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答:、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订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答:身心发展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心理发展四个基本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答:、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
2、惯养成的一般方法?答:、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答:(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2)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3)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
3、方法。、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 ,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
5、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答:、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答:(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
6、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 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 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答:、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
7、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答:(1)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8、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 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 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 主性。、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答:、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
9、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答:、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答:、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
10、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1)问题的特征。(2) 已有的知识经验。(3) 定势与功能固着。、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答:(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答:首先,要求教师熟
11、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
12、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
13、一定的作用。、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如何备课?答:(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
14、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 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3) 学校教育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答:、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答:、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
15、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答:、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答:、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答:、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答:、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答: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2)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3)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4)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