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行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手电筒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并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4、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5、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教学准备:光的行进课件、有孔的黑色卡纸、黑色纸屏、手电筒、相关视频。教学过程:1、观看图片,导入新课1、谈话:2008 年在北京举行了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回顾一下难忘的时刻!(PPT 出示 6 张奥运会放烟火的图片)设计意图:用图片导入,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眼球。2、师:漂亮吧!灯光、焰火
2、共同照亮了节日的夜晚,那除了灯光、焰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发光呢?(板书:光)学生举例 师板书 (学生会想到萤火虫、水母、灯光、闪电、阳光、烛光等)设计意图:从图片引入“光” ,身边的“光”很多很常见,但要纠正正确用语。比如是“阳光”而不是“太阳” 。二、认识光源1、师:在这些发光的物体中哪些能自己发光呢?(学生说,师在相应的物体后面勾出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删除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2、小结:我们把这些自己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3、师:古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中的月亮是不是光源呢?镜子呢?说说你的理由。(月亮和镜子都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本身并不发光)设计意图
3、:进一步明确光源的概念。4、光源有很多种,刚才我们自己都举出来很多例子,那么谁能将这些光源分类呢?用什么方法分?(可以提示学生参照三年级“常见材料”的分类方法)学生交流讨论。5、学生汇报、师板书(板书: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6、那你能把大家举得例子分别与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相连吗?(指名上黑板连线)3、探究光是怎么行进的1、交流(1)谈话:平时我看到有同学上课时会悄悄扔个小橡皮,我也模仿一下,大家看看它在空中运动的路线是什么? 你能把它在黑板上画出来吗?(请同学上黑板画橡皮的路线)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并画“看得见”的橡皮在空中的运动路线,轻松理解“看不见”的光的行进路线,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2)谈
4、话:老师指着教室里的电灯问大家,它是光源吗?当灯泡亮了以后它的光是怎样传播出去的呢?你能上来画一画吗?(请同学上黑板画灯光的路线)设计意图:有了“橡皮”的抛砖引玉,学生会很容易画出自己的想法。(3)提问: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吗? (预计学生会说出光是直的,而且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4)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光是怎样行进的吧?(板书:的行进)2、探究(1)谈话:光沿直线传播,只是我们的假设。要想验证我们的想法对不对,还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电筒、带孔的卡纸、黑色纸屏,你能用这些材料证明你的假设吗?你们打算怎样探究呢?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老师给予引导和指导
5、。实验:将带孔的卡纸隔一小段距离排开,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让光线穿过所有的孔照射在纸屏上。友情提醒: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实验结束时,小组长把材料送到前面的材料盒里。(2)小组探究,汇报交流(只有当三个孔在一条直线上,才会落在最后的纸屏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师: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老师也准备了一段视频,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播放视频:优酷 光的直线传播)设计意图: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观察到光线的行进路线,尝试用激光笔在实验室里做,但实验效果很不明显,后来想到用视频,光的行进路线非常清晰。(4)小结并板书:光在
6、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4、探究小孔成像1、 今天同学们都非常爱懂脑子,所以老师决定跟同学们讲一件有趣的事情古代一个叫墨子的学者坐在屋子里看书时,偶尔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易图)你觉得这种现象可能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这个小故事,同学们可能会觉得糊里糊涂,用简图的形式一目了然。2、师:其实这就是小孔成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为什么所有物体,经过小孔以后,映出来的影像都是倒着的呢?这可以用我们刚学的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播放“小孔成像”视频)3、5、拓展师:我们了解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是不是觉得光线通过一个小小的孔就将物体变倒了,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呢?其实同学们回家也可以模仿书P18 制造一个小孔成像的仪器。教后反思:设计本课时,我力图利用视频,把抽象的“光线行进方向”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加深了“光线如何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印象。在本课教学中,首先用漂亮的图片引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究欲望。学生的思维特别灵活,用卡纸和手电筒做“光线传播”的实验时,有的组是竖着,有的组是横着,互相合作,非常棒!但教师的评价语还需要推敲和精炼,学生说完一句话或表示完自己的理由后,应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