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婚庆民俗历史演变ppt.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709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庆民俗历史演变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婚庆民俗历史演变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婚庆民俗历史演变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婚庆民俗历史演变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婚庆民俗历史演变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婚庆民俗,董瑞 20088477 08旅游管理,海南婚庆http:/,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华夏婚礼基本仪程,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

2、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人在

3、婚姻缔结中的作用也值得重视,“纳采”中即有媒人参与,没有媒人则“六礼”无从进行。“媒”是中国特有的婚姻风俗的产物,远在西周已经产生了媒约风俗。春秋时期的婚姻缔结,“媒”已经普遍介入。,人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此相互之间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长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家里有些什么人。,汉代婚俗,汉代结婚时,均以青布幔搭成帐篷,用以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

4、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这种在青庐中成婚的习俗,一直沿续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多处提到。,古代婚俗中与后世不同的一个习俗是:古代妇女都不忌讳再嫁,并且从周朝至北宋一直如此。唐宋时妇女改嫁还是很正常的事情。直到明清时期,妇女改嫁方为礼教所不容,因此有了守节、牌坊之说。,汉式婚礼是具有汉民族自身特色的婚礼。其中汉式婚礼一词中的“汉”不是指汉朝。因此汉式婚礼并不是特指汉朝婚礼或汉代婚礼。汉式婚礼新人着汉民族的服装-汉服. 汉式婚礼着重于婚礼中的礼。对行礼的姿势 如 稽礼, 跪礼, 拜礼, 都有严格要求。行礼的动作要求大方舒展平缓。 汉式婚礼的精髓在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

5、求。新郎在整个迎亲过程中,始终要手牵新娘的手,寓意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庄重、典雅和质朴的周礼将这些内涵发挥到了极至。,“汉式婚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携手而入洞房这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新郎新娘穿着美丽的汉式婚礼服,整个仪式宁静庄重。,新人举办汉族婚礼,长辈先请祖先,全家拜祖。拜祖后,一对新人开始行“三礼”,第一礼就是“同牢”。桌子上放有三样饭菜,由新娘端起来喂新郎吃,新郎吃一半,剩下的则由新娘来吃。行完此礼后,新郎新娘便成了一家人。接下来是“合卺(音jn)礼”,即将一个完整的葫芦切成两半,用一根红线拴着,葫芦

6、里盛着酒,新郎新娘要分别喝半个葫芦的酒,一人喝一半后,再交换葫芦继续喝。因葫芦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仅象征着夫妻从婚礼开始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还寓意着二人将同甘共苦。,“三礼”中最精彩的是“结发礼”,由婚礼“执事”把一对新人的头发各剪下一缕,用细绳死死绑在一起,并放入切开的葫芦中,寓意着夫妻一辈子很难被打散。 两位新人分别割下一簇头发,用红丝带绑在一起,称为“结发夫妻”。这是汉代婚礼中最庄重的礼仪,代表夫妻一生一世不分离。,新人向长辈进礼,唐朝婚礼,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唐代婚礼所遵守的仪节很多,一般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称为“六礼

7、”。亲迎是新郎亲率鼓乐、仪仗、彩舆等,迎娶新娘以归。婚姻在总体上表现出奢侈铺张的特点。,华丽的唐朝服饰,大唐婚礼中最讲究的歌舞表演,婚礼一般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步。宋朝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但是在宋朝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宋朝婚礼,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通资财是在通婚书上除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外,还要写明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彩的表现十分明显。,在亲迎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

8、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元朝婚俗,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王朝,境内各民族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元朝的婚俗也呈现出多样性,既有本民族特点又有其他民族的影子。元代

9、婚礼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礼俗。,一直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蒙古人中间还流行“抢亲”的风俗。但同时,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元代蒙古人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蒙古社会已以男子为中心,同时还存在着浓厚的原始婚姻制度的残余,一方面是因为频繁的战争使大量男子丧生而同时又俘获了大量妇女。,至于在元代仍占人口多数的汉族的婚姻礼俗,则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传统,但也有若干变化。婚姻礼制是依据“汉儿旧来例”并参照朱熹家礼婚礼拟订的,包括议婚、纳采、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和婿见妇之父母七项。,明朝婚礼,换装:新娘凤冠新郎官帽 迎亲:轿前轿后宫灯羽扇 上轿:八抬花轿鸣锣开道 过门:开轿门前

