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李凤萍).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5472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0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李凤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李凤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李凤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李凤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李凤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编写者:李凤萍 审核者:郑清清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知全文大意。(难点) 【知识链接】 1927 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入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 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工作。 1927 年 4 月 9 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

2、工作, 4 月 28 日被敌人绞死,年仅 38岁。他的女儿李星华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恋,写了这篇回忆录。 【 预习达标 】 1、读了文章题目“十六年前的回忆”我有一些疑问,我要在文题旁边做上批注。 2、我要带着自己的疑问去默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我能大声朗读课文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4、我能自学生字,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做好批注 5、我能对对不理解的词语,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并把意思写在相应的地方。 6、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预习检测 梳理问题 】 1、检查生字。 同桌互报听写。我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2、

3、检查词语。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恐怖”的意思: 还有些词语我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含糊 苦刑 魔鬼 3、初读课文,我知道文章作者( )是( )的女儿,文章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是采用第( )人称写的,主要写的是 。 4、我能找出文中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 ),( ), ( ),( ),并以此给文章分段。 5、读文后我有几点疑问: 【问题驱动 走进文本 】 记事的文章我们以前学过也写过,大都是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 顺序来写的。本文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它是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 小组

4、合作 探究感悟 】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理清文章顺序,感知文章大意。) 思路导航: 1、时间顺序,文中能找到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 )、( )、( )。 2、倒叙,文章的开头写的是( ),中间则在回忆( )。 3、回忆部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 )、( )、( )、( )这四件事。 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思路导航: 1、 从文中找句子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2、 读一读以上句子,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 ( )的人。 【 当堂检测 巩固达标 】 一、 我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书籍 抽屉 恐怖 魔鬼 军阀 绞刑

5、二、 比一比,再组词。 籍( ) 瞅( ) 魔( ) 啃( ) 形( ) 藉( ) 愁( ) 磨( ) 肯( ) 刑( ) 俊( ) 骏( ) 峻( ) 竣( ) 型( ) 三、选词填空。 严峻 严肃 严格 严重 严厉 1、 战士们在( )的考验面前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 爷爷病得很( ),我得照顾 他。 3、 他不苟言笑,总是摆着一副( )的表情。 4、 小明又犯了错,爸爸很生气,( )地批评了他。 5、妈妈教育我要( )要求自己。 四、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 伟大的 考验 耐心地 问 慈祥的 力量 奇怪地 说 严峻的 面庞 坚决地 讲 五、课文内容我知道。 1、 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

6、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条理清晰地写了( ),( ),( ),( )这四件事。(填小标题) 2、 “被难日”是指( ),李大钊同志的被难日是(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 )之情。 问题一 问题二 第 二 课 时 【 学习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 捕后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重点) 2、体会课文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小组合作 探究感悟 】 品读文本 ,感悟李大钊同志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方法导航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精神。 1、 从哪些句子可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了?并思考: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李大钊同志是

7、怎么做的 ,怎么说的? ( 1)父亲工作时间( ) ( 2)父亲烧毁( ) ( 3)父亲对待我的态度( )( 4)工友阎振山( ) 2、 小组交流探讨: A、父亲是很慈祥的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之前对我的态度是( ),现在对我的态度是( ), 父亲前后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因为( )。 B、“不是常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我哪能离开呢?这是一个( )句,表达了( )的语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 )。 C、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8、。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 )描写,从父亲的外貌中可看出父亲在狱中( ),从“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看出父亲( ),从而我们体会到( )。 文章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1、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小组合作:从“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中找出对比描写,体会其作用。 方法导航 : A、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 ),父亲平时对我( )。 此处的对比突出了( )。 B、面对敌人,“我”的表现是( ),父亲的表现是( )。此处的对比则体现了( )。 2、体会课文前后照 应的写法及作用 朗读课文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交流讨论它们在内容上的联系。并在文中找类似关系的句子,体会其这样写的好处。 方法导航:

9、A、读文章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能发现他们的关系是( ),从文章结构上看,它的作用是( ),从表达的情感来看,它的作用是( )。 问题一 品析句子,别忘要感情朗读,以声悟情哦! 问题二 B、“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句话与前文的( )照应;“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山”与前文的( )相照应。这些前后照应的句子,让我们对事情的( )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 当堂检测 巩固达标 】 1、 按要求写句子。 (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

10、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2、 读课文,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下来。 ( 1) 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 2)工友阎振山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没回来。 3、 我还在一些课外书中发现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我要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4、 品句析句。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平静”说明( ),“慈祥”说明( ),从这句话中可看出( )。 【 拓展延伸 】 1、 阅读有关革命先烈的文章,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革命精神。推荐书目:小萝卜头的故事、狱中联欢、小兵张嘎 2、 小练笔:回忆一段往事,试着在作文

11、中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 收获平台 】 1、 我的收获 : 2、存在的问题: 11* 灯光 编写者 李凤萍 审核者 郑清清 第 一 课 时 【 学习目标 】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 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难点) 【 知识链接 】 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 1944 年到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写下许多与战争相关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党费

