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叶县县衙建筑历史文化实例分析.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5191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县县衙建筑历史文化实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叶县县衙建筑历史文化实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叶县县衙建筑历史文化实例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叶县县衙建筑历史文化实例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叶县县衙建筑历史文化实例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叶 县 县 衙 建 筑 历 史 文 化 实 例 分 析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Y e C o u n t y Y a m e n s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a n d C u l t u r e焦 雷 郑 青 松 J I A O L e i Z H E N G Q i n g - s o n g1 前 言作 为 世 界 四 大 文 明 古 国 之 一 的 中 国 , 在 几 千 年 的 文 明 史 中 , 逐 渐 形 成 了 一 套 稳 固 的 从 中 央到 地 方 的 政 权 组 织 形 式 。 中 华 民

2、 族 之 所 以 能 经 受 住 几 千 年 的 风 雨 洗 礼 , 先 后 抵 御 过 多 次 外 敌 的入 侵 , 始 终 以 泱 泱 大 国 的 面 貌 巍 然 屹 立 于 世 界 东 方 , 是 与 此 分 不 开 的 。中 国 古 代 的 政 权 组 织 形 式 也 和 其 他 国 家 一 样 , 经 历 了 发 生 、 发 展 和 成 熟 的 几 个 阶 段 。 所不 同 的 是 , 中 国 封 建 制 度 十 分 发 达 、 历 史 悠 久 。 公 元 前 2 2 1 年 , 秦 王 朝 结 束 了 战 国 以 来 分 裂割 据 的 局 面 , 统 一 了 中 国 , 建 立 了

3、 一 个 幅 员 辽 阔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统 一 帝 国 , 这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是一 个 划 时 代 的 伟 大 事 业 。 随 着 国 家 的 统 一 , 秦 王 朝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逐 步 推 行 多 种 统 一 的 制 度 ,从 而 达 到 了 “ 海 内 为 郡 县 , 结 合 由 统 一 ” 的 政 治 局 面 。 这 对 以 后 中 国 历 史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为 了 适 应 封 建 统 一 国 家 的 需 要 , 秦 始 皇 对 战 国 时 期 的 地 方 行 政 机 构 进 行 了 变 革 和 调 整 , 废除 了 古 代 的 封 国

4、 建 藩 制 度 , 全 面 推 行 郡 县 制 度 , 把 全 国 分 为 3 6 郡 ( 秦 末 增 至 4 0 个 ) , 郡 辖 若干 县 , 县 按 大 小 设 县 令 或 县 长 , 一 般 万 户 以 上 的 县 设 县 令 , 不 足 万 户 的 设 县 长 , 领 有 丞 、 尉 其他 属 员 , 郡 县 的 主 要 官 吏 由 中 央 任 免 和 调 动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建 立 了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的 封 建 统治 网 , 从 而 强 化 了 封 建 国 家 机 器 , 而 县 成 为 封 建 国 家 统 治 机 构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环 。 这

5、一 体 制 基本 上 被 后 来 历 代 统 治 者 继 承 下 来 。 随 着 朝 代 的 兴 替 , 有 些 强 大 的 王 朝 , 如 汉 、 唐 、 明 等 , 为 了维 护 国 家 机 器 的 正 常 运 转 , 巩 固 自 己 的 统 治 , 建 立 了 日 臻 系 统 、 完 备 的 县 衙 制 度 , 使 县 衙 制度 成 为 最 基 本 、 最 稳 固 的 政 权 组 织 制 度 。 直 到 今 天 , 虽 然 我 们 的 政 权 性 质 已 发 生 了 根 本 的 改变 , 但 县 作 为 共 和 国 的 一 级 政 权 组 织 形 式 , 仍 以 其 强 大 的 生 命

6、力 延 续 至 今 。 因 此 , 回 顾 和 整理 作 为 一 笔 重 要 政 治 遗 产 的 县 衙 制 度 文 化 , 特 别 是 通 过 考 察 和 解 读 所 存 较 为 完 备 的 河 南 叶县 县 衙 这 一 历 史 缩 影 , 了 解 它 的 历 史 原 貌 和 历 史 发 展 , 探 寻 其 根 植 于 中 国 这 块 土 地 上 绵 延数 千 年 而 不 衰 的 历 史 渊 源 , 借 鉴 其 优 秀 的 设 计 手 法 , 对 于 今 天 我 们 从 事 建 筑 设 计 亦 具 有 伟大 的 现 实 意 义 。事 实 上 , 在 2 1 世 纪 的 建 筑 设 计 中 ,

