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7 陆文学自传.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987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7 陆文学自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7 陆文学自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7 陆文学自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7 陆文学自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7 陆文学自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陆文学自传,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连线作者陆羽陆羽(733804),字鸿渐,自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被后人尊为“茶圣”。他在掌握大量的资料之后,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锲而不舍,研创茶学,写就了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三卷。其著作有杼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吴兴图经南北人物志湖州刺史记等。,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写作背景本文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陆羽应诗僧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当时陆羽虚年29岁。此时,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战争频繁,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2、。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家乡湖北,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于是,陆羽怀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文章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注字音,走进作品,基础练习,走进作品,基础练习,走进作品,基础练习,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辨活用(1)洁僧厕(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净,打扫)(2)灰心木立,过日不作(木:名词作状语,像木头一样)(3)主者以为慵惰,鞭之(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4)时河南尹李公齐物黜守见异(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不寻常)(5)见人不善,若已羞之(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6)

3、常扁舟往来山寺(扁舟:名词用作动词,乘扁舟)(7)杖击林木,手弄流水(杖:名词作状语,用杖,手:名词作状语,用手),走进作品,基础练习,4.分古今(1)褊躁多自用意古义:指按自己的意思做事,比喻固执。今义:指居心、企图。(2)豁然不惑古义:指不再疑惑。今义:指人四十岁。(3)闭关读书古义:闭门。今义:指不与外界往来。(4)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宜野人乘蓄古义:山野之人,指隐士。今义:指未开化的人。,走进作品,基础练习,5.明句式(1)陆子盖今之接舆也(判断句)(2)此物皆已之所惜也(判断句)(3)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被动句)(4)皆见感

4、激当时(被动句)(5)结庐于苕溪之湄(介宾短语后置)(6)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介宾短语后置)(7)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介宾短语后置)(8)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介宾短语后置)(9)常扁舟往来山寺(省略句)(10)往往独行野中(省略句)(11)历试贱务(省略句)(12)时河南尹李公齐物黜守见异(省略句),句段点评,自主探究,1.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翻译陆子名叫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道哪一个正确。点评介绍姓名、籍贯。“不知何许人也”即把陆子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其出身和籍贯,连名字也“未知孰是”,可见陆子是一位不

5、重姓名的隐士。,句段点评,自主探究,2.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翻译有着像王粲、张载那样丑陋的容貌,也像司马相如、扬雄一样口吃,然而为人喜欢辩论,器量狭小、暴躁,固执己见。点评介绍了陆子的外貌、性格,把陆子与王粲、张载、司马相如、扬雄这些人相提并论,可见作者也是一位有才能的文人。作者故意夸大自己的缺陷,但从“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雄辩的口才以及直率、有主见、不满足于现状的性格品质。,句段点评,自主探究,3.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翻译常常独自走在荒野

6、之中,诵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木棍打击树木(游戏),用手抚弄流水,流连忘返,从早晨一直到傍晚,到天黑下来才尽了兴,大哭着回家。点评此句描绘了自己自由、清雅的隐居生活。在这里,有佛经、古诗为伴,林木、流水为戏,使作者流连忘返,“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一位特立独行、率真高雅的隐士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描写极为生动传神。,句段点评,自主探究,4.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恐岁月往矣,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翻译有时心里记诵着文章,糊糊涂涂地好像丢了魂似的,像失了心的木头一样站着,一天里都不动一下。

7、主人认为他懒惰,用鞭子打他。于是(他)叹息道:“怕时光流走了,却不懂得书本上的知识。”忍不住低声哭泣。主人认为他心中存着怒气,又鞭打他的后背,打折了带刺的荆条才放了他。点评这两句描写作者读书痴迷之态,“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作者完全沉浸在读过的书本之中。他多么想读书,多么怕读过的知识忘掉!然而这却招来不断的鞭打,甚至“折其楚乃释”,可见作者的求学之路多么艰难!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句段点评,自主探究,1.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

8、,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提示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句段点评,自主探究,2.第二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提示本文是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29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是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3.第三段写作者的苦难经历,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提示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