12、、七根火柴、足迹、路标等。 【 预习达标 】 1、我能读通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 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3、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写在文中相应的地方。 4、我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写的是现在,哪些地方写的是往事 。 5、 我能说出回忆部分的起因、经过、结果,再串 联 起来讲一讲往事的主要内容。 【 预习检测 梳理问题 】 1、 认读下列词语: 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黑魆魆、璀璨、 聚精会神、自言自语、震天动地、千钧一发 2、 读了全文,我知道了文章( )和( )写的是现在的事,( )写的 是往事。 3、 通过要

13、素串联法,我知道了往事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我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是: 【 介绍背景 走进文本 】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 ,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悟那深沉动人的情感。 【 小组合作 探究感悟 】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 方法导航: 1.对比两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能发现两篇文章都( )。 2.对比两篇文章的叙事部分的位置,我们能发现两篇文章记叙顺序都是( )。 文章多处出现“灯光”,并以“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 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14、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二 问题一 方法导航: 1、 默读往事部分内容,找出描 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并就这些句子品读思考,相互讨论: (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的理解。 2、 在理解以上句子的基础上,思考以“灯光”为题的深层含义。 【 当堂检测 巩固达标 】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1)火光 中 ( ),

15、他被 敌人的机枪打 中 ( )了。 ( 2)他一手拿 着 ( )火柴盒,一手划 着 ( )火柴。 2、 比一比,再组词。 歼( ) 倚( ) 憧( ) 震( ) 纤( ) 椅( ) 撞( ) 振( )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沙柳树 ( )的爆炸声 ( )夜空 ( )的华灯 静静地( ) 轻轻地( ) 紧紧地( ) 默默地( ) 4、 根据解释写词语。 (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斤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 )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16、或声音响亮。( ) 5、 品句析句。 ( 1) “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 这句 话是对激战前郝副营长的( )描写,写出了郝副营长对( )的向往。 ( 2)广场上静静地照射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和对( )。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课文采用了( ) 的记叙顺序,由( )的灯光写起,接着回忆( ),结尾又回到( ),且做到了 首尾( ),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 2)文中的郝副营长是一个( )的人,他( ) 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 ( 3)文章用“灯光”作

17、文题的含义是 ( )。 【拓展延伸】 1、 课外阅读王愿坚的党费、七根火柴、 足迹、路标 2、 小练笔:回忆一件往事,借鉴本课的写法,写下来。 【收获平台】 “憧憬”是什么意思?要记得抓住重点词语来解读句子。 12 为人民服务 编写者 李凤萍 审核者 郑清清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 1、学习生字新字,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重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难点) 【 知识链接 】 1、张思德:小名谷娃子, 1915 年出

18、生于 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3 年 8 月,报名参加少先队。 1935 年 5 月,跟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其间三次过草地。 1937 年 10 月加入共产党。 1942 年 10 月,成为中央警卫团战士。 1944 年夏天,张思德带领 4 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开挖了一孔新窑。 9月 5 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完成时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 29 岁。 2、 为人民服务发表背景: 1944 年 9 月 8 日,即张思德牺牲后三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

19、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下午一点多,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 预习达标 】 1、我要大声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加字、不漏字。 2、我能自主学习生字,将易读错的字音拼读三遍,将易写错的字写三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给每个生字组词,并找一找生字朋友。 温馨提示 :读准文中的带后鼻音的生字,仔细观察生字 的结构和笔画。如“鼎”字是半包围结构,它的第六笔是竖折竖;“炊”字的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我会将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 预习检测 梳理问题 】 1、检

20、查生字。 同桌互报听写,我要把字写正确,美观。 2、检查词语。 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 五湖四海 我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3、初读课文之后,我知道文章主要写 4、 通过预习,我还有这些疑惑,我要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问题驱动 走进文本 】 为人民服务是 毛泽东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21、,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论说文,论说文在结构和表达上与我们以前学过其它文体有什么注意“鼎”字 的结构和笔顺哦! 不同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一起去发现吧! 【 小组合作 探究感悟 】 毛主席的观点是什么? 方法导航: 1、 我们能从文章的第一段找到毛主席的观点,毛主席的观点是 。 2、 这个观点在文章开头就提出,这叫( )。 3、 将这句话中的“完全”、“彻底”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方法导航: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是哪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1、 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你觉得应该怎样 看待生与死?

