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专题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第3讲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栏目导航,(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 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
2、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 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
3、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分析评价思想感情题“三突破”一、“读”的突破:读出情感除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如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外,会读善读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清层次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除“字” “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而感情要点的层次又往往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2明确位置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中都有确切的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如果要分析的是中
4、间句(联),除要细读该句(联)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3抓住关键词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1)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 “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
5、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二、“思”的突破:以景悟情虽说“景语”包含在“隐性关键词”之中,但是在此,特别有必要把这一点突出出来,以示强调,因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写景、抒情。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其中的“情语”呢?1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
6、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2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三、“答”的突破:规范有序1作答时的思路角度:(1)注意叙写对象范围及所抒情志大小悲喜的界定和表述。(2)重视对原诗评注或题干要求的理解分析。(3)强化书面表达的术语运用和连贯有序。2作答时应避免:避免滥用和乱用不顾及诗句内容和重点意象的术语;切忌“望文生义”和“以偏概全”的简单随意表述;力戒“断章取义”和“一叶障目”的无联想、无整体阅读分析,以避免在作答鉴赏题时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3作答时的步骤:(1)理解全诗,求同辨异。(2)审清题旨,研读示注。(3)分析概括,归纳要点。(4)组织语言,据问作答。4答题模式本诗写了_,(步骤1)抒发了_,(步骤2)表现了_。(步骤3),制作者:状元桥,适用对象:高三学生,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Photoshop cs3,运行环境: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