7、 人 们 特 别 重 视 建 筑 设 计 所 包 含 的 文 化 要 素 , 因 为 建筑 设 计 的 核 心 是 一 种 灵 魂 文 化 设 计 , 一 个 没 有 蕴 含 文 化 的 设 计 至 少 是 一 个 不 成 功 的 设 计 ,因 为 “ 建 筑 文 化 ” 是 “ 建 筑 艺 术 ” 的 内 涵 ,“ 建 筑 艺 术 ” 是 “ 建 筑 文 化 ” 的 外 现 , 没 有 一 定 深 度的 文 化 内 涵 , 建 筑 顶 多 只 能 达 到 美 观 , 不 能 上 升 到 真 正 艺 术 的 高 度 。 真 正 的 建 筑 艺 术 作品 , 必 须 具 有 深 蕴 的 文 化

8、内 涵 , 否 则 , 就 是 一 件 “ 赝 品 ” 。 这 是 因 为 文 化 是 人 们 在 利 用 自 然和 改 造 自 然 的 过 程 中 , 创 造 出 来 的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总 和 。 它 包 括 语 言 文 字 、 宗 教信 仰 、 生 活 、 风 俗 习 惯 、 文 学 艺 术 ( 如 楹 联 文 化 ) 、 道 德 观 念 等 等 。 而 建 筑 文 化 则 是 建 筑 在其 发 展 的 历 史 过 程 中 , 所 形 成 的 具 有 自 身 特 点 的 物 质 文 化 ( 建 筑 造 型 艺 术 作 品 等 ) 、 制 度文 化 ( 如 县 衙

9、建 筑 等 级 制 度 ) 、 精 神 文 化 ( 语 言 文 字 、 宗 教 信 仰 、 道 德 观 念 、 审 美 观 念 等 等 ) 的 总和 。 建 筑 是 什 么 ? 建 筑 是 房 屋 、 场 所 , 是 居 住 的 机 器 , 是 凝 固 的 音 乐 , 是 一 切 学 科 发 展 的 实 物 例 证 ,是 能 反 映 社 会 、 政 治 、 经 济 、 历 史 、 文 化 、 军 事 、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水 平 的 最 具 体 、 最 形 象 的 实物 例 证 诚 然 “ 仁 者 见 仁 , 智 者 见 智 ” , 但 是 , 从 建 筑 的 最 本 质 的 意 义 上

10、 理 解 , 建 筑 的 最高 境 界 是 一 种 文 化 , 建 筑 是 文 化 之 魂 , 因 为 建 筑 是 社 会 的 一 面 镜 子 , 反 映 时 代 的 面 貌 , 它是 历 史 文 化 的 载 体 , 更 是 人 类 文 化 的 纪 念 碑 。 它 是 物 质 文 化 、 制 度 文 化 、 精 神 文 化 三 者 的收 稿 日 期 : 2 0 0 7 - 0 6 - 0 9作 者 简 介 : 焦 雷 ( 1 9 6 3 - ) , 男 , 河 南 平 顶 山 人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建 筑 历 史 、 中 国 传 统 民 居 设 计及 其 理 论 等 方 面 的

11、 教 学 与 研 究 。摘 要 : 本 文 从 河 南 叶 县 县 衙 群 体 空 间 布 局 、楹 联 文 化 、 屋 顶 文 化 、 风 水 文 化 等 角 度 , 通 过 对 叶县 县 衙 的 再 认 识 、 再 分 析 , 解 读 了 叶 县 县 衙 所 蕴涵 的 建 筑 历 史 文 化 , 提 出 了 建 筑 的 最 高 境 界 是 一种 文 化 的 观 点 , 以 便 使 “ 正 在 消 失 的 中 国 县 衙 ”所 蕴 涵 的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发 扬 光 大 。关 键 词 : 叶 县 ; 县 衙 ; 建 筑 历 史 ; 建 筑 文 化 ; 分 析A b s t r

12、 a c t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v e o f t h e c lu s t e rs p a c e la y o u t , c u p le t s c u lt u r e , r o o f c u lt u r e a n dF e n g s h u i c u lt u r e , b y t h e r e c o g n it io n a n d a n a ly -s is o f Y e C o u n t y Y a m e n a g a in , t h e a r t ic le e x -p la in s t

13、 h e a r c h it e c t u r a l h is t o r y a n d c u lt u r ew h ic h w a s c o n t a in e d in Y e C o u n t y Y a m e n . T h ea u t h o r p o in t s o u t t h a t t h e h ig h e s t s t a t e o f a r c h i-t e c t u r e is c u lt u r e , s o t h a t c h in e s e t r a d it io n a l a r -c h it e

14、c t u r a l c u lt u r e w h ic h w a s c o n t a in e d in d is -a p p e a r in g C h in a Y a m e n c a n f lo u r is h .K e y w o r d s : Y e C o u n t y ; Y a m e n ; A r c h it e c t u r a lh is t o r y ; A r c h it e c t u r a l c u lt u r e ; A n a ly s is中 图 分 类 号 : T U - 0 9 8 . 2文 献 标 识 码

