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说课稿西寨中学赵婉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 13 章第三节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电学基础知识,电流是电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学会使用电流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本节课是在前面初识用电器和电路以及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两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又为后面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学习打下了很好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内容即电流、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了解身边用电器的电流值。使学生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规则,能正确读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水流学习电流,让学生认识物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通过对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刻苦专心的学习精神。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电流的理解,电流表的认识和使用难点:电流的理解,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如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上)二、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类比、实验、多媒体进行教学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鉴于初中学
3、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了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使学生认识电流,了解电流是有方向、有强弱的。通过对一些家用电器电流值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电流强弱的含义。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认识电流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首先,通过幻灯片上电流与水流的类比来认识电流,再通过动画来练习电流表的读数,最后,用知识树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高了教学效率。三、 学法2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
4、,归纳以及探索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四、 教学程序初三学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同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本节课设计了 4 个教学环节,分别如下: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实验演示:用电路示教板组成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提问: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电灯的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后,小电灯就会发光,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入新课。2.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1)电流的教学课件演示:水流通
5、过水轮机的动画,说明当水流过水轮机时,能使水轮机转动起来,类比当电流通过灯丝时,能使电灯发光。学生观察水轮机和电灯发光的图片,体会类比的方法,水管相当于导线、水轮机相当于小灯泡、水流相当于电流;水流通过水轮机,能使水轮机转动起来,类比电流流过灯丝,能使电灯发光,形成电流的初步概念。此过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类比这种方法,初步建立电流的概念。且通过类比,使学生了解电灯发光时电路中存在电流。实验演示:当电路中只有一个小电灯时,让学生观察灯泡的发光亮度;增加一节电池,观察电灯的亮度。提问:看到了什么不同现象?说明了什么?回答:两次灯泡的亮度不一样,说明两次通过的电流大小不一样。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电路中的电
6、流的强度发生了变化,引出电流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单位,单位换算等知识。通过介绍物理学家安培及其生平和对人类的贡献,使学生树立为人类服务的远大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常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增加电流值的感性知识。(2)电流表的教学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熟悉电表读数,同时把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的电表的准确级别较低,不需要对其进行估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 方法 ”栏目后,分组讨论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
7、零点校正?如果不校正,测量值会偏大还是偏小? 为什么要串联?如果并联了会怎么样?3 为什么要“ 使电流必须从标有 0.6 或 3 的+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流表?如果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入,从标有 0.6 或 3 的+ 接线柱流出,后果会怎样? 如果被测电流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后果? 为什么绝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在学生自学了教材上的“ 方法 ”栏目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电流表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利用实物和课件,使学生明白怎样连接才是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明白由于电流表自身的电阻很小,绝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以防止烧坏电流表。教师通过演示,
8、学生观察、讨论与实验,用归纳的方法学习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的学习是电学的第一个测量工具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为后续学习电压表打下基础;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使用说明书的作用,为他们在生活中能根据使用说明书操作家用电器打下基础。(3)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首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根据课本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进行测量,分析归纳出串联电路电流特点,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4 学生总结 感悟收获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及学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五、 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9、,板书设计如下: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1.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电流强度来表示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用字母 I 来表示。单位:安培(安) ,符号 A,其他单位:毫安(mA) 微安(A)单位换算:1A=1000mA 1mA=1000A 2. 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叫电流表3. 电流表的使用:1) 校零: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进行校正。2) 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3) 使电流从标有“0.6” 或“3” 的+ 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4) 使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量程,然后
10、再进行选择。5)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六、 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节课采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动手操作,接受新的知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4主动探索规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做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电流以及电流表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自学、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实验相得益彰,克服了传统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时间过长、难以操作的弊端。多媒体动画展示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另外连接电路用的器材数量有限,不能让每个同学都动手训练电流表的连接,这些留给课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