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模式 七年级语文1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主备人:胡亚华 审核人: 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主学习】1 自由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2.你对作者了解: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半轮: 。发: 。4.“半轮秋” “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合作探究】1.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2、羌江水流”的画面。2.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 第二句诗用“入” “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的一种“动”中之景?3.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展示质疑与小结】1. 本节课我们那学习了哪些内容?【能力检测】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 峨眉山月歌 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2)李白 峨眉山月歌 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模式 七年级语文2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主备人:胡亚华 审核人:
3、 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 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 歌的深刻含义。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自主学习】1.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是 代 ,字 ,号 ,被称为“ ”2解释词语寻常: 君: 闻: 几度: 2 结合具体词语的意思,尝试说说诗的大意?3 你喜欢诗歌中的那句诗?哪个词?为什么?并有感情的读出来。【合作学习】1.“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力检测】1.“落花时节” 有什么特殊含义?2.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 开元盛世” 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 “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主备人:胡亚华 审核人: 审核时间: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
5、教”课堂模式 七年级语文3【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文,并背诵。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 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自主学习】1. 岑参: 2. 解释词语行军: 故园: 九日: 傍: 3. 诗的大意: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合作学习】1. 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3. 作者岑参通过描述思念长安故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小结】1. 说说你的收获。2. 你能说说哪些有关于思乡的古
6、诗句。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主备人:胡亚华 审核人: 审核时间: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模式 七年级语文4【学习目标】1.流利的朗读诗文,并背诵。2.者及写作背景3.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 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自主学习】1. 我了解的作者: 2 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回乐峰: 芦管: 征人: 、2. 理解诗句大意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合作探究】1. 诗句的开头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环境。2. 你从“不知何处”体会到了什么?3. 尾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4.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能力检测】对比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春夜闻笛春夜闻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归。1. 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2. 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