15、: B文 章 编 号 : 1 0 0 8 - 0 4 2 2 ( 2 0 0 7 ) 1 0 - 0 0 5 0 - 0 55 0高 度 统 一 体 。 如 河 南 叶 县 县 衙 始 建 于 明 洪武 二 年 ( 公 元 1 3 6 9 年 ) , 就 是 目 前 我 国 现 存的 古 代 衙 署 中 唯 一 的 明 代 县 衙 建 筑 群 。 它是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县 级 政 权 衙 门 的 实 物 标 本和 历 史 见 证 , 是 一 座 十 分 珍 贵 的 文 史 资 料库 。 加 上 已 经 开 放 的 文 物 展 厅 和 衙 门 文 艺表 演 编 钟 演 奏 厅 , 更 加

16、 系 统 地 揭 示 了 叶 县 县衙 文 化 的 丰 富 内 涵 。 其 飞 檐 翘 角 的 房 屋 层 层叠 叠 , 高 低 错 落 , 庭 院 深 深 , 古 色 古 香 。 据1 9 9 7 年 1 0 月 古 建 筑 文 物 专 家 论 证 , 我 国 古代 县 属 建 筑 超 过 2 0 0 0 座 , 但 目 前 仅 存 7 处 ;而 叶 县 县 衙 在 建 筑 年 代 、 现 存 规 模 、 古 建 完好 程 度 诸 方 面 , 均 居 全 国 同 类 建 筑 前 列 , 已被 国 务 院 确 定 为 国 家 一 级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2 叶 县 县 衙 群 体 空 间

17、 布 局河 南 叶 县 地 理 位 置 在 豫 中 南 部 , 叶 县 明代 县 衙 则 位 于 叶 县 东 大 街 北 侧 , 距 离 石 人 山1 0 5 k m , 占 地 1 6 8 4 8 m2。 其 群 体 空 间 布 局 总体 上 采 用 了 传 统 的 中 轴 线 布 局 手 法 , 它 是 由中 轴 线 及 东 、 西 两 侧 副 线 三 部 分 建 筑 群 组 成的 , 除 了 位 于 中 轴 线 上 的 大 堂 ( 发 布 政 令 、 审理 案 件 等 ) 、 二 堂 ( 当 审 理 案 件 遇 到 疑 难 问 题时 , 知 县 与 幕 僚 、 师 爷 进 行 磋 商 、

18、 研 究 对 策等 ) 、 三 堂 ( 又 称 “ 知 县 廨 ” , 是 知 县 处 理 公 务 和临 时 休 息 的 地 方 ) 外 , 其 东 侧 副 线 上 由 南 向 北依 次 分 布 着 监 狱 、 厨 院 、 知 县 宅 等 建 筑 , 西 侧副 线 上 有 古 时 衙 署 内 工 作 人 员 办 公 及 休 息的 西 群 房 , 有 知 县 反 省 自 身 功 过 的 虚 受 堂 、 思补 斋 及 南 北 书 房 等 建 筑 。 其 中 , 虚 受 堂 、 思 补斋 等 单 体 建 筑 , 为 目 前 我 国 现 存 同 类 建 筑 中的 仅 存 者 , 不 仅 有 较 高 的

19、 学 术 研 究 价 值 , 也 为叶 县 明 代 县 衙 增 添 了 几 分 独 特 的 韵 味 。 在 中轴 线 上 布 置 了 大 堂 、 二 堂 、 三 堂 主 要 建 筑 , 不仅 规 模 宏 大 , 气 势 雄 伟 ; 而 且 还 是 一 座 五 品 县衙 。 根 据 我 国 古 代 的 官 制 , 知 县 一 般 为 七 品官 衔 , 而 叶 县 知 县 却 为 五 品 县 令 。 按 照 明 代体 制 , 全 国 的 属 县 分 为 上 中 下 三 等 。 叶 县 地域 宽 广 , 由 汉 代 的 叶 县 、 昆 阳 、 红 阳 、 舞 阳 4县 和 犨 ( c h o u )

20、 县 并 为 一 县 的 , 时 称 大 县 , 每年 上 缴 税 赋 1 0 万 石 以 上 ; 同 时 由 于 叶 县 自古 就 是 “ 南 通 云 贵 , 北 达 幽 燕 ” 的 交 通 要 道 , 战略 位 置 十 分 重 要 。 故 县 令 多 由 同 知 衔 的 五 品图 1 叶 县 县 衙 群 体 空 间 布 局 示 意 图5 1官 担 任 。 因 此 , 县 衙 的 规 格 也 比 一 般 的 要 高 ,故 得 享 受 三 间 大 门 、 五 间 厅 堂 的 待 遇 ( 如 图2 : 河 南 叶 县 明 代 县 衙 大 门 ) 。 叶 县 县 衙 建 筑群 落 布 局 合 理

