看 所在虚线与图像所成交点的高低,交点由高到低的顺序即为溶解度由大3t到小的顺序,所以 。cba四、终点终点也是一个函数图像中必备的一个点。不过利用终点直接解题的情况几乎没
12、有,更多情况下是利用其与起点或折点所形成的图像的趋势来解题。例 4、将室温时,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而 b 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 b 晶体,则能正确表示 a、b 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解析: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室温升高温度后,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曲线形状应为下降型;b 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 b 晶体,说明 b 溶液不饱和,即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溶解度曲线形状应为上升型。从 A、B、C 、D 四个图形看,只有 C 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解决好图像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并不是每个图
13、像都有折点和交点,每个点的应用也不是孤立的,很多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2)在强调点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点间连线,有好多题目的解答都与图像的变化趋势有关;(3)解决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4)图像题中“较难”的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如有的图像题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结合,有的与物质共存、实验的考查相结合,有的与物理学科相结合,还有的在一道题目中涉及了多种操作等。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图像题例 5.镁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综合练习】1.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W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蒸发
14、时间(t)的关系是【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2.A、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一烧杯盛有 60时含 A、B 两种溶质的溶液,且杯底尚有少量 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 20,则【 】A.溶液中 A 的浓度减小,B 的浓度增大B.溶液中 A 增多,杯底固体 B 减少C.溶液中 A、B 都减少D.溶液中 A 的浓度不变,B 的浓度增大3.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 XgKNO3 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 KNO3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
15、是【 】A B C D4. 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B.t1时,a 点表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克,由 t2降到 t1时析出的晶体一样多5.下列四个图像反映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用相等质量
16、的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6、右图表示 X、Y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Y 都是易溶物质B、t时,X、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7.右图是 M、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往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agM 和 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 M、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 M 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 N 的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 t1时,M、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 M、N 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
17、t1时,M、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 M、N 的饱和溶液课后作业1. 下列四个示意图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地滴入蒸馏水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C. 向一定量的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里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D. 在恒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酸钠固体2.下列四个图像反映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0 t1 t2 温度/a NM溶解度/g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
18、1smart.orgC.用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3、小刚同学绘制了图 4 所示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 物质在温度为 t2时的溶解度是 ;温度为 t1时,A 物质与 B 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能比较”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 NaCl 和 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4 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4、右图表示 X、Y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Y 都是易溶物质B、t时,X、Y 的饱和溶液中溶
19、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X、Y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X 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 Y 的多D、当 X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Y 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X5.右图是 M、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往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agM 和 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 M、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 M 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 N 的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 t1时,M、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 M、N 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 t1时,M、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 M、N 的饱和溶液6 .KCl 是常用的化肥,下图是 KCl 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0 t1 t2 温度/a NM溶解度/g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精锐教育网站:www.1smart.org(1)a、b、c 三点中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点。(2)40时,1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Cl g。7. 下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出 CO2 不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 的质量(横坐标)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纵坐标)关系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