22、 2、 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3、要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你觉得应该怎样搞好团结? 4、 综合上面的理解,我知道围绕 “ 为人民服务 ” 这一中心,讲了三方面的意思:一是 ;二是 ; 三是 。 【 当堂检测 巩固达标 】 1、找出这些词语中的多音字,并注音。 兴旺( ) 用处 ( ) 受苦受难 ( ) 重于泰山 ( )剥削( ) 2、比一比,再组词。 彻( ) 迁( ) 炊( ) 哀( ) 底( ) 砌( ) 忏( ) 吹( ) 衰( ) 低( ) 沏( ) 歼( ) 软( ) 衷( ) 抵( )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1)( )我

23、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2)(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 3)( )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 )应该坚持到底。 ( 4)王鹏( )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改正了错误。 ( 5)今后我们的队伍里,( )死了谁,( )是炊事员,是战士,(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 1)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2)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 3)指全国各地。( ) 问题一 问题二 对于刚接触议论文的我们来说,难度较大哦!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 1、理解课文

24、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重点)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知识链接】 1、 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法西斯:拉丁语译音。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曾创建法西斯党,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 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的统治者实行恐怖、独裁,推行侵略政策,被人们称为“法西斯”。 3、 李鼎铭

25、: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 小组合作 探究感悟 】 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文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论述的? 方法导航 : 1、用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 2、文段引用了( )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 3、引用司马迁的话的作用是 4、紧接着司马迁 的话,作者从( )两方面论述了人死的意义。 5、我知道( )、( )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品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文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论述的? 方法导航 : 1、 用横线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 围绕这个内容,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 3、 写李鼎铭先生提“精兵简政”这一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4、

26、 品读句子: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温馨提示 : ( 1)这段话有几句话? ( 2)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 3)句与句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品读第四自然段,品读句子之间的联系。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一 从中感悟文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论述的。 方法导航 : 1、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2、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 还应怎么做? 3、品读文段,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27、互相帮助。 温馨提示 : ( 1)文段有几句话? ( 2) 句与句 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 当堂检测 巩固达标 】 一、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缩句) 2、 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难道没有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吗?( 改为陈述句) 二、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1、 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 第二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 话来写的。 3、 填空。 毛泽东引用了( )的一句话,( )是( )时期著名的( )、( )、( )。他所著的 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毛泽东引用此句,意在说明( )。 4、 我 还 知道这 些人是为人民利

28、益而死的:( )、( )、( )、( ) 【 拓展延伸 】 1、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我要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2、借助课外书和网络平台,了解更多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收获平台 】 1、 我的收获 : 2、存在的问题: 读懂句子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文段的重要方法。 13* 一夜的工作 编写者 : 李凤萍 审核者 : 郑清清 【 学习目标 】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及其、转椅、隔壁、 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 伟大人格。(重点) 4

29、、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难点) 【 知识链接 】 1、 本文作者何其芳,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2、周恩来总理: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1976 年 1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主 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 预习达标 】 1、 我要默读课文,勾画生词,积累词语。 2、 我能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蒙眬 浏览 热腾腾 审阅 分量 劳苦 陈设 简朴 咨询 3、 我要大声朗读课文,了解文

30、章大意。 4、 我要勾画出令我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感受。 【 预习检测 梳理问题 】 1.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多音字,并在多音字下面加点。 审阅 蒙眬 咨询 浏览 宫殿 一叠 记录 简朴 转椅 分量 2.初读课文后 ,我找出了课文的中心句,并抄写下来。 由这个中心句,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并知道了文章是从( )和( )两方面来写周总理的。 3.我还有疑问未得到解决,我要记录下来,等下和同学们探讨。 【 问题驱动 走进文本 】 少年周恩来心怀祖国, 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为建立新中国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他更是日理万机!他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

31、们一起走进文本,去看看总理一夜的工作吧! 【 小组合作 探究感悟 】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你能发现文章写作上的特点吗? 方法导航 : 1、 工作劳苦: (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一叠”意思是( ),“一尺 来高”表明( ),短短一个夜晚,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明周总理( )。 ( 2)不知到了什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不知到了什时候”说明“我”( ),同时也说明周总理( )。 问题一 品读重点词句,是理解文

32、章内容、感悟人物精神的好办法。 ( 3)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 “ 一 句 一 句 地 审 阅 ” 说 明 ( ) , 充 分 反 映 了( )。 2、 生活简朴: ( 1)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两把”“ 两把”“ 如此而已”突出了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 ( 2)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两杯”“ 一小碟”说明食物( ),表现了周总理的生活( )。 (

33、 3)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数得清颗数”说明( ) , “ 好 像 ” 说 明( )。 3、 发现写法特点。 从文章是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写法中,我们发现文章是选用( ),用( )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高尚人格的。 【 当堂检测 巩固达标 】 一、我会 选字组词。 资 姿 咨 ( )势 ( )金 ( )询 风( ) 工( ) 询 旬 循 ( )问 ( )环 遵( ) 上( ) 查( ) 二、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一( )写字台 审阅( ) 建筑( ) 一( )房子 参加( ) 鲜花( ) 一( )台灯 增加( ) 陈设( ) 三、给下列句子中的“招呼”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招呼:呼唤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吩咐,关照照料 小心,留神 1、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 ( ) 2、大家都围了上来,我不知招呼谁好。 ( ) 3、天黑路滑,你招呼别摔倒了。 ( ) 4、我妈妈对我奶奶招呼得可周到了。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成“被”字句) 2、 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3、 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 拓展延伸 】 1、课外阅读周总理生命的最后日子周总理,你在哪里? 2、小练笔:写一段话,以生活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品质。 【 收获平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