21、、 规 模 宏 大 , 其 建 筑 形 式 融 南 北之 风 格 , 对 研 究 我 国 古 代 建 筑 的 风 格 、 流 派 特点 及 变 化 规 律 等 都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且 叶 县 县衙 较 好 地 保 留 了 明 清 风 格 。 该 县 衙 由 大 堂 、 二堂 、 三 堂 及 所 属 的 东 西 班 房 、 六 科 房 和 东 西 厢房 以 及 监 狱 、 厨 院 、 知 县 宅 、 西 群 房 、 虚 受 堂 、思 补 斋 、 南 北 书 屋 、 后 花 园 、 大 仙 祠 等 , 共 4 1个 单 元 、 1 5 3 间 房 屋 , 民 国 期 间 至 上 世 纪

22、 7 0年 代 , 叶 县 县 衙 一 直 为 县 政 府 办 公 场 所 。 是 目前 国 内 保 存 最 完 整 的 明 代 衙 署 。 该 县 衙 以 其特 有 的 历 史 、 科 学 、 艺 术 价 值 和 自 身 魅 力 吸 引了 大 批 党 政 领 导 和 中 外 游 客 。 无 庸 置 疑 , 叶 县明 代 县 衙 是 叶 县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叶 县 文 化 中 的 瑰 宝 , 是 县 衙 作 为 文 化 旅 游的 一 个 重 要 窗 口 。事 实 上 , 春 秋 战 国 时 称 衙 门 为 官 府 , 汉 代称 署 。 衙 门 称 谓 起 于

23、唐 , 盛 行 于 宋 , 沿 用 至 明清 。 作 为 我 国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座 明 代 衙 署 , 叶 县县 衙 无 疑 是 了 解 明 代 县 衙 文 化 的 一 个 窗 口 ,是 走 进 明 代 “ 衙 门 文 化 ” 的 一 扇 大 门 。 古 代 县令 及 其 佐 官 、 书 吏 的 办 公 场 所 , 后 人 习 惯 称 之为 衙 门 。“ 衙 门 ” 一 词 源 于 军 营 大 门 的 牙 旗 , 古代 军 营 门 口 竖 牙 旗 以 显 示 武 官 相 互 之 间 的 区别 。 我 国 三 国 之 后 的 历 史 上 虽 有 2 0 多 年 的稳 定 时 期 , 但

24、 后 来 战 事 一 直 连 绵 3 0 0 多 年 。因 长 期 的 战 争 , 崇 尚 武 力 便 成 为 一 种 时 尚 , 因而 , 人 们 也 就 把 官 员 办 公 的 场 所 称 之 为 “ 公牙 ” 。 唐 人 封 演 在 其 所 著 的 封 氏 闻 见 记 中 记载 :“ 近 俗 尚 武 , 是 以 通 称 公 府 为 公 牙 , 字 稍 变化 转 而 为 衙 也 。 ” 叶 县 县 衙 , 所 有 建 筑 都 依 附于 中 轴 线 , 主 体 建 筑 错 落 有 致 , 大 堂 、 二 堂 、 三堂 沿 中 轴 线 由 南 向 北 依 次 排 开 , 中 轴 线 上 的附

25、属 建 筑 单 元 如 众 星 拱 月 , 衬 托 在 左 右 , 各 自独 立 , 又 相 互 依 托 , 形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体 系 。 作为 古 代 基 层 政 权 运 作 的 场 所 , 县 衙 的 职 能 是中 央 职 能 的 延 伸 , 它 的 政 权 机 构 和 设 置 是 与中 央 各 职 能 单 位 相 对 应 的 , 是 中 央 政 权 在 地方 上 的 一 个 缩 影 。叶 县 县 衙 建 筑 群 具 有 独 特 的 建 筑 艺 术 风格 。 它 打 破 了 “ 坐 北 朝 南 、 左 文 右 武 、 前 朝 后寝 、 狱 房 居 南 ” 的 传 统 礼 制 思

26、想 。 采 用 了 “ 坐 北朝 南 、 左 文 右 武 、 前 朝 后 寝 、 狱 房 居 东 ” 的 独 特建 筑 群 体 布 局 手 法 , 同 时 , 整 个 建 筑 群 融 南 北风 格 于 一 体 , 规 模 宏 大 , 布 局 严 谨 , 深 邃 森 严 ,变 幻 无 穷 。 整 个 叶 县 县 衙 古 建 筑 群 甬 道 相 连 ,庭 院 衔 接 , 一 步 一 院 、 一 院 一 景 , 相 映 成 趣 ( 如图 1 ) 。3 匾 额 文 化 、 戒 石 铭 文 化 、 楹 联 文 化 ,实 乃 为 衙 门 政 治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3 . 1 匾 额

