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卷.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8770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卷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1.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读一读,然后完成(1)(3)题。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 wiji;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泓: ;wiji(2)第二句中,加点的词语“濒临”的意思为:(3)仿照第三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把第四行句子补充完整。答:2.找出下列每组词中的错别字,并改正。A.狼籍 颓唐 祸不单行 触目伤怀 B.尴尬 烦燥 情郁于中 长途跋涉

2、C.愧怍 颠沛 大廷广众 穷途潦倒 D.伎俩 荒辟 微不足道 莫明其妙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阿长与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呐喊B.老王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代表作围城C.背影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荷塘月色D.信客余秋雨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文化苦旅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镶 qin( ) zun( )着 xn( )然 闲 lio( ) 骷髅( ) 荒僻( ) 愧怍( ) 压根儿( )5.文学常识填空。老王的作者是 ,原名 ,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 ,长篇小说洗澡 。她的丈夫是 ,字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 和学术著作谈艺

3、录 、 管锥篇等。6.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疮疤 chung 烦琐 su 絮说 x B.震悚 sng 惊骇 hi 掳去 l C.惶急 hung 憎恶 诘问 ji7.填空。鲁迅,原名 , 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 是一本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8.仿写,用句中加点的词语再写一段话。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的不好看,况且颈上还有很多灸疮疤。答: 二、文言文知识(一)桃花源记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豁然开朗 (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怡然自乐( ) 男女衣着(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通“俱” ,完全;详尽。 )(2)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3)复前行,欲穷其林。 (前,形容词用作状语,向前)(4)其中往来种作。 (其,代词,那)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 (2)初极狭,才通人。 (仅)(3)闻之,欣然规往。 (计划)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色的头发)12.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古义: 今义:13.走进作者。(1) 桃花源记作者 ,是我国 (朝代)时期的著名诗人。(2)本文虚构了一个 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追求。(3)成语 出自这篇课文,用它来比喻 (4)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记叙渔人的所历、所见和所闻,写得亦真亦幻,似有若无,虚实相间,令人心驰神往。14.理解积累(1)写桃源中环境美异的句子是:(2)写桃源人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句子是:(3)写桃花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4)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5)写桃源不易被人发现的句子是: (6)写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的句子是: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落英缤纷( ) 便要还

6、家( ) 咸来问讯( ) 处处志之( )桑竹之属( ) 不复出焉( ) 便扶向路( ) 欲穷其林( )16.文章开头对桃花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7.第二段着重写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8.文中写渔人为桃花源人“具言所闻” ,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1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的原因是什么?20.渔人出桃花源后, “处处志之” ,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

7、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陶后鲜有闻( ) 、濯清涟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答: 10、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 分)答: 11

8、、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2 分)答: 三、阅读(一) 阿长与节选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

9、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2 “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 分)答: 1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 “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 分) 1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 分)答: 15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神力”指什么?(2 分) 答: 16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 分)答: 1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 分)答: (

10、一) 背影 选文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甲我赶紧拭干了泪。 乙怕他看见,也

11、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丙18、 (只填序号)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 、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 、 乙 、 丙中的_处。 (3 分)19、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12、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这句话所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 、 (2 分)20、 “我赶紧拭干了泪” “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_ 21、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 _ 22、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_ 23、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3 分)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

13、,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二)永 不 贬 值 的 财 富(15 分)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 10 元,他家 8 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

14、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 1 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 2 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2 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 1 元钱呀!望着这 1 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

15、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 元钱” ,眼泪已经夺眶而出。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 1 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 1 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24、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 ,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 , 而实际是 。 (2 分)25、本文采用了_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详写了 。这样安排是为了 。 (4 分)26、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 分)(1) (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 1 元钱。(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 元钱” ,眼泪已经夺眶而出。_27、在第段中, “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 分)28、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