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高考语文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979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语文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心专题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讲实用类文本探究,栏目导航,(2016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

2、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

3、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

4、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

5、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

6、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016陕西宝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叶企孙: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其父叶景沄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1911年,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1946年诺

7、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获得博士学位后,教授W.杜安主持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叶企孙在实验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1925年5月,清华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物理科副教授。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叶企孙为数学系聘请杨武之和熊庆来,为物理系聘请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高、萨本铁。不到10年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

8、了全国第一。叶企孙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正验证了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重视。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

9、有21人,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王大,彭恒武,林家翘,戴振铎,钱伟长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时期,发现并培养了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83分。李政道因为总是拿满分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但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叶企孙终生未娶,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为叶企孙一拖再拖、以致终生

10、未娶解释:“叔父叶企孙就任清华大学时,为创建清华物理系殚精竭虑,为清华网罗人才而奔波,短短几年内中国物理学的栋梁泰斗半出自清华。这期间极少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掀起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有的学者学会了察言观色,落井下石。疾风知劲草,叶企孙的独立观点和自由思想一直没有被改造掉。一直到1951年,叶企孙还在倡导“高校教学与科研要自由、民主”,而与“集体主义”“阶级斗争”“一边倒”等官方理念格格不入。他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一番。1968年4月,70岁的叶企孙被逮捕关押。1969年,叶企孙获释,但仍然接受隔离审查,一直过着悲戚乃至乞讨式的生活。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

11、在北医三院昏睡中去世。他离那个姗姗来迟的科学的春天只有一步之遥。,叶企孙一手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在1982年恢复了建制。1984年,在各界的强烈呼吁之下,清华大学物理系正式复系。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并成立“叶企孙奖”基金,在首届授奖仪式上,钱伟长深情地说:“叶先生一辈子大公无私,视学生如儿女。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了大批科学工作者。我们要把叶先生那种伟大的人格、真正为国为民的品德继承下来。”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铜像落成仪式。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先生就是

12、这样看着他们的。(有删改),叶企孙被称为清华四大哲人之一,请结合全文探讨叶企孙的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伟大的人格,并就其中一方面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答案:伟大人格体现在:执着献身于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公而忘私。尊重人才,举贤让贤,甘做人梯和科学基石。视学生如子女,言传身教,培育精英,如同蜡炬。坚持独立观点,追求自由民主,保持做人本色。启示:叶企孙先生大公无私,呕心沥血,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伟大人格最让我感动。在如今的商品社会中,许多人被名利蒙蔽了双眼,没有事业心,这必将严重妨害我们国家的未来。叶企孙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他这种一心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树正气、讲

13、贡献,杜绝腐败享乐思想,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民族复兴。,解答传记探究类题目“五注意”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

14、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4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多角度呈现,即可以从人物、事件、主题、手法等不同角度整理答案。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答题模板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制作者:状元桥,适用对象:高三学生,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Photoshop cs3,运行环境: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