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少儿美术教学中的色彩与性格新丰县第三中学 戴惠群【论文摘要】大自然的色彩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通过生活经验和思维联想,赋予了色彩丰富多样的性格特征。美术教育是一个从抽象,到象征,再到写实的过程,少年儿童在美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应用非常大胆、泼辣,教师需要很好的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合理使用和搭配色彩以及应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利用用色彩自身的视觉美感,表现独特的情境,让画面和谐而具有美感,并能散发良好的精神品格,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发展个性,体验生活。【关键词】画面色彩,性格特征,调和,联想,心理,表现力,人文精神【正文】我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色彩把
2、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绚烂多姿,色彩和我们的情感和个性融合为一体,传达人们的爱意,宣泄我们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孩子天生就是个色彩的精灵,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也会不由自主地与色彩进行亲密的接触,随手拿起工具就能够在画纸上、墙壁上、黑板上大显身手,斑斓的色彩不是刻意,但却最真实的展现了他们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自然界的色彩如此丰富,多到谁也不能判断到底有多少个种类,专家学者能够给予的色彩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让人们眼花缭乱,它们所代表的性格就如大千世界里的人群一样,各具鲜明的特性。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视觉的一种刺激;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中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带给人
3、们冷暖、轻重、软硬、强弱的感觉,易于给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联想,产生或是明快或是忧郁,或是兴奋或是沉静,或是华丽或是朴素的心理感受。一、色彩的选择与年龄相关。儿童大都喜欢鲜艳的颜色,红和黄是幼儿的偏好。四岁至九岁的儿童喜爱红色,九岁以上的儿童最爱绿色;少女喜欢粉色,中年人较为喜好黑色,到了老年会多选择灰色和褐色。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婴儿时期的颜色可以说全由生理作用引起,年龄渐长,经验渐多,联想的作用掺入进来,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的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生活在乡村的儿童较喜欢青绿色,部分原因就是青绿色和草木植物的联想。女孩比男孩喜欢白色
4、,也是白色容易与洁净发生联想。到了青年和老年时期,由于生活经验的丰富,色彩的偏爱来自于联2想的就更多。二、不同的色彩代表了各具特色的性格。现代心理学家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却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产生冷与暖、脆弱与强悍、明朗与缥缈、热情与压抑、酸甜与苦辣等感受。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的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三、以色彩非常态的表现引发创造意识 。少年儿童的作品可谓是超现实主义的纯粹抽象派,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的作品使用色彩更为大胆奔放,这就容易产生一个缺陷,就是滥用色彩,以为色
5、彩越是丰富越好。这是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最原始的表现。同时年龄段越小的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过程中不可预设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会越高,随心所欲使用大量的色彩并且不断更改,容易导致整幅作品在色彩上呈现出脏、乱、灰暗的现象。(一) 选择少儿本能喜欢的色彩,还原儿童画的本色。其实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远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在教学中临摹的范画,可以使用了另外的色彩关系重新上色,通过两张造型一样而色彩不同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去感受色彩,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突破固有的色彩模式,进行色彩置换练习,寻求多样色彩表达,挖掘个人潜在的色彩创造力。在教人美版十四册第七课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大量民间工艺作品,让他们直观了解
6、民间艺术的分类,如面具、布玩具、风筝、木偶、年画、剪纸、织锦、脸谱等,也认识了民间美术中的“五彩”青、赤、黄、黑、白。民间艺术的色彩变化可以分为“有理”变色和“无理”变色两种类型。 “有理”变色指色彩在变化处理后,所呈现的色彩仍然可按常理状态理解。如红苹果变成粉红、翠绿、淡黄等。而“无理”变色是指改变物象固有色彩之后,呈现的色相有违常理,一般不可能附着在所表现的物象之上。如把肤色变为纯黑、白色、群青色,把桔子变成粉色、紫色等。当教师把这些颜色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大部分都会选择鲜明的色彩去进行置换练习。(二) 进入黑白灰的世界。斑斓的色彩确实是学生优先选择的亮色,殊不知黑白灰的世界也有着异样的美,
7、那种美是朴素的美、简单的美。鲜艳的色彩虽然很吸引眼球,如果大量堆叠在一起,反而会导致整个画面漂浮、游离,红、橙、黄、紫的并置会给视觉带来一定的“火气” ,过于刺激,这就需要使用无彩色黑、白、灰来加以平衡,引导学生在画面中尽情释放黑色调来弥补缺憾,让画面产生和谐的美感。黑色是最佳的底色,虽然黑色能平衡过于艳丽的色彩,如果平衡过度,又会导致整3幅作品的画面偏向沉暗,这时候可以尝试运用白色和浅灰色调以小块面或线条出现,画面中的白色犹如黎明前的一丝亮光,灰色又如跳动的音符,让欣赏者感受到整幅作品红艳而不燥,绿紫而更雅,画出的作品动静结合,品味悠长,黑白灰和色彩的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着生命和激情。黑白灰还