27、 佐 证 一 代 历 史同 存 留 于 世 的 其 他 县 衙 一 样 , 叶 县 县 衙有 门 必 有 联 , 逢 屋 必 有 匾 。 叶 县 县 衙 的 匾 额 、楹 联 其 实 就 是 叶 县 县 衙 的 人 文 历 史 , 代 表 着叶 县 县 衙 的 古 往 今 来 。 这 些 楹 联 有 的 抒 发 为官 者 的 豪 情 壮 志 , 有 的 阐 述 治 国 安 民 的 道 理 。后 人 统 称 这 些 置 挂 在 官 署 衙 门 前 的 楹 联 、 匾额 为 官 箴 戒 约 , 成 为 衙 门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组成 部 分 。3 . 2 戒 石 铭 、 戒 匾 是 封

28、建 社 会 对 官 员 的道 德 规 范 和 行 为 准 则 所 作 的 规 诫箴 ( z h e n ) 是 古 代 的 一 种 文 体 , 以 规 劝 告诫 为 主 。 官 箴 是 封 建 社 会 对 官 员 的 道 德 规 范和 行 为 准 则 所 作 的 规 诫 。 官 箴 的 形 式 很 多 , 如皇 帝 对 大 臣 的 训 诫 、 官 府 的 戒 石 铭 、 行 署 衙 门里 挂 着 的 戒 匾 、 官 员 的 自 箴 等 。叶 县 县 衙 的 戒 石 铭 , 是 县 衙 内 唯 一 一 座碑 式 官 箴 。 碑 高 2 . 1 m 、 宽 1 . 2 8 m , 厚 2 0 c

29、m 。1 9 9 7 年 7 月 叶 县 修 复 县 衙 清 理 地 基 时 发 现大 堂 前 甬 道 正 中 有 碑 座 , 经 考 证 为 戒 石 碑 。 明嘉 靖 叶 县 志 公 署 有 “ 戒 石 亭 在 仪 门 内 ” 的记 载 , 而 修 复 的 叶 县 县 衙 正 是 明 洪 武 二 年 ( 公元 1 3 6 9 年 ) 所 建 , 作 为 明 代 县 衙 , 戒 石 亭 在甬 道 正 中 , 与 史 实 记 载 吻 合 。 如 图 3 所 示 : 戒石 铭 和 卷 棚 屋 顶 。“ 戒 石 铭 ” 碑 正 面 书 “ 公 生 明 ” 三 个 大 字 ,碑 背 面 则 是 由 北

30、 宋 著 名 书 法 家 、 曾 任 叶 县 县尉 的 黄 庭 坚 书 写 的 官 箴 , 内 容 是 :“ 尔 俸 尔禄 , 民 膏 民 脂 , 下 民 易 虐 ( n u e ) , 上 天 难 欺 。 ”但 这 样 的 为 官 警 句 , 却 来 自 五 代 后 蜀 主 孟 昶( c h a n g ) , 他 自 己 “ 骄 奢 淫 逸 ” , 却 立 志 整 饬5 2( chi ) 吏治 , 于是在广政四年 ( 公元 941 年 )亲撰 令箴 24 句 :“ 朕念赤子 , 旰 ( ga n ) 食宵衣 尔俸尔禄 , 民膏民脂 。 为民父母 ,莫不仁慈 。 勉尔为戒 , 体朕深思 。”

31、 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廉政公告 , 如今就存放在成都永陵 ( 五代时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陵墓 ) 墓博物馆里 , 成为千古以来政治的警戒 。 按史书记载 , 立戒石铭始于宋代 , 由宋太祖赵匡胤首倡 。 宋王朝建立后 , 他总结后蜀不战而败的历史教训 , 取后蜀主孟昶 戒谕辞 中四句 , 令全国各级官员作为诫谕 。 宋哲宗( 赵煦 ) 也曾御书 戒石铭 赐郡国 。 到了南宋 绍 兴 二 年 ( 公 元 1132 年 ) 六 月 , 宋 高 宗( 赵构 ) 颁黄庭坚所书写的太宗御制 戒石铭 于 郡 县 , 命 长 吏 刻 之 庭 石 , 置 于 座 右 ,以为晨夕之戒 。 从此 , 黄书 戒石铭 遍布

32、全国各州县大衙 , 流传日广 , 成为官场上的名言警句 。 元 、 明 、 清末有更易 , 但形式上有所变化 。 宋人将 戒石铭 碑置于座右 ,明人则置之甬道 , 并在碑阳镌 “ 戒石 ” 两个大 字 , 到 了 清 代 前 期 , 又 将 戒 石 铭 以 碑亭形式移置于大堂正中甬道 ,“ 戒石 ” 二字也被 “ 公生明 ” 三字所取代 , 后又将立石改为牌坊 , 仍照石刻字样书写铭文 。 戒 石铭 的设置 , 是封建皇帝对地方官员申明约束 , 使其感激自励 , 远罪迁善的一种手段 。立于大堂前 , 使署内人员于出入之间 , 特别是审理案件时举目可望 , 以达到时时自省的效果 。 与 “ 公生

