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上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训练(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 (3)与儿女讲论文义( ) (4)撤盐空中差可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4.“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 等词
2、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5.结合原文,说说公为何大笑?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2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
3、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三)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4、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 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 诲人不倦 D.是知也 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5选文
5、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3示。(4)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非学无以广才( ) (2)将复何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五)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6、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顾野有麦场( ) (2)一狼洞其中( )4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选出下列说法
7、不正确的一项 (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志”是记的意思, “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B.“暴起” “劈” “转视” “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六)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8、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不若无闻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七)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5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9、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身亡所寄( ) (2)奈何忧崩坠乎( )(3)天果积气( ) (4)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下面的句子。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6参考答案(一)1.(1)不久、一会儿(2)像什么(3)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4)相比2.(1)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A4.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5.有不同解释: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 “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
10、(二)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2.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3.略(三)1儒 2.D 3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4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回答即可。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四)1.(1)增长(2)又2.(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
11、大的目标。(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淡泊 立志 惜时4.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五)1.(1)回头看(2)打洞2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73.C4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六)1.(1)等到(2)不如2.(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3.以讹传讹 (七)1.(1)没有(2)掉下(3)果真(4)通“释” ,解除,消除2.你踩、踏,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3.(1)怕天会塌下来。 (2)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