8、可以独立应用,同样可以创造出品位高雅的艺术作品,例如素描和中国水墨画,就是大量应用了黑白灰千变万化产生的层次效果,让人们感受到和谐中跳动的节奏美感。水墨画是以墨为主要原料,调用或多或少的清水,形成浓淡不一的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的层次,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意境悠远的物象特征,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让画面别有一番韵味。四、在美术实践中拓展工具材料,促进色彩的运用更加和谐。(一)巧妙的选择作画纸质,体现儿童画色彩的层次美。在传统的少儿美术创作中,白纸一直占据统治的地位。而今随着新课标的日渐深入人心,创作材质、创作手段和创作工具的多样化,已经成为拓展儿童画
9、创作的突破口。在教学中不同材质、不同技法、不同工具的交替使用,使画面产生更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影效果,透射更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和人文精神。通过大量的实践人们发现,每种质地的纸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质感和美感,教师通过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懂得为学生的创作巧妙的选择底纸,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丰富的层次,高雅的品格,多元的个性。例如在十五册 12 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中,我们选用彩色卡纸做底板,再用彩色折纸剪出若干大小、形状各异的图案,进行合理的分布黏贴排列,经过反复的调整,找到最美最合理的布局,完成花布的设计。又如在学习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时,我们引导学生选用砂纸和粉笔来完成。砂纸有棕
10、色和墨绿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先带领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认识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特色,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绘画按照固有色来摹写的束缚,转而运用色彩自身的视觉美感,大胆组织,直接运用色相的对比,表现画者独特的情感,以鲜明的个性打动观众,表达自己的情意、心境,尽情宣泄情绪,用自己喜爱的色彩愉悦他人,感动自己。(二)尝试在各种材料上作画,突显色彩质地美。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可用于艺术创作的材料,只要善于发现,随时可以搜集生活中大量的物件,利用它们独有的质地进行创作。例如在教学对印的乐趣时,我们在玻璃的光滑面用水粉画上各种图样,让颜料随着竖立的酒瓶自然的往下流淌,然后进行对印,获得变幻无穷的肌理效果。
11、4新材料、新工具的运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手工劳作的过程,一个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应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多的尝试,寻求更为丰富的表达技巧,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色彩魅力。(三)选择生活化美术材料,增加艺术表现力。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很多,有些还是废弃不用的,这些物品色彩丰富,可操作性强,如果合理搭配使用,可以明显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与表现能力,常常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这些常见的物品如:在教十三册第 12 课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前,我们布置学生分组搜集身边可以找到的物品。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分组使用单色卡纸,剪下脸部大小的外形,找准五官的位置并切割出来
12、;接着运用对称的法则,在面具上设计出各色装饰图样如花、草、虫、鱼等,然后使用各种实物例如贝壳、豆类、羽毛、牙签、绳子、布料、蛋壳等进行编织、黏贴和悬挂,这样装饰出来的面具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学生都做得很投入,在课堂上合作完成并且进行展示评比,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对于色彩的敏锐感觉。老天造就了各种性格色彩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探索者,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色彩,自主选择和使用各种工具材料,描绘自己的所见与所想,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创造力,并把创新的能量储藏在大脑中。这些能量储存得越多,他将来的智力水平就会越高、学习新的技能就会越快。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去了解、接触、运用各种颜色的物质材料,让学生体会轻与重、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感觉带来的情感体验,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每一个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特殊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创造力和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走上最真实而快乐的人生之路。【参考文献】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10-20.2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3中国美术教育 2004 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