33、明 ” 相对应 , 大堂卷棚的匾额上 , 赫然书写着清末才子于右任手书的 “ 天地正气 ”。 而大堂的匾额也不示弱 ,悬挂着 “ 明镜高悬 ”( 如图 4 ) 。晋代科学家葛洪 西京杂记 载 : 咸阳宫有方镜 , 人有疾病用来照之能知病之所在 。人有邪心 , 一照能洞察 。 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 , 杀有异心者 。 衙署大堂高挂此匾可谓官吏用心良苦 , 一则标榜为官者执法严明 , 判案公正 , 明察洞识 ; 二则警示为官者 , 审理案件一定要做到明察秋毫 。 在二堂屏门上方有金字大匾 “ 清慎勤 ”。“ 清慎勤 ” 出自宋代吕本中 , 此为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亲笔御书 , 敕令悬挂于全国各府 、

34、州 、 县 。 为的是匾联互为映衬 ,时刻警示衙署工作人员 , 为公应清廉勤勉 。有了明镜高悬 、 清慎勤 , 自然就有了三堂匾额 “ 清如镜水 ”。 但这匾额 , 能照出官员的外在 , 却很难让他们言行合一 。 一些官员在这样的匾额下看似清正廉明 , 也表现出爱民如子 、 不徇私枉法 , 但背地里却做着见不得人的交易 。3.3 衙门楹联用以明志 , 它是衙门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 , 亦指对联 ,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 它始于五代 , 盛于明清 , 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走到衙门前 , 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是宽敞的朱漆大门 , 挺拔的青漆门柱和向两侧

35、张开的八字墙 。 县衙门前明柱上有清同治六年 ( 公元1867 年 ) 知县欧阳霖到任时所撰 “ 天听民听 ,天视民视 ; 人溺己溺 , 人饥己饥 ” 楹联 。 楹联是一种文化 , 但搁在县衙里 , 就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文化 , 一种政治文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和倡导发扬中国文化 , 楹联艺术是其中一项 , 他还亲自操刀 , 开一代风气 , 对明代乃至其后楹联发展有很大作用 , 被称为 “ 对联天子 ”。 衙门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 自然也跟风楹联 。 但其自身的特点 , 又使衙门楹联有着自己的特色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 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

36、提并论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上联尾字仄声 , 下联尾字平声 。 这些特点 , 都和律诗有极其相似之处 , 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 , 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 , 句式也较灵活 , 可长可短 , 伸缩自如 。 在我国古建筑中 , 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 ,还是写景抒情 , 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 , 才可能以寥寥数语 , 做到文情并茂 , 神形兼备 , 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 无论做得怎样 , 无论如何贪赃枉法 , 表面上 , 古代官员是十分重视在百

37、姓中的口碑的 , 贪了也喜欢落个 “ 廉洁奉公 ” 的美名 。 如图 2 河南叶县明代县衙大门图 3 戒石铭和卷棚屋顶图 4 大堂楹联及大堂匾额53何 获 得 这 样 的 美 誉 ? 借 助 楹 联 这 种 独 特 的 文化 来 表 白 自 己 ,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途 径 。 晏 子 春 秋 杂 下 中 指 出 , 廉 洁 是 当 官 执政 的 根 本 大 事 ,“ 居 官 之 所 恃 者 在 廉 ” , 由 于 历朝 重 视 , 清 正 廉 洁 逐 渐 演 变 为 一 种 观 念 形 态的 文 化 , 并 作 为 道 德 范 畴 为 人 们 广 泛 接 受 。 统治 者 为 达 到

38、安 邦 兴 国 的 目 的 , 都 十 分 重 视 这样 一 种 道 德 文 化 教 化 人 的 功 能 。 而 作 为 官 员 ,百 姓 的 父 母 官 , 自 然 有 表 率 的 作 用 , 所 谓 “ 大臣 不 廉 无 以 治 民 , 则 风 俗 必 污 ; 小 臣 不 廉 无 以治 民 , 则 风 俗 必 坏 ” 。 在 这 样 的 历 史 背 景 中 , 衙门 文 化 位 列 其 中 , 以 楹 联 的 形 式 , 悬 挂 张 贴 ,或 警 示 , 或 自 勉 , 成 为 庞 大 社 会 文 化 系 统 中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如 叶 县 县 衙 大 门 楹 联 为 “ 天