10、先射三箭 尾声:新郎紧张新娘高兴,宣读圣旨,钦定状元郎,新郎参加科举考试,新郎科举考试官员宣读圣旨状元郎抢绣球娶新娘新娘跨火盆过马鞍新郎射出乾坤箭新郎新娘拜天地拿秤挑起红盖头,射出乾坤箭,拜天地,新娘抛绣球,清朝婚礼,满清婚礼是满族婚礼和清朝婚礼的一种形式,满族婚礼有比较固定和较为繁琐的礼节,但总的过程可归纳为:相看、送小礼、过彩礼、婚礼四个部分。,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张扬的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花轿是中国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媒婆跟着花轿迎接新娘,近现代婚服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自明朝以来的传统风格。新娘头戴凤冠或

11、丝绸红盖头,身穿宽大的红袍,新郎则头戴璎珞之冠,身穿长袍马褂。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还崇尚红色,新人绝对禁止穿白色衣服。20世纪20年代,西式婚纱在中国亮相,并渐渐渗入中国的婚礼文化中。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流行穿白色的婚纱礼服。,40年代前后,穿白色婚纱礼服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婚纱照由教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程序上也由举行婚礼后拍照改为婚礼前拍照。进入50年代以后,婚庆变得简单而朴素。婚礼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显得质朴了很多,只要衣服干净基本上就可以作为新婚礼服了。直到80年代,封杀多年的旗袍、婚纱唤醒了前世的回忆。婚纱和礼服悄然登堂于照相馆。,20世纪初传统风

12、格婚礼,30年代上海婚礼,建国后流行的军人婚礼,80,50,70,60,建国初期废除包办婚姻反铺张婚礼,建国以后,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确定了婚姻自由的原则。这一时期繁琐、铺张的婚礼基本消失,婚礼多以开晚会、会餐、茶会以及吃喜糖等形式举行。当时婚礼一般都是邀请单位领导当证婚人,新人先向毛主席像鞠躬,右手握拳,举于肩上,当众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到文革后期,人们结婚的嫁妆开始注重实惠,新人追求的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婚宴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婚宴特别

13、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领导也不过是在食堂加两个菜、包顿饺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婚宴虽“俗”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当众“啃”苹果、亲戚朋友一起哄闹新房。 20世纪90年代,婚宴也变得丰富了很多,许多专业的婚宴酒楼的出现,让婚宴市场急速扩大,婚宴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并不在乎餐桌上的零零碎碎,更多的是在攀比奢华和气派。,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从古代的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封门,到后来的浪漫西式婚礼而现如

14、今越来越多的人却选择了具有特色的个性婚礼,婚礼不再是一个仪式,而是一台富有创意的节目。,好几年来,复古婚礼的潮流一直方兴未艾,不过大部分都是上花轿、拜天地的模式,如同今天的这对新人般,穿着汉服拍婚纱照,就着唐代的钗钿礼衣在画舫上办婚礼,这些年来,倒是头一回看到。放弃婚纱着汉服,新人自己策划汉代婚礼。不拘于形式,婚礼活泼别致,更有风味,令人观之难忘,回味无穷。,复古婚礼,教堂婚礼,教堂婚礼作西方的文化正慢慢的融入中国。这种新颖时尚、庄严浪漫的婚礼形式逐渐受到都市白领及知识阶层的青睐。 在你做整体策划之前,你肯定会先选好仪式的地点和请好一位司仪或神父。因为费用和具体的要求因地而异,你有必要事先问好

15、该地点有哪些限制和具体的开销。有很多地方都是免费的或是只需要一点点捐款就可以使用的,而有的地方却需要收费或是需要特别的许可。,绿色婚礼,两心永相悦,意笃情深切,绿色婚礼倡环保,粉红回忆弥久新19日9时,随着庄重而美妙的婚礼进行曲奏响,100对新人缓缓步入世博广场一楼大堂主席台。参加这场大型集体婚礼的100对新人是团市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秉持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他们全程享受免费的甜蜜活动。市政协副主席施中岩在到现场见证了这场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以植树为主题的大型集体婚礼,并为百对新人证婚。,周制昏(婚)礼神圣宁静、仪式性强; 唐宋风情婚礼华而不俗,喜而不闹; 大明气象婚礼雍容典雅,隆重华贵; 当代汉风婚礼简约别致,新颖时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