39、 听民 听 天 视 民 视 , 人 溺 己 溺 人 饥 己 饥 ” , 为 欧 阳霖 所 做 。 当 时 欧 阳 霖 做 这 副 对 联 就 是 为 了 提醒 自 己 , 既 然 做 了 百 姓 的 父 母 官 , 就 要 关 心 百姓 痛 痒 疾 苦 , 就 要 光 明 磊 落 , 敢 负 责 任 , 为 官一 任 , 造 福 一 方 。 应 该 说 , 欧 阳 霖 是 一 个 言 行一 致 的 人 , 按 叶 县 有 关 记 载 , 欧 阳 霖 在 任 六年 , 办 义 学 、 修 县 署 、 定 八 景 、 纂 县 志 , 为 叶 县做 了 不 少 好 事 。卷 棚 中 间 的 楹 联

40、是 :“ 得 一 官 不 荣 , 失 一官 不 辱 , 勿 说 一 官 无 用 , 地 方 全 靠 一 官 ; 吃 百姓 之 饭 , 穿 百 姓 之 衣 , 莫 道 百 姓 可 欺 , 自 己 也是 百 姓 ” 。 卷 棚 两 梢 间 的 楹 联 为 :“ 山 色 壮 金银 唯 以 不 贪 为 宝 ; 江 流 环 铁 石 居 然 众 志 成城 ” 。 好 官 的 标 准 是 什 么 ? 说 到 底 , 不 贪 , 大公 无 私 , 能 够 想 百 姓 所 想 , 这 是 最 起 码 的 标准 。 官 要 不 贪 , 百 姓 之 福 。 作 为 高 级 别 官 衔的 标 准 , 卷 棚 是 身

41、份 和 地 位 的 象 征 , 也 是 为官 者 引 以 为 荣 的 资 本 , 在 叶 县 县 衙 悬 挂 这 样的 楹 联 , 有 着 特 殊 的 意 义 , 它 实 际 上 是 在 提醒 , 不 管 官 做 得 再 高 , 也 要 严 于 律 己 , 亲 民 爱民 。 唯 其 如 此 , 才 能 拉 近 “ 官 ” 和 百 姓 之 间 的关 系 。大 堂 楹 联 “ 我 如 卖 法 脑 涂 地 , 尔 敢 欺 心 头有 天 ”( 如 图 4 ) , 对 着 的 是 跪 石 。 这 样 设 置 , 用心 明 显 : 一 方 面 申 明 为 官 者 严 格 执 法 、 主 持 公道 , 若

42、不 是 这 样 , 愿 意 接 受 一 切 处 罚 ; 另 一 方面 则 告 诫 涉 案 人 员 要 遵 纪 守 法 , 实 话 实 说 , 否则 天 理 难 容 。 肝 脑 涂 地 , 语 出 汉 代 刘 向 说 苑 复 恩 :“ 臣 终 不 敢 以 隐 蔽 之 主 意 而 不 显 报 让也 , 愿 肝 脑 涂 地 , 用 颈 血 湔 敌 久 矣 。 ” 又 如 二 堂楹 联 和 三 堂 中 间 楹 联 和 三 堂 两 侧 楹 联 上 面 分别 写 着 :“ 养 天 地 正 气 ; 法 古 今 完 人 ” 、“ 今 古 今古 今 今 古 ; 古 今 古 今 古 古 今 ” 、“ 一 尘 不

43、染 邪 恶永 退 ; 两 袖 清 风 正 气 永 存 ” 。 这 三 副 都 是 典 型的 具 有 哲 理 意 味 又 不 无 警 示 意 义 的 对 联 。 另外 , 在 虚 受 堂 , 楹 联 为 :“ 虚 心 竹 有 低 头 叶 ; 傲骨 梅 无 仰 面 花 ” 。 思 补 斋 有 楹 联 :“ 孔 子 乃 至 圣先 师 每 日 犹 洁 身 三 自 省 , 吾 斋 本 无 名 后 学 时刻 领 补 过 多 反 思 ” 。 因 为 虚 受 堂 、 思 补 斋 是 知县 在 受 到 上 级 表 扬 时 面 对 荣 誉 进 行 反 思 的 地方 , 又 紧 邻 接 待 地 方 名 流 乡 绅

44、的 场 所 , 故 这 样的 楹 联 就 显 得 别 有 意 味 。4 叶 县 县 衙 大 堂 前 的 卷 棚 屋 顶 , 既 是高 级 别 县 令 在 建 筑 形 式 上 的 反 映 , 又 是 我 国古 代 建 筑 的 孤 品屋 顶 作 为 中 国 建 筑 的 第 五 立 面 是 最 具 有魅 力 的 , 在 中 国 屋 顶 文 化 等 级 中 , 官 式 建 筑 的最 高 等 级 是 重 檐 庑 殿 顶 ( 如 北 京 故 宫 太 和殿 ) , 其 次 是 重 檐 歇 山 顶 ( 如 北 京 天 安 门 ) , 卷 棚屋 顶 ( 如 图 3 所 示 : 戒 石 铭 和 卷 棚 屋 顶 )

45、 虽 然是 官 式 建 筑 中 的 最 低 等 级 , 但 它 的 屋 顶 等 级远 远 大 于 民 间 建 筑 的 屋 顶 等 级 ( 如 皖 南 民 居中 的 灰 瓦 硬 山 屋 顶 ) 。 作 为 高 级 别 官 衔 的 标准 , 卷 棚 是 身 份 和 地 位 的 象 征 , 也 是 为 官 者 引以 为 荣 的 资 本 , 由 于 当 时 叶 县 县 令 大 都 由 同知 衔 的 五 品 官 担 任 。 所 以 县 衙 大 堂 、 二 堂 、 三堂 均 为 五 间 七 架 , 屋 面 兰 瓦 兽 脊 , 梁 栋 檐 桷 青碧 绘 饰 。 特 别 是 大 堂 前 的 卷 棚 , 更 是

46、 高 级 别 县令 在 建 筑 形 式 上 的 反 映 , 是 我 国 古 代 建 筑 的孤 品 。卷 棚 源 于 古 代 庙 宇 的 拜 殿 。 庙 宇 的 拜 殿和 主 体 建 筑 多 采 用 地 沟 排 水 的 形 式 , 而 叶 县县 衙 的 卷 棚 和 大 堂 主 体 采 用 罗 锅 椽 勾 连 搭 的天 沟 排 水 作 法 , 其 建 筑 工 艺 为 我 国 古 代 衙 署中 的 仅 存 者 。5 叶 县 县 衙 所 蕴 涵 的 风 水 文 化 分 析众 所 周 知 , 风 水 乃 中 国 特 有 的 建 筑 文 化现 象 。 河 南 叶 县 明 代 县 衙 的 地 理 位 置 因

47、 为 位于 叶 县 东 大 街 北 侧 , 座 北 朝 南 , 按 风 水 理 解 ,按 县 衙 建 筑 规 制 , 狱 房 的 位 置 当 在 县 衙 西 南方 向 即 在 八 卦 中 的 坤 位 即 西 南 六 煞 凶 “ 死 穴 ”位 置 , 该 狱 房 应 该 坐 西 面 东 , 如 果 是 这 样 则 正好 与 堪 舆 学 家 提 倡 的 八 卦 、 风 水 理 论 相 吻 合 ,即 : 县 衙 大 堂 位 居 八 卦 中 的 坎 位 即 “ 正 穴 ” 吉祥 和 延 年 位 置 , 而 狱 房 则 退 居 坤 位 即 西 南 六煞 凶 “ 死 穴 ” 位 置 。 然 而 事 实 上

48、 , 现 在 叶 县 县 衙的 狱 房 并 不 是 在 县 衙 西 南 方 向 的 坤 位 , 而 是位 于 大 堂 与 二 堂 接 合 部 的 东 边 , 据 河 南 通志 载 , 现 在 保 存 下 来 的 叶 县 县 衙 始 建 于 明 代洪 武 二 年 ( 公 元 1 3 6 9 年 ) 。 县 衙 大 门 下 原 有明 代 天 启 年 间 ( 公 元 1 6 2 1 1 6 2 8 年 ) 时 任 叶县 县 令 王 者 佐 修 葺 县 衙 的 二 堂 碑 记 , 但 这 个石 碑 于 “ 文 化 大 革 命 ” 时 被 毁 。 明 嘉 靖 叶 县志 公 署 中 , 对 叶 县 县 衙

49、 的 方 位 、 主 要 建 筑 设施 , 都 有 详 细 的 记 述 : 叶 县 治 , 在 城 内 东 。 正堂 、 幕 厅 、 架 阁 库 在 堂 西 , 库 楼 在 幕 厅 前 , 诸 吏房 在 堂 前 左 右 。 戒 石 亭 在 仪 门 内 , 鼓 楼 在 仪 门外 , 衙 神 庙 在 鼓 楼 内 , 东 銮 架 库 在 鼓 楼 内 西 。知 县 宅 在 堂 北 , 县 丞 宅 在 堂 东 , 主 簿 宅 在 知 县宅 东 , 典 史 宅 在 仪 门 东 。 吏 舍 二 区 : 一 在 典 史宅 南 , 一 在 狱 南 。 狱 房 在 堂 西 南 , 厩 房 在 堂 西北 。 申 明 亭 在 门 外 东 , 旌 善 亭 在 门 外 西 。 这 种建 筑 格 局 虽 然 屡 有 调 整 , 但 总 体 布 局 基 本 无太 大 变 化 。 但 几 百 年 来 , 由 于 叶 县 地 处 中 原 ,屡 经 战 火 、 兵 灾 , 寇 匪 不 绝 , 县 衙 首 当 其 冲 , 时有 被 毁 。 故 来 叶 任 职 的 职 官 , 根 据 当 时 的 财力 、 地 形 及 个 人 意 志 , 考 虑 到 管 理 方 便 等 等 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